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的尽头是实业,实业的尽头是投资。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那么买公司的“买”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对“买”的理解是:全资收购并私有化永久持有。所以,对于我来说,买一...

 从未名湖畔 2022-07-06 发布于广东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那么买公司的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对的理解是

全资收购并私有化永久持有

所以对于我来说买一只股票=买一家公司=全资收购并私有化永久持有这家公司所以我如果要买入任何一只股票的时候倘若我有足够的钱我愿意把整个公司买下来然后退市然后享受这家公司未来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现金流回报而不是奢望未来能以一个多少的价钱卖给别人

全资收购并私有化永久持有一家公司在股票投资人看来是天真可笑的因为这实在离股市太远伊甸园太理想与理论化了所以大多投资者可能无法感知全资收购一家公司并 私有化永久持有 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与感受我举一个我近距离观察的例子

买公司 本来的样子

10年前我们全家移民加拿大爸妈在国内就一直做的企业来到加国这个大农村后他们很快就开始寻找合适的生意来做寻找公司因为我爸大学学的是农牧专业爸妈这几十年也是做畜牧饲料相关的生产型企业能力圈他们大概花了几个月时间看了很多农场养殖和各种生产型公司最终找到一家豆制品公司在能力圈里寻找公司这家公司由一位香港人创立当时在多伦多已经是30年的牌子有不少老顾客生产线员工供应商渠道客户等都已建立他们可能觉得嘴巴的生意会一直在本地化的生意竞争格局相对稳定这片地区就几家感觉生意不错商业模式香港老板工作很拼公司一周上六天班员工这么多年留下来的都是极度吃苦耐劳的可以说真的赚的是辛苦钱企业文化这种工作状态是几乎所有买家所不能承受的但爸妈从前白手起家就是这样过来的接着爸妈去工厂了几次跟前老板也谈了很多次价格也谈得差不多了觉得不出意外大概几年就能回本合理价格基本妥了之后他们就直接去工厂 上班一是零距离接触和了解这家企业二是看自己能否运营得来尽职调查几个月之后几乎一切都了然于心之后他们就接手了这家企业一直做到现在买入并持有

上面的过程我写得稍微详细了点因为这整个过程就是 买公司 最初的样子首先他们要买公司他们没有能力圈的概念但是很清楚自己懂哪些生意就自然而然地在能力圈内找机会在能力圈外的机会他们想都不想看都不看因为他们潜意识里那些隔行的东西自己根本就不懂无法运营所以直接无视他们会看生意是否稳定是否能一直赚钱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意模式他们会看这样的生意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运营得来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即企业做事的方式也就是说为什么这帮人可以持续赚到钱为什么大家不都来做了解到这是努力经营的血汗钱后他们可能就觉得妥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任何人都能赚或者愿意赚的钱合理价格知道大概多少年后会回本后面赚的钱就都是自己的了

也是最重要的在他们接手这家公司时是绝对没想过第二年要以高价把公司卖掉的这就是大多数在股市中浮沉的投资者们在干的事情实际上他们在买的时候肯定是没想过哪天公司是需要卖的他们甚至应该觉得如果经营得当公司可以子孙后代都传下去如果你说买了这公司就是为了过几年能高价卖出去他们只会觉得荒唐就好像你找对象结婚的时候肯定是没想过哪天我是要和TA离婚的这很荒唐但在股市里这是再正常不过与一只股票 结婚 才是荒唐是不是这样当然我们无法保证买入一家公司能够永远不卖就好像你无法保证你结婚后一定不离婚一样但我的意思是在我买入的时候我是没有想过哪天是要卖的

以上就是如果没有股票市场我认为的买公司 原有的样子方式就是全资收购并私有化永久持有但有人可能会说你全资收购是一回事但有了股票市场买公司股票是另一回事第一全资收购后你自己说了算赚的钱想分都可以分给自己你买股票怎么会一样第二你全资收购后是想自己长久经营下去经营并拥有公司与我们买股票并持有似乎是很不同的感觉很不一样第三你买公司是为了长久经营赚钱但我们投资股票是为了收益最大化两个逻辑似乎不是完全匹配

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值得讨论我也分享一下这几年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这些感悟出现的时候我会觉得很神奇但同时也觉得原来这么简单就好像真理就在转角后过了那个转角柳暗花明没转过去就总觉得差点意思但读完下面我的一些自我探索也许你会对上述问题有自己一些新的理解

