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婚第一年转地放蜂,我们在山东和人狠狠打了一架(上)

 蜂博士 2022-07-06 发布于浙江

我姓邱,可以喊我老邱,杭州桐庐的养蜂人。
之前的两次介绍,把我的经历简单说了个七七八八,从业三十多年,转地放蜂二十年,收购蜂蜜十年。自15岁之后转地放蜂我也有不少经历,总有某些片段在脑海里记得很深刻,比如1994年6月份在山东惠民县采洋槐蜜的这一个月。
养蜂二十年,我有一个感受:转地放蜂是高级讨饭,和讨饭区别真的不算太大。
1993年年底,我和老婆结了婚,结婚第一年也就是1994年,她就跟着我外出放蜂东奔西跑住帐篷了。这年25岁的我已经离开师傅独立放蜂好几年了,九十年代还不算很太平,出门放蜂有风险,我们村就有一对夫妻不幸遭到抢劫,出了意外,当初的侦查手段没有现在灵敏,命案到现在也没破。
这年出去之前,我联系了另外三家养蜂户,打算一起拼车出去,一是轻省,二是相互之间好有个照应。
这年在家繁蜂结束,三月份从桐庐出发,先到安徽寿县采了油菜,这是我自己摸索到的一个放蜂点,环境很好,老东家也很熟,照旧安安稳稳收了油菜蜜之后,先到山东潍坊采洋槐,采洋槐的时候,听人说山东惠民县的资源也不错,我就计划再下一个大蜜源之前,利用惠民县不错的资源繁个蜂,让蜜蜂休息一下。
却没想到,到了惠民县,刚从车上下了蜂箱,就和当地人打了个嘴仗,管了几瓶蜂蜜和两斤王浆才了事。
当时天已经挺热了,正值农忙,很多人还在地里晒收好的麦子。惠民县是平原,沿途看到一望无际的小麦田已经收割的七七八八,剩下的只有一垄垄锋利的麦茬,在枯黄的土地里杵着,看着不怎么像有生机的样子,处处透露着干燥的气息。 
这天一大早我们雇车到惠民,我选好了一个河沿上的空旷地段,准备把蜂场扎在这里。上午11点多,我把60箱蜜蜂刚刚从车上一箱箱担下来,从远到近按序放好,正累的不行,坐下来喘口气,当地一个四五十岁的妇女来了,头上带着一块蓝白条的毛巾,面色有点不善,一来她便说:“你们不能在这,河沿上这块地是我家的!”
她一见我们就很不客气,因为有多年出门在外的经验,我知道的,这是想敲点钱或者敲点蜂蜜。当时又热又躁,也很累,蜂箱是我自己挑的,老婆力气小,一个扁担挑一百多斤不舍得让她出力,上上下下都是我自己,确实很累。
没说几句,也是话赶话,我很不客气地回她:“是你的,你怎么不搬回家?”话一出可把她气的不轻。刚安置好蜂箱,还没有找好另外的场地,只得赔了好久的不是,拿东西了事,最后给她带走几斤蜂蜜和两斤王浆,才算平平和和地走了。 
出门在外难免碰到难缠的小鬼,让让利也就过去了,没想到第一次来惠民,还不止这个妇女闹事,再一次来的,让我们中的一个人拘留了半个月。
注:本篇未完,下篇文章《结婚第一年转地放蜂,我们在山东和人狠狠打了一架(下)》即为本篇续集。

编者有话说


上述是邱师傅在养蜂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我们用文字将它记录下来并与大家分享,若是大家也想将您的故事分享出来,随时欢迎您的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