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暑后用对1碗汤,祛湿热,预防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

 woainijingzhi 2022-07-07 发布于广东

今天是小暑,小暑的到来,意味着我们正式进入了长夏。长夏,指农历六月。《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了一个就用长夏来弥补,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数。脾主长夏,所以,长夏是一年当中调理孩子脾胃最佳的时机,加上,小暑后很快就会进入三伏天,迎来冬病夏治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好好把握。今天就来详细讲讲具体要怎么做。

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虽然不是天气最热的节气,但紧随其后的大暑即将给人们带来酷热的考验。而从小暑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进入“蒸笼模式”,暑邪、湿邪盛行,气候特点转变为暑热夹湿,家长顾护孩子时也要围绕这个特点而进行。

 

小暑后湿热盛行,要及时祛湿热

小暑后的气候特点体现在三个字上——“暑”、“溽”、“蒸”。

“暑”,有炎热的意思。小暑,即小热,意味着天气从今天之后会越来越闷热和潮湿。接下来的三伏天,家长尽量不要在太阳很猛的时候带孩子出门,比如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尽量留在室内避暑。


“溽”,指夏季湿气重。“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小暑后天气一会儿暴晒一会儿下大雨,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难以适应这种寒热交替、变化迅速的天气,就很容易生病。


“蒸”,指小暑节气过后,天地间就会进入一种“上蒸下煮”的状态。太阳一直暴晒,雨水又多,天气闷热且潮湿,人感觉就像在火炉上蒸煮一样,又湿又热,很难受。人们常说的“苦夏”,就是这个意思。

地热蒸腾,雨水增多,孩子很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湿为阴邪,好伤阳气,尤其伤脾阳。脾喜燥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就会滋生内湿;湿困中焦脾土,孩子就容易积滞。湿和滞没有及时化解,在暑热的熏蒸下,很容易就会化热,孩子就很容易得温病,这时候他们很容易就会发烧,一上来就是高烧,还会反反复复。

在湿热天的影响之下,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等高热的流行病都会进入高发期。简单来说,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机都是湿热阻滞加上外感风热,风热外感引动脾胃蕴热,火热上炎熏灼口舌,继而出现疱疹或溃疡。

预防这类疾病就是要及时防范湿热,家长可以继续每周安排孩子喝一次小儿健夏方,可以一直持续到立秋。小儿健夏方就是夏季的保健方,能健脾、燥湿、消滞,同时也是预防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针对性很强的保健方。

 

小儿健夏方

材料:炒白扁豆15克,土茯苓10~12克,木棉花10克,麦冬8克,莲子8克,陈皮2克,猪瘦肉适量

功效:健脾,燥湿,消滞,可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暑天感冒

宜忌:

◆ 适用于体虚易病、胃强脾弱、口舌长疮、口气大等症状。

◆ 本方含莲子,不宜与牛奶同食。

◆ 2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小暑后又入伏,冬病夏治最佳时机到

小暑后即将迎来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了,要隐伏以避盛暑。

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之多,再加上头尾的引伏与加强伏,为孩子的体质调理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家长要抓紧帮孩子“冬病夏治”。

一些在冬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如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实大多都与阳气不足、寒邪入体有关,所以,可以借助天时,利用阳气旺盛的三伏天进行调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2年三伏天时间

引伏:2022年7月6日~7月15日;

初伏:2022年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2022年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2022年8月15日~8月24日;

加强伏:2022年8月25日~9月3日。

目前已经进入了引伏,引伏要以“疏通”为大原则。我们可以把身体比作一个容器,如果容器里有很多的“垃圾”,是无论怎么补都补不进去的,所以这段时间,家长要帮孩子疏通清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脾胃状态好,减少积食的出现,一旦积食,要及时地喝新三星汤消食导滞。只有这样,到了三伏天,才能真正地“补”得进去。

其次,家长可以利用穴位敷贴的外治法帮孩子温补阳气,从引伏开始给孩子贴许暖贴(无病痛、无热证时贴),每伏内4~5天贴一次,一次不超过4个穴位。建议三伏天期间在早上贴,且每一伏每一贴尽量选择同一时间贴。2岁~3岁每次贴约45分钟;3岁~7岁每次贴约1.5小时;7岁以上每次贴不超过2小时。

1、改善体质、提高抵抗力:把许暖贴贴在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天枢穴取一边即可,足部穴位取双腿穴位,一个穴位贴一贴。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2、调理过敏体质:过敏体质,或有鼻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病史的孩子,可以把许暖贴贴在定喘穴、肺俞穴、膏肓穴。定喘穴取两边穴位,一边贴一贴。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3、预防咳嗽、呼吸道系统疾病反复发作:反复感冒、反复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的孩子可以把许暖贴贴在天突穴、定喘穴、肺俞穴、膏肓穴的位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小暑不热,实属“非时之气”

现在已经到了小暑,但由于台风天,连续下了好多天的雨,目前的天气也不算特别热。包括入夏以来,广东地区的天气都不算很热,早前我也讲解过,今年有可能是“无夏之年”,而这种气候反常的现象称为“非时之气”。

“非时之气”最容易产生疫疠之邪,“疫疠之邪”也会为“疫病”创造很好的传播条件,像最近非常高发的甲型流感,就属于一种“疫病”。在这种情况下,体质差、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更是易感人群,前段时间的新闻曾报道,儿童医院的发热门诊挤满流感发烧的孩子。

要让孩子免受传染病的侵扰,最核心的就是要提高他们自身的抵抗力,简单来说,就是做好三件事:

1、及时消积:临床上,90%的儿童常见病都是和积食相关的,孩子在积食期间最容易感受病邪。所以,家长每天都要坚持“10秒判消化”,通过观察舌苔、口气、大便、睡眠来判断孩子的消化状态,如果有一个方面或以上不正常,就提示他积食了。积食期间,家长要让孩子吃少、吃素、吃易消化的食物,还要喝新三星汤消食导滞,坚持2~3天。

2、控制饮食:平时也要减少损伤脾胃的喂养行为,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要少吃肥甘厚腻、生冷寒凉的食物。比如像现在夏季,不要由着孩子的性子,让他吃太多西瓜、酸奶、雪糕;家长更不要一看到孩子“上火”,就给他喂凉茶。这些饮食习惯,都是非常损伤脾阳的。

3、积极健脾: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家长就要积极帮他健脾。脾主长夏,从现在开始到秋分都是健脾的好时机,在这段时间帮孩子健脾,效果也会更明显。除了每周给孩子安排一次小儿健夏方,还可以每周安排2~3天新四神汤。新四神汤由山药、芡实、白扁豆、南杏仁四味材料组成,山药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芡实能补脾,固肾,止泄;白扁豆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南杏仁能润燥补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这四个食材搭配起来能起到健脾补肾、祛湿通便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