投资的尽头

我从大一开始接触价值投资学校的投资俱乐部的学哥学姐带着加上自学看书做研究朦胧地感兴趣各方的投资理念都或多或少读过研究过甚至还狂热过日内交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还是觉得老巴芒格的东西通透那种通透对我有一种迷之吸引带着这份象牙塔的纯真居然幸运到大三暑假就加入了我后来全职的基金因为当时基金刚成立两个合伙人带着我这个唯一的实习生让我零距离接触到了这个行业顶尖的投研和投资体系现在回想起来所有我认为 常识性 东西包括思维方式投资投研理念都深深地被那段时间所浸染后来才发现那些我以为的 常识于其他投资者是多么 反常识这是无法衡量的价值

我入职的时候是打算一直呆下去的我知道我们未来一定会很牛的各方面的因素让我确认这是一匹千里马而我虽然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毕业生也会因为这匹马为我带来的各种成长与阅历而不断成长但做了几年后以我当时对投资和资管行业的理解即使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如此注重投研的基金我都很难有一种 真正拥有一家公司 的感觉就好像我希望是找到一颗好树苗然后守着它浇灌它陪着它一天天成长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而当时我觉得投资更像是在挖金矿挖完一个挖下一个是冲着收益最大化去的用近乎完美的投资体系和方法论纯粹地理性地做研究与决策不掺杂任何情感

挣扎了好一段时间做出目前人生最困难的抉择我还是辞职去做公司了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因素还是因为我认为我真正喜欢的是 拥有公司陪着公司成长 的那种状态而不是纯理性地挖金矿所以希望趁年轻跟随自己的内心再试试过去几年不管是从0到0的创业还是摸爬滚打经营家里一家芽菜厂如果没有自己亲身经历我无法想象我如何会有这样赤裸裸的感悟投资的尽头是实业实业的尽头是投资前者是我当时辞职的原因我以为实业就是尽头做了企业才发现于我来说实业的尽头竟又回到了投资

实业的尽头

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不擅长还是别的原因以经营工厂为例我每做一个岗位我会本能地希望找到一个我靠谱的员工能接过我手上的活儿和责任每发生一件事情都希望有一个体系能系统性处理这件事情我发现了我这种本能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如果不身临其境是几乎不可能被发现的我洗豆的时候我想找个人取代我洗我包装的时候我想找个人取代我包装当所有固定岗位的活儿都找到我信任的人取代我的时候剩下的突发状况的负责人一个工厂的常态就是随时都有各种突发状况找到负责生产负责管理的相应负责人后这个工厂的运营基本就不需要我了后来的薪酬改革计时变计件责任制生产数据系统化这样就算每天不在厂里看着每天的数据和反馈厂里的情形也好像就在眼前

从刚开始的一周7天5点多去厂里7-9点从厂里出来以至于几乎没见过白天每天担心受怕到现在一周去不了一次所以才有闲工夫坐下来在这唠嗑这个过程花了两年工厂的运营现在基本ok如果未来有一个我喜欢信任且敬佩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可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全权负责包括公司的资本配置如果连这个职能都可以放心委托出去那么我的角色只剩下什么就是股东到那个时候公司还需要我做什么什么都不需要做安安静静地陪伴就好当然现在离那种状态还很远甚至永远达不到但却是努力的方向安静陪伴什么都不需要做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就是股票投资的状态我认为公司的商业模式很好未来能赚很多钱管理层和公司做事的方式我很放心我相信他们会管好公司信任他们能最好地分配辛苦赚来的钱我在合适的价格时买入然后就当一个安静地股东仅此而已

同一根棍子

所以我才觉得实业的尽头是投资至少于我这种懒人来说是这样公司每年分给我作为股东的钱我也需要决定如何配置才能创造最大价值要么在非公开市场收购新的公司要么在股票市场收购公司的一小部分这个过程你又需要重新认识新公司搞懂你所能搞懂的关于新公司的一切无论是在非公开市场全资收购前的尽职调查收购后通过经营或委托的方式再深入跟踪和了解还是在股票市场收购公司的一部分所做的尽职调查收购后通过各种渠道的再深入跟踪和了解这无非又是做企业的过程

