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3.芍药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7 发布于山东

83.芍药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芍药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白芍15克 当归9克 黄连9克 槟榔9克 木香5克 炙甘草5克 大黄6克 黄芩9克 官桂2克 
加减;
1.如血痢渐,加大黄。
2.汗后腑毒,加黄柏15克。
3.若苔黄而干,热甚津伤者,可去温燥之肉桂。
4.若苔腻脉滑,兼有食滞者,可去甘草,加焦山楂。
5.若泻下赤多白少或纯下冻者,当归败改为归尾,并加丹皮、地榆。。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 湿热为患者。 1.细菌性痢疾  2.溃疡性结肠炎  3.肛窦炎  
[功用]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弦数。 本方为治湿热痢的常用方剂。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 证治要点
 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异名]  黄芩芍药汤(《明医指掌》卷9)、白芍药汤(《医家心法》)、当归芍药汤
(《医宗金鉴》卷53)。
    [组成]  芍药一两(20g)  当归  黄连各半两(各9g)  槟榔  木香  甘草炙各二钱
(各5g)  大黄三钱(6g)  黄芩半两(9g)  官桂二钱半(Sg)。
    [用法]  上药哎咀。每服半两(15g),水两盏(240m1),煎至一盏(120m1),食后温服。
  [功用]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分析]  痢疾“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之凝结,挟糟粕积滞,进人大小肠,
刮脂液,化脓血下注,或痢白、痢红、痢瘀紫、痢五色,腹痛呕吐,口干溺赤,里急后
重,气陷肛坠,因此闭塞不利,故亦名滞下也”(《类证治裁》卷3)。本方所治之湿热
痢疾,乃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肠中积滞不通,.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
灼,伤及肠络,气血与湿热相搏,酝酿化脓,故便脓血,赤白相兼;热毒下迫广肠,故
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蕴之征。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病证,乃湿热壅阻肠道,气血不和,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
血,并因势利导,通因通用。方中黄芩、黄连苦寒而人肠道,清热燥湿解毒,用以为
君。大黄苦寒通里,凉血泻垢,既可助黄芩、黄连泻火燥湿,又可荡涤积滞,得“通因
通用”之妙,是为臣药。重用芍药以行血排脓,缓急止痛,与当归相配,行血和血,
“行血则便脓自愈”。又用少量肉桂,温而行之,能人血分,可协归、芍行血和营,且制
芩、连苦寒之性,使无凉遏滞邪之弊,正如陈念祖所说:“肉桂之温,是反佐法,芩、连
必有所制而不偏也”(《时方歌括》卷下)。且大黄与肉桂配伍,尤有妙用,大黄得肉桂,
则行血之力更著,肉桂得大黄,则无助火之忌。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
除”,且槟榔又可协大黄导滞,以上诸药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
更能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成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效。
  本方配伍特点,是以清热燥湿为主,兼以气血并治,“通因通用”,肝脾同调,与寻
常纯用苦寒止痢之方不同。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湿热痢的常用方剂。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
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原方后有“如血痢渐加大黄;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另外,若苔黄而
干,热甚津伤者,可去温燥之肉桂;若苔腻脉滑,兼有食滞者,可去甘草,加焦山楂以
