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沟桥事变前夜,遭日军绑架的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后来怎么样了?

 Loading69 2022-07-08 发布于四川

85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日本侵略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来的最黑暗、最丑恶的一幕。

文章图片1

卢沟桥事变

为了阻止侵华日军的暴行,无数爱国战士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了敌人侵略的铁蹄。王冷斋就是其中一位。

在“卢沟桥事变”当晚,王冷斋不带一兵一卒的前往日军特务机关谈判,希望能阻止日军的暴行。可对中国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者们不仅没有同意王冷斋的要求,还将他绑架,要挟时任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为他们打开宛平县的城门,使王冷斋差点以身殉国。

当年身为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是如何与日军谈判的?他后来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2

王冷斋

1937年7月7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小暑后的第一天,整个北平城闷热的连狗都不敢出门,几乎家家户户都躲在屋子里避暑,只有一两个叫卖的小贩有气无力的吆喝着。

这一天,是各乡选举宛平县国民代表的日子,宛平县衙里的工作人员们都在焦头烂额地整理选票,身为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不停的在一旁踱步,着急的出了一身又一身的汗。

一旁的工作人员看着王冷斋如此着急的模样,有些好奇,便转身去问王冷斋的秘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王冷斋的秘书此时也在不停地整理着选票,忙得头疼,听到同僚打听,不耐烦地说了一句:“还不是早几个月就有人传今天日本兵要侵略北平!现在宛平的位置那么重要,县长现在都快要急死了。

文章图片3

卢沟桥旧照

1937年的北平,早就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当中。此时的北平东面是投靠了日本的汉奸殷汝耕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东北面是伪满洲国,东南面是已经被日本人抢占了的丰台镇,北面又是依靠日本苟延残喘的“蒙疆自治政府”。

偌大一个北平城,如今只有西南面的宛平城、卢沟桥和平汉铁路仍被中国政府掌握。一旦失了宛平城和卢沟桥,整个北平连个对外联系的通道都没有了。

当听到日寇要入侵北平的消息的时候,王冷斋当即就觉得宛平和卢沟桥一定会受到攻击。但是“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事变’的惨案”这个消息到底是个传言,谁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因此王冷斋急切的渴望着这是个假消息。

文章图片4

时任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王冷斋家中钟表的指针也在一圈又一圈的向着午夜十二点的方向靠近。眼看已经过了7月7号晚上的十一点半,王冷斋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叨:“千万不要有事发生,千万不要有事发生!”

可是在7月7号即将结束的午夜11点50几分,已经熬得双眼通红的王冷斋还是听到了一阵刺耳的电话声。

此时的王冷斋已经手脚冰冷,就在电话铃响起的几秒里,他已经出了一身冷汗。有些紧张的王冷斋咽了一口唾沫,艰难地将电话接了起来,在听到电话里里传出来的声响之后,他忍不住大喊一声:“什么?”

文章图片5

时任北平市市长的秦德纯

原来,打来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王冷斋在保定军校的老同学、北平市市长秦德纯。同样着急上火了了一天的秦德纯刚刚得知消息:

“驻扎在宛平城西北方的日军第8中队借口在7月7日晚上八点的军事演习当中听到了中国军队的枪响,导致整个演习队伍产生混乱,而后丢失了一名士兵。日本军队需要即刻进入宛平城搜查。”

文章图片6

曾在卢沟桥附近进行训练的日本士兵

身为北平市市长兼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的秦德纯一听就知道是日军的阴谋,更何况宛平城是中国的领土,此刻更是由中国政府管理,怎么能让日本军队随便进出呢?秦德纯当即吩咐下属,拒绝日本方面的要求。

可是刚刚下达命令,秦德纯就想到关于“7月7号会有大事发生”的传言。他担心这就是日本人进攻的信号,可惜已到深夜,他无法前去宛平查看状况,只得打电话给时任宛平县县长的王冷斋,交代他查明情况,及时处理问题。

听到了这个消息的王冷斋急得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上。有“九一八事变”这个血泪教训在前,此时的王冷斋当即就明白了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已经使整个东北尽落敌手,难道如今的华北也要发生这样的惨案吗?

