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买臣与王章

 守静齋主 2022-07-07 发布于重庆
       《汉书·尹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中记载朱买臣做官以前家里很贫穷,但他又喜好读书,却不务农耕,只是经常砍柴到市集去卖,以此为生。他卖柴时,还一边念诵书中的文句,他妻子和他一同卖柴,就屡次制止他在路口吟诵。朱买臣反而更高亢地吟诵出来,妻子觉得羞耻,就要求与他离婚。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要富贵,现在四十多了,你也辛苦久了,等我富贵了来报答你的功劳。”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终究要在沟渠中饿死的,哪能富贵呀?”朱买臣留不住她,只好由她去了。后来买臣一人在路上吟诵,背柴走到坟堆里,正碰到他前妻和她新丈夫上坟,这两夫妻见朱买臣又饿又冷,就招呼他一起吃些东西。等到后来朱富贵了,到家乡江浙一带去做省长(郡守),看见他前妻正和丈夫在修路,就停车搭上这夫妻俩一同到官邸去。朱买臣还在自己官邸里腾出房子给夫妻俩住,并供给他们的饮食。住了一个月,前妻竟然上吊死了,朱买臣就给她丈夫点钱让他埋葬了前妻。
这段故事说明一个问题:朱买臣的前妻只是耐不住贫寒,并且不了解他,看不到他会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但是她仍旧不忘旧日夫妻恩义,并且有廉耻之心。固然,经济是基础的,它决定了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社会形态里,如果做不了官,要想好好活着,就得努力耕作,使自己地里出产尽可能多的粮食。像朱买臣那样,不能靠皇粮来维持生计,还不能去经商,要使生活正常,就难了。并且他还要在卖柴的同时吟诵诗书,这不但耽误那仅有的一点生计,还让人瞧不起——既然懂这么些学问,为什么还在风尘中百无聊赖呢?旁人一定以为他要不是志大才疏做不得正经事,就是虚有其表。所以他的前妻也忍受不了他。但这只表明前妻不了解他,并不意味着她对他没有感情。所以后来看见他饥寒交迫,她还不避嫌疑地招呼他与自己夫妇一起吃东西。至于她的上吊自杀,则出于对前夫的报恩行为的惭愧和对往昔错看朱买臣的追悔。可以说她的风格比两百年前苏秦的父母嫂嫂高多了。

       同样是身处贫贱,王章的妻子就高明多了。王章在首都长安做学生时,病得很重了,却没了被褥,睡在乱麻编的“牛衣”里,和妻子诀别,还一边流着泪。妻子呵斥他说:“仲卿(王章字仲卿)!首都里哪个在朝的尊贵人能超过你?现在病重困苦,却不奋发激昂,反而流泪哭鼻子,怎么这么小器呢!”后来王章果然在仕途上有所进展了。等到他坐到京兆尹(即首都行政长官)时,想上书针砭时弊,妻子又制止他说:“人应该知足,你忘了在牛衣里垂泪的时候了吗?现在的境况已大大超过那时的希望了,为什么还想做不自量力的进谏呢?”王章说:“不是你们这些妇道人家可以了解的。”奏疏呈上去不久,王章果然被发落法院审察,老婆孩子都收监了。后来他也死于那场派系斗争。由此可见王章的老婆相比于朱买臣的妻子,不但更加有眼光,能激励丈夫,而且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不做以卵击石的冒险。她的心胸识见是比很多古代的须眉男子要高不少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