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粹艺术名家——李宝祥

 国粹艺术名家1 2022-07-06 发布于山东

李宝祥,男,汉族,笔名一丁,北疆墨人,一山斋主,专职画家。195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市, 毕业于哈师大艺术学院。高级教师,省书法教育委员会理事。曾任:中国石油画院一级画师、市书协副秘书长、大庆油田书画院副院长。中原画院特聘教授,大庆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山东龙口四海书画院院长。

夕阳136x68

飞流直下136Ⅹ68

重构山水图式的新径途--品读李宝祥先生山水画作品

文/张立翔

每个人面对艺术创作,不可回避的内心感动是艺术实践当中富有灵性的情感投入和对待艺术虔诚般的默默坚守,并通过时间累积,不断将丰富的艺术见地诉诸于笔端,进而生发出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这样的画家在当今名利追逐的画坛已不多见,如果硬性的找寻,我的艺术启蒙授业恩师李宝祥先生,必是其中的一位。

白云生处240x70

春之韵24Ox70

故乡情l36x68

歌声唱远岫l80x75

大山回响曲240×70

从事绘画创作已四十余载的李宝祥先生,自青年时代起,便钟情于书法和中国画创作,长期积淀的笔墨功力,达成了每个创作时期的绘画新貌和艺事厚度,并总能在臻于完善的绘画风格中再次脱身,以新的理路和情思去追寻新的高度,不断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竹雀图l36x68

新三友图136×68

回溯先生的艺术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他在书法、山水画、花鸟画不同门类的反复涉猎中,抓住了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线索,即对笔墨性灵的深度挖掘和对传统绘画视觉图像的重构。笔墨厚重性是他所遵循的重要母题,书法线条以线性浑厚为根基,成为其作品笔墨标准的基石。线性勾勒的多变而又不失笔墨基准的快意表达,大气奔放而又兼备传统理法的画面构成,作品尊重现实并从生活当中不断的汲取营养,延续着既遵从于传统而又脱离于禁锢的创作模式。

迎春曲136x68

此时的山水和花鸟画作品,笔墨酣畅、挥洒自由,但先生没有止步于如此惬意的创作情境,他为自己预设了新的艺术目标,从笔墨的厚度与难度方面去追寻,将艺术的主题表达收缩在山水画创作当中,重点领悟黄宾虹、李可染等先生的积墨山水作品,以笔墨的浑厚华滋为创作出发点,将坚挺的用笔和深沉的墨法融合韵通,体现了深厚的笔墨功力和灵活的画面经营能力。

报春图l36x68

此时,画家之所以敢于向山水画的高难度挑战,首先基于书法线性上的经验积累,将线的复式勾勒和水墨的反复积染,代替了以往以墨点为主的积墨形式,形成了不同线形的笔墨构成方式。其次,画家在笔墨融汇过程当中,运用偶发性的水墨肌理,构成多变的笔痕墨迹,促成了笔墨视觉的新鲜度,催生观者在抽象笔墨语言当中的想象力。

顾乡印象136x68

再次,画家对山水的理解,不再拘泥于现实中的地域风情,而是将自然当中的空间意识与自我心灵空间相匹配,从自我内心生发对自然物象的再认知,形成既有山石图像的朦胧积染,又有画面灵光闪现的画意图式,让我们在感知山水画独特语境的同时,去体味画家内心独白和画面背后的内涵力量。此次山水画笔墨语言的拓展,是对山水画给予新的理解并向新高度的跃进,也是向笔墨画意的学术高度探究和前期艺术标准的超越,并不断为理想化的山水画语境做好了积极准备。

顾乡行l90x145

最近几年,我在品读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时,发现他在艺术追求上又有了新的取向。山水画表现语言从先前积墨的繁复逐渐向尚简的方式过度,笔墨也不再以重墨式的反复叠加,反而在追求一种清新之风。或许是画家随着年岁的增长,经历了世事所累后,渴望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自然而然将其体现在轻松愉悦的艺术创作之中,从形而上的艺术追求回归生活与艺术的相互关联,去表达内心真实的心境。

《长岛》之一

190x145

故乡柳绿l80x91

这个时期的山水创作,重新求得自然的滋养,画面中反复出现瀑布湍急、山水清流的景象,似是对自身内心逸气的宣泄,抑或让观者体验寂静山林那难得的激流喧嚣。之前哲理般生涩抽象的山水图景,又重新回归自然传统山水文脉的精神追求,以简约方式而又深谙传统笔墨程式,在以往积墨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概括与提炼,追索笔墨的简达风尚,简练而不显单薄的轻松勾勒,体现着因“简”而呈现出线性造型的笔墨美。

顾乡松180x97

更加值得称道的是,先生此次大胆地将山水画与花鸟画相结合,对山水图式进行重构,即山水画近景以花鸟画形式呈现,背景以远景山水相辅助,将山水画和花鸟画嫁接组合,可以说是中国画创作中一次较为新颖和大胆的尝试,在中国画发展历程中尚鲜有此先例,其创新性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前人之所以未将山水和花鸟进行有机结合,想到的是山水和花鸟画所拥有的不同立意追求,将其进行各说各唱的分离式对待。

顾乡明月136x68

先生将二者进行巧妙的融合,处于同一情境空间,恰恰遵循了中国画中“怡情”的因素,近景运用墨竹、禽鸟、树丛、巨石等元素表现,使画面又多了一丝清新之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山水意境蕴含其间,在“三远法”的“深远”中,体味近景花鸟与远景山水的空间变化,模糊了山水画与花鸟画相融合的界限,使二者在共同面对意象表达层面达成互补关系,拓展了各自的表现空间,形成既有图像小情趣,又有画面大空间的新的山水图景,从而,构建了与观者艺术审美的新路径。

松风连远岫136x68

三友图66x42

从先生几十年中国画创作所累积出的艺术经验可以看出,伴随着他在艺术道路上不事张扬的默默求索,在置身于极其低调的艺术创作背后,深厚的艺术修养随着年岁的增长,通过浓墨素纸的勾擦晕染不断地展现出来,可喜的实践成果在其淡定内敛的情怀中厚积薄发,针对艺术创作的每次变革与突破,都是以自我内心的艺术定力和艺术理想为依托进行大胆地体验探索,每一个踏实的脚步,都印证着坚实的足迹。其富有创意的山水画,终究会以创作范例的方式存在,随着先生在创作上的日臻成熟,必将激活其内在的势能,释放其应有的价值,折射出固有的光彩。

2019年11月22日于百湖之城(作者系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