文章图片7

“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残忍杀害的中国百姓

为了阻止这场事变的发生,王冷斋当即决定要和日本人进行谈判。此时,已经是7月7日深夜的24点,整个宛平城早就陷入了一片漆黑,但是王冷斋顾不得安全问题,穿好衣服就急匆匆的赶往东交民巷台基厂二条7号北平日本特务机关部,与特务机关长松井久太郎谈判

王冷斋摸黑抵达日本特务机关的时候,已经是7月8日的凌晨两点。在看到整个机关灯火通明的那一刹那,王冷斋的心就像是坠入了一个无底深渊一样痛苦。

他深吸一口气,带领着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冀察绥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强硬地敲开了特务机关的大门,要求和日方长官谈判。

文章图片8

心怀鬼胎的日本人在看到深夜造访的王冷斋等人之后并不奇怪,而是打开了早就准备好的谈判房间,邀请中日双方的代表落座。

彼时的王冷斋还在强压怒火,极力维持着一个政客应有的礼貌:

“作为宛平城的行政长官,我在来之前已经向驻守宛平的中国军队询问清楚,在7月7号这一天,我军没有发生任何开枪之事,所有驻守宛平的官兵们携带的子弹、枪支一个不少!宛平城内也没有任何'失踪’的日军!日军丢失一事,确与我方无任何关系!”

明白日方早已在宛平城外布好军队的松井久太郎有些放肆:“我们确实有一名士兵'失踪’,王县长,我们必须进城搜查!”

文章图片9

志村菊次郎,“卢沟桥事变”中声称“丢失”了的日军

看着松井久太郎放肆的模样,王冷斋狠狠地咬了咬自己的后槽牙,异常生气地指责道:夜间宛平城有宵禁,城门是关的!按照两国协定,你们要在宛平城外至少十几里的地方训练,你们丢不丢士兵,和宛平有什么关系?!

松井久太郎有些被王冷斋身上的怒气惊到,他刚想出口反驳,王冷斋的手就拍在了谈判桌上:“莫非,贵国想要效仿南京日领事藏本自行藏匿的行为,将此事作为要挟我国的借口?!还是说,日本想要故技重施,再次发动事变,奇袭我国领土?”

被揭穿了的松井久太郎等人有些恼羞成怒,理亏的他们一时之间甚至想不出来什么理由来反驳,一句“我们的士兵确实丢失,必须进城搜索,如果你们不同意,大日本皇军将以武力保卫前进”的车轱辘话反复说,让王冷斋等人更是气愤不已。

文章图片10

宛平城外的日军

这里,是中国的国土,不是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王冷斋死死盯着松井久太郎的眼睛怒吼道。

眼看王冷斋的耐心已经快要被消耗完,仍没有办法“进城搜索”的日本人还是没有找到突破宛平城严密防守的突破口,只得提出“中日双方各派三人前往宛平调查,待情况查明后再作商议”的处理方法。同样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王冷斋等人只得同意日本人的这个“解决方法”。

随后中方派出的三个代表已经被日军隔开,王冷斋同林耕宇和日本军官寺平坐一辆车,周永业则和另外两名日本军官同乘一辆车。

文章图片11

王冷斋

此时的宛平只有月亮在散发着微弱的光,夜色为宛平笼罩上了一层温柔的气息,熟睡的老百姓们还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

7月8日的凌晨3点左右,王冷斋等人乘坐着汽车来到了前往卢沟桥的路上,伴随着浓重的夜色,王冷斋隐约察觉到了潜伏在公路右侧和汉平铁路涵洞一带的日本兵,他们都带着装备,很明显做好了战斗准备。

文章图片12

隐蔽在北平附近的日军

此时的王冷斋只恨自己没有电话,不能给驻守宛平城的29军军部传递消息。正在王冷斋忧心之时,他们乘坐的汽车突然急刹车,停在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而车外正站着一队扛着步枪的日本兵。

还没等王冷斋反应过来,和王冷斋同坐一辆车的日本军官寺平就下了车:“请王县长下车!我们来观察这里的形势,商议商议!”

察觉到了不对的王冷斋按住了坐在自己身旁正准备起身的林耕宇,朝着车外的寺平发问:“这里是荒郊野外,有什么好商议的!”

文章图片13

见王冷斋不肯配合,寺平的脸色也变得愈发阴沉,他冷笑道:“王县长还是乖乖配合我们,下车比较好。”说完,寺平就挥了挥手,让士兵打开了王冷斋一侧的车门。眼见寺平将自己手中的日本军刀杵在地上,王冷斋看了眼坐在身侧的林耕宇,只得走下了车子。

可是还没等王冷斋和林耕宇站稳,车旁的日本士兵们就将背在背上的步枪举到了胸前,好似准备开枪一般。

站在一旁的寺平就像是没看到这一幕一样,从自己的兜里摸出了一张地图和一根铅笔,只见他他在地图上又圈又点:“王县长,事态已经十分严重了!我们等不到谈判结束了!请你速速下令,让城内守军向西门撤出,我军从东门进入城内数十米处,再行商议别的办法,以免产生冲突,误伤了人!”

