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钟奋生 2022-07-07 发布于湖南

韵味人生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拾起岁月的珍珠,捕捉人生的韵味

捧起生活的浪花,品尝智慧的美味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2022年7月2日 星期六,农历六月初四

人物春秋

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敬畏之心

冷水江车站是货运一等站,位于沪昆铁路的中段,每天有104对客货列车从这里通过,其中41对是客车,往返旅客达9万多。这里临近冷钢、锡矿山、大唐电厂、金富源碱厂等大型企业,仅专用线就有8条,日均办理车近500辆,装卸货物2.7万吨。调车组每班作业,需在线路上行走20多公里,干60至70钩活。繁忙时,一趟列车需干15钩活,白班中午只有10分钟时间用餐,夜班经常通宵不得休息,一个班下来,有时累得连楼梯都爬不动。稍有疏忽,就易引发事故。用走钢丝来形容调车工作,一点都不为过。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繁忙的调车作业现场,如果井然有序,恰似一幅优美的流线型的动态画。若违章打破这种和谐的格局,弄不好就会爆发安全惨剧……

杨卫华才入路不久,就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铁路重大事故。

1989年11月4日早晨7点多,一台本务机车在9道连挂作业,由于一名连结员未到场,防溜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一组存车溜逸,与正在区间运行的1908次货物列车正面相撞,造成大事故,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

当时杨卫华上白班,跟随救援人员赶到了事故现场。那个场面震撼了他!只见油罐车趴在敞车上,几节脱线的车辆扭曲变形,钢轨被拧得像麻花,事故责任人哭丧着脸被警察带走……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杨卫华在调车作业

30年过去了,这黑色的一幕,像噩梦一般常常在他脑海里浮现!用他的话说,这事故在我的记忆里印象太深啦!事故出不起啊,一出就是血的教训。我们对安全必须要有敬畏之心!

从那时起,杨卫华就清醒意识到,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是我们的保命法则,是铁路人必须坚守的底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时刻记在心中并严格执行到位。

调车作业哪怕是最微小的环节不注意,都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杨卫华开始在扳道房干了6年,当时非常欣赏调车哥们在车辆的行进中,像飞车侠客一样爬上爬下的敏捷作业。1995年下半年,经过层层选拔,他终于在冷水江东站干起了调车工作。

不久,有一名年轻的同事,违章扒在高站台一边的车梯上,没有执行“一度停车”的规定,结果被高站台给碰了下来,掉在站台与车列之间,双腿从大腿部位被齐齐压断。一个20多岁、活蹦乱跳的生命,从此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他多次对人说:“哪怕给我留一条腿也好啊!”

这件事对他震动极大!因为这是身边的人发生的事,让他一度感到从事调车行业的恐惧感,如果类似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麻烦了!往后的日子,事故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冷水江东站。2006年,一位调车员跟火车抢道,跨越股道时偏偏又摔了一跤,火车就从他身上压过去,一个年青的生命就这样从地球上消失了……

周国平说,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我们还可以由此而引申,对安全抱有一颗敬畏之心,实际上就是热爱生命,同情生命与敬畏生命。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杨卫华跟师傅学调车时,一次亲身经历,让他明白了调车作业来不得半点疏忽,必须时时小心、处处谨慎。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他正在进行牵出作业,由于当时还没有无线电台,必须找个合适地点下车向调车长显示信号。随着车速的减慢,他看到有块空地,便跳下车,没想到道碴已经结霜,脚下一滑,一屁股跌坐在地上,险些摔伤。这件事提醒了他,调车岗位全天候露天作业,现场环境复杂,安全风险大,必须时刻留意作业时的天气,注意观察作业的细节,充分预想各种风险。从那时起,他逐步养成了“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走一步”的习惯。

杨卫华蹲下身将一个小器物从钢轨上拿起,比划着告诉笔者,他说这叫铁鞋。起什么作用呢?放在车轮前面的钢轨上,主要是阻止车轮溜逸。这是调车作业必不可少的工具。鞋尖是一个斜面,它的作用是使车轮压上铁鞋,并减少车辆的震动和避免铁鞋被撞击后,发生掉鞋。别小瞧这个铁鞋呢!它在调车作业中,是发挥安全作用最大,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

2005年7月5日,由于调车员没有将铁鞋打牢,2个车向西溜逸3km,在冷水江东至冷水江西下行区间资江桥上才停下来,那里地势最低,恰似一个锅底,车辆溜不上坡又退回来,再通过惯性又滑下坡,直至能量耗尽才在资江大桥上停下来……当时,幸好车站值班员业务熟悉老练,他从控制台上发现溜车后,立即将前方道岔转换至下行线,同时通知邻站(冷水江西站)将上行列车扣停,避免了列车正面冲突的重大事故!如果值班员处置不当或来不及处置,那就会发生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有一次,有位调车员误以为车辆连结好,不会溜过来,没有按章作业在前面安好铁鞋。结果偏偏车辆脱钩溜过来了!他一看这个情景慌了神,赶快在钢轨上放石头,想阻止车辆继续朝前溜。没想到放上去的石头,被溜过来的车轮碰飞老远!他更慌了神,在前面钢轨放上石头后,用手扶住石头,想阻止车辆继续往前溜。但车轮速度越来越快,那块石头不仅没有阻止车辆溜逸,车轮滑过来后还将他右手四个指头压断了,仅存大拇指……

按照标准化作业关键从第一步开始,以后的步伐就可做到环环紧扣,平稳有序。反之,如果第一个关口没把握好,哪怕是非常细小的关口,只要违章了,不管这第一步是轻是重,是大是小,都极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始进入一系列恶性循环的连锁反应。

对安全的敬畏之心,不是对安全的恐惧感,从此悲观失望,退缩不前……

调车作业的事故,是不是像战场上的子弹不长眼睛呢?谁碰上谁就有点倒霉呢?杨卫华开始有这个想法,还不敢往纵深想,似乎越想越恐怖。后来他又从多起事故分析会上,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即:事故的发生虽然五花八门,查找出的事故教训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违章作业。他是个聪明人,立即从另一个方面意识到,如果每时每刻按章作业,就恰如关闭了事故发生的总开关。同样的道理,形形色色的事故,标准化作业的口径却是一致的。从这个视觉看就显得简单,简单的东西重复做,就非常不简单了。如果不按章作业呢?出现风险之后,再去采取补救措施已经来不及了。

