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韵荆州】更能消几番风雨——稼轩剑气照荆州

 郢都故事 2022-07-08 发布于湖北

【诗韵荆州】

更能消几番风雨

——稼轩剑气照荆州

文/汪业盛

    词中豪放,莫过苏辛。

    苏东坡是一位智者,他把仕途中的挫折、生活中的辛酸,平仄成人生的哲理,让人读罢豁然开朗;

    而辛弃疾则是一位侠客,他把浑身的武艺、满腹的韬略,吟诵成“杀贼”的绝唱,让人听之血脉贲张。

    我曾是一名有着20年军旅生涯的老兵,所以对辛弃疾情有独钟。

    我喜欢辛弃疾,是因为他完美符合我各个不同人生阶段对“偶像”的标准。

    少年时慕“侠”,而辛弃疾有飞将李广之勇,曾率五十壮士,闯万马金营,生擒叛贼而归。

    青年时尚“智”,而辛弃疾有张良诸葛之谋(刘宰评语),曾创飞虎之军,平湖湘之乱,雄镇一方。

    中年时崇“识”,而辛弃疾有管仲萧何之才(陆游评语),曾献《十论》《九议》,陈战守之略,定平戎之策。

    这样一位“精忠大义,不在岳武穆下(谢枋得评语)”的侠之大者,怎能不让我仰慕有加呢?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家乡荆州曾经烙印下辛弃疾的绝世之姿、恢宏之词、磅礴之气,也留下过壮志难酬的英雄之叹。

    公元1177年春,37岁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

荆州古城东门夜景    摄影:张卫平

    “路”是宋朝新设置的一级政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经略安抚使(帅司)、转运使(漕司)、提点刑狱使(宪司)、提举常平使(仓司),称之为“四司”,分别监管地方军政、财赋、司法、司农仓储等事务。

    荆湖北路是当时全国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江陵。

    辛弃疾所任的“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相当于湖北省委书记兼省会城市荆州市长,可以算是一方大员了。

    此时,距辛弃疾飞马渡江南下归宋已经过去了15年。在这15年里,他被频繁调动,看似得到了重用,但其实他是“不得志”的。

    这一年,辛弃疾有一位朋友去军中任职,他在楚楼饯行,以词相赠。  

    《满江红·汉水东流》: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从这首赠词里可以看出,“破敌金城”“谈兵玉帐”的“从戎”岁月,才是辛弃疾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他一生志在北伐,匡复河山,直到病榻临终,犹自大呼“杀贼”。

    只可惜,作为从北方沦陷区南下的“归正人”,在当时整个南宋朝廷都是受到歧视的,虽然他名重天下,“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皇帝第一次见到他都连连赞叹。

    其实,朝廷对辛弃疾是“重”而不“用”的。朝廷让他担任过帅司(湖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浙东安抚使)、宪司(江西提点刑狱、福建提点刑狱)、漕司(京西转运判官、湖北转运副使、湖南转运副使)等各“司”长官,唯独不让他在军中担任实职,而且只要他在任上稍有作为,就马上调离岗位,这让他空有鸿鹄之志、经世之才,却难以一展宏图。

    70多年后,辛弃疾的“超级粉丝”、自称“愿学稼轩翁”的李曾伯在担任“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兼湖广总领”时,沿着辛弃疾的足迹登上了楚楼,写下了一首慷慨诗篇。

    《登江陵沙市楚楼》 :

    徙倚阑干日未斜,四围不著一山遮。

    浪花滚滚翻春雪,烟树霏霏夹暮霞。  

    壮丽中居荆楚会,风流元向蜀吴夸。

    楼头恰称元龙卧,切勿轻嗤作酒家。

荆州古城公安门外侧城墙  摄影:张卫平

    相比辛弃疾,“辛粉”李曾伯是幸运的,他担任过兵部尚书,领过兵、戍过边、打过仗,曾大败侵宋的蒙古军队,这或许也能稍微告慰一下辛公的在天之灵吧。

    顺便说一下,辛词中的“楚楼”,专家们认为此处用典,就是宋玉与楚襄王所游的“兰台”,而至于这个“兰台”在什么地方,钟祥人说在钟祥,安陆人说子虚乌有,众说纷纭。

    让他们争去吧,我宁愿相信辛词的“楚楼”就是“辛粉”李曾伯笔下的“沙市楚楼”。

    在辛弃疾“知江陵”的这一年秋天,“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罢蜀帅”(从四川制置使离任),乘船回吴,途经荆州,辛弃疾邀其泊岸共游,流连五日,范成大的日记《吴船录》(取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之意)中对此有详细记录:

