分享

血栓与止血,跷跷板的两端,找到平衡点是关键|血管|出血|凝血|治疗

 大漠xp 2022-07-06 发布于湖北

为提升出血及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规范治疗能力,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传递血栓与止血技术临床应用新理论、新知识、并解读相关指南,9月11~12日,由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北京积水潭医院承办的第二届血栓与止血技术临床能力建设大会在京召开。


开幕致辞

“测核酸、测核酸”,新冠疫情暴发,将检验医学推到舞台中央,人们认识到检验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核心地位。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处负责人金真表示,检验医学虽是基础学科,但它涉及多专业、多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随着信息化与高新技术的不断迭代,检验检测水平与精准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也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医学诊断治疗水平。金真表示,期待第二届大会持续发力,能够建立一种长效的沟通联络机制,通过大会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助力血栓与出血业务能力的提升。


金真 负责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检验专委会秘书长李连青表示,第一届大会会议直播观看人次达到百万,得到了各界医疗机构以及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授课内容也得到了一致好评,对我国血栓与止血技术能力、应用能力建设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相信在第一届会议的良好基础上,本次学术大会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李连青 秘书长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吴俊教授主持,他系统地介绍了本次大会的亮点,他强调,大会致力于提升我国出血疾病诊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广,抓紧学术最前沿,向观众传递最新的血栓与出血疾病的学术进展及最实用的应用策略。


吴俊 教授

学术报告

孙艺红: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孙艺红教授介绍了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2019 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明确将ACS稳定后的状态称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在急性期稳定后依旧存在长期风险,如果危险因素控制不好,可能会再次复发ACS,增加心血管风险

孙艺红从国内外最新的大型研究出发,介绍了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的现状与难题。她强调,血小板功能检测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支架血栓的原因、外科手术停药、用药依从性以及出血高危的患者,可以考虑启用血小板功能检测。在使用期间,还应注意采样测定时间、检测方法及分类(床旁 vs 实验室)以及亚洲人群的特殊性,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


孙艺红 教授

郑兴龙: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研究进展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郑兴龙教授介绍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之间的关系。TTP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ADAMTS13是一种金属蛋白酶,主要在肝星状细胞中表达,特异性切割具有促血栓作用的大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ADAMTS13缺乏可导致超大分子VWF多聚体持续存在于血管内,诱导血小板聚集,引发TTP。

郑教授指出,当ADAMTS13>20%时,为阴性结果;当ADAMTS13在10%~20%,为临界值,使用临床诊断指导治疗,总是时刻考虑其他诊断的可能性;当ADAMTS1<10%时,要加用药物进行治疗。

郑兴龙 教授

乔蕊:妊娠期止血紊乱的诊断与思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蕊教授介绍了妊娠期止血紊乱的诊断与思考。妊娠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发生率0.76~1.72/1000,是非妊娠人群的4倍,其发病机制包括:血流改变,即增大的子宫压迫髂静脉及下腔静脉,静脉回流障碍,血流淤积,卧床时间较长(先兆早产或先兆子痫、剖宫产);血液中成分改变以及血管内皮损伤。

乔教授讲解了该病的临床实践经验及最新国际进展,她认为,D-dimer诊断妊娠期VTE的价值有限;妊娠期易栓症的诊断和干预应谨慎;妊娠期易发生肝素/低分子肝素抵抗;妊娠期DIC 应警惕伴发原发性纤溶亢进。


乔蕊 教授

马燕:基层凝血检验易忽略的问题

河南中汇医院马燕教授讲解了基层凝血检验易忽略的问题。她从掌握凝血瀑布学说、重视标本质量、重视凝固曲线、开展PT演算法和重视肝素污染/残留五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为了让更多的基层医生提高检验技术,提高临床治愈率,马燕主任开通了公众号和视频号,进行专业技术的宣讲,她强调,要做有温度的检验人。


马燕 教授

李笠:借力信息化建设助推VTE防控智慧管理

北京积水潭医院李笠教授讲解了如何借力信息化建设助推VTE防控智慧管理。她强调,作为一家骨科专科医院,北京积水谭医院在骨科防治领域无疑是国内最高端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内科围术期要重点关注VTE,在筛查、预防和控制DVT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杜绝、减少致死性PTE的发生,因此,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开启了VTE防控智慧管理。

经过多年的努力,检验、药学、超声、以及临床科室,技术得到了提升,行业内找到新的突破口,差异化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VTE发生风险,提升了安全性。


李笠 教授

梅恒:脓毒症DIC诊治思考-新冠肺炎合并DIC的启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梅恒教授带来了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治思考-新冠肺炎合并DIC的启示。COVID-19中DIC发生率高,钟南山院士牵头的涉及1099例COVID-19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发现,重症患者合并脓毒症休克(6.4%vs. 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5.6% vs. 1.1%)和DIC(2.9% vs. 0.1%)的概率显著高于非重症患者,而其死亡率也显著高于非重症患者(8.1% vs. 0.1%)

