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迁都这三个城有望称雄亚洲,是指哪3个城?

 厚道人 2022-07-07 发布于浙江

上世纪初,清政府虽然还统治着中国,但其内部早已是腐朽不堪,随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不断在沿海地区发动起义,试图将其推翻,创立自由、平等的新政权。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有13个省迅速响应,形势一片大好,清政府已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孙中山喜出望外,立即着手筹备新政权的创建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确定一个新首都,他提出了三个城市作为备选。

这第一座城市便是武昌,也就是当今的武汉市。其位于华中地区,把控南北交通要道,南下可进占富庶的江苏、浙江地区,北上则可威胁河南、河北等地,战略位置十分突出,而且又是首义之地,政治意义极其深远。

除此之外,武昌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自洋务运动时起,张之洞便接连在武昌及附近地区创办工厂,比较著名的当属汉阳兵工厂,武昌起义时官兵们手中的枪炮便是由其出产。还有汉阳铁厂,在清政府和民国统治时期,它出产了巨量的钢铁,不仅有力支持了国内工业、国防建设,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使武汉三镇成为与上海并驾齐驱的繁荣城市。

但武昌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其存在两个致命的弱点。首先便是无险可依,武昌位于江汉平原,地形开阔,周边没有高大的山脉作为屏障,敌人不论从哪个方向攻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直抵城下。而且,武昌周边水网发达,方便敌人运输军队及物资,敌人可借此从容转圜,而守城部队则极易被切断补给,陷入孤立无援之境,最终必被击败。其次,武昌气候湿润,降水偏多,周围地势又十分低洼,一旦遭遇短时暴雨,便会引发洪灾,影响社会稳定和行政系统的运转。

孙中山也考虑到了这两点,因此提议将西安作为备选首都。西安古称长安,自秦朝起,有13个朝代定都于此。西安周遭均是山脉,仅有几个隘口可供出入,可谓易守难攻。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粮食产量极高,足以供给数十万人的饮食。

然而,关中地形狭长,空间较小,会限制城市的发展。而且西安太靠近西北,不利于对东南的控制,一旦江浙或闵粤地区有军阀割据一方,那么中央政府将很难将对方剿灭,长此以往,其他心怀叵测的人会纷纷效仿,届时天下将陷入大乱之中,百姓必定流离失所。

孙中山深知其中弊病,于是又将目光放在了新疆伊犁。在我们的印象中,伊犁荒芜落后,且地处西北边陲,其作为中心城市尚且乏力,做首都更是天方夜谭。但孙中山却不这么认为。当时苏联大力支持中国革命,伊犁正好与苏联接壤,获取各种援助非常便捷。伊犁辖区面积广大,不会制约城市扩张,一旦定都此处,将会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更重要的是,当时英国正想方设法侵略中国的西北地区。定都伊犁,便可以重点布防国境线,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将敌人挡在华夏大地之外,颇有明朝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意味。还有,伊犁把守着通往中亚的咽喉通道,进可翻越帕米尔高原,经略阿富汗一带,退可进入关中,依仗黄土高原及秦岭进行防守。孙中山曾亲口赞誉说“若欲为亚洲共主,当迁都伊犁”,意思是:想要当亚洲霸主,就得将首都搬到伊犁。

就在孙中山满心欢喜地筹谋定国之策时,袁世凯通过一系列卑劣手段窃取了大革命的成果,出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国家首都也被定在了他的大本营北京,孙中山先生的宏愿就此落空。后来北伐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建立,定都南京,武汉、西安被规划为陪都,而伊犁此后少有人问津,逐渐被遗忘,直至新中国建立后,才被党中央确立为自治地方,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引领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其选址非常重要。孙中山非常明白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所以对此事慎之又慎,探讨了所有可能性,希望能帮助中国富强起来。可惜最后被国贼所误,致使他的计划全盘落空,孙中山后来也曾多次发动革命,想要打击军阀,重塑河山,再造民国,却没能跑赢时间,最终于1925年去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