杨卫华尽管自己对安全深怀敬畏之心,规规矩矩按标作业,但他认为光按标作业还不够,按标作业是基本要求,真正将调车工作做好,还必须练出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不能用自己的经验与侥幸去换取安全。从别人血淋淋的安全事故教训中,感到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的特殊份量;从极其繁忙的货场中,醒悟到调车业务技术的极端重要性。敬畏安全,应该苦钻业务,学好本领,应知应会,灵活掌握,将自己武装起来!他顺着这个思路思考,渐渐根治了他一度对调车作业产生的恐惧症。

他有敬畏安全的认真态度,如果再加上一身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在调车场上就可灵活自如,就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反之,在繁忙的调车作业现场,他就会成为光眼瞎子,而且寸步难行。有隐患发现不了,出故障解决不了。

技术达人

杨卫华从事调车作业,有他的强项或者说优势。他喜爱长跑运动,身高1.75米,国字脸庞,浓眉大眼,手脚灵敏,身子矫健,脑子反应快,这些特征正是调车岗位的最佳人选。也许他的潜意识就有这个优越感,脸上常挂着憨厚的笑容,呈现出特有的神韵。

当时根据调车作业的要求,他们要在列车时速不超过15公里时,飞快爬上车去,在不超过列车时速20公里的情况下,敏捷跳下车。列车时速15至20公里之间,飞快爬上车和敏捷跳下车,他还感到有种说不出的刺激与快感!

列车时速那么快下车,被那股惯性风冲倒了怎么办?杨卫华当年跟师傅学调车时,师傅告诉他侧身下跳的秘诀。侧身要侧得恰到好处,跳下车时与列车行进的那股惯性风,正好将人的身子吹正,落在地上就稳稳当当。反之就容易摔倒出事。

话虽这样讲,但要掌握这个倾斜度,跳得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杨卫华很快掌握了相关要领,从事调车工作没多久,他就像位“飞车侠”了。当然,现在要求更严了,规定列车时速不超过5公里才能上下车作业……

杨卫华身体上的强项,加上脑子灵活,很快就掌握了调车作业的基本功!

车辆在编组,在解体,在进库,各就各位……

调车人员在跳上跳下的奔忙,在用对讲机向前面司机转达着指令……

过去的信号旗消失了!晚上的信号灯退出了历史舞台,无线电通讯架起了一座新的沟通桥梁……

机头司机的职责,由过去的看指令,悄然变为现在的听指令……

调车作业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逐步走向高科技化,这就对调车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有往日那种爬车迅速、跳车利索矫捷身手还不够,现在越来越向脑子上的功夫倾斜。这就要求调车员,掌握比原来更多的理论知识,去吃透弄懂车辆编组与各种指令。

这时,杨卫华的短板出现了!他只有初中文化,钻研理论远不如练习实际操作得心应手,但对业务学习的求知欲望却与日俱增。他说业务技术过硬,平时干活就能少走弯路,工作不会出岔子,在班里同事中腰杆也硬气!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必须首先自己掌握与熟悉标准化作业流程。良好的工作态度,必须建立在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的基础上。有一身调车作业的好本领,就能完美的执行标准化作业,有效防止各类大小事故的发生。车站平平安安,自己欢欢喜喜。反之,作业流程不熟悉,干活十分被动,处处充满危险,无法执行好标准化作业。业务不好的人,还会遭班里同事取笑,让你在生活的空间抬不起头……

杨卫华开始啃“调车理论知识”这块硬骨头!他暗暗立志,要成为调车行业的“达人”!为此,他坚持“多学、多问、多看、多做”,在空余时间,拿着业务书籍仔细钻研,背诵规章制度中的有关条文,成了他的乐趣。他将《技规》《行规》《站细》《调标》,一本一本地学,一章一章地看,一条一条地记。凡与调车相关的每一条规章,都用红笔详细地标注出来。他还在上班途中、工作间隙,将重点规章摘抄、随身携带,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两条、记一两句。

“我爸正在屋里埋头做功课呢!”这是他女儿回答来访客人最多的一句话。

“都问了两个多小时了,休息一下吧,你这本《调标》我都会背了……”这是杨卫华老婆在抱怨。

“反复提问,就会加深印象,才记得牢呀……”杨卫华的声调像在恳求。原来他请老婆当“考官”了。

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他有既定的学习目标,从不降低要求。当有新的上级文电精神掌握不透时,他总是利用间休时间翻看学习,后来每次抽问他都能做到一口清。段里每月要进行业务考试,每次有100道题,杨卫华都是在前三名。凡做错的题目,他都揪住不放,看错在哪里?弄不清楚的问题,就多方请教,不找到原因誓不罢休。

他就是凭着这种顽强钻研精神,不断攻克业务理论学习的难关,由量的积蓄,达到了质的飞跃。成为段里问不倒、难不住的业务能手。

冷水江东站共10多条线路,5条专用线,3条专用铁道。主要担负本站货物列车到发、解编及取送作业。专用线、货物线多,作业复杂,是该站调车作业的最大特点。杨卫华就认真默画站场示意图,常利用工作之余徒步勘测路线,反复练习数枕木、看道碴,细心观察股道边的参照物,详细标记每条线路的长度、坡度、容车数等数据。经过数千次练习测距、观速和默画站场示意图,他对每条专用线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卫华在调车岗位上越干越得心应手。他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练就了一套“规章一口清、观距一眼准、连挂一把稳”的调车绝活。1995年,他以全段第二名的成绩通过了连结员考试;1996年又以娴熟的技能脱颖而出,成为一名调车长。2009年他考上了工人技师,并先后拿到了站调、车站值班员等多个岗位作业资格证书,15次在车务段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

有一次,站调下达6道甩26辆车的调车计划,杨卫华一看,车列中编组了4辆换长1.5的棚车,而股道内最多只能甩25辆,立即向站调反馈信息修正计划。当车列进入股道后,只剩下10米的距离。杨卫华认为,如果不熟悉站场设备,干调车就好比是瞎子过河。心里无底就容易出事,很难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在一次会上说起自己的观速测距经验:看到14道的复示信号机,我就知道离警冲标还有191米……事后,一位大学生将信将疑地带着尺子到现场去测试,果然是191米!这里面的窍门在哪里呢?杨卫华是个有心人,那儿是个弯道,参照物也不明显,他是数钢轨数出来的,每根钢轨25米,不是整数的就数枕木……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杨卫华在调车作业

