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246)太武灭佛(附音频)

 沉映香 2022-07-06 发布于湖北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前面说到拓跋焘在崔浩和寇谦之的影响下,大力推行道教,让道教成为国教。随着道教的复兴,佛教开始没落,并遭遇一场浩劫。
公元441年十二月,寇谦之对拓跋焘道:“陛下以真君的名义统治天下,建立静轮天宫大法,这是开天辟地以来未有之事,应该登台接受符书彰显圣德。”拓跋焘同意了。
公元442年正月初七,拓跋焘备好车驾,打着全青色的旗帜来到道教神坛前接受符箓。从此,北魏每位皇帝即位时都要接受符箓。
寇谦之又奏请建造静轮宫,并一定要建得高到人在上面听不到鸡鸣犬吠之声,目的是想伸向天上与天神相接。崔浩也力劝拓跋焘兴建,为此花费了数以万计的财力物力,几年尚未完工。
太子拓跋晃劝谏道:“上天与世人的道不同,谁高谁低已有定分,二者不能相接,乃理所当然之事。现在我们白白地浪费财力物力,百姓也疲惫不堪,做这种无益之事,有什么用呢?如果一定要照寇谦之所说的去做,儿臣请求将静轮宫建在万仞高的东山上,可以事半功倍。”拓跋焘不听,继续施工。
这一年,凉州人徐桀告发李顺在评定文武百官的等级时收受贿赂,致使所定等级极不公平。拓跋焘勃然大怒,又想起李顺包庇沮渠氏的事,以欺君误国之罪命令他自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李顺接连在两件大事上受贿,将自己送进了深渊。而随着李顺和刘絜的先后倒台,崔浩在北魏朝廷更加如鱼得水。
之后,崔浩经常向拓跋焘进言,认为佛法虚幻荒诞,浪费财物,损害百姓,应该全部灭掉,拓跋焘逐渐萌生了禁佛的想法。
公元444年正月十二,拓跋焘下诏曰:“王公以下至平民,私自在家供养僧侣、巫觋的,一律送到官府。超过二月十五而不交出者,处死僧侣和巫师,私藏者满门抄斩。”
二月十四,拓跋焘又下诏曰:“王、公、卿、大夫的儿子都要送到太学读书,而百工、商人之子,都要学习并继承父兄的职业,不能私设学校。违反规定者,老师处死,当事人全家抄斩。”
这两道诏令,前者是关于禁佛的,后者是关于教育的,基本上规定死了北魏臣民的宗教信仰和职业选择,是对意识形态的残酷管制。
北魏自从进入中原,虽然经常使用儒家礼仪来祭祀天地、祖庙和各种神灵,却仍在沿循旧俗,祭祀的胡神多如牛毛。
六月,司徒崔浩请求只留下符合祭祀典章的五十七所神庙,其余重复的神庙和过小的神祗都取消,拓跋焘同意了他的建议。
九月十五,拓跋焘再赴漠南,准备继续讨伐柔然,郁久闾吴提闻讯远远逃走,讨伐行动又被迫停止。
不久,郁久闾吴提去世,儿子郁久闾吐贺真继位,号称处罗可汗。
公元445年八月,拓跋焘到阴山之北巡视,下令发动每个州三分之一的兵力在本州警戒,等待命令,然后把五千多户不同民族的百姓迁移到北方边地,让他们放牧牲畜,以引诱柔然。
然而,尚未等到柔然南下,北魏先和刘宋打了起来。起因是这一年的北魏到处传播一则谣言,宣称“灭魏者吴”,一些百姓信以为真。
是年秋,卢水胡人盖吴借机在杏城聚众反叛,胡人争先恐后响应,部众超过十万人。接着,盖吴派同党赵绾到刘宋,上疏请求归降。
十月初三,北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率兵征讨盖吴,却战败而死。之后,盖吴的部众越来越多,百姓都渡过渭水逃奔南山。
眼看盖吴越闹越大,拓跋焘亲自征调高平敕勒骑兵奔赴长安,又命将军叔孙拔统领并、秦、雍三州的军队屯居渭水之北。
十一月,盖吴派别部白广平劫掠新平,安定胡人群起响应。不久,盖吴自称天台王,设置文武百官。
之后,盖吴兵分两路,一路向东劫掠临晋以东,一路向西劫掠长安,前者被北魏将军章直击败,掉入黄河中淹死达三万多人,后者在渭水之北被叔孙拔击败,又被斩首三万多人,损失惨重。
河东蜀人薛永宗也聚众响应盖吴,袭击闻喜,由于闻喜没有驻军,县令惶惧不知所为,本县人裴骏率领乡豪对抗,薛永宗引兵撤退。
于是,拓跋焘命薛谨的儿子薛拔纠合宗族乡里百姓,在黄河边上建造营垒,以此切断盖吴与薛永宗相联系的道路。
十一月十五,拓跋焘派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人率两万骑兵讨伐薛永宗,派殿中尚书乙拔率三万骑兵讨伐盖吴,派西平公寇提统领一万骑兵讨伐白广平。
公元446年正月十四,拓跋焘率军抵达雍州,临近薛永宗的城堡,崔浩道:“薛永宗不知道陛下亲来,军心一定很放松。现在北风正急,应该趁此机会赶快攻打。”拓跋焘深以为然。