消食导滞;若泻下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者,当归改当归尾,并加丹皮、地榆等以凉血行咖。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使用注意]  痢疾初起有表证者不宜使用本方,久痢及虚寒痢亦不宜使用。阴虚内
热者忌用。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系刘完素以《伤寒论》黄芩
汤去大枣,合《金匮要略》泻心汤、《兵部手集》香连丸等加味而成。有清热燥湿,调
气行血,泻下导滞之功,原书用于治疗“泻而便脓血”,并云本方之治法为“行血则便
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后世医家皆推此方为治疗湿热痢疾之主方,并遵“行血则
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二语为治痢之大法(《成方便读》卷1)。以本方为基础加
减衍化而成的方剂,约如下列三首:其一,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芍药黄连汤,
即本方减黄芩、木香、槟榔而成,此方无调气之功,助清热燥湿之力亦有所减弱,用于
治疗大便后下血,腹中痛者,为热毒下血。其二,《医方考》卷2芍药汤加芒硝方,即
本方加芒硝而成,此方大黄得芒ti~.1,U泻下导滞、通因通用之功倍增,治疗痢疾便脓血,
里急后重者。其三,《幼科折衷》卷上芍药黄连汤,此方仅黄连、芍药、当归和甘草4
味药组成,实乃芍药汤减味而来,有清热燥湿,和中行血之功,治疗tl'~JD下痢白积腹
痛,里急后重。盖因zbJL乃稚阴稚阳之体,虽患下痢,但难任大黄、槟榔之属通导攻伐,故舍之。
    [疑难阐释]  关于本方的君药  本方以何药为君?各家意见不一。罗美认为芍药、
甘草为君(《古今名医方论》卷2);汪昂认为芍药为君(《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成都中
医学院编写的《中医治法与方剂》云:“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力量颇强,
用为主药以消除致病之因”。从本方证的病机分析,湿热痢是由于湿热之邪蕴结肠腑,
以致气血壅滞,肠道脂膜与血络受损所致。因此,清热燥湿解毒是治本之法,调气活血
只是辅佐治法。若不清热燥湿,仅投调气行血之品,痢终难愈。故我们认为本方以黄
芩、黄连为君,较为妥切。再者,从本方的分类属于清热剂来看,也以黄芩、黄连为君
合乎逻辑;若以芍药为君,则本方应归人理血剂。
    [方论选录]
    1.罗美:“本方注云,泻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
重自除,至今推为要言,然非知本之论也。夫滞下本太阴病,长夏令行,土润溽暑,太
阴本虚,暑湿不攘,土湿则木郁,木郁则伤土。太阴失健运,少阳失疏达,及饮食失节
不化,至秋金收令行,火用不宣,郁蒸之久,而滞下之证作矣。是始为暑伤气,继为气
伤血,因而为白,为赤,为兼赤白。下迫窘急,腐秽不去,以成后重。方以芍、草为
君,用甲己化土法,先调脾即于土中生木;顾湿热必伤大肠,黄连燥湿清热,厚肠胃,
黄芩清大肠火为臣;久积必中气逆滞,疏滞以木香,下逆以槟榔,当归和气血为佐;桂
补命门,实土母,反佐温而行之,恐芩、连之胜令也。斯少阳达,太阴运矣。若大实痛
者,加大黄,用仲景芍药汤加大黄法,以荡腐秽,无留行矣。是方允为滞下本方也。”(《古今名医方论》卷2)
    2.汪昂:“此足太阴、手足阳明药也。芍药酸寒,泻肝火,敛阴气,和营卫,故以
为君。大黄、归尾破积而行血,木香、槟榔通滞而行气,黄芩、黄连燥湿而清热。盖下
痢由湿热郁积于肠胃,不得宣通,故大便重急,小便赤涩也。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
以清之,甘以调之。加肉桂者,假其辛热以为反佐也。此方盖本仲景黄芩汤,加行气调
血之药。”(《医方集解。泻火之剂》)
    3.陈念祖:“此方原无深义,不过以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立法。方中
当归、白芍以调血,木香、槟榔以调气,芩、连燥湿而清热,甘草调中而和药;又用肉
桂之温,是反佐法,芩、连必有所制之而不偏也。或加大黄之勇,是通滞法,实痛必大
下之而后已也。余又有加减之法:肉桂色赤人血分,赤痢取之为反佐;而地榆、川芎、
槐花之类,亦可加入也。干姜辛热人气分,白痢取之为反佐;而苍术、砂仁、茯苓之
类,亦可加入也。”(《时方歌括》卷下)
    4。张秉成:“夫痢之为病,固有寒热之分,然热者多而寒者少,总不离邪滞蕴结,
以至肠胃之气不宣,酿为脓血稠粘之属。虽有赤白之分,寒热之别,而初起治法,皆可
通因通用。故刘河间有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二语足为治痢之大法。
此方用大黄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湿热而起,故
用芩、连之苦寒以燥湿清热;用芍药、甘草者,缓其急而和其脾,仿小健中之意,小小
建立中气耳。至若因病加减之法,则又在于临时制宜也。”(《成方便读》卷1)
    [评议]  本方为刘完素所创,用于治湿热痢疾,并提出治痢大法为:“行血则便脓自
