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来发言了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其实我还是很好号令的,这不,又来发言了,再比如我这次就应邀为很多班上了研讨课,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要上公开课、赛课找私下找到我,我都来者不拒的。能为你提供帮助我很开心!

对今天的课,我只能说某某某已经尽力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们这些老师已经被一轮又一轮的、运动式的教育改革弄蒙了。最近这几年什么高效课堂、群文阅读,现在又是大单元教学,轮番轰炸,前一个还没整明白后一个又接踵而至了。该不该教改?当然应该改。但我反对运动式的教改。远的不说,大单元教学与群文阅读有什么区别?站台的专家都是同一拨人。大单元是群文的升级版?它又高明在哪儿呢?单篇教学完全落伍不合时宜了吗?我们的公开课是展示课还是研讨课?我们真正理解大单元教学这个舶来品了吗?我们有看过美国原版或者第一手的翻译资料了吗?我们评课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个人以为今天的课是努力在向大单元教学方向靠。本单元可能是最标准的大单元,议题集中,都是有关想象的。坦率地说上次把雨果那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虽在那个单元,但把它归为议论文是非常不恰当的。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吗?扯远了。

但是想象在《伊索寓言》两则中起什么作用呢?与在《皇帝的新装》中的作用一样吗?那么童话和寓言有什么区别呢?《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中的想象又是什么作用呢?中国寓言和伊索寓言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寓言讲道理的意图更坚定,伊索寓言讲故事的意图也很突出,甚至有突出的人物形象。但它又与童话、小说不同,它仍是以讲道理为主的。想象能让道理通过故事变得更容易为人接受。首先它讲的不是你甚至不是人,谁都不受伤害。同时动物、神都会说话了,其次,还有有趣的故事(曲折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

我以为这堂课做到了,难能可贵。但必须承认某老师的课一直在传统课和大单元教学的课之间拉扯、纠结。是赏析课,是朗读课,还是思维训练课,抑或对比阅读课?有点模糊。想象这个核心议题在纠结中变模糊了。

至于,想象在用寓言故事讲道理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作用?是如何产生作用的,我们还可以继续探讨。

所谓大单元也好,群文也好,它们与传统的课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议题更明确、专一。至于其优劣另说,但这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要更好地完成大单元的教学任务,必须抓大放小,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这也是大单元教学的短板。我们如何取舍呢?我以为是这样的:第一遍走教材时仍应以单篇为主,进行到高段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素材和经验后,我们就可以玩大单元或取材更加不受限的群文了。坦率地说,在初一玩,为时过早。

最最关键的是评价体系要改。如果还是传统的死记硬背为重心的考试,一切改革都是做秀而已,玩玩儿罢了。

这不仅是某老师的纠结,是我们所有的,是运动式的教学改革造成的。如果我们要逐新,就要承担代价:我们是实验员,学生是试验品,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是实验学校。家长和孩子们就是冲这个名号来的。不过他们真的想做实验品吗?存疑。

同时我们不要怕失败,没有谁永远成功。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们知道最近我就连续失败,先失败了一堂作文课,后又失败了一堂阅读课。还写成了文章反思来供逗乐,只是经过这样的失败我进步了一丢丢哟。失败是成功之的亲妈,在我们试验者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我们是实验员,我们也是试错员,我们实验,不会在实验灭亡,我们最终一定会在实验中成功!

我们被实验,我们开心,因为我们是伟大的实验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