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我打他是教育他,为什么不行?
马蕾孕哺育 关注 原创 你有帮助的 马蕾孕哺育 近日,一则关于父母用错误方式教育宝宝,导致宝宝致死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这则新闻是这样的: 2021年7月,宝宝的奶奶因为有事情要外出,由宝爸在家独自照料仅4个月大的宝宝。 在宝爸照看孩子的过程中,宝宝开始哭闹不停,宝爸为了不让宝宝继续哭闹,他做了以下一系列的动作: 把手举过头顶,连续用力扇了孩子左边脸蛋两次; 再用手捂着宝宝的嘴巴,当宝宝停止哭闹了,他才松开手; 随着宝宝的再次哭闹,他再次用右手捂着宝宝的嘴巴不再松开。 直到发现宝宝四肢开始僵硬,宝爸随即打了120救护车。 可是,孩子的生命已无法挽回。 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说:没仔细看的时候,以为是7、8岁的孩子哭闹,结果是四个月大的婴儿哭闹!!! 虽然,这位父亲已获6年有期徒刑,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很多网友对最终的结局并不认同。 他们认为:四个月的宝宝哭闹很正常,这位父亲不去哄孩子,竟然粗暴地捂住宝宝的嘴巴。 这不应该仅仅是法律认定的故意伤害罪,不应该只判6年。 在美国,同样发生了一件与宝宝有关、更匪夷所思的事情。 美国的一位素食主义者,长期给自己18个月大的宝宝喂果蔬,最终将孩子活活饿死了。 这位妈妈说,他们让仅18个月大的孩子,遵循严格的素食饮食,除了蔬菜水果和母乳,没有其他食物。 在宝宝死亡前一周,宝宝难以入睡,但妈妈忽视了宝宝的表现,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 在警察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个宝宝还有3个兄弟姐妹,他们的身体也有明显营养不良症状,并且体重处于他们年龄的最低范围。 这位素食主义妈妈,选择忽视孩子身体的不健康状态,一意孤行。 最终饿死了他们最小的孩子——年仅18个月的宝宝。 近年来,父母使用肢体暴力/语言暴力去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受伤或死亡的新闻案件频现。 这让身为父母的我们,不得不去思考: 当孩子不听父母话、不顺父母心的时候,除了打骂孩子,父母是不是别无他法? 01 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 童年经常被家暴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有个网友分享自己身边的故事。 他说,自从自己搬家以后,就经常听到楼下邻居在打骂孩子。 工作日的时候,打骂时间为晚上的8点到9点之间,几乎都听见父亲用洪荒之力在骂:“你说!你说你哪里做错了?”紧接着,就是家具倒地的声音。 周末的时候,打骂的时间就不固定了,白天总有1、2次,晚上固定1次。 每次打骂的内容,要么是大人觉得孩子说谎了,要么就是孩子没有及时做到大人提出的要求,而父亲会一直逼问孩子。 突然有几年,这种打骂声消失了。 今年,矛盾的声音卷土重来,不一样的是——打骂的人变成了孩子。 原来,之前身高只到父亲肩膀的男孩,现在已经高过父亲了。 每当父亲对他的作为有意见的时候,他就会对着父亲怒吼,紧接着,就是椅子摔倒在地板的声音。 这就像在倒放影片一般,相同的场景再次发生,只是此时父亲与男孩的角色进行了互换。 国际反家暴专家做过数据统计,在家暴中成长的孩子在成人后90%有家暴倾向。 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是,绝不能通过打骂来教育孩子。 因为你现在对孩子做的行为,就是几年后孩子会对你做的行为。 02 当孩子不听父母话、不顺父母心的时候,正确处理姿势应该是: 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保持冷静,并保持自我成长。 1,找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对症解决。 什么时候,你觉得孩子不听话? 大家所谓的孩子不听话,本质是孩子行为没有按照父母要求做。 有父母分享过自己的感受:当宝宝的哭声持续了5秒,他的情绪会从不安变成烦躁。 如果安抚过,宝宝还是继续哭闹,他会认为孩子不听话,让他不要哭了他还是哭。 因此,很多人认为,孩子是可以被训练的,需要按照“科学”的时间表进行吃饭的训练、睡眠的训练。 如果宝宝没有按照这些时间表完成,无论宝宝怎么哭,父母都可以不理会,因为宝宝是「不听话」。 这是不正确的,宝宝不是机器,不应该被冷冰冰地进行训练,因为,无视宝宝的哭声是一种软暴力。 