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你拥有的,可能恰恰是阻碍你往前走的包袱

 正心正举 2022-07-07 发布于北京

文丨月月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今天你焦虑的,可能恰恰是高度和思维视角的问题;今天你拥有的,可能恰恰是阻碍你往前走的包袱。”

的确,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在于不同的人身处不同的高度,视角和认知都不一样。很多时候,曾经的思维和认知在把我们带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就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阻力。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些固有的认知中跳出来,建立新的思维认知再重新冲回去,就容易遇到瓶颈。想要再往前进,就会举步维艰。

那么,有哪些思维容易成为我们往前进的包袱呢?主要有以下四种。

  •  反刍式思维

反刍这个词来源于动物学,是说一些动物在进食一段时间后,会把食物从胃里返回到嘴里再次咀嚼。

而反刍式思维,指的是某件负面事件发生后,我们会反复回想这件事,不断思考问题的来由、后果及解决办法,还会不停地权衡这些方法的利弊得失。

因此,拥有反刍式思维的人往往善于思考、总结,他们能够在之前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很少会因为同一个错误失败两次。而且,习惯反刍式思维的人也更理性,不会冲动行事,而是会在衡量利弊得失之后做出更有收益的决断。这些,都是很多拥有反刍式思维的人能获得一定成就的原因。

但随着我们到达一定高度,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会更加错综复杂,遭遇的困难和失败也会更多。而这个时候,反刍式思维就会成为阻碍我们的因素了。这是因为,反刍式思维会造成精神内耗,当我们一直沉浸在过去的负面事件中,就会无形间给自己增加压力,带来沮丧或者焦虑的负面心态,反而阻碍了积极主动的行动。

  • 能力陷阱

在职场上,很多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往往能在基层工作中脱颖而出。可这样的人或许在某一领域不可替代,却很难突破职场的瓶颈,而且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这是为什么呢?

在一本名为《能力陷阱》的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人们很容易沉迷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由于做擅长的事会让我们更有成就感,所以我们总是更倾向于一直呆在舒适圈,而不去碰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而那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人便是如此,他们会对技术以外的事情本能地逃避,很少会想去寻求改变和突破,因此也就丧失了很多机会。

就拿之前的新闻来说:某地政府撤销了所有的路桥收费站,有一位在收费站工作十几年的大姐哭诉道:“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了收费,我现在啥也不会,我能干什么?”

你看,对于收费站这个岗位来说,利索地收费也是一种专业技能。可如果我们只擅长这一技能,万一岗位被撤销了,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这就是能力陷阱最大的危害。

  • 完美主义

在生活中,很多人信奉完美主义,总是想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这种思维方式也确实让很多人获得了成功,毕竟能把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们发展到一定的位置,还再推崇过分的完美主义,反而就会停滞不前。尤其是当我们进入了管理层,完美主义的危害会更严重。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很多完美主义的人都不懂得下放权力。当你下放权力时,你会担心对方能否理解的意图,能不能做到完美。接着你会觉得,与其浪费时间来解释说明,还不如自己干得了。所以,完美主义型的领导往往喜欢大包大揽,一方面把自己累得够呛,另一方面下属又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  雷达式思维

所谓“雷达式思维”,就是说有些人的大脑就像一个高度灵敏的“雷达”,能够不停勘测周围的一切暗示,分析所有信息背后的潜台词。而另一些人则是“激光式”思维,他们的注意力像激光,会排除其他一切干扰,专注某一个点。

根据心理学分析,女性更倾向于“雷达式思维”,而男性则更倾向于“激光式思维”,这也就是为什么相对来说,女性更擅长察言观色,能够敏锐地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也能通过细节来判断何时应该鼓励他人,何时应该缓和气氛,从而使得团队协作更加顺畅。因此,雷达式思维对于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雷达式思维也有明显的弊端。当我们太过在意别人的反应,就很难静下心,也无法专注于工作,因此难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要想在职场中寻求突破,就必须学会适当关闭自己的雷达,让自己变得更专注。

如何摆脱阻碍我们的思维习惯?

那么,我们要如何摆脱以上的思维习惯,既吸取这些思维中积极有益的部分,又避免其中负面的部分影响我们的进一步发展呢?

  • 如何摆脱反刍思维?

对负面事件进行总结和反思,能让我们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但如果无止境地反刍,也会造成精神内耗。

那么,我们要如何摆脱反刍式思维呢?主要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要给自己的反刍建立时间界限。比如告诉自己:我可以思考这个问题x分钟,x分钟之后我就不再想这个问题了。

第二个方法,是主动询问别人对我们的评价。陷入反刍思维的人,往往会对自己有过分负面的评价。很多时候,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所以,我们不妨问问其他人:“你觉得这件事我做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别人的评价中,我们也许能够更直观地评价自己。

  •  如何避免能力陷阱?

能力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瓶颈。今天这个社会更需要的是“十字形人才”,也就是要做到“一专多能”。如果我们发现自己长期以来一直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对于其他领域总是本能地逃避,那么就要警醒自己克服这种惰性思维,要勇于跳出舒适圈,多涉足其他领域。

  •  如何摆脱完美主义思维?

完美主义思维有它的优势,也有其弊端。因此,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适度完美主义。

而要做到适度完美主义,首先要学会划分事情的优先级。我们要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完美程度,不在一些不重要的细节问题浪费时间。另外,不是太重要的工作,也要敢于放权给别人去做,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事实上,真正的高手虽然也会追求完美,但他们也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当我们跳出完美主义的思维陷阱,我们就能摆脱不完美带来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  如何摆脱雷达式思维?

心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曾提出一种方法,名为“重塑左边栏”。这种方法能帮们适当关闭自己的雷达,变得更专注。

在克里斯看来,我们的大脑有左右两边栏,左边栏充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干扰我们专注地完成一件事。而右边栏的内容,则是与当下工作相关的信息。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关闭左边栏,那么脑海里各种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造成我们注意力不集中。而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让左边栏的信息进入右边栏。

举个例子,假设领导安排你组织一场年会。你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大脑的左边栏开始活跃起来。你一会儿想到:“我没有组织年会的经验,会不会搞砸了?”一会儿又想:“要是搞砸了,我会不会丢了饭碗?”就这样胡思乱想了半天,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

如果这时候,我们尝试着让左边栏的事情进入右边栏,结果又会如何呢?

既然我们那么害怕把年会搞砸,不妨就把可以想到的失败原因都列出来:比如游戏环节冷场、观众对节目不感兴趣、弄错嘉宾名单等等,然后再列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左边栏里的胡思乱想不仅没有耽误工作时间,反而激发了我们的灵感,帮助我们把任务完成得更成功。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思维之间的差距。

这句话当然没有错,但我们要意识到的是,思维也是会变化的。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某种思维能帮助我们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可等到另一阶段,它又可能成为阻碍我们继续前进的绊脚石。

这就是所谓的“拖累你的,往往是你擅长的事情。”

因此,随着个人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要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功。

共勉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