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考场作文这个世界 ——审题是奠基石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囿于时间、困于氛围,很多人的考场作文都写得不好。如何才能构建好考场作文这个世界呢?审题是关键,如同大厦的奠基。这个基石很容易歪斜,需要审慎处置。

下面以两次初三月考试作文为例来谈谈审题。

一、以下两个题选做一题:

(1)我们向前奔跑,却忽略了路边的野芳的馨芳;我们向上攀登,却错失了竹林的幽静;我们披荆斩棘,却遗忘了身后目光的温度……成长路上我们一边行走,一边丢失,错过了太多太多。让我们重拾那份美好,照亮前行的路。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重拾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中国气象视频网“@中国气象”发了一条微博,用气象学解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也是一个气象力图,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有暖流也有寒流。而每个人的气象又是互相影响、相互塑造的。你把自己变成南极冰川,别人回报你严寒;你把自己变成副热带高压,别人回报你炎热。所以,多给人家温湿气流,人家也会回报你充沛的降雨、暖和的天气。

这次作文出现了严重的一边倒现象:全年级绝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重拾”一题,主动屏闭了第二个材料作文。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真的好吗?拈轻怕重、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备考是不应该如此的。万一,中考不按套路来只出一个材料作文如何得了?且就此次的试题而言是不是选择准确了呢?事实证明第二题目稍微好写一些,第一个题目很容易偏题的。过去牲畜交易市场上的掮客,他们的交易不过秤,而是仅凭眼睛估测。且一切都在袖洞进行,旁人无法揣度。这种交易方式风险太大,审题不能如此,现在是完全有技术条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

就第一个题目而言,“我们”是主体,可伸缩,“我们”与“我”在这里是同义,从而可以降低了难度。“向前”“向上”“奔跑”“攀登”这些词语说明我们行进方向是正确的,“忽略”“遗失”“遗忘”说明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存在不该有的遗落。“野芳的馨芬”“竹林深处的幽静”“身后目光的温暖”即遗失的内容,分别指的是什么?优美的风景、优雅的风度、悠闲的心态以及不或或缺的情感。它们都是我们不该失却的。还有那个省略号,尤其不应被忽略,因为,它给我们预留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理性、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切不可把眼光死盯在情感之上,容易撞车,也容易陷入俗套。

“成长路上”这里的“成长”照应前文中的“我们”,指的不仅可以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甚至是国家、民族等。“重拾”中的“重”字说明它们曾经为我们所拥有。另外,“重拾”事物的选择决定着作文内容是普遍还独特,但都需要对成长有正面导向作用。重拾“美好”,用以照亮前行的路。这是全文的主旨。

于是,文章的结构就明了:什么丢失了?为什么要重拾(重拾有何意义)?怎么重拾?三个模块,孰重孰轻可自由组合,能照亮中心即可。这样,即便是新手也可以开车上路了。

 第二个题目,气象学术语只是外包装。剔除其伪装是关键的第一步,不要因它裹足不前。

材料的核心词是“人际关系”,它规定了适用的范畴,人际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

分析那些气候现象与人的关系,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付出与回报的问题。

命题人给出的方向:“投桃报李”。但如果局限于此,这个题目就只比一样了:素材。路太窄了,其实,它的中心仍可以发展。

因为,现实并非如此,如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宣传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这是回报远大于投资,有无此种可能性呢?有,关键节点上的拔刀相助,所谓的及时雨是也,雪中之炭、锦上之花,都有可能获取如此回报,当然,“无心”插的“柳”也可能成荫哟。

不求回报是不是就没有回报呢?未必,360、腾讯用的都是免费模式,它们不仅赚了钱,甚至把用户都成功地变成了它们的产品。这是不是一种更高明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它已经跳出了付出必须获得回报的传统思维模式。所以,这个回报,可以更间接些、更远久些。

至于“恩将仇报”是付出与回报完全成了反比,遇到这种情况又当如何?当然倾注更多的阳光。这样立意,才是积极、阳光的。

所以,总的方向应是多付出,因为,我们相信未来。但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则更高尚,所获的是一种更层次的回报:不是物质,而精神。过于看重回报,反而会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举个例子:特朗普的“退群”就是典型的商人意识,功利主义色彩强烈,这显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正是要我们所要摒弃的。中国正是凭借在迎战埃博拉时的慷慨解囊赢下了整个非洲,付出了,虽没有直接牟利,却赢得了无比宝贵的信任。

《天龙八部》萧远山与慕容博可谓血海深仇,不也在扫地僧的斡旋下成功化解了吗?化干戈为玉帛,这最值得投资,也是最大的回报。冤家宜解不宜结,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主说:别人打你的左脸,你就把右脸也送上去。这不是懦弱,而是以柔克刚。“圣雄”甘地正是凭借此赢得了印巴自治,而且他是最小的牺牲换来了最大回报。

 综上所述,第二题目是幅员辽阔的,为什么不去纵马驰骋呢?