投资即实业实业即投资它们是同根棍子的两端罢了

有意无意离上次写东西还是整整一年前我的饱饱5周年快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已经能和家人健康平凡地过着小日子夫复何求企业投资不过是让生活更好更有意思些的方式而绝不是目的与君共勉

大道就是普通人,但是理解什么是概率的普通人。你信什么概率上会对你最后成为什么人(你自己)起到很大作用。(大道20220305)

还真不知道怎么快速建立能力圈。我建立自己的能力圈大概花了20多年,不知道算不算快?(2020-12-13)

把事情做对上人们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的,活到老学到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把事情做对确实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曲线,每个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据说在任何方面花够一万个小时后,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专家。(2015-03-23)

好的执行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的,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2010-11-10)

如何“把事情做对”是需要很多年的训练(理解)的。(2012-5-3)

知道要“做对的事情”的人不一定具备“把事情做对”的能力一样“把事情做对”需要有很多年的辛苦积累,不是看一两本书或者上几个“高手”的博客就能学会的

“术”指的是技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学同时也需要练习的,非一朝一夕之功。(2013-03-24)

看老虎打球的视频和自己上场打是有很大差别的。知道要做对的事情很重要,要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也非常不容易。(2017-03-23)

你的故事也许没有一个快乐的开始,但这并不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说个坐头等舱的故事吧:20多年前我还是CEO的时候我们的规定是,所有人出差都是可以坐头等舱的,但所有人都只报销经济舱。曾经有一次我发现我的报销单上头等舱居然都给报了,我就问当时的财务为什么我的头等舱机票可以报?得到的回复是,公司只有你一个人给报了。我说,我们规定的是所有人,如果我可以就是说我不是“人”?那以后就再没出过问题了。那时候我们公司还相对小很多,也没啥国际商务旅行,现在怎么处理我不知道

本分与平常心,做好本分是相对容易平常心的,不平常心往往是没做好本分或做了不本分的事或老念想着去做不本分的事

没有管理公司很快就会完蛋的所谓好的企业文化是能管到制度管不过来的东西,不是个神秘的咒语。制度是强制性的,文化则不完全是,所以建立好的企业文化非常难,破坏起来非常容易。(大道)

注:按照管理学的观点,企业中同时存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由企业中明确的组织结构、信息沟通机会、权责关系、层级结构等组成。而非正式组织产生于同工作有关的联系,任何一个机构里都在正式组织之外存在非正式组织,而这种非正式组织对于生产效率与工作满意度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对非正式组织部分能施加有效的影响,从而形成某些态度、习惯与规范。

那你没看懂我说的是什么。我的规定是所有人一视同仁,想坐头等舱(或者商务舱)就自己掏钱。我就一直坐头等舱,也一直自己掏钱,因为我不想为难自己,但同时我也不喜欢等级概念。这里没有啥强制的概念吧?这里其实强调的是没有等级概念,不是什么级别的就可以坐商务舱或者头等舱啥的,毕竟薪水待遇都已经尽量表达清楚了,其他开销就应该自己来决定。其实按我的概念,酒店标准也该一视同仁,所有人的报销标准都应该一样。等级森严的公司里除了大老板外其他人大概很难有啥创造力。
简单清晰才有效率啊,公平心是基本原则。这里公平心非常重要!公平心和公平性是有区别的。最高领导制定规矩一定要花够时间,一定要想长远,要防止大bug。修改时一定要有提前量,承诺的东西一定要执行,所以绝对不能轻诺……。很久没在一线,一下想不起来还有啥要注意的,但基本原则依然是想长远!

“只要人是具有理性并且是追求幸福的,那么人性必然存在向善的倾向。”——马斯洛

马斯洛是心理学大师,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者,他认为人性是具有向善的倾向的,但是同时认为“理性”是人性向善的前提。

这同时反过来能够解释,为什么人性易入歧途?因为保持理性并不容易。所以在组织中规矩是刚性的,用来约束和警醒人们不要误入歧途。文化从教化的角度,引导人们保持理性,人心向善。

