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的形式有多种 ——从《秋天的怀念》来说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教材中《秋天的怀念》的“思考探究”第一题: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是啊,为什么叫这名字呢?不可以叫《怀念母亲》或《怀念菊花》吗?作者还要通过此文表达什么呢?

“我”生病瘫痪了,心情很沮丧。“暴怒无常”,也就是说脾气很大,而且没有规律。这是一个遭受了挫折的人自然表现。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二是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四周的墙壁。两件事都无前因后果,都是因为自己的双腿瘫痪。“突然”“猛地”照应了那“无常”与“暴怒”。

母亲怎么办呢?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注意两个“悄悄地”一个“偷偷地”,进出都是根据“我”的情况来决定的。既觉得自己不应该在场,又觉得自己不得不在场,左右为难,进退不得,母亲何其艰难!另外一个“红红的”也暴露了母亲的伤悲。

母亲为了帮助“我”走出困境,劝我去北海看菊花散心。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听说”看似无意实则有心,这是一个母亲的盘算与担心。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这不是闲笔,儿子突遭厄运,一家人平静都被打破了,一切都乱套了。

我拒绝了。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与“走”不同,与“冲”呢?速度都快,“扑”还有力度的大与幅度的猛,“抓”与“握”“捏”的区别在速度、力度与幅度。即使这样的着急也没有忘记控制自己的情绪,原因是不能进一步刺激儿子。

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这里的“挡”是一个细节,写出了母亲的担忧与小心。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再次提议,还有别的招能分散儿子的注意力吗?“吧”“央求”,母亲为何这般委婉、委屈?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小心翼翼地问,随随便便地答,母亲完全没想到“我”会答应,“我”也没想到母亲会那么激动、高兴。以致兴奋过度说了她自己觉得不该说出的字眼:“跑”和“踩”。为什么不能说,仍是母亲的细心与小心。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这是一个活得多么小心谨慎的母亲啊!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双腿瘫痪,因为“我”是她的儿子。这样的母亲活得有多憋屈、多痛苦啊!

但身为儿子的“我”却完全被自己的痛苦包围了,不知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儿是要翻倍的。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一直”“那步”“没想到”“那样”“再也”“绝”“竟”“永远”“诀别”,这是自责、懊恼与后悔啊!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是不是更让让“我”痛悔?

所以,我以为《秋天的怀念》是对母亲的怀念,更是对自己当初不懂事,只顾自己,没有注意到母亲的病的无限愧疚之情。愧疚、后悔亦是一种爱。当然这不是母亲最需要的。她需要的是“我”去北海看花。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我”与妹妹去看菊花,看懂了菊花,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决意要像菊花一样即使在残酷如秋天的艰难岁月里也要绽放、也要烂漫。这才是对母亲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

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呢?故事发生秋天,母子二人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菊花,菊花很重要,但又不仅仅是菊花,所以是秋天。

预习提示:反思一下: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

  这当是编者选列此文的目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