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善与兼济

 守静齋主 2022-07-07 发布于重庆
       儒家经典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的知识分子——真正的文化精英们,涉世之初便把它奉为圭臬。人生道路不通顺,就退守到书斋草庐中自我修炼,如果运气好仕途顺畅,就想施展抱负惠及世人,这是很可尊重的一种人文精神。对于国家、社会和天下苍生的责任心蕴涵在里头;对于文化的宝爱也包藏在里头。

       更有一种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了整个人生——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在官运亨通时他们固然大显身手以致声名显赫,穷困潦倒时他们仍旧心系天下不以己悲。前有屈原,后有范仲淹,中间加一个杜甫,中国文化精英的形象便彪炳千秋。
        
       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固然值得尊敬,但宗师也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不主张超越自己的身份地位去干预抑或过问政治事务(政治事务在古代中国是文人的理想所在)。这其实不能简单视为“明哲保身”,也不能归于“独善”一类。它出于对社会分工的遵守,对自己身份处境的体认,既有知人之智,也有自知之明。

       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固然可贵,但在变故迭生的时代,在事端纷起的社会,这种情怀是不值得提倡的——进而可以认为,社会越往后,分工越细,就越不适宜宣扬这种“大志”。社会就像一部机器,每个零件都有它的作用,只有每个零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正常运转,社会这部机器才能按步推进。如果有人想要越俎代庖去干预不是他分内的事,就等于一个零件装到不该装的地方去替代那个位置的零件工作,必然造成局部的混乱,进而导致整体的失衡。

       所以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是眼光短浅的同义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使自己的事务臻于完善,乃是对社会尽责任的表现。我们的眼光可以远大,胸怀可以宽广,但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事务必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对于一个社会分工日渐细致的时代,正是一种贡献。社会可能问题很多,困难重重,但是每个问题都应当有一个岗位上的人负责处理;如果得不到解决,他就要付出失职的代价。社会乃在这样的分工合作中推进。因此我们有理由对社会问题的纷繁复杂忧心忡忡,也有理由对阴暗面拍案而起,这出自知识分子的良知;但是更重要的是尽到自己的责任,关注身边的力所能及的范畴。所有人都这样做了,社会才有可能和谐运转。

       20世纪让人感慨不已的特丽莎修女作为一个为穷人中的穷人奉献了毕生的爱的人物,正是把上文的观点发挥到极致的例子。贫穷,造成这个社会现象的原因太多了,诸如战争、天灾、瘟疫流行、种族歧视、国际争端、资源短缺,都远不是一两个人之力所能解决。可是特丽莎修女却把毕生心血用在了照顾、关注穷人的事业上。她对流浪者的收容,对临终穷人的关怀,对弃婴、残障人士的照料,无不是把人类拥有的爱心的能量发挥到极限的体现。有人质问她这只是关注贫穷的表面,贫穷的根源得不到治理,穷人还是要产生,依然有饥殍遍地,她只是说那是政治家的事。她只是收容照料视野所及的穷人。她的视野一天天扩大,关注的人一天天增加,但她并没有做别人做的事,总是只尽自己的本分。但正是这样的尽本分,使她成为20世纪最伟大而高尚的人,也对全人类做了最卓绝的楷模,她的一生乃是最有贡献而光芒万丈的一生。

        由此可见,有理想有抱负固然重要,但做事还是应切近实际,尽职尽责。一个人的身份可能卑微,职业可能不起眼,但完成了自己的那一份,即是对社会尽了责任,为社会做了贡献。拿佛教的话说,功德无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