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夏防中暑,医生教你中药解暑秘笈

 caimin133 2022-07-08 发布于福建

夏天是什么样的?是古人所描绘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凉爽的晚风,是澄澈的橘色晚霞。可是夏季炎热,特别是在高温、无风、高湿的环境下,人体更容易出现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丧失过多等问题,出现发热、出汗、乏力、心慌,甚至是休克、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日常的解暑方法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药解暑的神奇功效吧!

1.西瓜翠衣

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其实它就是咱们平时吃的西瓜的果皮。性味甘、凉,归心、胃、膀胱经,可清热利尿、解暑、生津止渴。夏日炎热,可与冬瓜皮同水煎,代茶饮,对中暑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白扁豆

暑多挟湿,暑湿之邪易伤及脾胃,致脾胃不和,常常表现为呕吐、腹泻。白扁豆性甘,微温,归脾、胃经,可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可单味代茶饮,亦可与苍术、厚朴同水煎,代茶饮,尤其适合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者。

3.荷叶

性味苦、平,归脾、胃、肝经,善于清暑化湿、升发清阳,与绿豆、西瓜翠衣、佩兰同水煎,代茶饮,可清解暑湿之邪,改善中暑所带来的发热无汗、口渴、头昏、恶心等不适症状;与藿香、陈皮同水煎,代茶饮,可减轻中暑所致的恶心、纳呆、不思饮食、口淡等不适;与滑石、车前草同水煎,代茶饮,可减轻发热、口渴、尿少、尿色深黄等不适。

4.金银花

性味甘、寒,归肺、胃经,功用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与薄荷、牛蒡子同水煎,代茶饮,可减轻暑热之邪上犯咽喉所导致的咽干、咽痛、发热。

5.石斛

暑邪最易伤津耗气。石斛性味甘、微寒,归胃、肾经,擅长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适合夏季感受暑热邪气,伤及津液,口干烦渴、不思饮食、干呕者。与麦冬、玉竹同水煎,代茶饮,疗效更佳。

6.淡竹叶

暑邪易扰心神。淡竹叶性味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用清热泻火、生津利尿、除烦止渴。对于中暑后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涩痛者,疗效甚佳。与灯芯草、栀子相配伍,水煎代茶饮,清热、除烦之力加倍。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解暑中药大多偏寒凉,对于脾胃虚寒者、孕妇、儿童、老年人来说,要慎用,建议具体情况来院就诊、咨询医师。

如何预防中暑呢?

1.防为先

夏季可自备上述茶饮方,预防为先;

2.着轻衣

夏季活动要身着轻便凉快的衣物,避免长期处于无风、湿热的环境中,要注意通风、散热;

3.莫贪凉

夏季多暑热,暑多携湿,湿邪最易伤脾胃,过于贪吃冰西瓜、冰淇淋、冰镇饮料、凉菜等食物,会加重脾胃虚弱,湿邪不能解,则更觉困倦、乏力、胃口不佳。“夏日伏阴在内,热食得以微汗妙”,夏天最好吃让人微微出汗的热食,既可以出汗透表,又不会大汗伤阴。

4.浴热水

夏天热水泡澡,少用冷水冲澡。热水泡澡可以帮助湿邪发散,缓解湿邪困脾所致的不欲饮食、昏昏欲睡,可以改善胃口、振奋精神、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机体排热和新陈代谢。

5.宜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特别对于患有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夏季应当因顺时而养,适当晒太阳、热水泡脚、避免贪凉,以此保养阳气,提高自身抵抗力,恢复正气,减少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频次。注意热水泡脚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40度左右为宜。

出现中暑,如何紧急应对:要尽快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厚重衣物,口服盐水或含盐饮料,予常温水擦拭身体。若伴有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昏迷、意识障碍、休克等表现,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