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人文:古代科举史话——一场末代广西乡试,几多人物故事一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2-07-08 发布于广西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值慈禧七十大寿,于是科举士子们迎来了一次恩科考试,史称光绪甲辰恩科,参加考试的士子们没有料到,他们成为了意义上的最后一届科举考生,由此,本科状元刘春霖有了一个千古的头衔——最后一位科举状元。

到公元1905年,清政府发布一道“罢废科举”的诏令,叫停了乡,会,岁等各级科举试,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走向了末途,科举八股教育没有了出路,全国上下开始推行新式学校教育制度。

虽然,在后来几年,宣统期间,也曾重新开科复考,举行了“科举”考试,但严格来说,宣统“科举”考试和原来的科举考试已经是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了,基本不被科举历史所承认了。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恩科乡试题名录

其实,早在前一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末的几位重要人物,以朝廷重臣袁世凯领衔,联合两江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周馥、四川总督锡良等人上了道《请递减科举中额专注学校折》,实际上这是一份请废科举的奏折,就是让朝廷停止科举,改革教育,开创新的,适应时代的教书育人方式。

“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这样一份十分有前瞻性,有远见性的奏折递上去后,自然遭到一些思想保守的人的反对,时任有光绪朝头号政坛不倒翁之称的政务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王文韶反对尤为坚决,所以当年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复。

如果得到批复,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恩科就成为千年科举最后一科了。只是第二年,又遇上慈禧七十大寿,思想还不稳定的光绪帝为增加老佛爷生日喜庆,才又加开“甲辰恩科”,最后才有了“末代科举在甲辰”的说法了。

那为什么1903/1904连恩两科呢?晚清时期,风雨飘摇的大清朝哪还有这么多喜庆事呢?

实际上,按规则,清代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一般叫做正科,遇上皇家的大喜日子,如皇帝,太后生日,皇帝结婚等,认为值得庆贺的日子,就加开一科,称为“恩科”,寓意皇室施恩地方,普天同庆。

本来在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有一正科的,但这一年又是光绪帝三十岁生日,也计划开一恩科的,这样同一年就出现两科冲突,为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原计划光绪二十七年开辛丑恩科;光绪二十八年开壬寅正科

可是,早在1900年,“庚子之乱”时,京城已经千疮百孔,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被毁了,没办法,时势所迫,朝廷只能将两科合并为一科,并且会试地点改在河南开封贡院进行,在光绪二十九年举行癸卯科,称为癸卯恩科(古代科举最后两科的会试都在河南进行,结束后,中式士子才集中到京城参加殿试)。

这就是所谓的“连恩两科”了。只是没料到,代表喜庆的两场恩科,最后却成为了古代科举的末代悲歌。

1903年的那一次科举会试,殿试的最后结果都知道了,山东维县(今维坊)人,王寿彭成为了状元,这一科连状元郎一起,共318人中进士榜,当中很多人都可以说也成为了各地的末代进士了。

同年,对于各省的乡试,也作了一个整理记录,汇编成册,也就是《光绪癸卯恩科乡试十八省同年全录》,记录了当时其中十八省的乡试中举情况。

因为是历史上倒数第二科的乡试,所以中了癸卯恩科乡试的这些十八省举人,也就成为了科举历史上最后一批有机会参加会试,有机会能得到进士头衔的举人。

毕竟下一年,在1904年甲辰恩科的乡试中,得到举人头衔的人,因为1905年的科举取消,就永远没有机会参加正式的科举会试了。

这一科考试,由各省按差不多统一时间,各自组织考试,各省的中举的人数不同,这是有规定去限制的;再一个考试题目不同,由各省自主出题。

其他省的情况改天再说,就说广西乡试,该科正榜取五十一人,副榜九人,共六十中举人。解元是来自临桂县的梁昌诰,其中桂林府属各县籍的考生占比比较大。

这一科的六十位举人,很多都没有参加甲辰恩科的会试,但因为正值时代变局之期,所以这六十人的命运分化也很厉害,可以说,六十位举人,都为当地留下了科举绝代故事,时代变换间,各自人生各自精彩,或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或是寥寥几字,甚少是默默无闻的。

总之真要讲讲他们的故事,估计文章得写上几篇来讲,这就改天再研究了,单说这一科广西乡试中的几位主考官,都已经是故事了。

光绪癸卯科广西乡试中,参与各项工作有很多官员,来自各县的,来自省府的,其中级别最高的,有三位官员,也可以算是本科乡试的主考官了。

一是广东布政使,护理广西巡抚,贵州平远州人丁体常;

二翰林院修撰,武英殿,国史馆协修,四川资州人骆成骧;

三是河南道监察御史,浙江嘉善人钱能训。

就说丁体常,时任广东布政使,不过,因为当时广西巡抚因为调任令引起暂时空缺,所以,由丁体常“护理”广西巡抚职。

什么叫“护理”呢?简单说就是由低级官员任高级职位。丁体常是广东布政使,是从二品官员,而广西抚巡则是由正二品官员担任,所以,他只是“护理”,暂时代理这一职。

丁体常可能历史名头不太响,影响比较小,但提到他的父亲,晚清名臣丁宝桢,这就很多人熟悉了,父子两代为官,都以清廉称道于史。

骆成骧也不简单,就一个名头都可以写一篇文章了,他是清代唯一的四川籍科举状元。据说他在1889年四川乡试中以第三名的成绩中了举人,此后便进京参加会试,可惜初次应会试,没有中榜,于是停留在京城,以教书为业。煎熬几年后,在1895年,终于通过会试,得到参加殿试的机会。

关于他中状元的故事,现在流传着多个版本,有人说他以“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八字,得到了光绪帝的共鸣,而被钦点状元;也有人说他以长篇大论,得到光绪帝的赏识,从而被点中了状元。

反正不管哪种说法,他是看到了当时的大环境,并产生很深的感触,据说川大博物馆就保存有他的的殿试答卷——《殿试策》,写出了对时事的看法与观点,这恰恰是迎合着光绪帝的变法改革意愿,投合了光绪的变法心意,遇到知音,遇到良才,光绪自然“钦定第一”。

不过正值时代的巨大变革,他也无法左右,虽说后来有所建树,但也有很多的无奈了。

网络图片

钱能训也是个牛掰人物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后留京任翰林,再出京任监察御史,后又出任多省的副主考,主考官等等。1904年癸卯科乡试时,正好出任广西的副主考。

同样,后来遇上了时代变革,他的人生历史就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那些历史混在一起了,多次出任要职。与徐世昌,袁世凯,张勋,等等,北洋时期的人物多有交集,还一度出任北洋政府的内务总长,G务总L。

不说他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风云人物,那也是那个时代比较多经历的一份了。后来1921年,他参与组织了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极力主张山东无条件归还中国等等,也是一位应该被历史所记住的人。

光绪癸卯科广西乡试中的人物故事当然不止于此,除了几位考官,当科六十位举人后来的故事也十分丰富,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这就下篇再说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