文章图片14

进攻卢沟桥的日军魁首牟田口廉也

夏季的凌晨三点,月色已经渐渐退去,大有些“黎明前的夜最黑”的意思。日本士兵的枪在月色下闪着凛冽的寒光。

如果事态紧急,为什么刚才在特务机关不把事情谈好,非要将王冷斋等人拉到这荒郊野地里谈判吗?日军这分明是看着王冷斋等人手无寸,借着现场调查的名义将王冷斋等人绑架到了荒郊野外,企图利用子弹逼迫王冷斋等人妥协!

此时的王冷斋猜透了日军的企图,早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见一同前来的林耕宇也是视死如归的模样,王冷斋的心头莫名有些悲愤:“我此次前来,只负责调查的使命,其他一概不议!关于我军撤退,你军进城的要求,更是无理取闹,绝不答应!”

文章图片15

王冷斋与下属的合影

说完这句话,王冷斋将手背到了身后,紧紧闭着双眼,连看都不看日本人的丑恶嘴脸。此时的夜寂静得可怕,只有草丛里的蟋蟀还在有一声没一声地叫着,日本兵移动步枪的声音是那样的清晰。

王冷斋一想到宛平城里的百姓们,就觉得心如刀绞。可是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可落入敌国之手。曾身为军人的他更不可能下令放敌军入城,假若他今日能为国捐躯,也算不辱他军人的使命!

眼见王冷斋视死如归,原本想要利用绑架威胁他的寺平也没了办法。双方僵持了许久,寺平只得挥挥手,让士兵们将手里的步枪放下,又将王冷斋二人邀请到车上,一同前往宛平城门口。

文章图片16

“卢沟桥事变”前埋伏在路边的侵华日军

7月8日凌晨4点多一些王冷斋和寺平等人一同来到了宛平城门口,此时的天已露出了白色,而他也在城门口见到了正在焦急等待他的周永业。

当寺平一脸阴沉地下车时,早早就在宛平城门口等着的日本军官们就明白了,这场谈判失败了。王冷斋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宛平城的尊严,更摧毁了日本人想要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宛平城的“美梦”。

文章图片17

宛平城内的百姓

7月8日凌晨4点23分伴随着这一天黎明的到来,日本侵略者们下达了罪恶的命令,法西斯的炮火声惊醒了宛平城内熟睡的百姓们。

而早早就驻守在卢沟桥前的29军3营战士们也高高举起了手中的武器,决定同日军决一死战。已经在卢沟桥旁站了一夜的金振中更是高喊着:“卢沟桥今日即为尔等之坟墓。29军全体将士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29军战士们开始了和侵华日军的殊死搏斗......

文章图片18

誓与卢沟桥共存亡的29军战士们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帷幕的。誓死和宛平城共存亡的王冷斋更是做好了与宛平城共存亡的准备。可是身为宛平县县长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收到国民政府当局要他平息事端的命令。

接到命令的那一刹那,王冷斋只觉得如芒刺背,身为中华儿女,在中国的领土上,哪有委曲求全的道理?一想到这儿,王冷斋又气又急,当即就将一口鲜血就吐在了地上,昏迷了过去。

病重的王冷斋当即就被送进了一家德国医院治疗。可是王冷斋心系宛平局势,更放心不下宛平城内的百姓们。病情稍微好转一点,他就想方设法地赶回了宛平。可这时的北平已经失守,29军也被命令撤退到保定。

文章图片19

王冷斋在卢沟桥附近

当乔装打扮的王冷斋再次站在卢沟桥前,看着已经失守的平津等地时,他忍不住泪流满面,这些都是中国的国土,被侵华日军残忍杀害的都是中国人啊!可惜,此时已经没了任何官职的他,想为这些百姓做点什么都没办法。

此后,被国民党政府冠上了“谈判失利,致使局势恶化”帽子的王冷斋带着家人一路逃到了香港养病。

但是心系抗日战争局势的他一直在香港十分苦闷,想回到大陆为抗日战争做点什么。1941年,王冷斋一路颠沛流离地来到了重庆,可是严重抱团的国民党一直冷落他,一度让王冷斋衣食都成了问题。

文章图片20

看清楚了国民党内部斗争的王冷斋也有些心灰意冷,生活困难的他甚至天天和重庆的普通百姓一起讨生活。直到29军的老战友看不过去,为他谋了一个银行挂名顾问的职位,才让王冷斋的生活有了着落。

1949年北平胜利解放之后,党和政府考虑到王冷斋曾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当即将蜗居在北平某处的王冷斋任命为了北京市文史馆馆长,为“卢沟桥事变”整理资料。

文章图片21

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卢沟桥事变”历史研究的王冷斋时常前往卢沟桥,看一看曾经的战士们战斗过的地方。但是每次去卢沟桥,王冷斋总要悲愤许久。

正是因为时常为了过去的历史而情绪波动非常大,1960年的时候,王冷斋就因为旧疾复发,不幸离世。这一年的他67岁,距离“卢沟桥事变”过去了23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