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3.0学校? --(六)实证的创新:班组群

 天下无双 2022-07-09 发布于山西

未来学校,我们建设,我们运营,我们服务。

知识才是力量,理念仅解决方向问题。、必须要有系统、科学和专业的知识、工具和资源,担当而审慎地实干,才可能实践创新。

十七、学校组织生态重构:班组群和校中校

十八、积极行为养成和支持系统(SEC-PBCSS)

十七、学校组织生态重构:班组群和校中校

我们说 学校是乡村和社区学习生态的营造者, 老师是学习关系的构建者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校中校概念。国内的学校都很大,小点一千人左右,多的将近上万,四五千非常普遍。对于学生来这样学校规模的意义是什么?因为班级授课制,仅同班同学熟识,其他的实际跟学生关系不大,我们认为这是不合适的。我们需要把学校变得对每一个体学生更有意义,所以提出校中校概念。一层楼是一个小学校,一个小学校由四个班组群,每个班组群三个班组成,共三个年级十二个班组成,一个班40人左右,这个小学校四五百人。这是什么概念?是美国或者欧洲一个普遍小学的规模,大家彼此很容易熟识交往。对于学生来说,上千或数千人的学校,就可以具体到三五百人的对学生有意义的学校社群。

工业社会2.0的学校,无论是空间、课程或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等等,都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中心的。所以,我们提出了生态社会3.0学校的概念,认为学校 更应是学习与人相处之道的地方,而且知识、技能和品质的学习都是需要通过学习关系来获得的。

在北京市和海淀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第一所3.0学校从2012年开始建设、落地实践至今,各方反映都很好。

下面这几本书,是我们在建构班组群和校中校时候参考的部分资料。因此,需要再重复一下: 知识才是力量,理念仅解决方向问题。、必须要有系统、科学和专业的知识、工具和资源,担当而审慎地实干,才可能实践创新。

这是一个 班组群的空间布局,有三个教室,三个教室的内墙都是满足我们隔音要求的活动隔断板,外面有一厅,这是男女生卫生间,所以这也被称为三室一厅一卫。这三个教室,是为三个不同年级的孩子准备的。三个不同年级的孩子相当于一个家庭里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老三,在这样架构下,孩子小学六年会与五个年级的孩子一块儿成长,一直会有两个比他高,一直有两个比他低,还有同年级的孩子。 在初中和高中,三年一个学段,也是同样。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会了怎么样尊重权威,比他大一岁两岁的孩子常常更有权威,怎么样跟他们相处;孩子还学会怎样关照小的、弱者,对于比自己小的孩子又怎么样?孩子的这个角色,一直在相对稳定的动态变化、学习和适应。

班组群这样的社群里长大,这些孩子毕业之后人生的财富是什么?是不局限于自己同班同学,而是有五个年级一块儿长大的伙伴们。他们天天一起泡在这里头。三室一厅的活动隔断板,那些墙是可以消失的。这个 班组群的老师可以决定什么时候把这个墙打开,什么时候这两个班或者三个班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的多维空间和组织架构,我们就为孩子提供了学习与人相处之道的空间,并且重构了知识、技能和品质的学习关系。这样的学校,无论在其他哪个国家,应该还没有这样的,这是目前的第一个。

从学术、学业上来说,学生的学习,你很难说低年级学生就一直是只能跟高年级学习,并不一定。低年级孩子也有聪明的,也有学的好的,这样的话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孩子们,可以一块儿学习,一块成长。这些事儿,可以在班级里头做,也可以在外面的厅,有各样的桌椅,小组学习等都方便。

如果一个孩子语文学的好,这个孩子是不是可以跟上一个年级来学呢?如果数学学的差一点,是不是可以跟下一个年级来学?在这样的学校,我们就可以 消除跳级和留级的问题。跳级和留级对于孩子最大的冲击是什么?原来有的人际关系没了,要重新建构。

这样 班组群学习关系的组织架构,学生有三年的成长和适应空间,而不是世界各地工业社会2.0学校传统的一年,就好很多了,因为孩子在不同事情上,不同发展领域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话, 就从时间、空间和学习关系上,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帮助孩子来更好成长。这是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视角,来看班组群

下面再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工作关系?班级授课制,美国在小学阶段是包班,如单亲家庭,一个老师所有主要课程全包了,好处是教师可以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对待,但学生从学年初到学年末主要见一张脸,弊病就在于老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退化。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单调。中学的走班制也是同样,一位老师在一个教室里头也是容易孤独,隔绝的。

国内学校的学科制,这是中国的特点。学科制的长处是什么?教师可以术业有专攻,弊病是更关心自己那个学科,眼里有学科,缺乏完整的学生。可以说教师并不需要关心孩子整体发展,只需要关心自己的语文学科课程怎么样,数学课程怎么样。 这是两个极端,一个包班制,一个分科制。

