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必副其实,措辞不可不慎 ——谈新闻用语的准确性与新闻审查之必要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特朗普与第一夫人如何感染上新冠病毒?罪魁祸首或是贴身女助手”

这是我几天前看到的一则新闻标题,我以为拟这样的新闻标题的小编应该立即“下课”。

为什么?

 “罪魁祸首”这个词的使用极端不严谨、严重失当。请注意这位女助手亦是新冠病毒的受害者,怎么就变成了“罪魁祸首”呢?就因为被她传染的人是总统夫妇?

这与当时当初报道武汉疫情时个别记者不严谨的措辞危害一样巨大。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为了方便写作或方便人们记忆就以地域来命名了,初看似乎没什么,但后来则被别有用心的人以国家来命名,大肆鼓噪,甚至想追责,就足见命名不可不慎,措辞不可不严谨了。其实它有专门的编号,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nCoV。记者为了一时之便,给后来的纠错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啊!

其实类似的问题还很多:

非洲猪瘟(英文名称:Infection with African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本病自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报道,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这些年又开始流行了。

但它是不是一定起源于非洲呢?未必。

西班牙流感,是人类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 二千五百万到四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

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八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此外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西班牙人愿意为此背锅吗?肯定不愿意。

1933年,英国科学家SmithAndenwes才第一次从人身上分离出病毒,并命名为H1N1。

相反的例子:

疯牛病,自1985年在英国首次发现以来,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对养牛业、饮食业以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20 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其暴发流行期,截至2004年,仅英国已经确诊的病牛就有179000头,涉及35181个农场,共屠宰和焚烧病牛1100多万头,经济损失达数百亿英镑。20多年来,疯牛病已扩散到了欧洲、美洲和亚洲的31个国家,受到疯牛病牵连的国家有100多个,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恐慌。

为什么它不叫英国疯牛病呢?它有专门的名称: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Spongiform Encephali-tis,BSE)。

爱滋病,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为什么它不叫美国病毒呢?它也有专门的名称: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它叫AIDS,别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东呼吸综合症,它叫Middle East respiratorysyndrome,MERS;非典型肺炎,正式名叫Severe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简称SARS。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学会这个别称。

我以为这些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

所以提请各位小编注意措辞用语要谨慎,有关部门审查切不可随便敷衍,以免有问题的新闻一出伤及无辜、引发祸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