理性的人一定会选择本分,因为本分是善的一部分。

大道提到过有安全感的人更容易理性,所以招聘的时候找有安全感的人,逻辑上是更容易融入本分平常心的文化。

以理性和本分作为企业文化,更能激发人性向善的倾向,让组织中的人们更有效的协作,避免恶的倾向从内部危害组织,从而在竞争中更具备优势,更可能健康长久。


投资即实业,实业即投资,它们是同根棍子的两端罢了。
坚持不懂不做。

我们企业理想非常很简单,我们拟人化地说我要快乐、活得健康一点、久一点,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快乐。所以我们企业愿景只有一句话,成为一个更健康、更长久的企业。在五年前,我在企业前面加一个世界一流,这个世界一流指能力,并不代表我们追求的规模或者市场份额,我们希望有世界一流的能力,原因非常简单,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我们在中国手机行业是一个足够开放的行业,竞争也是全世界最激烈的,我们在这个行业里,同样在这个行业里的很多企业都是世界一流的,像IBM等等都是榜样。要想活得久,得有世界一流能力

我们的企业与文化的创始人阿段以前说过一句话,“人的快乐,在于为了目标的过程!”vivo的梦想:一是建立世界一流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二是建立国际化的令人尊重的伟大品牌!我,还有我们大团队的每一位兄弟姐妹们一起,在追寻我们未来共同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这何曾不是人生一大快乐的幸事呢!(沈炜)

--------------------------------

快乐、健康、长久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快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活得长久得有世界一流的能力。提高能力、降低预期是获得幸福的好方法。

网友:步步高的企业文化是您创办的时候就已经想明白,还是创办之后慢慢形成的?
:有很多东西在创办之前就有了,但慢慢补充和完善或修改了一些。基本核心价值观是不会变的。( 2013-03-26 )


网友:成功企业往往会打上开创者的气质。
:那是因为企业文化一般都是由开创者建立的,当然,后期的完善也很重要。(2010-04-04)

问:大道,我看OPPO、腾讯、阿里都对企业文化内容进行过几次升级修改,我想问一下,什么时候应该对企业文化进行更新呢?
段:应该是自己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吧。

#大道格言赏析#
企业文化能不能改变,需不需要改变?是个挺困惑的问题。《基业长青》讲公司的核心理念不要改变,不过企业文化不仅仅包含核心理念,按照大道和韦尔奇《赢》书中的观点,企业文化是需要改变的。
一分为二来看,企业文化中不变的是核心理念,比如大道说的本分诚信、用户导向、更健康更长久,是可以长久不变的。
另一方面,改变的部分,往往和生意模式的变化相关,关乎到公司怎么赢(韦尔奇《赢》书中的观点)或者说公司怎么更健康更长久的活下去。比如OPPO在转型智能手机过程中,提出了结果导向、追求极致的价值观,中间甚至一度提出了快、爱员工这种短暂又快速废弃的价值观,这和当时的竞争强度大、转型困难多相关,在当时的情况下,陈明永提出艰苦奋斗,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都指向了结果导向的价值观,不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公司可能就要面临生存危机,所以要求员工必须拿结果说话,而快这种价值观应该带来了副作用,所以一年不到就取消了。另外,OPPO修改过两次使命,我理解都与生意模式的升级有关。
而vivo去年把设计导向加入到了价值观中,我理解和vivo下一步继续品牌升级、进军高端市场有关。创造伟大的产品,需要设计导向的价值观作为支撑。
韦尔奇的《赢》一书,讲了很多对GE的生意模式转变过程中,如何重塑企业文化的方式方法,GE在坚持Intergrity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使命和很多新的价值观。大道推荐过这本书,确实值得认真看一看。

1、其实最绝的绝招也就是无招,无招胜有招。
2、重剑无锋这个说法我喜欢,老巴是典型代表,其实就是扎硬寨打呆仗的意思?
3、两年一次大决定或许是合适的。(大道)

#大道格言赏析#
做对的事,把事做对。对的事可以理解为原则和规律,把事做对可以理解为基本功。无招和重剑无锋就是对原则和规律理解透彻,基本功扎实,做事情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见招拆招,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沈炜的埋头种因也是一个意思,因就是对的事,就是原则和规律,埋头就是苦练基本功。因决定果,埋头种因,功夫到了,果则水到渠成。

有招就是反过来,急功近利,无视原则和规律,不愿踏实练基本功,希望抄袭成功者的具体案例招式,走“捷径”,最后往往走的是远路。

两年一次大决定是重视基本功的表现,因为看懂一个好公司10年后的样子,是很不容易的。大道能给大家做个好教练,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事,但练好基本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谁也替代不了的。
在错误的路上是没法平常心的
想想大道说的原则,就知道什么是企业的造钟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