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训洋:铁匠

 施训洋 2022-07-08 发布于安徽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学打铁。”儿时,祖母总在逗我时教唱这首童谣。听起来蛮有韵味,很是喜欢。

铁匠,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营生。铁匠,是中国民间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业,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秋浦歌》中曾有他对打铁形状的生动描写: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以前,村民所用的农具如锄、镰、锹、铲;家里用的菜刀、锅铲、火钳、剪刀;还有建筑用的铁钉铁钩、门环门插门搭等,都是由铁匠锻造出。钉耙、锄头、锹、锯镰刀等铁器用钝后都得送到铁匠铺里下火。

​儿时,每个大队都有铁匠,他们的铺子便设在大队部。我知道的有名铁匠好几位,赵铁匠、占铁匠、宋铁匠。

​老家大队部的铁匠姓詹,兄弟俩人打铁,我们便称年长的为大铁匠,年少的为小铁匠。久而久之,反倒不知道他们的名,连那姓也省去了。

铁匠铺子,一年四季都红火。我总喜欢找借口到铁匠铺子转悠,听那“叮当叮当”的打铁声。

传统打铁工具有铁匠炉、风匣、手锤、砧子、大锤、磨石等。

我常溜进铺子里,靠在山墙边,看那铁匠兄弟打铁。只见大铁匠用一个铁夹子将要锻打的铁器夹放在火炉中烧,火炉里烧的是煤,小铁匠不时地拉动一个超大的风箱。待铁器烧的通红,便移到大铁墩上,用锤子进行锻打。

兄弟俩一人抡大锤、一人持小锤,乒拉乓朗的声响不绝于耳。在锻打过程中,上手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使之能将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还不时地将那铁器放入水中,便能听到“呲呲”的声响,只见那清烟直冒。

经过一番锻打,再搁于炉火,如此反复。

而后,开始用锉刀锉,用小锤砸。铁匠铺的几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农具,有已经锻好的乌黑光亮,有等着下火的锈迹斑斑。

“趁热打铁”,“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的整个过程正诠释了这个道理。打铁的人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

铁烧热了后,才能根据需要打成不同形状,为了“抢红”,铁器处于出炉通红状态下,就要举锤趁热拼命打。

常言道:“打铁师傅的衣裤,千疮百孔”,确实那都是打铁时飞溅的火星烫的,烫是家常便饭,铁匠师傅新衣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穿,但只要是一开工又要脱掉,换上破衣服了。

一门手艺,一行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