1岁的宝宝的哭闹原因,无非以下这些: 饿了、困了、身体有不舒服、热了、冷了等,在他们还无法用语言完整表达自己的时候,哭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表达方式。 只要孩子还在哭,就代表他们的需求还没有得到真正满足,父母需要继续耐心寻找原因并帮助孩子解决。 更大的孩子哭闹,是因为宝宝有了自我意识。 他们会通过生活中与大人的相处来确定:我是独立的个体,我不希望被命令。 父母可以这样做:使用平等友好的语气与宝宝沟通、理解宝宝的需求和情绪、给宝宝我们接受范围内的选择。 这在我们之前文章中有分享过具体做法: 推荐阅读: 孩子的哭闹并不是为了要挟父母,也不是为了惹怒父母,一定是有他们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哭闹,父母都耐心寻找原因,那在这一次次的寻找的过程中,父母会更了解孩子,下一次可以更准确地回应孩子。 自然而然孩子哭闹会越来越少。 2,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冷静地与孩子商量规则 那天,朋友圆圆一脸愁眉苦脸地来到我跟前,跟我分享了一件事情。 她说,昨天晚上,她女儿不耐烦地吼她,以后再也不要写作业了。 她看着情绪失控的孩子,整个人都呆住了,女儿小时候是很乖很听话的。 最近,只要一提到写作业,女儿就在课桌前摆烂,磨蹭拖延时间,导致入睡时间一再推迟,晚上睡眠不足,白天上课质量低。 所以,她只能一直跟在孩子的身后,催促着孩子做每一件事情,不料,却让女儿吼了。 听完了她的分享,我建议她回家跟孩子好好聊聊,听听孩子的想法。 2天后,她开心地回来跟我说,女儿变得不一样了:回家立马完成作业,偶尔还会剩半个小时的时间。 原来,她们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她对女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也表达出自己的期望。女儿听完以后,说她今后会改的。 第二天,女儿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圆圆的这件事上,我更明白了尊重与理解孩子非常重要!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他们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偶尔对父母出言不逊。 作为父母的确会误以为他们在挑衅自己,实际上这不是他们的本意。 他们只是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告诉他们正确的说法。 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先冷静下来,不要因此暴力对待孩子。 尊重孩子,与孩子聊聊。找到他们说那些话、做出错误行为的原因。 最后,与孩子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做到。 3,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有的父母说,孩子不喜欢看书,就喜欢看动画片,玩手机。 那当孩子在看书的时候,父母是在做什么呢?在刷朋友圈?在看电视剧?还是拿起书本,认真阅读? 孩子已经有好几颗烂牙了,父母不断地对孩子说,不能吃糖,要勤刷牙。 可是家里却随处可拿各种糖果,父母自己也没有按时刷牙的习惯,孩子又怎么能养成勤刷牙无蛀牙的习惯呢? 2020年的安徽省状元董吉洋曾经说过: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也发现了,但是他们不多说什么,而是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我看到他们都在看书,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了。” 如同董卿那句脍炙人口的话:你想孩子成为怎样人,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 他们无时不刻都在提醒着我们,父母需要不断地修正自己,保持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03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能一味想着怎么压制孩子,让孩子屈服从而立马听话,让自己省心省力。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早已过时。 想教育好孩子,最重要的是用心看见孩子。 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引导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