    “壬申、癸酉。泊沙头。江陵帅辛弃疾幼安招游渚宫。败荷剩水,虽有野意,而故时楼观,无一存者。后人作小堂,亦草草。旧时此有绛帐台,今在营寨中,无复遗迹。章华台在城外野寺,亦粗存梗概。询龙山落帽台,云在城北三十里,一小丘耳。息壤在子城南门外,旧记以为不可犯,畚锸所及,辄复如故,又能致雷雨。唐元和中,裴宙为牧,掘之六尺,得石楼如江陵城楼状。是岁,霖雨为灾。用方士说复埋之,一夕如故,旧传如此。近岁遇旱,则郡守设祭掘之,畚其土于傍,以俟报应。往往掘至石楼之檐,而雨作矣,则复以故土还覆之。不闻其壤之息也,然掘土而致雨,则辛幼安云'亲验之而信。’…”

    两位好朋友携手共游,去过渚宫、绛帐台、章华台等名胜古迹。范成大提出想去龙山看看“孟嘉落帽”之处,辛弃疾耿直的说:“那就是个小土包,没啥看头。我带你去看大禹治水留下的息壤吧!”

荆州古城南门外的文字砖

   在荆州城南门外“息壤”处听辛弃疾讲述种种神奇传说,范成大有点半信半疑,辛弃疾认真地说:“嗨,你别不信,我亲自验证过的!”

    从日记中看到,与范成大共游荆州的5天,算得上是辛弃疾在荆州期间难得的“快乐时光”。

    这年冬天,江陵统制官(相当于警备区司令)率逢原纵容部下殴打百姓,辛弃疾秉公处理,认为“曲在军人”,判定是率逢原部下的错。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率逢原嚣张地说:“你一个'归正人’也敢对我指手画脚!”于是两人理论到了朝廷,朝廷做出了让辛弃疾“徙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的任命。

    辛弃疾怀着羞愤离开了荆州,他把此次“辛率之争”的屈辱强压在心中。

荆州城内的玄妙观    摄影:张卫平

    仅仅两个多月后,1178年春,朝廷又召辛弃疾为大理寺少卿。在离任赴京的饯行筵席上,他的情绪终于爆发,形之于词端。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不到三个月,频繁调任,“平生湖海”,却百无一功。

    这首词,貌似旷达,实则悲愤无限。其沉郁苦闷之情从他写于此时的另一首《霜天晓角·旅兴》可见一斑。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旧愁新恨都别说了,一个“倦”字已概括一切。

    就在辛弃疾以为自己与荆州——这块曾带给他短暂欢娱(与范共游)与一度忧愤(与率相争)之地再无缘分的时候,一纸调令又不期而至。

    1178年秋,辛弃疾出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他的前任是名相张浚之子、与朱熹齐名的宋代著名理学大家张栻。

    有意思的是,此时,张栻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改“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没错,这正是辛弃疾上一次在荆州的任职。

   一代“词宗”与一代“文宗”的人生轨迹在荆州交绘成一个奇妙的“圆”,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更加绚烂多彩的人文光环。

荆州古城朝宗楼   摄影:张卫平

    在重回荆州的路上,辛弃疾百感交集。坐船路过扬州时,与友人唱和数首,记下了此时的心情。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三十九年,如匆匆过客,用一个“非”字自我否定;

    平生壮志,“被西风吹尽”,剩一声叹息“了无尘迹”。

    人间之事,不过是“哀乐转相寻”,多么痛的领悟!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今老矣”“搔白首”,初读此词,还以为词人已是暮年,可是一查辛弃疾创作年谱,才知道词人此时39岁,正值壮年。

    40不到就满头白发,“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这得是承受了多少悲愁与忧愤啊!

    醉别了友人,辛弃疾继续乘舟江行,向着爱恨交织的荆州出发。

夕照护城河   摄影:张卫平

    在“咿哑”的“橹声”中,辛弃疾与荆州这位“翠袖”佳人梦中相晤,梦醒后几分惆怅几许秋凉。

    《南乡子·舟中记梦》:

    敧枕橹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回到分别近一年的荆州,这位侠客把“中州遗恨”,尽付与“一天明月”、一壶老酒,但心中依然“满怀冰雪”“剑气横秋”!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也许辛弃疾早已预见了自己第二次来荆州,注定也只是匆匆过客。

    1779年春,朝廷又将辛弃疾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调任“荆湖南路转运副使”。同僚王正之为他置酒饯行,他写下千古绝唱: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荆州古城护城河九龙渊   摄影:张卫平

    这首词一改辛词豪放之风,婉约曲折,催人泪下。

    梁启超读之给予极高的评价——“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是一代词宗在荆山楚水的临别“留言”,这是一代豪侠在烟柳斜阳中的旷世绝唱。

    从此,千年荆州,痛失稼轩。

    从此,稼轩剑气,永照荆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