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构想:学习抒情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练习是“学习抒情”。我们能从这个单元学习到什么呢?

首先是抒情对象的选择。同样的家国情怀,光未然选择了以黄河为载体来抒情对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的赞美,陆定一选择了“红军不怕远征难”,魏巍选择了歌颂伟大的志愿军战士,端木蕻良选择了遥想家乡的土地发重誓。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他们所熟悉的。

其次是抒情方式的选择。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情感到了,可以直截了当地表白,也可以将情感包蕴在叙述、描写和议论当中,由读者慢慢体会。感情的强弱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最合适的表达。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抒真情,真抒情,抒情真。即抒发的情感是真挚的,不是装腔作势;是情动于衷地表达,不是无病呻吟;所抒情感给读者的感觉一定要真诚,不能浮夸。

我们来看这个单元的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些原则的。

《黄河颂》先通过朗诵词点明了主旨。赞颂之前,先有选择性叙述与描写了有特色的黄河景物。站在高山之巅眺望:两个“奔向”,是义无反顾,是一往无前;“劈”这个比喻强调的是力量;“滚滚”“惊涛澎湃”“万丈狂澜”“浊流”这些形容词表现雄壮之美,“九曲连环”则是温婉之美,温柔、婉转也是有力量的。

接下来是抒情,主要通过三组“啊!黄河!你是……”来表现的。先是悠久的历史:“摇篮”“五千年”“发源”“扮演”,是温柔的、缓慢的、悠长的;接下来是形态:“屏障”,“伟大坚强”,突出的是保护作用;最后是“伟大精神”:“一泻万丈”,强调的是气势,“铁的臂膀”,强调的坚不可摧的力量;“哺育”“发扬滋长”,强调的关爱与呵护。既有直抒胸臆,“啊,黄河”,是呼告,两次“像一样的伟大坚强”,是反复,太典型了;但也有形象含蓄的,如:“摇篮”“屏障”“铁的臂膀”这样的比喻,数量不多,直接抒情占据主导地位。

《老山界》采用的是最最间接抒情,全文只有真诚的叙述与优美的描写。所有的情感都藏在事件的叙述中,漂亮的描写也与对红军的歌颂距离较远。唯一直白的话只有“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其情感体现在“我们”二字上,“战胜”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笨重”一词特别真诚,此真诚全文皆有。对红军没有溢美之辞,百姓对红军的情感也自然、本真,绝无夸饰,这是本文最大的魅力。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既用直接抒情也用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依靠的是人物事件和语言来呈现。直接抒情在方式有四大特点:采用了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还注意了情感的层层推进、层层叠加,还大量地采用了褒奖性的词汇予以赞美。

《土地的誓言》的直接抒情是大声地呼告,与大胆的表白,甚至不惜用“泛滥”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情。其实,它的间接抒情更有特色:一是饱含深情的叙述与描写;二是大剂量地使用排比。

第一部分:“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参天碧绿”“标直漂亮”,喜悦、欣喜之意溢于言表;“奔流似的马群”不仅是比喻得生动形象,还突出了数量的多、速度的快、阵势的大;“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要解读这一句要有生活常识,不是马鞭滚落下去了,而是马鞭在空中抽出的声音干脆、圆润,周边环境异常安静才能有这样的效果。“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这一节最大的特色是色彩的丰富。“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有视觉,还有嗅觉,不是特别喜欢怎么可能用鼻子去感知黑煤呢?“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前两句是呈现家乡的和谐、安宁。因为只有在极其安静的情况下,在平原上、在森林中的道路上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后面两句是为了说明家乡的神秘,神秘也美,也是有魅力的。正如迅哥喜欢百草园的夏天是因为有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一样。

“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这里的复沓是美丽的。“她低低地呼唤我的名字,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不开她。”因为有了前面的对家乡丰富物产、优美自然环境、和谐安宁生活的铺叙与描写,再有现在的抒情就自然流畅多了。接下来,将自己的血液与故乡地层下的岩浆相比、相联,这是天才的狂想,但又自然合理。此段“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读起来特别高亢、带劲儿。

第二部分一开始就将大地比作自己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大地,心就变得平静。”自然就与前文的相联了。“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与前文的“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她”相呼应。“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这句话即朴实又饱含深情,其能量丝毫不让于前面的“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接下来,作者从春天和秋天两个季节还描述了故乡的美丽:“土壤是香的”,河流虽是“浅浅的”,却是有生命力的,一个“窜”字就把如烟如雨的柳条勃发和生命力展现了出来,以致“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这是一种合理的想象与夸张。原野上“到处”都有鸣叫,“一种”这个限制语如何理解?叫声可能不同,但勃勃生机是相同的。“天空清亮透明”与前面的“晴天”是一样的效果,“劳动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有了春天的播种,才可能有秋天的收获。一下子就过渡过来了。作者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要表现什么?说明它此时很闲。牛都闲了,人自然就更加悠闲了。为什么?粮食丰收了,也麻雀都“吃厌了”,还“这里那里到处飞”,忙着消食呢。再加上禾稻的香气,碾盘的响声,丰衣足食,五谷丰登,这样的词汇就涌出来了。这样的家乡,怎么可以不“为她战斗到底”?那是“必定”的。“必须被解放!”“必须站立!”为她“付出一切”如何体现?“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还有比这更重的誓言吗?但她当得起。

直抒胸臆的完美是建立在细腻而深情的叙述与描写之上的。用景物描写烘托、渲染感情,本文做得最出色。

欲了解更多的作文方法可参看以下两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