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棺里的秘密

 作家雅兰 2022-07-07 发布于云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悬棺里的秘密

文:雅兰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来,就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南方丝绸古道”的要冲,是“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重要通道和滇、川、黔三省经济文化交汇重地。昭通是云南旅游的六大片区之一。昭通旅游资源聚集在“三条黄金旅游线”上。即沿昆水高等级公路的滇川古道旅游线。这条线上集中了大山包国家公园,龙云家祠,彝族六祖分支祭祖圣地,豆沙关古镇,铜锣坝森林公园,西部大峡谷温泉等高品质的自然景观、民族历史文化风情园等景区景点。

在金沙江大峡谷旅游线上,已初步形成了金沙江漂流、大药山科考以及白鹤滩、溪落渡、向家坝三大巨型电站等景区景点,红色旅游在云南省独树一帜。这条线上,汇集了扎西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花房子,两合岩、乌蒙山回旋战遗址、罗炳辉将军纪念馆等景区景点,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这三条旅游线路及其景区景点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磅礴乌蒙,神奇昭通”的壮丽画卷。

盐津县豆沙镇石门关风景区,距盐津县城22公里,位于云南省滇东北的滇川交界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起伏地带,乌蒙山脉关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锁滇扼蜀的雄关天险;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众多灿烂的文化遗产。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独领风骚的朱提文化。这里,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公元前四世纪“南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自那时起,这块闭塞落后的荒凉之地,就进入了繁荣文明的开发时期。尤其是先秦开僰道,秦开“五尺道”,汉武开南夷道”,隋唐开“石门道”以来,更加速了开发进程。

豆沙古镇遗存文物众多。在豆沙古镇10平方公里以内遗存的历史史料价值高,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有古老神秘的僰人悬棺,距离最长、保留最完好的秦开“五尺道”,维修复原,屹立于关隘的隋代古城堡,闻名遐迩的唐代袁滋题记摩崖,明末清初如意斗拱装饰的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观音阁,玲珑精致的清代三观楼塔,老木城西侧马蹄石上的十余个极深且大的马蹄迹,石门关五尺道上大小243个马蹄迹,石门关前的古今四道交通风景线,五尺道北岩壁上的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的摩崖群,保留和迄今为止出土的木、石碑刻,清乾隆年间铁钟、大鼓,彰显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走在秦朝开辟的只有五尺宽的古道,古道上盛产的是很深的马蹄印。看着石头凹下去那深深的马蹄印,令你不得不去想这得有多少次的踩踏,才能在石头上形成这样的印记啊。三千年的风雨,三千年的岁月,留下三千年的悬念。


    豆沙关上的石门关算不上多宏伟,却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它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山,的确是易守难攻。一江之隔对面的悬崖峭壁上,现在还残存着一幅僰人的悬棺,棺木已经很破败了,但是还是能一眼认出来。悬棺留给后人最大的悬念就是,厚重的棺木怎么弄上去的?悬崖上,没有路,江面也不可能升到那么高?若是江面升到与悬棺平齐,那么整个豆沙关县城早就被淹没了。我感兴趣的是悬棺里躺着的是什么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孩子?


    如果是男人?那么,他有心爱的女人吗?他心爱的女人会不会因为他的离世而哭的肝肠寸断,哭得河水倒流,哭得石门关倒塌,哭得五尺道只剩下四尺?


    悬棺默然,悬棺里的人也默然,回头,石门关也默然。这里藏着一个跨越三千年的梦,有多少秘密不被我们知晓?这条南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石门关亦有着金戈铁马的过去,顺着这五尺道,可不可以走到那三千年前的过去?或许,三千年前,有一个女人,裙裾飘飘,白衣胜雪,黑发舞风,一步一步踏上五尺道,爬上石门关,在晚风中,夕阳下,等待着她的爱人归来,直到把身体站成了望夫崖。一世又一世的轮回,一世又一世的等待,绝世红颜腮边的那滴美人泪早已凝结成千年的琥珀,琥珀中的相思仍然生生世世在缠绕。不晓得,她是否等回了自己的爱人?

史料记载,僰,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的史书中又把僰族称为“筰马”、“僰僮”。“僰僮”则专指被掠卖为奴隶的僰族人。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远古时期,僰族的老祖宗们原本居住在中原地区及江浙一带。僰族人自古被王公贵族视为“畜民”,深受歧视和奴役。凡具有劳动能力的僰族成年人,均被官吏和贵族霸占为奴隶,有的被强迫在田野里从事农耕,有的被赶上山狩猎,有的被关在手工作坊里劳作。许多女性则被迫充当吏家贵族的僮妾奴仆,受尽屈辱和奴役之苦。

古僰人彪悍善战,每当王朝要动刀兵开战,就强迫他们从军,经过一番严酷训练,被驱赶上血腥的战场。

也是因为严酷的生存环境,僰人很早就具备了相当的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这个民族的人死后,既不用土葬、火葬,也不用天葬或水葬,而是将棺材置于悬崖绝壁之上。在僰人的心目中,祖先应该永远活在后辈人的心中,先辈的遗体保存得越长久,就越是能荫佑后人兴旺发达,因而悬棺葬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至今为止,悬棺未解之谜:僰人是怎样将悬棺放上悬崖上去的? 
   第一种:认为是悬索下柩,自上而下用绳索悬吊棺木,然后放在事先用同样方法凿孔栽桩的木桩上。 
    第二种:认为是联桩铺路,先修栈道,待运放棺木完毕后再拆栈道。  
    第三种:认为是搭梯攀登放棺。 
    第四种:认为僰人放置棺木时,山崖并不高,只是因为多年的河床冲刷而使山崖“升”高的缘故。

到底这些悬棺是怎样被放到半山腰的呢?现如今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一奇迹。 
    悬棺之秘的另一个未解之谜:僰人后裔还在么?如果还在,又在哪里?
    峭壁上,悬棺无语。而对消亡的文化,令人扼腕而叹。无语的悬棺是一个警示:抢救、保护、弘扬、发展已濒临危亡的各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是现代人的责任,保护文化多样性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也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