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能改变生活,让人类更自觉明白

 陶鹿在读书 2022-07-07 发布于上海

2021年奇葩说里有一段是刘擎教授与薛兆丰教授关于经济学家与哲学家谁更容易找对象的辩论,这场关于哲学与经济学的辩论圈粉无数。在哲学无用论甚嚣尘上时,刘擎教授想表达的是:

“哲学并非与现实无关,只是不痛不痒地讲一些好听的修辞。当我们表达一个观点时,它背后的前提和假设未必就是理所当然的,哲学是来帮助我们揭示、反省这些不言自明的前提和假设,让我们成为一个更自觉、更明白的人。”

当时代发生巨大变革时,哲学思想异常活跃,日本哲学伦理学者冈本裕一朗《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本通俗哲学书,介绍了当今19位顶尖哲学家的关于世界哲学的发展方向与大众聚焦社会问题的思考。这本书是搭建了解哲学的一个桥梁,里面所引用的哲学观点并不晦涩枯燥,而是带有人文关怀的温度。

密涅瓦的猫头鹰总是在黄昏降临之时悄然起飞。——黑格尔

作者在序章归纳了哲学的研究内容及其这本书分六大主题展开哲学探讨的内容架构。哲学在思考研究些什么?试图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的作家哲学家非常多,比如法国作家加缪、19世纪的克尔凯郭尔、叔本华、罗素的三大幸福论都从人生观来进行解读。作者冈本裕一朗用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解读哲学研究内容:

现在在发生什么?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正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这个阶段,我这个时刻是什么?我们是谁?

哲学实际上就是从普遍规律中认识我们所生存的时代。

福柯

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哲学思潮分为三类: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分析哲学。20世纪70年代后结构主义起热潮。21世纪哲学动向从语言学转向后语言学。哲学开始与具体的科学研究及各个学科相结合,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比如哲学中一个经典的问题——电车难题,究竟是救5个人还是救1个人?情况发生改变时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哲学自然主义转向的代表人物乔舒亚·格林通过大脑成像的方法明确明确指出了大脑的功能部位有所不同的问题,对由大脑的构造与功能所引起的善恶这一道德判断进行论证,使道德问题通过脑科学获得实证解答。

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

书中的后五章分别从大众所关注的信息技术革命、生物技术、21世纪的资本主义、宗教与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哲学方面的思考。作者旁征博引,将当今哲学发展现状研究方向与社会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解读,力争从问题根源出发,引发社会关注与思考。

20世纪的生物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人类史上的决定性转向。早在19世纪70年代,福柯就提出了监视社会的概念。数字化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几乎生活在摄像头之下。手机与社交网络的热用,社交媒体的危险性也被哲学家关注。美国媒介学学者马克波斯特进一步解读了福柯理论,提出了超级全景监狱的概念。

近期社会上热议的汽车自动驾驶功能,也同样引发对自主型人工智能的进一步讨论。物理学家霍金博士曾经发出警告: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的终结。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克隆人问题与优生学可能会干涉个人声誉和生命,造成伦理道德的混乱。人从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人是万物的灵长”到尼采的“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终结”,哲学在不断思考人存在的价值。人类如果操纵遗传基因,人类操纵遗传基因会不会造成人文主义的终结?

书中也从贫富差距问题谈及资本主义政治问题。货币本质和起源,虚拟货币如比特币成为货币的可能性。

不管是技术革命、自由主义、宗教发展还是环境问题,作者的观点都是一致的。研究哲学首先要从哲学的根本进行出发,同时也要了解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思考哲学问题时,从整体上重新审视和把握问题,就会逐渐了解事物的本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多种观点和主张。要尽量的兼收并蓄多了解。就如同作者在结尾一章讲到环境问题时,21世纪重新审视环境问题,不应该单纯考虑全球变暖说,而是从地球环境问题根本上改变旧有思维模式,重新审视、不否认环境危机,也不夸大环境危机而去追寻地球环境的真相。

哈贝马斯

在美丽的希腊神话中,海岛上住着美妙歌声迷惑人的海妖,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路过此岛时,事先得到仙女警告用蜡封住了水手的耳朵,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最终战胜了迷人的歌声。哲学就是赛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从诗人荷尔德林诗歌中提炼出哲学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哲学家蕴含着一种强烈的对于现代技术时代的深刻反思与质疑,以及人类的忧患危机意识。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当系统世界殖民了生活世界,这是需要警惕的问题。

哲学不能当面包,但始终观照世界,这是人类能够在这个速变的世界得以美好生存下来的火种与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