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第一哲学沉思集

 书虫小记 2022-07-06 发布于北京

这是第二次读此书了。笛卡尔对几个学人和神人的辩论散文。应该说,沉思集对我而言是有启蒙意义的书。

第一次看就是在大一阶段,非常震撼笛卡尔提出的恶魔假说,也才开始学会从怀疑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之前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当然,更震撼的,是笛卡尔用几何学方法证明上帝存在的套路,当时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居然可以这样去想,可以这样去质疑。

笛卡尔在写此书时,其实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他本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又偏偏智商极高,喜欢思考,接触到了当时可能的一切有关宇宙的知识。针对当时已经普遍存在的科学研究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他写了这本哲学论著,打算调和两者——科学本身的可能性也需要神学假设。

沉思集最具突破性的地方,在于它提出的全新认识论——必须彻底认真地摆脱之前接受的所有观点,然后重新开始因为人类积累的知识掺杂了太多错误,所以,在不知道哪个苹果是坏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整筐苹果都倒出来,一个个检查了再放进去。

笛卡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即知识就像一个大厦,所有上层建筑都依赖于地基,地基牢固了,大厦就能坚固。这个比喻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与柏拉图的太阳和影子的比喻相比。

他的认识方法就是怀疑论,怀疑论的经典表达就是——怀疑一切。怀疑论不要求怀疑本身具有合理性,相反,任何可能的怀疑,只要有一点怀疑,就足以使任何一个命题无效

怀疑论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试图找到一个不容置疑,绝对可靠的东西,以此作为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笛卡尔创造了一种非常严肃的游戏,用这个游戏来发掘我们日常经验中的问题和本质。

笛卡尔首先质疑的就是感觉,认为感觉的欺骗性很高,这一点我们只要稍加反思就会发现——为什么我们常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所谓现象就是感官给我们的印象。所以,绝大多数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经验,都应该抛弃。

为了坚定这个信念,笛卡尔提出了对人类经验挺致命的假说——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据此,即便连自己觉得自己在干什么,都不一定是真实的。

所以,能驳倒笛卡尔这个假设的方法,就是要找到在梦里无法出现的方法——比如自己死了这个问题在梦里无法出现;还比如数学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不论你睡着醒着,1+1肯定还是=2的,三角形内角和一定是180度的。

不过笛卡尔还是反驳了数学恒定的观点,他的反驳与后世的康德是一致的——数学是一种先天观念,而且也无非是设定的规则,这个规则本身也是从假设来的,而且实际经验里常常无法检验这个观念

笛卡尔干脆进一步质疑了上帝的存在——如果存在一个恶魔精灵,他的唯一目的就是欺骗我们,这个宇宙就是他创造出来的,这些规则也都出自他的手笔,所以,我们先天观念这些东西,也都可能是有问题的。

这是哲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怀疑论假设,虽然说实际经验中难以感受到这个恶魔的存在,但从逻辑角度来看,这个恶魔是可以存在的。

所以笛卡尔开始跟这个想象的恶魔斗法——我要认为天、地、颜色、形状、声音以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外界事物都是恶魔用来骗取我轻信的幻象,所以我就要把自己看作没有手、没有血、没有感官,却错误地相信我有这些东西的人

这是十五世纪,西方世界第一个提出从认知上反转我们对日常事物认识的人,所用的方法和话。在他之前两千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悟出了同样的道理——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错误和痛苦,不在于外部世界,而在于我们的认知方法从根本上出了问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是颠倒梦想——就是搞反了。——想想这些顶级头脑的相似性吧

与佛陀不同的是,笛卡尔没有放弃继续找到一个坚实基础的努力,他仍然要找到一个中心论——我在思考这个事实。只有在我思考的时候,我可以肯定自己的存在。思考就是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灵魂,思考决定了身体的存在。

这就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身体不是本质,本质是思考是灵魂——当然,这其中有个笛卡尔可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灵魂和本质可能也不是同一个东西

笛卡尔认为,你可以怀疑自己有没有身体,存在与否,但你无法怀疑是否有心灵——因为怀疑本身就是心灵存在的证据——这就是怀疑论最后到达的目的地,也就是所有知识的起点和基础

