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了,E-8C

 铁马冰河雄关 2022-07-06 发布于北京

2022年2月17日,美军正式退役首架E-8C飞机,此外美国空军预算申请已经取消了“联合星替换”计划,由此看来E-8C恐后继无人。


1996年6月,第一架E-8C交付美国空军。仅仅过了20余年,昔日明星已成明日黄花。但从这一型装备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作战环境的变化以及美军军事战略的变迁。
E-8C全称为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oint Surveillance Target Attack Radar System),英文缩写为J-STARS,简称联合星。如果说宙斯盾(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的英文缩写)是美海军为抗击饱和攻击,争夺海洋霸权的关键一招,那么E-8C则是空地一体战指导下的必然产物。
1982年,美国陆军“远程目标捕获系统”和空军“铺路机系统”合并为联合星项目。1991年,处于测试阶段的2 架 E-8A 原型机在“沙漠风暴”行动中首次实战部署,一战成名。伊拉克兵马未动,E-8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和固定目标指示功能,将伊拉克桥梁、港口、机场和 “飞毛腿”导弹发射架等关键信息一网打尽。伊拉克军队企图利用沙尘暴为掩护,向麦地那进军。动目标指示功能已经准确掌握伊军运动方向和规模,进而判明作战意图。接下来便引导B-1b和B-52轰炸机实施打击。无心再战的伊军试图沿80号公路撤回境内,E-8广域活动目标监视模式已经将一切尽收眼底。胜负已经毫无悬念,一百多架A-10攻击机展开了猛烈的空袭,伊拉克陆军精锐付之一炬。一边倒的战局背后是信息域的力量悬殊,之后被更精炼地概括为战场单向透明。
胜负已定,但对这场战争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军事革命带来的最重要的成果和理论突破是什么?当时美国人的回答是信息技术。美军认为信息技术解决了士兵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要求解决却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在下一座山的后面有什么?
此后,美军更详细地将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归结为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的敌人在哪里?我的友军在哪里?集指挥、控制和情报、监视、侦察于一身的联合星无疑是解开问题的钥匙。握住钥匙的美国人春风得意马蹄疾,类似的剧本在阿富汗,南联盟的上空不断上演。1996 年 6 月,第一架 E-8C 交付给第 93 空中控制联队,同年 10 月,便参与了波黑“联合努力”行动。1999 年,E-8C 参与了在科威特的“联合部队”行动。此后,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以及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中,E-8C承担了大量的作战支援任务。每当朝韩局势紧张,E-8C便进驻半岛,监视朝方一举一动。截至2016 年 9 月,E-8C 机群的飞行时间超过了 100 万小时,可谓战功赫赫。

图片


作为一款历经战火淬炼的明星装备,美军自然对其宠爱有加,对E-8C的升级从未停止。在过去的20多年里,美军升级了E-8C与战斗机协同配合能力,改进了陆/海工作模式,可以在防区外引导武器攻击地面目标。2018年2月还对超视距通信能力进行了升级。联合星的“联合”二字更加突出,各项性能指标今非昔比。单侧覆盖近5万平方公里,可以追踪250公里外的600个目标。然而,烦恼比能力增长得更快,正值壮年的E-8C也有本难念的经。
内忧是自身载机平台不争气。E-8C选用波音707客机作为平台,这款上世纪的老机型挖掘潜力已经殆尽。尽管机载设备不断升级,但E-8C的动力系统却没有明显改进。油耗大,动力不足是美国空军抱怨多年的顽疾。美国空军也尝试解决此类问题。但E-10A因造价昂贵而下马,E-8C换发计划又半途而废。
第一架E-8C虽然于1992年采购,1996年入役。但其实它早在1968便作为客机投入使用,此后才改装为E-8C。当年一时图便宜,为其服役生涯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限制了其使用年限。E-8C作战使用和维护成本水涨船高,每年多达 10 亿美元。美国空军的一份报告指出,将目前的 E-8C 机群维持到 2045 年将花费 387 亿美元左右。而“联合星”替换平台在相同时期内的花费仅为 276 亿美元,这其中包含了新飞机和硬件的采购成本。
外患是作战环境发生了改变。E-8C研制之初,防空导弹系统打击范围一般在100公里内。而E-8C的探测距离为250公里,可在防区外轻松完成侦察监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现如今,S-400等多型防空导弹系统探测和攻击距离大大增强,E-8C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来去自如了。事实上,不止防空导弹系统,隐身战机也对其构成重大威胁。E-8C这样的大型高价值目标,自身缺乏有效的自卫武器,无疑是隐身战机猎杀的重要对象。

图片


尽管E-8C陆续退役,但美军对地监视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如何更好地完成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和指挥控制(C2)联合星是上世纪90年代美军给出的答案:将多种作战要素尽可能地实现集成于一个平台。而今,美国陆海空三军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美国陆军已经开始了“高精度探测与利用系统”(HADES)的下一阶段工作,该系统旨在为陆军机载情报、监视与侦察(ISR)系统提供有效载荷。经过改装的庞巴迪“挑战者”公务机已被部署到欧洲和日本进行试验,用来进行传感器测试。从本质上讲,美国陆军希望得到的是一架能够融合空军的E-8C和RC-135电子侦察机能力的飞机。
当前美国陆军正积极推进“精确打击导弹”项目的研发,随着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的入役,美国陆军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远距离打击能力。配合新一代对地监视飞机,美国陆军将拥有更大的独立性,构建从传感器到射手的杀伤链。但该项目仍属于相对传统的解决方案,缺乏在高威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对濒海地区的目标更感兴趣,追求海陆双优的探测能力。为此,P-8A配备了AN/APS-154“先进机载传感器”系统。AN/APS-154雷达外形类似于E-8C“联合星”机腹下的独木舟雷达罩构型,能够同时探测和跟踪岸上和海上的动目标,同时还提供极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SAR)和逆合成孔径(ISAR)雷达能力。在合成孔径模式下,AN/APS-154可以同时提供内陆和海洋区域的合成雷达图像,可以在不依赖光学传感器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类。

图片


搭载AN/APS-154的P-8A比E-8C更进一步。P-8A可以携带鱼叉反舰导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同时充当传感器和射手的双重角色,大大缩短了杀伤链。在美军飞机数量不断缩减的背景下,P-8A可以腾出宝贵的战术资源。同时,AN/APS-154的第三方瞄准能力也将和无人机更好协同配合。
与陆军和海军相比,美国空军的构想更加宏大,提出了先进作战管理系统(ABMS)的构想。先进作战管理系统的顶层规划是基于发展互联的解决方案,将分散的雷达、卫星甚至第五代战斗机等传感器节点信息绘制成一幅统一的战场图景。也就是说,节点分散分布,但信息集中统一。它将实现有人、无人和天基、空基传感器的信息交融。
正如探测技术,信息处理和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让E-8C从理念变成了产品。作为联合星计划的接替者,先进作战管理系统的成功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撑。一方面,信息传输技术是否能安全高效地将所有分散的传感器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小型化和多样化平台提供的信息怎样做到和E-8C雷达提供的一样有效。
E-8C逐步退役了,但新时期传感器、平台之间最佳的组合是什么?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战争排列组合的游戏还在继续。(张杰、刘庆、杨名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