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之路夜深沉 民国隐侠家国情

 陶鹿在读书 2022-07-07 发布于上海

当新武侠五大宗师金古温梁黄渐渐淡出文坛或驾鹤仙逝,大陆新武侠的崛起除了按照传统的套路发展,也有了新创作动向与多变的叙事情节,唯一不变的是侠义精神元素始终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内核。今古传奇曾经评选过新武侠作家排行,“凤沧椴步时,方金盛杨赵”,就是凤歌、沧月、小椴、步非烟、时未寒、方白羽、金寻者、盛颜、杨叛、赵晨光。

其中赵晨光,曾经26岁的她凭借《浩然剑》获得台湾第三届温世仁武侠小说首奖,被台湾媒体奉为“武林新盟主”。从2003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多年来一直不断捧出优秀的武侠作品,其中从2011年开始的民国武侠“隐侠”系列两部连载一直到2018年2月刊截止。《江湖消亡史》就是将《初心》、《双生》、《为师》、《生死》、《舞阳》、《驾龙》、《归期》、《八年》共编在一起,儒雅记者与军阀少爷联手闯荡江湖,从南洋到北京,从苏州到东北,在各种奇闻异事之中尽品乱世武侠之魂。

传统武侠小说里,常常通用的情节,一位少年,有学武慧根,机缘巧合之下偶遇奇人,捡到武林秘籍练成神功,随之大杀四方扬名武林,最终退隐江湖。这个习惯性的寻梦圆梦叙事模式已经不能让如今的读者完成对武侠世界的向往,而真实的武侠,尤其是民国时期,从时代的碎片中拼凑出大家想象中的真实武林,《江湖消亡史》就将故事的发生时间段,定在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乱世,武术家们所在的真实世界,而不是虚构的江湖。

作者选取的人物,都是民国时期常见的小人物。记者卢酬卢秋心,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北平军阀次子韩少督的老师,两人相识前后各方势力、各色人等都悉数登场。卢秋心与陈燕客去八大胡同,文人雅士美女相伴,仿佛走进侯孝贤海上花的长镜头。旧时粉香酒气,旧影阑珊卢秋心与蝶影双双习字却非儿女闺怨;韩少督与闫将军大闹西山饭店,借军阀之手巧救蝶影智破失踪案。卢秋心这个隐侠开始从隐走向明处,江湖早已不在,诸多武林子弟早已沦为军阀打手,旧日风光又不甘成为杂役,但投靠非人最终也只能落得凄惨下场。比如被卢秋心所救,会金波功的金成业临死之前那些不甘心的话语:这有什么错?我只是想不辜负这一身功夫,这有什么错?我只想求一个发达,求一个得意,这有什么错?

这是武林人的心气,也是一份无奈的悲凉。

不仅那些因循守旧的武林人不知道未来出路如何,其实每一个人都在彷徨。而有些人如卢秋心、岳剑尘、庞冬秀,这些学武之人,一直秉承着武林的侠义精神。岳剑尘教导街边偷窃的小路子,四处奔波为卢秋心洗脱罪名。“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贯穿全文的卢秋心且不必说,这是作者寄托最美好理想的主人公,他有着儒士救世之风,他传承着武侠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甚至包括他的敌人。

书中最洒脱的女子应该是庞冬秀,出场次数不多,但每次都是关键处,救人不求回报,信守江湖道义。与卢秋心两人发乎于情止于礼,这份谁也没有明言的感情都被他们埋在心底,两人酒肆斟酒道别,尽显江湖儿女洒脱之态。而酒后茶凉,庞冬秀月下传授腿法,破了武林旧日师徒规矩,就是想让这些功夫能有一个合适的人将其传承下去。武学不灭,精魂永在。这一段可与徐浩峰的电影《师父》对比来看,规矩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月下倾囊相授,抱礼辞别,人早就飘渺孤鸿影,伊人已去。这一段道出武侠的精神和灵魂,武侠精神薪火相传,所谓清朗出尘,剑胆琴心,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这一番知音难遇,却无悲伤忧郁之感。

韩少督成为了实业家韩凤亭,故事过了八年,还在继续。作者在后记中用美食馋了一众读者,"一切皆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有不甘的周幻、拳市打拳手中一把刀子的小云南凌舞阳、一曲《夜深沉》终报仇的苦命琴师汪九明与一代名伶程芳容,尽百位鲜活人物,各有悲喜人生,斗转星移,落在最后一章与后记的滚烫豆腐脑上。这平民食物来自市井,热乎乎,滚烫烫,这就是人生的温度,武侠的热度,故事的深度,喝个痛快,润过心肠,而故事中的人,却依旧魂牵梦萦,因为故事还在继续,武侠精神仍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