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老头儿看世界:连一双拖鞋我们都不能共享,还共享个啥?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共享”是这两年很火的词,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形式像雨后春笋一样的发展起来,但又如过眼云烟一样的销声匿迹了,为何?下面我亲身经历的这事,或许能给出答案。

游泳池原本是要提供拖鞋、毛巾的,后来,先是不再提供毛巾,最后连拖鞋也不给用了。理由是容易交叉感染皮肤病。听上去很有道理,为什么是听上去呢?只要共用就有可能交叉感染,毛巾、拖鞋可以不共用,游泳池的水不能不共用呢?这个共用更深入——不仅会接触外层皮肤,还可能进入你的嘴、肚子、肠子呢。还有那你呼出来我吸进去的空气,那岂不更加的危险?共用如何能避免呢?

为了斩断客人的念想,游泳馆不仅把拖鞋收了,连摆拖鞋的铁架子也不见了。

毛巾可以自己带,反正也要自带泳衣,只是那个拖鞋怎么办?总不能将与别的衣物共享一包吧?岂不要串味?

于是,聪明的客人开始想办法千方百计四处藏匿那一双双拖鞋。有的藏在衣柜顶上,有的藏在凳子下面,有的藏在隔断上方,还有的藏在卫生的水箱里。尽管游泳馆适时推出衣柜租赁服务,但谁愿意多花那个钱啊!万般无奈游泳馆只得又把铁架子摆了出来,游泳的客人可以把自己的鞋放上去。但谁敢往上面摆啊?因为有些人老是忘带,忘了就直接穿别人的。反是鞋的主人来了,没得穿了。很快,聪明的客人就想到了别的办法:用锁自行车的链子把拖鞋锁在原来摆拖鞋的铁架子上。原来的拖鞋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现在每一个人都想锁在一个与别人相挨的地方,最后拖鞋锁得层层叠叠。整个像嫁接过的、没有修剪的灌木丛。铁链子很粗,拖鞋很小,看上去很滑稽。

你可以穿着自己的鞋到游泳池边,但总不能穿着游吧!有人没穿鞋来,却穿着你的鞋走了,急得你想一池水都拍光、喝光。想一想到自己那干净得像处子一样的拖鞋穿在别人可能脚气、烂脚丫并发的臭脚上,心里就犯腻。这“失了身”的鞋子虽然不破,但仍会被嫌弃的。

但我就奇怪了:为什么游泳馆提供拖鞋时,人们没有这样的心理忌讳呢?

游泳馆提供的这种服务,宾馆也有。但敢用的人着实不多。你能保证那小毛巾别人就是用来擦手、大毛巾别人就是用来洗脸、浴巾别人就是用来擦身子的?保不齐,交叉使用过,擦过脚、擦过皮鞋也未可啊!

于是产生很多一次性的产品。牙刷必须是一次性的,拖鞋也可以是一次性的,毛巾、浴袍要想一次性就得另外付费。被子、床单根本不可能如此奢侈,只得共用。教你一个判断宾馆中的用品是否干净的办法:干燥且有浆洗过的硬度就好,那种潮乎乎、汗津津的不仅感觉很不爽,也肯定有人享用过了。

可以这么说:正是这种不信任心理将目前的共享经济破坏殆尽的。买菜要买叶上有虫洞的,那才说明它没打农药;买水果要买品相不好看的,那才表明它不是药包大的;问路要问要收费的,因为它才不会是骗子。饭馆的筷子总要看到烫过才放心,筷子要故意倒着用,尽管不圆滑,硌嘴,但心里踏实。但谁敢说别人没有这样干?生鲜要看着杀才能保证是新鲜的,但你不看着煮怎能保证不会被掉包?

这样怀疑下去如何得了?

如何保证客人能放心使用呢?其实很简单,制度管理:用一次换一次,加大消杀力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建立在制度、法律基座上的信任是共享经济最重要的基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