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建设项目”诗词讲解优秀作品展播【著色秋江图】

 宝妞 2022-07-08 发布于河南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  尹建浩

大家好!今天我来分享一首白居易的小诗《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宋诗醇》曾评价这首诗:“写景奇丽,是一幅著色秋江图。”

图片

残阳映照江面,秋江被一分为二,半江碧绿半江金红。诗人久久伫立于江边,不知不觉中,新月初升如同弯弓,秋露凝结,如同圆满的真珠,一切都让人感到可爱可喜。

在诗歌史上,白居易一向被认为是“通俗派”的代表,白诗最大的特点是浅近平易,有“意到笔随”之妙。但在平易之中,他还善于“炼字”,使其成为统摄全篇的“点睛之笔”。这首《暮江吟》,堪称诗人炼字的佳作。

其中最精妙者,当首推“铺”字。

一道残阳铺水中,“铺”字本极平常,意思是把东西展平或摊平,用在这里,却贴切逼真,生动传神。夕阳的余晖仿佛被造化之手神奇地摊平于水面之上,让落日残照的江面呈现出一片平静和柔美,客观的景物于是有了一种主观的想象。这种效果是用“照、映、落”等普通字眼所难以传达的,“铺”字还能和残阳的“残”字相呼应,这表明残阳斜照的光芒已近乎和水面平齐,故而显得江面更加宽阔,进一步扩大了诗歌的空间感。“草铺横野”、“落花铺径”等诗也用“铺”字,独有李太白飘然思不群,写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与本诗的“铺”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一词的运用,灵动而富有韵致。

“瑟”本来指碧绿的宝石,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未被阳光照射到的部分,与另一半红色的江水形成视觉的反差。还有说法认为“瑟瑟”可以用来表示江水抖动的情状,妙在波浪抖动与江面颜色形成的通感,可谓“形神合一,得神于形。”

更妙的是,“瑟”还是一个入声字,入声字是古音中一个发音极为短促的声调,我们知道中国诗歌是讲平仄的,如果在诵读时能读准它的平仄,“半(仄)江(平)瑟(入)瑟(入)半(仄)江(平)红(平)”,从声音上也会产生一种感觉,仿佛秋江色彩的一分为二是“瑟瑟”这个读音造成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用了一个“怜”字,转得自然,“怜”和“爱”、“惜”的意思相接近,而“九月初三夜”则点明了时间已由夕阳西沉的傍晚移至新月当空的夜晚,更点明了诗人久久伫立于江边的情状以及对景物深深的赏爱之情。

露似真珠月似弓,最后一句连用两个“似”,“真珠”珍贵而有圆满的寓意,弓,则是尚武的唐代士人所喜欢的武器和意象,这二者分别和露水、新月的外形相似,在比喻之中,实现了语义的转换,让圆满的露珠和残缺的新月都变成了可喜之物。

图片
图片

我们常说,诗要避俗。

严羽在《沧浪诗话》的“诗法”第一章里写道:“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在“炼字”上下功夫,就能避免出现“俗句”、“俗字”。当然“炼字”并非一字之妥,一句之奇,而是要顾及篇章,突出题旨。《暮江吟》里的“铺”、“瑟瑟”就用得十分精当,可谓神来之笔,使全诗虎虎有生气,熠熠放奇光。

一分为二的秋江,残阳和新月、露珠和弯弓,这些自然形象的对举,使得全诗笼罩着一种和谐统一的基调,也暗示了诗人宁静愉悦的心境,诗人不着痕迹地描述了从日落到日月交替再到新月当空的自然过程, 在新与旧的交替过程中,诗人完成了自己的审美体验。也给读这首诗的我们以兴发感动的力量。

这,就是诗词的魅力!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

中华诗教课程资源简介:“中华诗教课程资源”是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中华诗词进校园”行动的核心支撑,具有诗乐融合、学术端正、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等特点。“中华诗教课程资源”以教材1-9年级诗词及经典蒙学、古文、歌谣约500 篇为主要内容,将诗词格律与现代音乐完美融合,可用于校园铃声熏听、诗教课堂教学、社团演出、大课间音乐、进出校音乐、早午读吟唱等多种场景。利用校园广播系统等校园设备设施,巧妙融入学校教学管理和计划。助力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培养学生君子人格,为学校减负增效。)

     图片      

   

  (扫码观看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