他从理论学习,又回到作业现场加以印证,巩固理论知识。观速、测距是调车的基本实作本领,为尽快掌握这些技能,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练习数枕木、看道碴,细心留意股道边参照物,经常一练就是几十次、上百次……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手肿了、胳膊酸了,他仍然坚持下去……经过长久积累,杨卫华的学习笔记达6万余字,每条规章都熟记于心,同事们都称他是“活规章”“土专家”。

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行,还有什么安全的亮点?他下一步将要做什么呢?他用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如饥似渴的学习,又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清、准、稳”的调车绝活,规章一口清、观距一眼准、连挂一把稳”的拿手戏。

“清”,就是每次调车心中有数。对调车作业的流程,作业重点、难点、关键点,站场设施设备分布情况,每一股道线路有效长度、坡度烂熟于心;“准”,就是停车位置准,提钩位置准,连挂作业准。在杨卫华眼中,股道两侧的铁鞋箱、电线杆,都是他测距时的“伙伴”,他把它们之间的距离记得清清楚楚,观距成绩最好时达到零误差;“稳”,就是车钩连挂平稳。每次,车钩如橡皮一样无声连挂,“叮当”一声钩销落槽,车钩上放置的木棒丝毫不动。

就这样,杨卫华勤学苦练岗位技能,坚持标准化作业,实现零差错、零违章、零事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2001年至2003年、2010年,他先后获得娄底车务段职业技能竞赛调车长实作第一名。

技术达人的形成,包含着持之以恒的毅力,自强不息的信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可喜的成绩是从顽强拼搏中铸造,点亮自信的火花,就能不断超越自我!

爱较真的人

杨卫华成了“技术达人”。探究他的成长之路,大家发现,平时看起来笑眯眯的很和气,其实在调车作业中,他是一个特别爱较真的人。他憨厚地笑了笑。他说调车作业风险高,车务系统60%以上的人身伤亡事故都发生在调车作业中。稍有疏忽,就易引发事故。在极其繁忙的货场,只有靠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才能确保作业井然有序与生产安全。不较点真不行呵!

较真就是与侥幸对着干,与马虎唱对台戏。与细心攀亲戚,与严谨交朋友。

冷水江东站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站长何建明,和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凌晨4时多,杨卫华带着调车组刚刚完成一批调车作业,从作业场地回到间休室核对作业计划单时,发现漏检了一辆车。

“算了,忙了一整天,都已经回来了,应付过去就算了。”一名连结员劝道。

杨卫华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一般来讲,他们检查车辆都是完好无损的。今天检查的车辆都合格,偏偏漏了这一辆车,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谁能保证绝对没有问题呢?于是,他自己又步行了700多米,重新返回现场,认真检查完车辆,确保没有问题后,才放心返回休息。他认为,严格按标准化作业,关键靠自觉。时时刻刻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就像环环紧扣的链子,哪个环节都不能放松。

较真说白了,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跟自己加码从严要求。调车作业中松一点,不一定会出事。但一旦较起真来,严格按章作业,就一定不会出事。

聊到较真这个话题,聪明的杨卫华挺有兴趣,他不由跟我讲了三个自己较真的故事:

2004年10月20日,班组完成一批调车作业后,正值交接班时间,连结员回来得很快,杨卫华感觉不对劲,就问他:“后面的防溜措施做好了没有,有没有确认?”

连结员回答说:“应该做好了”。

“应该做好了?”杨卫华带着他复查现场,结果发现最后一辆车紧固器没有拧紧,严重违反停留车辆双防溜规定。车站向西一端为下坡道,如果防溜不到位,极有可能发生车辆溜逸事故。

杨卫华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这名连结员:“这种马虎的活以后坚决不能干,不按标准作业会出大事的。”

发生在交接班时候的这个细节,最容易被马虎的心理一带而过,如果过去了,就放过了一个事故隐患。也许这个事故隐患侥幸不会导致出事,但接下来后面的事故隐患,必然会引发事故。

杨卫华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夜间作业,他们从晚上7点半,一直干到凌晨3点半,拎着近10公斤重的铁鞋,8个小时里穿梭于各条股道。最后一钩是由他带一辆车连挂,按规定必须站在推进车辆的前端车梯上瞭望进路。当时,他已经极度疲劳,实在不想爬车,心想这批活都干了55钩了,凭他的经验,心里有底,应该不会出问题,干脆上机车瞭望算了。正想朝机车走去,一个念头闪现:万一出事呢,一辈子不就完了吗?一万次的坚守可能就毁在这一次的侥幸上!于是,他立即振作精神,快步走到推进车辆的前端,攀上车梯,仔细瞭望……

他这是给自己较真,最后一钩仍然不放过,在他眼皮底下,就没有任何事故隐患能钻到他的空子了。

2010年一个夜晚,杨卫华正当班。他从站场东头带10辆车进18道对位,他站在调车机前方,认真瞭望前方进路。突然,一辆装煤的汽车冲了进来,一个急刹车停在道口处,汽车已侵入机车车辆限界。他不由果断发出指令 “紧急停车!”好险!调车车列在距离汽车不足一米处“吱”的一声停下,在场所有人都心有余悸!由于他瞭望到位,处置果断,及时防止了一起汽车与列车冲突事故!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图为杨卫华(左二)向班组人员强调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他认为作为调车长,事事处处要带头按章作业,带头把好安全关。为了警示自己不要忘记作业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他还总结了“四不四要”调车作业法:

无明确指令不操作,要一令一确认;计划变更作业人员未全部确认复诵不操作,要违规必拒;安全确认不到位不操作,要有效防范;联系传递不畅不操作,要多重确认。

这套作业法,在全段得到了推广。工友们都觉得,这种通俗易懂、简单易记的句子,覆盖了调车作业的关键环节,提示了安全风险的联防互控,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

较真不能时紧时松,不能一时一事,而是要每时每刻,坚持到底。好天气要较真,恶劣天气更要较真。

对安全深深的敬畏之心,一直牢牢印在杨卫华的脑海里,防范安全事故落实每天调车作业的行动之中,他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的较真劲儿,就是这样形成的。

2012年1月12日深夜,天下着毛毛细雨,刺骨的寒风直往人骨子里钻。杨卫华带着两个连结员解编86603次货物列车,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冬雨寒风,手套淋湿,手脚从麻木到僵硬,越来越不听使唤。当干到最后一钩,准备带连进入货物线对位时,他不由直呼连结员小唐:

“小唐,到前面检查一下线路情况!”