正月十六,北魏军突然包围了薛永宗的营垒。薛永宗出来迎战,结果大败,和家人投入汾水自杀。他的族人薛安都在此之前据守弘农,听说薛永宗败亡后,放弃弘农投奔刘宋。
薛安都年轻时以骁勇著称,精通骑射,喜欢结交游侠,兄长担心他引来祸事,薛安都便与他们分家,另寻住处,家中财物分毫不取,与他有交情的人都争相馈赠。
后来,薛安都帮助北魏秦州刺史北贺汨平定胡人白龙子,被封为雍秦二州都统,总管二州事。投奔刘宋后,薛安都逐渐成长为一代名将。
正月十七,拓跋焘南下汾阴,渡过黄河,来到洛水桥。
听说盖吴驻扎在长安以北,拓跋焘认为渭水以北没有粮食和青草,就打算渡到渭水南部,沿着渭水向西挺进,为此询问崔浩的意见。
崔浩回答道:“打蛇先打头,头被击破,尾巴就无法调动。如今,盖吴的营地与我们相距六十里,派轻骑前去攻打,一天就能到达,也一定能击败。打败盖吴后,我们再南下长安也不过一天,多一天的辛苦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如果从渭水之南进发,盖吴就会进入北山,我们一时半会儿是平定不了他们的。”
这一次,拓跋焘没有听从崔浩的意见,坚持从渭水南岸向长安进发。
正月二十六,北魏军到达戏水。盖吴得到消息后,果然全都分散进入北山,北魏军一无所获,拓跋焘后悔不迭。
二月初二,拓跋焘抵达长安,进入一座寺院,沙门请拓跋焘的侍从喝酒。侍从来到沙门居处时,无意中发现了许多兵器,遂告知拓跋焘。
拓跋焘勃然大怒道:“这不是沙门应该使用的东西,他们一定是盖吴的同党。”命令有关部门将全寺院的沙门都杀了。
查封寺院的财产时,有关部门又发现了酿酒器具及州郡牧守、富人们所寄藏在寺院数以万计的东西,以及沙门用来藏匿妇女的地下密室。
崔浩趁机劝说拓跋焘将世上的沙门全都斩尽杀绝,并毁掉各种佛经佛像,拓跋焘接受了他的建议,寇谦之极力劝阻,崔浩不听。
于是,拓跋焘先杀了长安的沙门,焚毁佛经和佛像,并下诏给留台,让拓跋晃通令全国,按长安诛杀沙门的办法去做。
拓跋焘在诏书中宣称:“从前,后汉荒淫无道的昏君信奉邪伪,扰乱天常,这是自古以来九州未有之事。佛法夸张荒诞,根本不合人的常情常理,还导致政教不行,礼义大坏,普天之下,荡乏穷困,村镇都变成荒丘废墟。朕秉承天意,想要除伪定真,恢复伏羲、神农之治。从今以后,胆敢事奉胡神以及塑造神像、铜像者满门抄斩。有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不是朕,又有谁能消除这历经多少代虚假的东西呢?有司要通告在外地征战或驻守的各位将领、刺史,凡佛像和佛经等都必须捣毁焚烧,沙门不管年纪大小全都活埋。”
拓跋晃一向喜欢佛法,接到命令后,他有意拖延,使远近寺院的沙门事先得到消息,各自想办法脱身,许多沙门因此幸免于难,有的把佛经佛像藏起来,北魏境内的佛塔、寺庙遭此浩劫,全都不复存在。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武灭佛事件,沉重的打击了佛教的传播。
此事的发生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崔浩的力劝,没有他拓跋焘不会如此坚决;二是盖吴的叛逆,让拓跋焘迁怒于沙门。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佛教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寺院经济,严重影响了北魏的经济结构和赋税收入。
寺院经济的突出特点即寺院在占有大量土地的同时,还拥有大量的依附人口,称之为僧祗(音同知)户。他们每年需向寺院输谷六十斛,而寺院却有免役调租税的特权,埋下了朝廷和寺院间矛盾的伏笔。
当僧众人数少,依附人口不多,僧众又能劝人为善、服从统治时,双方的矛盾还不突出。等到僧众人数多,又不能有效劝导民众,甚至包庇叛乱,严重影响税收和统治秩序时,双方的矛盾就变得尖锐了。
对于北魏来说,每当寺庙多一个僧徒,即意味着朝廷少一个丁男的赋役。寺院有其法律,有其武装,不受国家律令的约束,等于独立或半独立的佛国,佛国越多,对统治基础的威胁也就越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拓跋焘废佛是有理由的。但不管出于什么考量,拓跋焘的灭佛之举都是值得批判的,是一大暴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