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太祖收复疆土

 梦想童年594 2022-07-09 发布于江西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自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和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正月,即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在位期间,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确立“不征之国”。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

文章图片1

介绍完明太祖的生平事迹,谈一下关于幽云十六州的故事。说起幽云十六州,可谓是宋朝人不可磨灭的心伤,因为丢了幽云十六州,一直以来都被北方的辽国欺负,辽国欺负完了,再来金朝,每年都把大量的货币送到北方游牧民族手中买平安,结果发生了“靖康之耻”。

直至两宋灭亡,也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是个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原地区的地理屏障。由于宋军没有骑兵,只能靠步兵在平原上抵抗骑兵的冲击,当年都是拜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割让辽朝。明朝也是自南向北收复北方的故土,但朱元璋却只花一年时间就拿下了大都,顺利收复了燕云地区,而宋朝却花了三百多年都没能成功收复,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宋朝所面对的对手比明朝要强大得多。明朝面对的是腐败元王朝,内耗严重,蒙古骑兵经过几十年的富贵生活,一些人甚至都不知道骑在马背上的感觉,红巾军的起义又令元军吃了不少苦头。朱元璋则实行“缓称王,广积粮”的战略,实力逐渐增大,陆续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等这些强敌,南方的富裕地区已得其大半,经济实力不比元朝差。明军北伐时驱鞑虏,师出有名,而宋朝面对的是巅峰辽国,虽然大宋有钱,但这钱却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辽国衰弱了,金人却又崛起,宋朝始终不占优势。宋朝北伐的时候,幽云十六州已被游牧民族统治了将近五十年,还有一个西夏,牵制了大量的西北精锐边军。

其次,朱元璋的卓越军事能力和手段。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朱元璋是个典型的战略家,建国后的几次征伐北元都是他亲自策划,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见他的军事能力很强。对于北伐计划,明军并没有急于直扑大都,而是先攻取河南,山东等地区,战略上孤立了大都,然后利用运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不血刃拿下了大都。等太原地区的元军反应过来直扑大都的时候,眼看大都岌岌可危,明军却不是急于回防大都,而是直扑太原,逼王保保回救自己的太原老巢,加上元朝党争激烈,元军无法调军保卫大都,1367年只好撒离大都。

宋太宗北伐失利,连精锐的宋军统帅曹彬毫无北方作战的经历。为了抢占功劳,曹彬擅自改变了作战计划,孤军深入,中了耶律休哥的埋伏,数万精锐灰飞烟灭,宋军只能匆忙撤退。宋太宗还把指挥权归监军所握,这些监军却基本都是不懂军事,抗辽英雄杨业便是死于监军王侁的瞎指挥。行军打仗也在阵前就发好了阵图,北宋大臣田锡曾怒斥宋太宗“您给前线将领派了那么多监军,还送了那么多阵图,不听您的话将领要获罪,听了您的话,打了败仗也要论罪,求皇上您给前线将士指条活路吧!如此用兵,简直是把打仗当成了演习,焉能不败。反观朱元璋则出色得多,根据各战场的战况,将领作战特点,任用徐达、李文忠、常遇春等猛将,面对腐败的元军,自然容易得多,再者军队的架构不同。

明军的军队组成中已拥有不少骑兵,还有不少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部队,明成祖时期的“朵颜三卫”便是蒙古骑兵。明军将领徐达和李文忠等都是运用骑兵的高手,同时火器的运用也对蒙古骑兵产生了影响。宋军却异常缺乏骑兵,在高粱河战役中,宋军步兵禁不住辽军精锐骑兵的轮番冲击才败北。两宋的经济文化虽然高度发达,后期的军事建设却是一团糟,禁军成了仪仗兵,将领成了“光杆司令”,彻底丧失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机会,而明朝没有宋朝那么差劲,加上出色领导者和将领,收复幽云十六州自然不在话下。

明朝建立后,虽然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 ,全国许多地区如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仍归元朝统治,对明朝时刻重大威胁。明太祖决定北伐蒙古残余势力,为了进一步统一蒙古地区,稳定北部边疆,曾多次出兵蒙古。先后十三次北伐,扫除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