小唐看看天,犹豫片刻,小声回道:“反正列车不到10公里的时速,我到前面看着,有问题及时呼叫,打停列车就行了。”小唐讲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段线路杨卫华熟悉,而且前不久已经检查过,一般也没有多少问题。但他没有懈怠,仍严肃地说:“安全作业标准一点都不能降,程序一个都不能少。”话音刚落,回过神来的小唐,立即抬步前往检查,确认线路安全后,方带车进入15道……

又是最后一钩所发生的事,从严格要求自己,到严肃较真别人,可见这个“安全侠”擅长从“最后一钩”较真做文章。

2016年一次夜间作业,进支线甩车,电闪雷鸣,下起暴雨,推进前方电光一闪,杨卫华立即打停了车组,大家不以为然,都认为是闪电。杨卫华却执意要到现场看清楚才动车,结果发现一条被风吹落的电线在半空离车列仅1 米,如果没有及时停车检查,电线很有可能被前面的连结员或者车厢碰到,极可能造成电击事故。

真的好险!这一次他如果不较真,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就极有可能发生!

较真不仅是给自己施压,还要给别人施压。较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是要付出代价受苦的。

2015年12月,冷水江东站的厂矿专用线进入集中到达高峰期,卸车作业通宵达旦。一次调车作业结束后,人已经精疲力尽了。他不顾疲劳,坚持按标准化作业,仔细复检巡查刚出厂的一组空车,由于多了一个心眼,果真发现其中一辆车弹簧有点紧。于是,他及时进行处置,消除了一起有可能将一辆重车当成空车排出的事故隐患。

还有那个初春的傍晚,杨卫华带着调车组正在作业。天正下着倾盆大雨,雨水顺着他们脸和脖子流了进去,里面的衣服已经湿透,冷风吹得调车人员直打抖。忙完一钩作业后,看到雨势不减,连结员小李站在站台旁躲雨,没有按规定跟车出去准备下一钩作业。正在全身心盯控的杨卫华发现了,马上用电台呼叫:

“请头钩迅速赶到你的作业位置。” 班后总结会上,杨卫华严厉地批评了小李:“不跟车就掌握不了机车、线路状态,就可能会出大事。” 看到杨卫华一身淋得透湿,却一脸认真的神态,小李惭愧地说:“我保证下次再不违章。”

杨卫华拍拍小李的肩膀说,这就对了。欣慰地笑了笑。

较真的精神往纵深延伸,就是要产生互动,形成一种良好的较真班风。

近年来,调车作业从手信号升级为平调电台,调车机车几易机型,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也多次变化。每次有新制度新标准实施时,杨卫华总是认真揣摩研究,主动与大家讨论。每回他都是接受新的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最快的人。杨卫华的较真劲,还在工班形成一种良好的较真班风:

作业中部分班组会提前松开人力制动机,以免调车任务完成后,再倒回来作业。对此,杨卫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样做,虽然少走了几步路,但可能会导致车辆溜逸,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在调车组严格执行“未确认机车安全连挂,不撤除'双防溜’措施”的卡控办法。

在他的建议下,这项卡控办法在全站推行,有效预防了溜逸事故的发生。

“使用手制动机时,事先要做好什么工作?”

“试闸。”

“警冲标应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间距多少的中间处?”

“4米处。”……

这是班组学习中,杨卫华在与大伙互动交流,紧扣调车作业最关键的问题,利用随机抽考问答的形式,加深印象,便于大家烂熟于心,从而确保标准化作业落到实处。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杨卫华(左三)现场向班组人员传授“作业法”

杨卫华认为,调车中进行存车再挂作业时,如果存车在5辆之内,一定要再检查存车的防溜情况。他说:“存车太少,可能因为连挂车辆时将车辆推动,使得铁鞋弹出,搞不好就会发生溜逸。”现在,这一做法已经在车站得以推广。

“多看一眼防范风险,多问一句防备隐患,多走一步防止事故”、“不跟车就掌握不了机车、线路状态,就可能会出大事”、“把好自己这一关,执行标准一分也不能差”、“越是风险高,越要执行标准严”……

这些都是杨卫华从30年实际工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安全警句与较真的经验之谈。在实际工作中,他就是凭着一股较真的劲儿,抓好班组管理,查找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

遵章守纪恰似将事故猛虎关在笼子里,它再凶猛也无法发威。违章作业就是将笼子打开,一处违章等于放出一只“猛虎”,多处违章就好像放出一群“猛虎”,他们出来就会扰乱安宁,破坏幸福,制造惨案……因此,对待安全生产,我们都要有一股较真的劲儿。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遵章守纪一较真,安全生产就顺畅。

热心肠的人

在伙计眼中,杨卫华执行标准化作业一丝不苟,管起人来不留情面。其实,他是个热心肠的人,对班组成员,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关爱。他说我们聚在一起,这是缘分,是值得特别珍惜的。自己平时工作要求严一点,可能或多或少伤了一些人的自尊心,一时难以接爱,不过要求严也是一种关爱。

他担任调车长后,意识到一个人安全取得好成绩不算,要设法带领一个班跟上来,班组成员个个遵章守纪,人人按标准化作业,才能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长城,让领导放心。如果班组成员人心散了,工作就会不协调,很被动。大家心情不舒畅,带着情绪上班,干活就会不顺畅。这些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极容易爆出安全事故!那么如何提高班组的凝聚力?怎样营造班组的良好氛围?他找到了一个沟通人们的心灵的桥梁,那就是要有一颗热心肠的心,要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有一种关爱。

微笑从他憨厚中透着灿烂,恰似是一位宽厚友善的兄长,他显得非常随和。这点与他父亲有点类似。他父亲杨能建微笑起来,脸颊会露出小酒窝。他喜欢约班组人员到家里,炒上几个小菜,谈天说地。不多言的他,善于从大家的话语中,寻找不良情绪的蛛丝马迹,及时分析、排解和开导,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

2012年6月的一天,他发现班组职工小唐下班后,无精打采的好像有很重的心思。他就主动叫住他:“小唐,今天怎么不回家啊?发生了什么事?”

