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与志、与情、与人(二)

 兰勇讲语文 2022-07-08 发布于重庆

“我”与景物是什么关系?如何运用其关系来言志或言情的呢?

第一,“我”与景物是并列关系。

《一棵小桃树》呢?文中的“小桃树”,与“我”是平等关系,难分主次,难分彼此。小桃树命运多舛,“我”的人生道路亦多艰,最后“我”亦是在“小桃树”身上找到了前行的动力。此文不是以写景为主的,是以叙事为主,所以是标准的托物言志。

第二,“我”与景物有主次之分。

一种是抒情为主。

《紫藤萝瀑布》有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呢?藤萝花曾经遭受过人一样的挫折,甚至是毁灭,而今藤萝又开花了,开得如此盛,如此富有生机,它改变了“我”的心境。(从“停下脚步”到“不由加快了脚步”)有没有表达“我”的志向和意愿呢?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文章表面是以写“藤萝”为主的,“我”是一个线索性的人物;但内在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主的,“藤萝”只是一个工具。此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所以它更像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另一种以言志为主。

《陋室铭》,没有叙述自己的遭遇,也没有描绘房屋的简陋,而是全力寻找“不陋”的原因:环境清幽,交往不俗,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将自己与孔子、杨雄、孔明相提并论,也是为了说明房屋的“不陋“,至于山之有名在仙,水之有灵在龙,皆为作者自喻。虽未言志,其志自明。

《爱莲说》,不爱菊,更不爱牡丹,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句句在说莲,处处在写人之品格。它是作者的人生追求。莲只是作者志趣的假托而已。

第三,“我”与景物是相关关系。

再如《一棵小桃树》,通过“小桃树”将“我”与奶奶、与梦想联系了起来。同时因为与奶奶相关,所以还有抒情、怀人的意图。还可以与“第三者”相关,如童年、校园、故乡,所要抒发的情感就更丰富了。

七年级下册部分课文解析:

《未选择的路》有记叙有描写,但是以道路选择为主,尽管预知将来会后悔、会叹息,但还是坚定地选择了人迹罕至的路,“路”在这里就是一个象征,借道路的选择来表达了“我”人生的志向选取,是典型的托物言志。

《登幽州台歌》,作者是仅为在眼前之景而怆然涕下吗?当然不是。天地无限广阔,自己极其渺小;历史无限久远,个体的生命极其短暂;所见之有限,不见之无限;人生路途多艰,少伴、孤独、寂寞才是他真正悲伤的原因。这是典型的借景抒情。

《望岳》,作者仅仅是想登上那风景奇丽的泰山之巅吗?不,他想登人生之巅,他想成为人上人。当然,杜甫只是想想而已,王安石真找到了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在《登飞来峰》中的形象是踌躇满志、志得意满、志在必得、稳操胜券,这符合一个改革家的性格。

虽都是托物言志,这两位都是触景生情,情感、志向是自然流露的。龚自珍自比落红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则是先有思想后有意象的。

陆游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含蓄深沉,这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旁人无法窥测其人生志向。

把握景物特征,结合“我”的经历,找出相似点、相通点、不同点、相关性是关键。

     注意:在一篇文章常常是这种手法的综合运用,要小心辨识。

     特别提醒:“素材篇”只有四本了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