我们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教师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以团队的形式合作,5+2个老师负责这个班组群所有主要课程,老师应该是跨三个年级,这样的话教师还要为下一年考量,并要负责,而不是说这一年教完就完了。 同时,老师之间要形成团队,老师之间要建构合作关系,共同专业发展。这些老师不仅教学科知识,还要跨三个年级(班级)担任孩子的导师。四年级一班,五年级一班,六年级一班都有学生是我指导的孩子。 这样,教师之间是矩阵式合作,对于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个班主任老师的单亲家庭,而是有五叔六舅七姑八姨的一个大家庭。孩子有事,总可以有一个自己相信的成年人,可以去说,可以去求助。

这样的学习关系和空间的架构,在教育实践中,需要系统专业的考量来支持和落地。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每一个班组群的三室一厅一卫,这里男女卫生间的蹲位是女生是四个,男生是两个。那这一个班组群有三个班,一百来个孩子,卫生间够不够?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呢?我们14年给重庆一个当地最好学校之一按3.0学校的理念提供了建筑的概念设计。但是过几个月再看学校建筑就被改了,为什么?说蹲位不够,按照国家标准不够。如果100多孩子都只能课间10分钟时间才可以去卫生间,应该是一个班组群建至少几十个蹲位的卫生间。我们的做法是:老师就在客厅看着,孩子想什么时候去卫生间就去,只要控制好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性别孩子不好同时两个人去,就没有问题。所以一个班组群女生四个蹲位、男生两个蹲位,就都没有问题,一直到现在。

在当时论证这个班组群时,涉及到学生成长、老师的工作量,国家课程标准、学校管理等等。如果没有这些一体的软件建构,建筑硬件是做不好的,或有了硬件,但软件跟不上,也是不行的。这是在2012年我们论证出来的,这个如果论证不出来,后面是不行的。

在教室里没有固定的黑板,没有三尺讲台,都是可移动,老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把移动白板拉到哪里都可以,这样老师可以有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可能。 传统的黑板,学生就只能面朝一个方向,也就主要一种学习形式。

在2015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好教师的定义,包括三个板块:第一个是关系,第二个是高期待,第三个是学生的声音,这个PPT上都有具体条目,大家可以审视一下。

应该可以说,无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大学或机构,都还没有明确提出学校该是什么样的, 老师该是什么样的。这两个明确之后,学校教育后面的路径就可以明确了,怎么做也就不模糊了。

关于教师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这是美国教育部网站上,对于这个领域的梳理: 第一,法律和医学都有很明确的知识和技能的体,我们教育目前没有,这不仅指英文,中文的教育科学我们欠缺更多,这是整个世界性的教师专业化的问题。 第二,要有基于科学研究的标准和程序, 这是医学有的,我们教育没有。第三个是需要有第三方评价,美国刚才已经讲了,教师入职已经开始第三方评价了,但是我们还没有。 第四个最重要,作为老师应该是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 医生就是这样治病的,哪儿有什么新的药,哪儿有什么新的治疗方式,医生需要知道,但老师还没有,所以这是我们要改变的。

十八、积极行为养成和支持系统(SEC-PBCSS)

我已经讲三个小时了,因为时间的原因,需要结束了,虽然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讲。

但是,我最后必须要讲的是 积极行为养成和支持。 基于与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学者进行交流,还有美国的学校情况,以及其他专业人士的交流,按统计学分布来说,一所学校有大约20%的孩子是有行为问题或者有潜在问题的。其中,15%的孩子如果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是可以把这15%左右的孩子照顾到,成为如那80%的学生,这样,就是95%。但是,还会有约5%的孩子是学校也没有办法,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的投入来帮助这5%的孩子和家庭。如果这样做到了,学校的老师,包括学校校长就有更多的时间照顾那95%的孩子。但是,现在一个学校更多时间、精力和资源,是花在那5%的学生。

积极行为养成和支持我们分了三个水平,分别对应以上三类学生。其中水平一,可以基本上给这个学校筛选出来哪些孩子是80%。也就是把基本行为要求给孩子讲明白、示范了,学生可以理解了,这些孩子就可以知道并做到,不需要特别关注。

这是相当完整的一个系统,我们的学校和家庭需要支持,但欠缺。这种支持只能来自于政府。民办学校一般会在入学时,就筛选出那80%的学生,会更少面对这样的问题。

关于积极行为养成和支持,我们有几个原则,大家可以看PPT上的内容。这两年,郑州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在积极行为养成和支持领域,做了不少很好的实践前行。

今天,已经讲了三个小时了。因为时间原因,也因为3.0学校的系统庞大和专业,我们就先讲到这儿吧。

辛苦大家了,谢谢!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