性格较内向的小唐红着脸半天不说话。杨卫华觉察出他的异样情绪,一定出了什么事。于是,热情邀请小唐到家里吃饭,在饭桌上慢慢聊天开导,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讲出来心里就好受些。经过他一番开导,小唐终于向他倾吐:原来,前几天和妻子之间,闹了点矛盾,他一气之下搬到了宿舍住。头脑渐渐冷静后,心里更憋的慌。

杨卫华就苦口婆心地劝导他,夫妻之间闹点小矛盾难免,相互退一步、让一点,问题就解决了。很多时候是沟通出了问题,产生了误解。从小唐口中摸清一些情况之后,就打电话给他妻子,从他爱人口中,又得到了更全面的信息。果真是一场误解。他就出面调和,让他们的误解消除。几天后,小唐稳妥地处理好了家庭关系,精神振作起来,更加安心本职工作。

杨卫华的热心肠,对班组员工的关爱在紧张的现场作业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让同事感受到他的温暖。每次当班前,他会提前了解股道存车、班计划等情况,做好预想。在作业过程中,严盯关键人、关键环节。每批作业完毕后,他要和班组成员认真分析,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改进,当然也不放过班组作业中的突发情况。

繁忙的调车作业现场,随时都有突发情况发生。杨卫华在注意自己作业安全的同时,他还密切关注班组其他人员现场作业的安全。遇到突发情况,就要相应采取紧急措施。

2010年7月26日下午,盛夏的骄阳火辣辣的,将钢轨晒得滚烫,一眼望去,像在蒸腾着缕缕轻烟。天气这么热,调车作业还在紧张有序的进行。杨卫华这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要谨防人员中暑!他望着汗流浃背的班组成员,多了一个心眼。果然,干了两个多小时后,在第九钩活上,他发现连结员肖正没有上车,遇到这个反常情况,他立即将车打停,并马上和肖正取得联系。当杨卫华飞奔疾跑到肖正身边时,只见他跌坐在股道旁,脸色惨白。他果然出现中暑的症状!

于是,杨卫华马上将他扶到休息室,并迅速向值班站长汇报,扣停作业,临时抽调另一班组人员替班。两个小时后,肖正恢复正常。一起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就这样防止了。

杨卫华成为“技术达人”之后,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传帮带上。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的热心肠还表现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让身边一些年轻人成为技术能手。

杨卫华带的第一个徒弟,名叫罗建,还是在1998年。这个小伙子心里阳光,谦虚好学,工作态度积极。他带这个徒弟,感到比较轻松。就要别的徒弟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关键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还有一个名叫吴健的徒弟,是学铁道运输专业的,而且学了三年。他自认为起点比较高,跟杨卫华学习刚满1个月,就有些自满,觉得学得差不多了。杨卫华看出了他的骄躁情绪,感到这样下去不行,会毁了他的前程。调车作业的工作程序,有些基本动作看起来简单,但真正要熟练精通是不容易的!别说是一个月,一年时间都难掌握好。有理论基础,也要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行。那天,杨卫华有意冲着他说:

“今天检测一下你的水平,看看你现在怎么样。”

吴健心领神会,以为师傅是要捧他呢。于是,作业中他格外卖力,认真对待。杨卫华心里明白,他在当时的几个徒弟中,还算不错的。只是这个骄傲的情绪,不刹刹不行,便用锐利的专业目光,细细查找他操作中的漏洞。第一批作业完后,就指出了他松闸时自我保护不到位、对空重车的判断不准等不足……

吴健大为震惊,没想到调车岗位看似简单,也有不少的学问,不细细琢磨,真还干不好!从此,他的骄气没有了,态度变得谦和了。开始踏踏实实跟着师傅一招一式地学,走上了健康的求学道路。2011年,在集团公司调车技术比武中,获得连结员理论第二、全能第四的好成绩。

工作至今,杨卫华带了11个正式的徒弟,还有慕名而来或主动帮教的编外徒弟,更是不计其数。因此,带徒弟久而久之,带出经验来了。他认为,要带好徒弟,关键是要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要有渴求知识的愿望,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他这个当师傅的,也要对徒弟有一种关爱。因人施教,推行启发式教育。当徒弟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开“碰头会”解决。会上,通过讨论和辩论,启发大家,加深印象。

有徒弟不太理解“拉风不缓解”的问题,他就组织大家讨论,再从原因讲起,把3种常用和一种不常用的处理方法,一五一十告诉徒弟。

学习实作时,杨卫华首先详细讲解作业要领,接着示范,再由徒弟动手实作,他跟在后面指导。

徒弟段斌,回忆那次跟班学习过程,感触颇深:

“我作业完成后,师傅提醒再检查检查。我又检查,还是没发现问题。这时,师傅用手指了指一个车钩勾销,我才发现它未落槽。师傅向我讲明这个故障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耐心教我怎么去发现处理,给了我很大的震动。”

段斌2012年在车站的调车比武中,勇夺连结员理论第一名的好成绩。

就这样,如今他们班组连续12年安全作业无事故,先后11次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自控型班组。在杨卫华身边,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长为业务骨干,17人走上了调车长岗位,8人被聘为工人技师,成为段里行车岗位培训的“黄埔军校”。

大文豪高尔基说,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应该尊重彼此间的相互帮助,这在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的确,热心肠的关爱是一声祝福,是一声叮嘱,是一个眼神,是一个微笑,关爱是体贴细微,是不留情面,是言传身教。运用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安全侠”的动力源

2012年8月23日,当时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同志在杨卫华同志事迹报道上作出重要批示:“娄底车务段调车员杨卫华的事迹令人感动!请宣传部联系《人民铁道》报给予宣传报道。”很快,一股宣扬铁路安全标兵正能量之风席卷全国。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铁道》、《广州铁道》等媒体广泛报道。2014年,以杨卫华事迹为题材拍摄的党员电教片《我的爸爸》,在全国党员电教片观摩交流中被评为优秀党员电教片类一等奖,并入选全国《践行群众路线好榜样》汇编……

这个自觉严格遵守标准化作业的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向前开路,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他先后荣获“火车头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铁路劳动模范”、“铁路工匠荣誉”、“最美铁路人”、“新时代·铁路榜样”等称号。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杨卫华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他能用三十个春秋坚持标准,守住安全,干好本职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平凡中透着不平凡。那么,这位“安全侠”的动力源在哪里?除了对安全深深的敬畏之心,还有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坚持走到今天?