梅教授详细地介绍了COVID-19临床实践中的DIC的病理生理基础、发病特点。他指出,COVID-19合并DIC本质上属于脓毒症DIC的一种,继发于SARS-Cov2病毒感染和(或)其他混合感染,具备脓毒症DIC的病理特征:血管内皮受损、炎症风暴、纤溶抑制等

目前脓毒症DIC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内皮损伤及炎症风暴是脓毒症DIC病理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寻找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中的关键调控分子,阐明其作用机制,依然是脓毒症DIC研究的重难点

梅恒 教授

岳育红:北京市血凝学室间质评工作介绍

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岳育红教授对北京市血凝学室间质评工作介绍进行了介绍。室间质量评价主要作用包括5项。第一、评价检测能力,可以了解测理水平和能力,比较与其它实验室测量水平的禁忌及大小。第二、支持认可,是实验室认不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实验室能力得到承认的重要依据。第三、确定重点投入与培训需求,可以了解硬件以及确定需加强的检验项目。第四、改进分析能力及实验方法,质评信息可以帮助实验室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仪器系统。第五、识别问题,确定在参评实验室中测量水平的高低,测量结果与靶值有显著差异,要分析查找问题,采取措施。

岳育红 教授

唐宁:出凝血疑难病例解析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唐宁教授介绍了在临床中遇到的出凝血疑难病例。唐宁强调,复杂出凝血疾病的快速诊断非常重要,越早诊断,患者生存的几率越高,快速诊断,要依赖多专业、多学科的协作,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挽救患者生命。此外,易栓症检查结果的解读,需结合病史、药物影响、检验方法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唐宁教授还强调,要充分结合凝血检验方法与临床信息,帮助鉴别DIC、TTP、PTTM等微血体病。

唐宁 教授

指南共识解读

杨慧霞: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讲解了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杨教授指出,与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增加4~5倍, 产后一周内发病风险最高,血栓栓塞性疾病起病凶险,在妊娠期和产褥期普遍存在,需要重点关注及处理。

中国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疾病负担重,亟需规范管理。2021我国产科VTE共识为中国首部全国性妊娠期及产褥期VTE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预防和诊治。共识强调,应基于孕产妇VTE风险因素分类评估进行预防及治疗推荐,强调高危人群妊娠期抗凝预防,并首推LMWH用于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预防,要重视VTE的早期识别,推荐以抗凝治疗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

杨慧霞 教授

刘震宇: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日前,中国首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专家共识震撼发布,说明中国心血管医生对血栓与出血防治越来越重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刘震宇教授分享了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

刘教授强调,安全、有效地运用DAPT方案的关键,在于对患者出血及缺血风险的准确评估、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和剂量的选择、DAPT持续时间的决策、对特殊人群身体状况的权衡以及发生出血并发症时及时有效的处理。此外,结合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才能正确使用DAPT,使患者获益最大化,出血风险最小化。

刘震宇 教授

郭杨:口服抗血栓药物患者急性创伤大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杨教授对口服抗血栓药物患者急性创伤大出血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郭教授指出,创伤后大出血是创伤患者死亡首要的可预防原因,约1/3的创伤出血患者入院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显著增加了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他强调,创伤前服用抗血栓药物增加创伤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程度。

郭教授提出,目前服用抗血栓药物的创伤患者与日俱增,但要基于临床评估,进行个性化治疗,需要权衡利弊,适时重启抗血栓治疗。

郭杨 教授

杨明辉: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

北京积水潭医院杨明辉教授对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进行了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是创伤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杨教授建议,无禁忌证时,应尽早预防,预防DVT的时限一般为伤后14 d,当患者接受骨科大手术时,预防期限应延长至术后35 d。

对于 VTE高风险的上肢骨折患者,鼓励尽早下地或床上进行功能 锻炼,并联合其他物理预防措施,做好相关指标检测, 酌情给予合理的抗凝治疗。对于股骨干骨折、膝关节周围骨折和膝关节以远多发骨折(不包括多发跖骨或趾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术前、术后都进行预防。在患者不存在高龄、既往 VTE病史、肥胖、妊娠、肿瘤、肿瘤治疗、 中心静脉置管和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无需常规进行药物预防血栓。在患者存在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特别是既往有VTE病史,术前、术后均应进行药物预防,具体方案与股骨干骨折相同 。

杨明辉 教授

小 结

出血与血栓,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像跷跷板,互相统一又互相对立,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平衡是治疗的关键,在临床中要找到血栓与出血之间的平衡点,让跷跷板保持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排版:李慧

编辑:黄晶

审核:黄晶

来投票|“朗视界 沐光明”2021最美眼科医生来啦,

选出你心中最美的TA!

寻找“最美眼科医生”活动,从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共评选出30位最美眼科医生。

2021年,站在中国共产党和“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节点,由《医师报》社主办、眼播和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奋斗百年路,照亮人文光”——“朗视界 沐光明”2021最美眼科医生活动精彩继续。

本次评选将通过初审、投票等最终选出5名“优秀眼科共产党员”和5名“最美基层眼科医生”。

点击超级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