在我看来,作文题目就是外壳坚硬的果实,必须插入或剖开,方能得其汁肉。审题就是磨刀,就是选择下刀之处,刀磨快了,便一刀斩下。

二、以下两个题选做一题

题目三:

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活出真我,才不辜负好光阴。即使路途遥远,也要踩出自己的脚印,欣赏属于自己的风景。做一回最好的自己,就会发现世界明媚如光……

请以“做一回最好的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审题示范:

这个题目的核心是“自己”,是做自己不是别人。基本的要求:是“真我”不是“假我”,是“美我”不是“丑我”,是“善我”不是“恶我”。

“最好”是修饰限定语,怎样才算“最好的自己”?“真我”是第一要求。具体地讲,如: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曲意奉合,不违背自己的良知。

你还在违背心意的为他人点赞、喝彩吗?你还在折服于权威的虚假的名声吗?你还在与看不惯的人虚与委蛇吗?你还在盲目追逐潮流吗?你还在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首鼠两端甘做墙头草态度暧昧吗?注意:“真我”不是唯我独尊,自以为是。除了是“真我”,还是“善我”“美我”:“我是流氓我怕谁”,这不是勇敢而是无赖,是“丑我”!我长得丑就是要出来吓人这是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这是“恶我”。

扩展开来:你敢秀自己拙劣的球技或歌喉吗?你敢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吗?你敢公开在单位站队与当权者叫板吗?真心喜欢某人你是否有勇气大胆地表白?关键时刻你还会放弃立场选择投弃权票保持中立吗?大胆地对不认可的现象说“不”,“特朗普女孩”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坚持正确的、自己的做人准则,不必在乎他人的品头论足、说三道四。秀底限就没必要了,没人想看的。

为什么要“做自己”?不辜负春光,重要,不负自我,也重要,发现世界之美更重要。

至于这个“一回”,是数量,更是希求。如果能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发生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人格独立或自我欣赏是该题目的核心内涵。 

题目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封闭的,小男孩屋内太过阴暗,但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又甚是喜爱。于是拿着扫帚和簸箕到客厅外的阳台上去,打算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来回了许多次,可一旦把簸箕拿进卧室,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奇怪的举动,问道:“你在做什么?”男孩回答:“房间太暗了,我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审题示范:

这个材料也使用了障眼法,是个童话小故事,所要表达却不是每个少年都能理解到的。

“窗户”“封闭”“阳光”“小男孩”“妈妈”“扫”“打开”,是材料的关键词;“阳光是扫不进来的,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就会进来,何必去扫呢?”是核心句。另外,还需注意人物关系或人、物关系。

角度一:愿望美好,行为幼稚,是不可能实现的。唯有方法合适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方法论。这种事例太多,个人教育、社会变革莫不如此。实干是必须的,但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固然可赞,巧干才是成功的关键。

角度二:阳光不仅是阳光,还可能是希望、蓝图,窗户也不完全是窗户,也可能是路径,小男孩可以是我们每一个怀着天真与烂漫的你我,妈妈也可能就是那能指点迷津的人。这是象征论、人物论。关键时刻需要有关键人物的点拨。去桃源之路上的武陵人所做的标识很重要,千万不能再失去!因为,没有姜子牙的提点,周文王不能成事,没有范雎的“远交近攻,蚕食鲸吞”秦国也不能称霸,同理,没有张良之谋,刘邦也只能做做关中王。刘备得诸葛如鱼得水,关键是《隆中对》拨开云让他见到了太阳,否则玄德虽有帝王之心,也难展雄图大略,很可能一辈子四处漂泊当游击将军居无定所。

角度三:卧室的窗户为什么要整天封闭?想躲避什么?谁封闭的?谁能打开它呢?妈妈还是我们自己抑或其他人?这是关键缘由论。

角度四:什么是自我封闭?康德一辈子没离开那个城堡算不算?我在墙上画一个窗,画一片春天行不行?心灵的开放是不是更重要一些?如今那些周游世界时还在跳广场舞要将讨价还价进行到底的大妈算不算走出国门?怎样算打开了窗户?题海战术算不算?画龙点睛是不是最巧妙的开启?这是本质论。

各位,你看材料作文,是不是从罗马出发,可以通向四面八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