2006年,冷水江东站对安全生产最敏感的运转车间64位职工,进行了规范细致的安全生产统计。笔者细心发现,统计日期截止到12月31日。杨卫华在这64人中,鹤立鸡群,非常醒目。统计表上显示他:

入路时间:1988年9月,安全天6696,连续18年无违章……

这个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很快引起了站领导的高度关注。2012年,广铁集团要树立十位安全生产标兵,娄底车务段党委就将他推出去了!

杨卫华这个安全生产先进典型树立后,冷水江东站现在已经连续12年无事故了。截止至2019年3月1日,已经实现安全生产4456天。安全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娄底车务段党委书记胡丹,谈到杨卫华与众不同的自我控制能力,感到他在这个商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唯利、不迎奉,保持自我的朴素、真诚,非常难得。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本职,很多事情首先从工作角度考虑。三十年如一日,把工匠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反衬出当前社会上很多人的浮躁和空虚。

2013年,这是“龙”与“蛇”相互显现的特殊年份。迎着4月的春风,该段成立了一支示范队。由杨卫华带队,深入职工当中,解读调车作业标准,解答工作疑惑,现场作示范,实地推广“杨卫华安全调车法”。

5月20日,示范队走进第一站——棋梓桥站,拉开了实地推广“杨卫华安全调车法”的序幕;5月28日13时,杨卫华带着示范队员和涟源站调车长梁集经,一起走上了炎热的调车场。经过1个半小时的作业后,大家开始面对面地座谈;在棋梓桥站,示范队员莫辉发现在靠近正线的线路上调车,需使用铁鞋防溜时,该站采用的是在不靠近正线的一侧防溜,更利于调车作业人身安全;邵阳北站在示范队的指导下,规定凡遇邻线有车通过,不论是否影响运行进路、有无冲突,调车机都要停轮等让。这样既避免旅客丢物品或货物绳索脱落,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也可以防止作业人员在邻线走动、接发列车时不慎侵限,发生刮擦冲撞……

“但这还不够。”一天,当时段党委李书记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是党员了。要求标准更高,不仅自己遵章守纪,还要设法带领你周围的人,严格按标准化作业……”

杨卫华听进去了,而且在传帮带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很显然,杨卫华走向今天辉煌的动力源,离不开组织的发现、培养与扶助,正如地球上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与水一样。

采访结束,杨卫华约我到他家去看看。他带有神秘口吻地说,有件心爱的东西向我展示,这是他的心路历程,是他们家的传家宝。

一路上他只微微含笑,并未向我透露是什么传家宝。但凭着第六感觉,我很快猜到——信号灯。

他们家在冷水江市,是地方商业局一栋老房子。他爱人原来在商业部门工作,后来单位不景气下岗了。他家在五楼。开门进去,他爱人正在家。当时感冒了,不停的轻咳。室内宽敞明亮,干净简洁。客厅墙壁上,挂满了他们宝贝女儿杨婕妤“三好学生”、“阳光少年”的奖状。

杨卫华奔进里面房间,将那盏信号灯拿出,看上去只有二成新,很老旧了。笔者1976年底入路,在怀化水电段曾搞过五年电力工,奔波在沿线小站立杆架线,在一片漆黑的夜晚,铁路工人手提信号灯,光芒似乎划破长空,格外醒目!因此,我对铁路信号灯并不陌生,却不知有多长时间没看到它了。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奇与神秘感。此刻,我用手轻轻抚摸着它,感觉到了一位老铁路人的体温,感觉到当年杨能建那种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他已经离开自己心爱的岗位,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去了!

杨卫华参加工作之前,父亲就把自己这盏信号灯交给他。并嘱咐他:进铁路后,切记安全无小事,必须时刻注意!杨卫华将父辈留给他的这盏信号灯,放在家里珍藏,时时提醒着自己,调车场上作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严谨严谨再严谨……

于是,这盏信号灯又有了新时代的继承人!它带着那个时代留下的特有痕迹,带着一位老铁路工人曾经的风雨历程,带着中国铁路的沧桑与辉煌,寻找到了它的最后归宿……

眼下这盏信号灯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安全生产史诗般的意义!杨卫华成了全路一个安全生产醒目的路标,成了调车场上鼎鼎大名的“安全侠”,他也恰似一盏信号灯,红停止绿通过,在照亮与指引着千千万万铁路工人前行!

老父亲给了他一盏信号灯,并叮嘱他,心里要有一盏灯。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干活,调车不能出事。于是,这盏信号灯照亮着他的职业道路,照亮着他始终走一条遵章守纪的正道,照亮着他避开违章违纪的暗礁,照亮着他成为中国铁路响当当的“安全侠”……

父亲送给他这盏信号灯,就是激励着他奋勇前行的动力源。

1988年9月,这个金秋是杨卫华人生的一大转折,他接过父亲的班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职工。父亲退休时,按理是让他姐姐来接班的。姐姐比他大三岁。他进铁路才十七岁。老辈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帮了他的忙,两姊妹究竟谁顶父亲的职进铁路呢?父亲没有表态,母亲也没有哼声。这个话题还是太敏感。假如他是哥哥,比妹妹大三岁,这就很明朗了。当时家庭会上的尴尬局面,是被爷爷打破的。爷爷极力主张他进铁路。没有说理由,还用说理由吗?姐姐再明白不过了,她弟是杨家的种,杨家的根;自己是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当时20岁的姐姐,将这个进铁路的美好前程让给了他。招进铁路的各种手续,如迁户口等,也是她去跑腿办。杨卫华的社会阅力远远不如姐姐,但在他的心灵深处,记住了姐姐这份情。

他父亲杨能建,是一位老铁路工人,1959 年当兵入伍,1964 年入党,1966 年退伍到铁路工作。他先后到过岳阳、胜昔桥、牛马司、杨市和冷水江东火车站,可以说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铁路。他干过扳道、当过调车员,后来担任过党支部书记。

