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解州关帝庙

 金色年华554 2022-07-09 发布于江西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该庙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创建,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重建,后屡建屡毁,现解州关帝庙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后重建。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关帝庙。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解州关帝庙

关帝庙为东西走向,南北分开。南部为结义园,依次为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北部为正庙,其中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依次为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居中,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整个关帝庙共有殿宇百余间,气势雄阔,被视为“武庙之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解州关帝庙

端门位于关帝祖庙最南端,为主庙正南门。始建年代不祥,重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一座古朴恢宏的砖结构宫门。外观砖雕为仿木建筑,门楣正中镌刻“关帝庙”三个大字,门洞背面上方有“扶汉人物”匾额,两次间门洞上层东面横额为“精忠贯日”,西为“大义参天”。端门比例协调,造型典雅,雕饰苍劲,勘称明代砖构门庑中的佳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解州关帝庙

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堪称珍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解州关帝庙

御书楼原名“八卦楼”,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中心。现存建筑为康乾时期遗物。前檐抱厦一间,单檐庑殿顶;后檐抱厦三间,单檐卷棚顶。楼上雕木制八角形藻井,顶端为八卦图案,因而得名“八卦楼”。清康熙四十二(公元1703年),康熙帝西巡,祭拜关帝,并御笔“义炳乾坤”。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帝为纪念康熙帝御书匾额,随改名“御书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解州关帝庙

春秋楼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最后端,是关帝的寝宫。该楼又名麟经阁,因关公夜读春秋而得名。其始建年代不祥,复建于明万历年间。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一楼神龛供奉关公戎装像,二楼神龛供奉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暖阁内壁板刻《春秋》全文,顶部悬垂三眼“藻井”,环楼四周挑承“悬梁吊柱”,皆为古建艺术珍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解州关帝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