接着,沉思集就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一下子解决了知识大厦中的一半以上问题——既然心灵是实在的,那么与心灵相关的一切活动,比如理解、想象、肯定、否定这些,就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一旦你承认心灵和思考的存在,那么与之相关的一大部分活动和事物就都存在了——这叫一揽子交易,也算是个聪明的办法。

沉思集里在这个部分用的蜡块例子,蜡块是光滑,坚硬,敲起来还有声音的东西,可是用火一烤,之前的所有特性就变了,变成了一滩软泥。而我们却都知道之前的蜡块,和之后的蜡油,都是同一个东西。

也就是说,我们概念中的同一观念,并不是依据经验来的,因为从经验来看,这两个东西完全不同了。这个同一观念,就跟数学观念一样,其实是心灵中先天的构造

再进一步举例,造一个机器,可以有看到形状,可以辨别颜色,可以有触觉、味觉这些,通过这些感觉器官收集过来,投射到屏幕上,你都可以想象到,肯定就是一堆线条、一堆颜色——机器会缺乏把这些线条和颜色组装成具体物体的能力。这个整合能力,其实就是人类心灵的特定构造。

上述观念,构成了后来康德乃至黑格尔哲学的基础观念。其实也是现代认知科学的一个核心内容——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人类识别形状、线条、大小、颜色的脑区都是分离的,特定的皮层区域做特定的事,关键问题是,是谁重新把这些要素组装成我们所能看到的具体的桌子、汽车、姑娘的?到现在为止,这个部位至少在大脑皮层中还没有找到

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笛卡尔、休谟、康德这些人会认为,我们看到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真的那样,真的在那里,因为这都是感觉,然后大脑把他们处理成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笛卡尔比柏拉图进步的地方在于,他是做减法,不像柏拉图,一把糊地把所有概念观念都认为是理念,都是合理的。笛卡尔只承认了心灵构造中很少数的几个先天构造,比如同一性、实体、自我等等

长沙天心阁边的东池,唐代曾经是一片湖光山色,如今只剩下这个角落

这样一步步把地基打牢,笛卡尔仍然觉得不够,因为他觉得人始终生活在恶魔的阴影里,恶魔这个假设随时可以冒出来捣蛋,又生出新的怀疑。因此,为了彻底清除恶魔这个假设,他觉得从逻辑上有必要让上帝存在。

于是一段著名的论证开始了:1.有怀疑存在,有说明事物不完满;2.我怀疑,所以我也不完满;3.我一定知道完满这个概念,尽管我自己并不完满;4.我也不可能从不完满的事物中获取完满这个概念;5.所以我的完满概念源自某个确实完满的东西;6.这个东西就是上帝。

这个论证中有一个关键的逻辑工具——充足性要求,即充足性较小的概念,不能来源于充足性比它更小的概念。事物的因果链条,是沿着充足性或者说玩满性越来越小的方向前进的。

接下来笛卡尔就开心了,心灵存在,上帝也存在,那么恶魔就不存在了,所以,先天观念是存在的,数学也是存在的。既然上帝存在,那么这个世界,尤其是物质性的世界,就是存在的——因为上帝一定不会欺骗我们

这个物质性的世界,实际上也不是之前我们所感觉到的纯粹感官世界,笛卡尔认为,那些能够经过逻辑检验,数学推导和测量到的部分,才是世界的实体——他用这个方式,巧妙地为科学开辟了道路。也就是说,他把伽利略和上帝协调了起来。

不论是柏拉图,还是笛卡尔,还是更早的佛陀,他们的相似之处,都是拒绝把感觉作为知识的来源。他们都认识到,在持续流变的表象之后,一定有某种秩序。

柏拉图和笛卡尔是一个系列,因为他们都认为先天结构才是知识的来源,柏拉图把这种先天结构的最高级视为善,笛卡尔则视为上帝。佛陀与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彻底地否定和颠覆,认为即便是那表象后的实在,也是虚无的,也不过是一种相互关系,而非实体

当然,笛卡尔解决灵魂与物理,也就是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问题时,也就留下了一个麻烦——身心二元,以及这个奇怪的实体。身心二元了,那么身心的交互是如何发生的,身归何处,那么心又何属呢?实体是个什么东西,是逻辑概念的,还是确有物理?

回到一开始,作为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了反转认识论,并且拿出了思想工具的人,笛卡尔确乎拥有超越千年时间的智慧头脑,对当年的我自己,真是影响至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