“如果你不好好工作,就让你姐将你换回来!”父亲给杨卫华留下这句刻骨铭心的话。

杨卫华参加铁路工作的第一天,父亲杨能建就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工作中,一定要遵章守纪,要注意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班前充分休息,做到不饮酒、不疲劳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带情绪上岗,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铁路是出不得事的,出了事会要人命!后来父亲还多次叮嘱他:“火车轮子没长眼睛,一定要按规章作业啊!”父亲的话,杨卫华听进去了。这些告诫深深印在他脑海里,并一直体现在行动上。

他进铁路工作,实际上是夺了本来是属于他姐姐的铁饭碗,安全上出了问题,他不仅会扣工资、扣奖金,弄不好就有可能砸碎这只铁饭碗……因此,他对姐姐大度的感恩与敬重,无形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自己,必须珍惜这份工作,不能出任何事故,要保住这只铁饭碗。

娄底车务段原党委书记李志彪,感到杨卫华这个典型人物的生命力在于:他有很强的自制力,他解决了铁路一线人员,如何自觉坚持标准化作业的问题。他能始终自觉按章作业,能够用理智战胜懒惰,战胜侥幸的心理,而且具有足够的耐心,严格而又自觉的按标准化作业!

调车作业很繁忙,干活很累。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要自觉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不空喊口号,是有难度的。也许一两天短时期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天天这样坚持就非常难做到。任何人都有弱点,内心世界都有懒惰。在不受监督的时候,都有放松自己这种意识。当你想坚守一个标准,却在没有监督的环境下,极有可能滋生侥幸心理。比如,每天都要对车辆进行检查,其实不检查甚至也安全。当人已经很累了,又没有人监督与约束,弄不好就懒得去检查,或检查不彻底。人最难以战胜的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不可战胜的也是自己……

与之相反是任性。对自己持放纵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引申到安全生产中,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侥幸心理,贪图省事,违章作业,任意胡为,不考虑行为及后果及事态带来的影响。只有像杨卫华这种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安全生产中始终拥有主决权。反之,失去自制力将使你在欲望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在人生路上,自制力是顺利通过悬崖边的安全屏障。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促使杨卫华30年如一日,严格而又自觉坚持标准化作业,实现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的动力源。

调车工的贤内助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阳光下港湾碧波荡漾,风雨中港湾安详静美。那里是根,人们走遍天涯海角无法忘怀;那里是源,是我们心生感恩积蓄正能量的地方。

杨卫华开始动情与我讲述着他们甜美而又心酸,充满着生活底蕴的故事——

我干调车,日夜倒班,为了让我干好工作,妻子从不让我操心家里。2008年冬天,湖南遇上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有一天,我下晚班后继续参加车站打冰扫雪。而妻子当天早上突发肾结石,她强忍着痛把女儿送到学校,然后自己去了医院。直到中午,我才知道她病了。赶到医院,看到她脸色苍白,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那里,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真觉得愧对她。女儿小时候总是说,爸爸每天不是上班就是睡觉,有一次,妻子临时有事,要我去接她放学,到了幼儿园门口,老师却把我拦住了,说怎么从来没见过我,弄得我又尴尬又羞愧。现在,女儿长大了,也很理解我,经常提醒我工作不要分心,注意安全。家人不让我分心,我就更不能让她们担心!唯有认真工作,用岗位安全来回报她们的付出,来守护我的幸福生活……

1996年,杨卫华经同事介绍,认识了杨娟华,俩人都心里满意,还是同一个姓,连名都有共同一个“华”字,真是美妙的缘分呵!杨卫华当时没有积蓄购买房子,病退回乡的父亲也无钱支援他们。杨娟华有七兄妹,她最小,家里也挤不出钱来周济他们。但这些没有影响婚姻进程,不久他们就成了家。杨卫华当时还冲着他的同事朋友风趣地说,自己是一位调车哥哥,一没房子,二没票子,哪个肯嫁我?只有找自己同姓的人靠得住,她什么都不要,只要我的人!结婚时,婚房还是杨卫华花了200元租来的,里面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有的只是他们风雨同舟,相依为命。

杨娟华成了铁路职工的妻子,成了一位铁路调车员的妻子。调车作业安全事故的阴影,一度也冲击着她的心灵。她曾背着丈夫向自己的妈妈求过援,求妈妈托人帮卫华换个工种。娟华是本地人,凭娘家的关系,给卫华在铁路系统换个工种应该不成问题。杨卫华知道后,跑去岳母家中劝阻,并当着妻子的面说道:“换工作可以,但如果我不满意,你又要妈妈帮忙给我换,如果我又不满意呢。娟华,你要相信我,调车并不可怕,只要我认认真真工作,严格按标准化作业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故。现在女儿小,我们苦点累点没什么,我是苦过来的,你不就是看中了我这一点嘛!”

听着女婿的话,旁边的岳母娘没有吱声。听了丈夫的话,杨娟华的内心也进行了妥协。是的,嫁给杨卫华,她看中的就是他能吃苦,为人厚道朴实,跟他过日子靠得住呀!作为铁路职工的家属,意味着多一份责任,多一份付出。她知道安全这个词,在调车作业人员心目中的份量太重了!从此,她特别心疼老公,默默付出当好“后勤官”,接送孩子,操持家务,大小事情一手包办,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好几次女儿突然发病,都是她独自带去医院,甚至都不告诉杨卫华。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她分心,让他全心全意搞好安全生产。

妻子杨娟华非常体贴、心疼他。她知道铁路安全关系千家万户,而且越是节假日,铁路职工越是忙碌,为了让杨卫华上班作业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杨娟华在背后付出很多很多。

杨娟华说:每次下班回来,他都筋疲力尽,非常辛苦,所以我们家尽全力支持,家里的事情基本上不要他干,让他一心一意干好工作,确保安全。一次他看我在忙,想帮我晒衣服,可等我干完活了,才发现他还没晒一件衣服。一问才知道,他从没用过全自动洗衣机,不知道怎么开洗衣机盖子,又不好意思问我……

杨卫华在单位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她在家里细心操劳,兢兢业业。在生活的海洋里,他们有甜美欢乐的时候,也有平静寂寞的日子,还有令人揪心的情景……

2001年大年初一,杨卫华上白班,2岁的女儿突发高烧。杨娟华打通单位电话,要杨卫华请假。杨卫华心里也非常焦急,但当时正是调车作业最繁忙的时候,偏偏赶上货物严重积压,等送空车进去,地方厂家急得团团转。杨卫华脱不开身,只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在另一头他的家庭,也迫切需要他回去!那天街上没车,行人稀少。杨娟华只得冒着凛冽寒风,独自抱着孩子,踉踉跄跄地步行40分钟赶到医院。

挂号、看病、化验,她一个人忙前忙后;

担心、受怕、焦虑,她一个人承受一切!