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罗美对此法却不为然,认为“非知本之论”,有失偏颇。至于罗
氏指出本方证乃太阴失健运,少阳失疏达,及饮食失节不化,至秋金令行,火用不宣,
郁蒸之久,滞下之证作矣,其治疗当使少阳达,太阴运,可供临床参考。汪昂则认为此
证乃病在足太阴、手足阳明,下痢由湿热郁积于肠胃,不得宣通而致,故“辛以彻之,
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调之”,并指出此方为仲景黄芩汤加行气调血之药而成。陈
念祖对该方的立法予以肯定,并提出加减之法,如白痢可用辛热人气分之干姜为反佐
等,切合临床。张秉成强调临床当变通用方,“至若因病加减之法,则又在于临时制宜
也”。以上诸家所论合情合理,值得临床借鉴。
  [验案举例]  痔疮胀痛  《江西中医药》(1984,5:31):某女,48岁。混合痔,伴
静脉血栓形成,舌质红,苔黄,脉滑。治以芍药汤加枳壳、银花。服药4剂后,胀痛消除。
  按语:本案痔疮胀痛由湿热之邪下注于肠,气血壅滞引起。用芍药汤加枳壳、银
花,清热燥湿,行血调气而取效,亦“异病同治”也。
  [临床报道]
  1.细菌性痢疾  以本方为主加减治疗30例细菌性痢疾,症见发热,腹痛,便脓
血,里急后重。大便常规:可见脓细胞、红细胞、粘液。处方:白芍、木香、黄连、黄
柏、秦皮、玉片、甘草。加减:以湿为主加藿香、苍术、滑石;以热为主加公英、大青
叶;恶寒发热加柴胡、黄芩;腹痛下坠加栀子、大黄;纳呆加山楂;寒湿凝滞加肉桂、
炮姜;气虚加党参;血虚加当归。结果:治愈27例,无效2例,复发1例,治愈率
90%c”。又有以芍药汤加减治疗30例菌痢,组成:白芍、木香、黄连、黄芩、黄柏、
槟榔、马齿苋。身热汗出脉促者加葛根、防风、荆芥以清热解表;痢下赤白,赤多白
少,或纯下赤冻,肛门灼热,口渴欲饮,苔黄脉数者,加白头翁、银花、赤芍等清热凉
血;血热瘀阻,腹痛较甚者,加地榆、桃仁、赤芍以凉血散瘀。每日2剂,每煎分2次
口服。5—7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重复用药。结果全部治愈。其疗效优于复方新诺明
组,腹泻、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时间更优于复方新诺明组C2,。
    2.溃疡性结肠炎  以本方加灌肠治疗该病36例,本病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血便
或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对病程短、泻下脓血重者加白头翁、马齿苋;气血亏虚者加黄
芪、党参、阿胶;久泻者加乌梅、石榴皮;便血多者加地榆、白及粉;腹痛重者重用芍
药。用药1月,治愈3工例,显效5例,有效率100%L3)。
    3.肛窦炎  以本方治疗60例该病患者,症见:肛门不适,排便不爽,肛门潮湿,
常有粘液流出,肛门内烧灼样疼痛,排便时加重。直肠指诊:齿线附近触痛,可摸及凹
陷及硬结。肛镜下见肛窦充血水肿。处方:黄芩、生大黄(后下)、槟榔、木香、当归、
白芍各lOg,黄连6g,甘草5g,肉桂1.5g(冲)。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服1次。第
3煎加水至3000ml熏洗肛门20分钟,1周为1疗程,一般连用1—3个疗程。结果:治
愈48例,有效12例。并认为此病多与湿热下注,气血壅滞有关,故用清热燥湿,行气和血之芍药汤有效L4j。
    [实验研究]
    1.抗菌抗炎作用  ①试管内抑制福氏痢疾杆菌的作用:芍药汤在1:5、1:10及1:
20均无作用,单用槟榔未见杀菌及抑制作用;②对感染痢疾杆菌的预防性治疗作用试
验:结果芍药汤组小鼠存6/10只,芍药汤去槟榔组无一存活。表明槟榔本身无抗菌作
用,但在芍药汤中无论体内或体外都能加强抗菌作用L5,。另有研究表明,芍药汤抗炎
抗菌效果实验研究表明,芍药汤煎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变形杆菌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该品还能明显减轻小鼠耳廓
的充血水肿,从而起到消除炎性肿胀的作用L6,。
    2.对兔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  剂量为4×10一、2×10一、1×10—2时,芍药汤组
能使肠管出现急剧而短暂的张力上升现象,很快转为下降,振幅逐渐变小,甚而消失,
肠肌松弛,即呈短暂的兴奋后转为抑制,其作用强弱,尤其是抑制作用与剂量成正比。
芍药汤去槟榔组同样出现肠管张力逐渐下降,振幅逐渐变小以致消失的抑制现象,无张
力上升等兴奋现象。表现芍药汤的先兴奋作用是由槟榔引起,同时又增加芍药汤的毒
性,可能与槟榔加强胃肠活动有关C5,。
    3。急毒试验  芍药汤组小鼠死亡11/12只,去槟榔组无死亡,提示槟榔是本方中产生毒性的主要药物L5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