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ZDAY125:中医基础理论(五)藏相(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7-08 发布于甘肃

       中医学认为身体是一个整体,五脏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其中一个脏器出现问题势必会牵连其他的器官。同时,五脏与志、液、体、华、窍也相互对应。

知识点: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心主血与肺主气、心主行血与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

(二)心与脾的关系

 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1)血液生成:脾运化水谷精微,以生化血液。脾气旺盛,则血之生化功能正常,血液充盛心有所主。心主血,营气和津液化赤为血。心之阳气可以温养脾土,使脾阳不衰,保证了脾生化血液之正常。

(2)血液运行:心气推动血液循环,脾气统摄血液行于脉中,推动力和固摄力的协调平衡,从而维持血液正常循行。

(三)心与肝的关系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血液贮藏于肝,通过心气推动作用而运行于全身。心行血功能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故“心肝血虚”常同时出现。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故心、肝病变亦都可表现为神志活动的异常。

(四)心与肾的关系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肾阴阳水火既济与心血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助心阴以濡心阳,使心火不亢,如此维持心肾阴阳水火协调平衡,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五)肺与脾的关系

(1)气的生成

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是否强健。

(2)津液输布代谢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输布津液。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从而防止内湿的产生;而脾转输津液,散精于肺,则不仅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而且亦为肺的生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六)肺与肝的关系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病理表现,称之为“肝火犯肺”。

(七)肺与肾的关系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1)津液代谢:肾为主水之脏,具有气化功能,升清降浊,主持水液的蒸腾气化,维持津液代谢的正常。肺为水上之源,具有宣发速降功能,能使水道通调,可使上焦之水液下输于肾,浊者变尿液排出体外。

(2)呼吸运动: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肺从自然吸入的清气,须在肺气肃降的作用下,下归于肾,由肾摄纳,为人体所用。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此外,肺肾之阴液亦相互资生,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对各脏腑之阴液具有滋养作用。

(八)肝与脾的关系

(1)饮食物的消化: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调节。

(2)血液的生成、贮藏和运行:肝主疏泄而维持血行,藏血而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脾生血、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九)肝与肾的关系

又称“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

(1)精血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又互生互化,称为“精血同源”。

(2)藏泄同用

肝气疏泄可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止精气妄泻。疏泄与封藏相反相成,从而调节女子的排卵、月经来潮和男子的排精功能

(3)阴阳互资

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则肝阳不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

(十)脾与肾的关系

(1)先天后天相辅相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2)津液代谢。

 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志,指情志,是人体对外界信息所引起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情志活动由五脏精气所化生,故与五脏相配合,与五脏相关的五志包括喜、怒、思、忧、恐。

       ,即津液,是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与五脏功能活动相关所产生的分泌液和排泄液,称为五液,包括汗、涕、涎、泪、唾液。

       ,即形体。广义的形体,泛指人的身形和躯体,狭义的形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称为五体。

       ,即外荣、光彩。与五脏相关的五华包括面、发、毛、爪、唇,五华的明润光泽是五脏精气充盛的外候。

       ,即孔穴,为五脏功能活动而与外界想连通的门户、窗口。人体头面部有七窍、即耳、目、鼻各有两窍,口舌合为一窍,窍成多官,故又称“五官”。加下部前阴、后阴二窍,共为九窍。

(一)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心在志为喜:

(2)在液为汗;(汗血同源)

(3)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反应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4)心在窍为舌。(舌质的色泽即可以直接察知气血的情况)

 (二)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肺在志为悲(忧);

(2肺在液为涕;

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汗腺、毫毛)

(4) 肺在窍于鼻,喉为鼻之门户。

(三)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脾在志为思;

(2脾在液为涎;

3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4)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四)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肝在志为怒;

(2肝在液为泪;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爪甲,指甲趾甲);

4)肝在窍为目。

中医五轮学说,把眼睛各部分与五藏相属,黑睛为风轮,属肝;两眦血络为血轮,属心;上下眼睑为肉轮,属脾;白睛为气轮,属肺;瞳孔为水轮,属肾。

 (五)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肾在志为恐;

(2肾在液为唾;

3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骨:骨骼、牙齿;髓:骨髓、脑髓;发:头发);

4)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练习题:

1、(多选)心与脾的功能失调,最易影响

A.心神的潜藏

B.精血的互化

C.血液的生成

D. 血液的循行

E.气血的转化

2、“水火既济”是指

A.心与肝的关系

B.心与肾的关系

C.心与脾的关系

D.心与肺的关系

E.脾与肾的关系

3、与气生成相关的两脏是

A.肝与脾

B.心与脾

C.心与肺.

D. 脾与肺

E.肝与肺

4、(多选)中医依据中医藏象学说,与肝直接相关的有

A.精明

B. 筋膜

C.汗液

D.黑睛

E.泪液

5、(多选)关于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在志为喜

B.在液为血

C.在体为脉

D.在华为发

E. 在窍为舌

答案与解析:

1、CD

本题考查心与脾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血液生成(C对) :脾运化水谷精微,以生化血液。脾气旺盛,则血之生化功能正常,血液充盛心有所主。心主血,营气和津液化赤为血。心之阳气可以温养脾土,使脾阳不衰,保证了脾生化血液之正常。故心与脾功能的失调易影响血液的生成。2.血液运行(D对) :心气推动血液循环,脾气统摄血液行于脉中,推动力和固摄力的协调平衡,从而维持血液正常循行。故心与脾功能的失调也易影响血液的循行。心神的潜藏易受心与肝功能的失调的影响(A错)。精血的互化易受肝与肾功能失调的影响(B错)。气血的转化易受心与肺功能的失调的影响(E错 )。

2、B

本题考查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肾阴阳水火既济与心血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助心阴以濡心阳,使心火不亢,如此维持心肾阴阳水火协调平衡,称“水火既济''心肾相交”(B对)。心与肝的关系(A错)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心与脾的关系(C错)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心与肺的关系(D错)主要表现在心主血与肺主气、心主行血与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脾与肾的关系(E错)主要表现于先天后天相辅相成和津液代谢方面。

3、D

本题考查五脏之间的关系。脾与肺(D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肝与脾(A错)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心与脾的关系(B错),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心与肺(C错)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主血与肺主气、心主行血与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肝与肺(E错)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

4、ABDE

本题考查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E对),在体合筋(B对),其华在爪,在窍为目(目,又称“精明“) (A对) 。此外,观察眼睛的变化,可了解全身机能的盛衰。如“五轮学说'把眼睛各部分与五藏相属,黑睛(D对)为风轮,属肝;两眦血络为血轮,属心;上下眼睑为肉轮,属脾;白睛为气轮,属肺;瞳孔为水轮,属肾。心在液为汗(C错)。

5、ACE

本题考查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心在志为喜(A对),在液为汗,在体合脉(C对),其华在面,在窍为舌(E对)。

小周药师说:

      五脏之间的关系,还是紧密围绕五脏的生理功能而进行推论。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则可以通过表格或者漫画的方式加以记忆。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