在孩子输液的4个多小时里,瘦弱的她抱着孩子不敢动,连厕所也不能上。看到别的小孩被一堆亲人围着,泪水不禁在她的眼眶内涌出……当杨卫华下班赶到医院时,杨娟华两手发麻,从不发脾气的她冲着杨卫华大哭起来:“难道在你杨卫华的心里,工作比女儿还重要吗?平时这忙那忙,我都忍了!孩子病成这样,你还有心情这么晚回家……”

这是结婚以来夫妻之间爆发的唯一一次冲突,血淋淋的安全事故,曾震撼着杨卫华的心灵,眼下的情景又似乎在撕碎着他的心!他愣愣的站在哪儿,紧紧的抱着孩子,任她发泄个痛快……

这就是铁路人的贤内助,她们成了奋斗在行车一线调车工人一个宁静、温馨的港湾!

杨卫华的女儿杨婕妤,在她13岁时,写了这样一篇日记:

“爸爸,您下班回来,有时衣服甚至可以拧出水来,可您没有一句怨言,这些事我和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当我问您为什么这么辛苦时,您说,只有做好铁路安全工作,列车才会安全行驶,才能保得万家平安,辛苦一个人不要紧,要紧的是大家安全啊!”

杨卫华很爱女儿。他坦言,自己干好工作,也是想通过言传身教,让女儿懂得“做事情就要做好”的道理。

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他,千万不能出事,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违章作业发生事故,安全事故不仅会毁了自己,还会毁了家庭!铁路给了他一家两代人的“饭碗”,惟有认真工作,用岗位安全回报家人。

尾 声

典型是旗帜和力量。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运用典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深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安全工作发展的有效载体。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杨卫华是一面安全生产叫得响的旗帜,他形成一整套调车作业的安全体系,使一线调车作业工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这个典型人物的推出,他还具有带动性。可以带动一大片一线调车作业工人,遵章守纪,规范作业,杜绝隐患,确保安全。同时,这个典型人物的树立,还具有导向性。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作用。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2012年,深秋的天气微寒,股股暖流却在四处涌动。杨卫华事迹报告团来到怀化、娄底车务段举行报告会,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共鸣。

“我们很欢迎这样的报告会!”这是来自最基层的声音……

10月26日,怀化车务段怀化南站会议室,150余名干部职工身着制服,早早来到会场。在现场,大家时而聆听报告,时而仔细观看PPT,不时还会心地点头。在随后组织的座谈会上,干部职工畅所欲言,说感想、谈认识、表决心。座谈会后,几名职工不愿散去,向杨卫华现场讨教经验,并且取得联系方式,约好今后要多联系请教。

10月29日,报告团来到娄底车务段。当报告团成员一行迈进会场时,全场掌声响起,5束鲜花映得报告团成员的脸红彤彤,和会场四处张贴的红色标语相互映衬,十分温馨。会场里,报告团成员深情讲述,动情处声音高亢;观众认真聆听,感动处掌声热烈……

参加报告会的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倾听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非常接地气,振奋人心!

“杨卫华是我们调车人的骄傲!上班多年,很少听到调车人员得到先进,杨卫华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得到大家的认可,十分难得。”这是来自怀化南站调车长刘洪亮的心声。

怀化站站调杨勇说:“我从事调车工作30年,调车工作很辛苦也很难做,稍不留神,违章就出来了。以前老认为要在调车工作中做到零违章,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杨卫华却用自己的行为给出了另一种答案,让我知道了一切皆有可能,我很佩服他。”

娄底站运转车间驼峰溜放调车长李雪辉说:“刚开始听到杨卫华24年没有违章时,觉得像一个神话。听完了整个报告会后,我得出了答案——杨卫华是用长年的坚守保安全,是用全面的发展保安全,是用'多看一眼,多走一步’保安全。这些,对我干好今后的工作很有用处。”

……

韵味人生(17)杨卫华:优秀工人党员的魅力

“杨卫华效应”还在持续发酵,他那对安全的敬畏之心,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的精神,严格自觉执行标准化作业的认真态度,像一颗精神原子弹,对社会产生威力与良好影响是巨大的!

2019年3月4日至3月17日,杨卫华又参加了铁路总公司党委宣传部举办的最美铁路人.新时代.铁路榜样第二阶段巡回报告活动,到18个局巡回宣讲……

3月13日,巡回报告宣讲团来到青藏公司。杨卫华向大家透露自己成功秘诀:我觉得我的成功秘诀是要勇于担当和心存感恩,对自己、家人和单位负责,以感恩的心对待每次作业。

“只要热爱铁路工作,时刻敬畏安全,守住作业标准,愿意钻研业务,这些就会变得简单。”

3月10日下午,巡回宣讲团来到西安铁路局。座谈会上,这里的干部、职工与杨卫华进行互动交流时,都认为调车作业是车务系统最危险的工种。一位工人说,杨卫华能够以平常的心态,从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他表示十分佩服!杨卫华说,只要把工作当成家里的事来做,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就能产生一股坚持下去的力量来!

盛夏的季节,钢轨被太阳暴晒有50多度的高温,钢轨冒着青烟,仿佛道碴都在燃烧,调车工人顶着烈日在线路上作业……寒冬的日子,冰冷的风直往人骨子里钻,杨卫华他们连续工作三个小时后,双手会被冻僵,打不了手势,只能靠吹口哨给出信号提示……

30个春秋,10800多个日日夜夜,共完成调车作业30多万钩,调动车辆100多万辆,实现辆辆无差错,钩钩保安全……

这就是中国铁路工人的执着精神!一个调车场上“安全侠”;平凡而又不平凡,真实感人的传奇故事!我们向最美铁路人致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