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治疗的7个疗效因素

 仰羊 2022-07-07 发布于上海
1

情绪宣泄:心理治疗关系中所形成的抱持和接纳的环境,有利于来访者释放内心的紧张、痛苦、焦虑、郁闷等情绪,使情绪的压力得到暂时的缓解。

2

认知领悟:治疗有效的重要转变是来访者产生了新的认知、领悟。既有针对认知内容的改变:如对待个人、事、环境的看法开始产生变化。也有针对认知模式的改变:如对过去的偏狭、冲动、投机、绝对化、僵化的认知进行梳理,内心看待人情与世故的态度、思路、方法开始重新建构。几乎所有流派的心理治疗都有认知转变的效果,只是理论和技术路线的不同而已。精神分析侧重在从人格层面深刻地探讨心理障碍形成的来龙去脉并加以梳理,认知治疗侧重从来访者当前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上给予干预而发生改变。

3

情感转化:治疗者通过共情的方式帮助来访者识别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引导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病人的情感能够表达出来的时候他就会有所驾驭,而不是盲目冲动或无缘由的郁闷。治疗中要允许来访者表达真实的情感体验,如爱、恨、恐惧、悲伤、愤怒、羞耻,内疚等。一个人的情感状态,并不总是被自己清楚、明晰、确切的感知到,也难以恰当准确的表达出来,因而在内心会是一团模糊的情绪,并与内在的他人表象发生纠缠,这就造成了混乱的情感冲动。识别与发现情绪与情感,给了来访者一个了解自己内在情绪感受的机会。

4

解释和揭示:对来访者话语背后的情感情绪内容与感受的解释、呈现是心理治疗的重要环节。那些过去不被意识到的情感内容,可能在潜意识里一直涌动而得不到纾解,发现与宣泄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情绪与情感为来访者的自我理解开启了机会之门。

5

整合与提升:引导来访者整合和提升驾驭情感的能力。仅仅释放情绪是不够的,情感调控能力弱的人也会有情绪的控制障碍。治疗室内的鼓励退行、表达,是为了在治疗关系中有重新修复的机会,促进来访者现实功能的成熟与提升才是心理治疗的目标。

6

关爱能力,即慈悲心:在关怀的态度中发展出接受爱和付出爱的能力。首先,治疗者的工作是一种职业化的服务,但也是一种人性关怀的帮助,应当具有一种慈悲、仁爱的初心,并保持一个无我、无念、无住的态度,亦不抱刻意行善的姿态;其二,引导来访者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发展出积极的、善意的情感、认知和态度;使来访者发展出接受关爱和给予关爱的能力。治疗者有真诚、接纳,也有善意的启发,从而引导来访者看到、感受到自己所具有的关爱潜能,从而培育自我关爱的能力。

7

觉察能力:在治疗中要引导患者对其意识、潜意识的需求、动机、冲突、关系的模式、自体感等心理活动有所发现、理解或觉察。觉察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点就通的道理。治疗者要有高度的觉察和觉知能力,首先要引导患者觉察到现实与幻想的边界;进一步,要能进入到患者的幻想中去理解和体验其内心的人际关系模式,同时能保持清醒的现实功能,引导来访者觉察自己的幻想与现实。在此过程中,治疗者还不能有去无回,还要对自己的反移情保持清醒的理性和觉察能力。

治疗者的目标是促进患者发展出理性、成熟的自我功能,以适应现实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在心理治中这是通过观察患者在现实中的角色责任完成程度,来评估其自我功能的改善程度的。其中患者的自我觉察力与觉知能力的提高是心理治疗有效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元素。觉察力提高就是心智化能力水平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