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极堂系列(5)-《络新妇之理》:你是平平无奇之沧海一粟,你亦是引发海啸之效应蝴蝶,却唯独不是你可控之“自己”

 书虫驿站 2022-07-08 发布于河北

.

.

.


- 听 -

~读书涨知识,别把妖怪知识不当知识~


辛弃疾的词《玉楼春》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事言无处未尝无,试把所无凭理说”,这简直就是《络新妇之理》的化身,“凭理说”的京极夏彦在这部小说里又摆了读者一道。

如果我们并不知道作者总共写了几部,并且又是按照顺序所读,那么,读到这一部时会有一种“大结局”之感。这部里面涉及了前面提到的多方面知识,神学、宗教学、民俗学、心理学,甚至还大篇幅的探讨了女权主义,并且追溯日本民族发展,表明日本其实是起源于母系社会的。

就书中所表达,我觉得在作者眼中,当世所论之女权,本质上是一种女性的“个人主义”,并由此引出作者想要讲述的现代主义,所谓的“自由意志”、“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等等。因此,这部如果拨开“妖怪”这层面纱,几乎是一个非常现代写实主义的小说了。

在这部小说中有两个叫得出名字的事件,一个是名为“溃眼魔事件”的连环杀人案,凶手以同一种作案手法——把人双眼用锥形物凿烂——的形式杀死被害人;一个是名为“绞杀魔事件”的连环杀人案,凶手以双手掐住人的脖子,将被害者绞杀至死,这两个事件是这部小说的“明线”,可是那个“暗线”才是作者想要讨论的“对象”。

如同一个尚未摆上棋子的棋盘,人就是后续对弈中的棋子,社会就像是一个容器盛着人类。在一局黑白对局中,作为棋子的你可能是最关键的一个,可能是最无关紧要的一个,但关于“棋局”我们只有可知的最终的“输赢”,没有步步为营、可追可溯可见的盘面分析,这就是社会的本质,这就是社会中人类的本质。

你是沧海中平平无奇的一粟,你亦是可引发海啸的蝴蝶,这就是存在于社会中之人的本质。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大概也就明白,刘慈欣的《三体》为什么在日本如此风靡了,你入了社会,你就失去了成为“个人”的属性,成为了“集体”的代言人。

社会是大海,个人是小小的一滴水,没有一滴滴水的汇集就不会有大海,而汇入了海的一滴水也能兴风作浪,似乎无所不能。可是问题的关键是,大海如今是现成的,小小一滴的你不入海,很快便会被蒸发,消失不见,而你入了海,你也会“消失不见”,这就是当今社会中人的现状。

络新妇也就是蜘蛛精,是女郎蜘蛛化作的妖怪,蜘蛛能够张结大网,静静等待猎物自然获得。小说用《络新妇之理》作小说题目正是揭示了这个道理,社会是一张大网,人则分列网中,没有谁是配角,也没有谁是主角,所以,那些一般的推理在这里全都失效了。

对于故事中的“溃眼魔事件”,在第三部的《狂骨之梦》里的相关人也参与到这部里了,并且执着于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法分析他的作案。他认为凶手无法行男女之事,而作案的工具——凿子——是其性器的代表,杀人的行为则是一种“行事”,是为凶手维护其男性尊严的一种变态杀人心理。

对了,一直以来,忘了提醒,京极堂系列的小说中大部分的故事以奸淫、乱伦为主,是非常暗黑系的。总之,所谓的精神分析法,其分析煞有其事,看似头头是道,却是一派胡言,作者用这种方式来“对抗”弗洛伊德,是赤裸裸的嘲笑。不过,我也是真的佩服作者提出的,真正的“作案手法”或者“原理”,只能发出一句WC以示尊重……

实际上,因为我本身读的侦探推理小说并不多,可谓屈指可数,那些早期非常有名的我看过,也想看却是读不下去,尤其是福尔摩斯派系并延伸下来的,根据种种迹象进行推理查找凶手的小说,在我看来就像套公式解数学题,又如没有人情味的流水工业线,或者写实派的油画等等类似的东西,叫我体会不到“美感”。所以,有人说在这部里,作者可谓是“野心勃勃”,写到了许多前辈作家创造的推理手法,我是一点也没注意到。

但是正如人们推崇的,京极夏彦作为非常特别的“新本格”推理小说作家,他本来也对那种所谓“推理”表示怀疑,这种思想其实在后面的作品中有进行谈论,这里就不谈了。我所钦佩的,除了上面作者所阐述的深刻意识,还有其身为“社会人”的责任,在这部书里,作者再次谈到了二战时期的日本政府。

这部小说是此系列涉及到女性角色最多的一部,在此作者谈到了当年的“慰安妇”。

政府本是一个团体概念,但当政府涉及到“国家”这个东西时却变得暧昧起来,它会凝结成为“个人”同一般无二。当年二战的日本政府极端到毫无“人性”之概念(这或许也是后面日本文化各方各面中大量涉及“人性”方面问题的原因),完全是“黑暗森林法则”的兽性,所以对己对彼都是无所不用其极,可以有对敌的细菌战、毒气战,还有对“己”的专门为美军提供的自家“妓院”,由本国女子组成的“队伍”用以特殊“协战”。

可是,在国家结束战争后,那些自告奋勇的日本女性却失去归宿,被整个社会唾弃,这个“厌女”的国家,没给那些勇敢的女性提供丁点立足之地。作者本人在书中,无不传达出极其强烈的厌战情绪,可是读者应该隐约又可体会到,其作为“社会人”的无奈——看得清全局,却扭转不了局势——作者的这种悲哀一直存于心底。我想,这或许也是不少日本文学界人心中,共同的悲哀。

当然,既然这个“社会”如此不可救药,就——《不如去死》(京极夏彦同名小说)吧。

今天日本前首相遭枪杀,如果是本国人所为,那大概是“蛛网”摇摇欲坠,该换“新”的时候了。

Deer
左手文艺|右手逗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