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大格局的人:做人中庸,做事极致

 小桥流水1i79ra 2022-07-07 发布于河北

易卜生说: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沉浮于人生海海的你我,都需要穿越人事纷繁,才能扬帆破浪,抵达彼岸。

然而,想乘势而行,得先学会辨别风向。

个中秘诀不外乎八个字:做人中庸,做事极致。

文章图片1

《易经》中谈到:

“天道刚健,地道厚实,人道中庸。”

人活一世,既要如天般刚强,又要如地般温厚。

不偏执,不极端,保持中正平和,这样才能求得长远。

“诗佛”王维,是唐代大儒的典范。

少年得志,中年被贬,王维在宦海几经沉浮。但他始终保持着中庸而立的睿智,以温和的态度与正直的性格,不矜不惧地应对着一切。

二十岁时,王维中了进士,因为年少有为,才华横溢,风头一时无二。

可刚当官几个月,他就因为下属犯错遭牵连,被贬黜济州,任司库参军。

从京城顶流到底层库管,王维的人生翻天覆地。王维却泰然处之,没有抗争怒吼,也没有彻底沉默,而是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在济州的日子里,王维一边干好工作,一边四处拜访名士,又写诗又画画,一待就是四年。

而到了晚年,王维更是将中庸之道,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历经了人生海海,此时的他,愈发懂得不强求、不偏执。

晚年是王维田园诗歌的创作巅峰。这一阶段里,他的作品充满了舒缓、和谐的基调。

最有名的当属“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旷世之言,是他中庸处世的智慧结晶,更让他“一笔封神”,流芳百世。

人生是一场苦旅,中庸是最佳的调和剂。

文章图片2

懂得平衡,日子就会有苦有甜。懂得适度,生命才能趋于完美。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好一些呢?”

孔子回答:“子张过分,子夏不足。”

子贡表示不解:“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

孔子不紧不慢地说到:“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这里的“过犹不及”,也是在传达不偏不倚的处世智慧。

《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能量来源,人活其中,自然也不能违背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要中正平和。

过分死磕或过于躺平,都容易让人陷入死胡同,被黑暗和绝望缠绕。

只有不激不随,中道而行,才能化解人生迷局。

文章图片3

唐太宗《帝范》卷四中言: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呼下,无所得矣。”

这告诫我们:做事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这样结果才可能如意。

从穷小子到世界首富,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财富密码,就是“极致”二字。

洛克菲勒是个典型的“强迫症”。他会为了一个项目,做上百种方案,最后细致对比,筛选出最合适的一个,以期达到最佳的项目效果。

但这种习惯,并非后来养成。当他还在石油公司打工时,就因“死磕”精神,在业界声名大噪。

当时的洛克菲克只是个不起眼的一线员工,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巡视石油罐子的自动焊接。

细心的他发现石油罐旋转1周,焊接剂恰好滴落39滴,并完成封口。于是,他便开始想:怎么能让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呢?

基于这样的初衷,他琢磨出通过减少焊接剂滴数来节省成本的点子。

并且经过一次次优化,他成功研制出完美的“38滴型焊接机”。

这款产品看起来只节省了一滴焊接剂,却给了公司每年上亿美元利润的回报。而他的人生,也自此起飞,开始大放异彩。

乔布斯曾说:

“你追求极致的人生,人生才会给你极致的体验。”

当你为一件事100%付出,你才有可能得到100%的回报。

文章图片4

74岁那年,牛人褚时健开启了人生的第四项事业:种橙子。

外人眼中粗放的“种地”,在褚时健眼里,是一件需要做到极致的工作。

从每亩地树苗总量,到果树之间的距离,甚至一棵树的花朵、枝叶密度,褚时健对这些细节的考究,甚至超过了专家。

在这样严苛的培育下,褚橙拥有了独一无二的高品质。

即便它的价格要比普通橙子贵不少,还是受到人们的疯狂追捧,供不应求。

有人说:

“高手与普通人的差距,就在于是否拥有追求极致的精神。”

深以为然。

无论在哪个领域,成功总是更青睐那些做事尽善尽美的人。

追求“差不多”,结果往往就是“差得多”。

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超越竞争对手,在前进之路上一骑绝尘。

文章图片5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做人和做事,两者是怎样的关系?”

高赞回答:“和而不同。”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策略,绝不会人事不分,一概而论。

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是行业顶级大师。但他并没有因成就自恃高人一等,反而十分平易近人。

《红楼梦》选角时,演员杨晓玲原本被安排出演“红楼第一美”薛宝琴。

可细心的王扶林发现,跋扈的夏金桂更适合她,便调整了角色安排。

从美女变泼妇,杨晓玲备受打击。

愤怒的她直接踹开王扶林的门,叉腰大喊,“王扶林,你说话不算数,你说让我演薛宝琴,怎么成了夏金桂?”

面对这样的冲撞,王扶林没有斤斤计较,反而笑着将杨晓玲请进屋,语重心长地加以开导。

事实证明,王扶林眼光毒辣,杨晓玲饰演的夏金桂,成了《红楼梦》最出彩的配角之一,更成就了她演绎生涯最出彩的时刻。

然而,王扶林对人宽厚,并不代表他对事会敷衍。

在拍摄过程中,不管是大画面还是小细节,他都力求尽善尽美。

一次,在拍摄薛宝钗取手串的片段时,王扶林发现宝钗的扮演者手腕太细,不符合原著中手串“一时褪不下来”的描述。

他立马中止拍摄,召集剧组所有女演员站在一起,伸出双手,让他挨个查看。

经过反复对比筛选,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手模”,王扶林才重新开拍。

最终,书中薛宝钗的“圆润丰腴”,被他淋漓尽致地还原了出来。

正是因为这种趋于极致的创作理念,87版《红楼梦》每一帧都美成了画。

而这样至今无人超越的成就,更让王扶林收获了“导演界教科书”的至高赞美。

有人说:

“双重人格是强者的铁布衫。”

真正的厉害人,都能在不同的人生场景中自如切换。

文章图片6

面对人情的冷暖,他们总是一幅云淡风轻,得过且过。

可面对事情的瑕疵,他们绝不敷衍,非得求个尽善尽美。

这是因为,如果将一切混为一谈,哪怕天赋再好,起点再高,也必然会困顿于人事纷杂。

只有学会区别对待,做人时端好天平,做事时拉满标尺,才能在岁月的起承转折中,收获命运的赠礼。

文章图片7

世间之事,千端万绪。能否玩转人生之局,关键看你的控场能力。

能成事者,其实并非八面玲珑。以一颗清醒的头脑,化繁为简,将做人做事区分开来,就足以事半功倍。

做人,要保持中庸,不偏不倚,才能行稳致远。

做事,要做到极致,止于至善,方可满载而归。

愿人生之路上,我们都能掌握做人做事的智慧,活得游刃有余,活出漂亮通透。

作者 | 六月安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