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语文必读名著《朝花夕拾》知识点总结

 txzhxsh 2022-07-07 发布于江苏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在绍兴有不少学校以豫才命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经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可以说他一个人影响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

创作背景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后进了南京水师学堂,路矿学堂,毕业后东渡日本深造。两年后,他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回国以后,鲁迅致力于教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的流言攻击和排挤。第二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遭到当局的通缉后,他曾经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外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历时9个月,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小引》《后记》不计在内),按照书的目录顺序排列如下:(要求学生能背出目录,即知道作品包含有哪10篇,常出考题。注意《社戏》不在此作品中)

《小引》《狗··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
这十篇散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前七篇写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后三篇写作者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日本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教书的经历《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它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