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3.四逆散药方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9 发布于山东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四逆散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柴胡3克 枳实3克 白芍3克 炙甘草3克   
加减;
1.咳嗽者,加五味子1.5克,干姜1.5克;
2.兼下利,心悸者加桂枝1.5克;
3.小便不利者,加茯苓1.5克;
4.腹中痛者加炮附子1枚
5.下利重者,用7两水煎薤白9克,取4.2两,去滓。把3克的药粉放入药汤中,再煎取2.1两,分二次服。
6.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7.有热者,加栀子、川楝子。
本方现代常用治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 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 .(或胆胃)不和者。 1.泄利下重  2.胁痛  3。肝胃不和  4.脘胁胀痛   5.胆石症   6.阳痿  [临床报道] 一、内科 1.心脏神经官能症  2。早搏   3.咳嗽  4.胃脘痛   5.慢性胃炎  6.胆汁反流性胃炎   7.消化性溃疡等   8。肠胃易激综合征   9.慢性胆囊炎   10。胆道蛔虫病   11.胆结石  12.环孢素A(CSA)所致高胆红素血症  13.泻痢  1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15.肝炎   16.药物性肝损害  17.脂肪肝  18.肝硬化  19。甲状腺功能亢进   20.阳痿   二、外科 1.肋间神经痛   2.肋软骨炎   3.乳腺增生  4。乳腺炎  5。乳癖  .乳衄  7.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8.肾绞痛  9.外伤疼痛  10。阑尾炎  三、妇科 1.输卵管阻塞  2.附件炎  3。不孕症  经前期乳房胀痛 因肝郁气滞、经络受阻导致的月经后期,痛经,闭经,带下等症  四、儿科 小儿厌食  五、五官科 口疮  治疗急性咽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四逆散  (《伤寒论》)
    [组成]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十分(各6g)
    [用法]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四逆”,缘于外邪传经人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
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
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
阴中涵阳之证,唯气不宣通,是为逆冷”(录自《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卷7)。张锡
驹亦谓:“凡少阴四逆,俱属阳气虚寒,然亦有阳气内郁,不得外达而四逆者,又宜四逆
散主之”(《伤寒论直解》卷5)。又肝为刚脏,主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本证四逆,
亦可由肝气郁结,阳郁于里,不能通达于四肢所致。另外,肝病最易传脾,脾主四肢,
脾土壅滞不运,亦可导致阳气不能敷布而为厥逆。本方所治除了“四逆”这一主症外,
其余均属于或然症。由于气机郁滞,升降失调,病邪逆乱于内,故可见诸种不定之症。
气滞阳郁化热,则身微热;心胸阳气失于宣通,则或咳或悸;水道失于通调,则小便不
利;气郁不畅,木横乘土,则腹痛;胃肠气机不利,则泄利下重。以上或然症,以腹
痛、泄利下重,较为常见。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脾气壅滞,而成肝脾不和之
证,故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脉弦主肝郁,亦主疼痛。因此,阳郁气
.滞,是本方证发病的关键。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阳郁气滞所致,故治宜宣畅气机,透达郁阳,疏肝理脾之
法。方中柴胡人肝胆经,其性轻清升散,既疏肝解郁,又透邪升阳。《本草经解》卷2
记载:“柴胡清轻,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胃肠中,凡有结
气,皆能散之”,致使肝气条达,阳郁得伸,恰对病因病机,故为君药。白芍功能敛阴
养血,《本草备要》言其“补血”,“敛肝阴”,以养肝体,助肝用。肝体阴而用阳,肝体
得养,则肝用易复;另能防柴胡“劫肝阴”;再者,柴胡又是缓急止痛之佳品,与甘草
配伍则疗效益增,是为臣药。佐以枳实,该药苦降辛行寒清,具有下气破结泄热之功。
《神农本草经》卷2谓其“除寒结热”,  “利五脏”;《名医别录》卷2认为其“破结实,
消胀满”,既助柴胡调畅气机,又合白芍调理气血。甘草为使,一调和诸药;二益脾和
中,以扶土抑木;三缓急以助白芍止痛。综观全方,柴胡配芍药一散一收,一疏一养;
伍枳实一升一降;柴胡、芍药与枳实、甘草,亦肝亦脾,亦气亦血,四药合用,散而不
过,疏而无伤,肝脾同治,气血兼顾,这也是本方的配伍特点。致使邪祛郁解,阳伸肢
温,诸症白愈。由于本方主治“四逆”,原书剂型为散剂,故名“四逆散”。
    [类方比较]  本方与小柴胡汤同为和解之剂,均以柴胡为君,但小柴胡汤中柴胡配
黄芩,外解诲请,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与枳实相合,重在调畅气机、疏肝理脾。另
外,小柴胡汤用人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四逆散用芍药、甘
草养血健脾,缓急止痛。所以,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常用方。    .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由于临床表现非虚非寒,故被后世视之为治
疗热厥或气厥的代表方。亦用作疏肝理脾之通剂,常用于肝胆气郁而致的四逆,或肝脾
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以手足不温,或胁肋疼痛,脉弦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
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川楝子以清内热。
    3。本方现代常用治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
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    '
    [使用注意]  阴虚气郁而致的脘腹、胁肋疼痛,忌用本方。
    [源流发展]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由于组方选药寓意深奥,故久用不衰,一直
被列为调和肝脾的基本方。后人无论在其应用范围还是组成方面,均有补充与发挥。有
关本方的主证治,原书记载:“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
痛,或泄利下重。”《玉机微义》卷32谓:“寒邪变热传里,小便不利,腹中痛或泄利。”
《明医指掌>卷6进而指出:“阳邪传里腹痛,阳厥轻者。”《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56
认为:“阳气亢极,血脉不通,四肢厥逆,在臂胫之下者。”《证治汇补》卷6曰:“热郁腹
痛。”《类聚方广义》说:“痢疾累日,下利不止,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中结实而痛,
里急后重。”可见前贤在《伤寒论》基础上对其临床表现某一方面的描述更加具体。现
今四逆散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经验报道甚多,《伤寒论讲解》归纳为四方面:“肝胆系
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并说“近年来我们对阳痿
患者运用四逆散加蜈蚣为主方,从肝论治,取得较好疗效。”至于四逆散的衍化方,例
如《太平圣惠方》卷13柴胡汤,即本方白芍易赤芍,加半夏、黄芩、桔梗,主治伤寒
十余日,热气结于胸中,往来寒热不定。《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9逍遥散,即本方去
枳实,加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煨姜,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者,症见两胁疼
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寒热往来,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淡红,脉
弦虚者。《证治准绳.类方》卷4引《统指》柴胡疏肝散,即本方去枳实,加枳壳、香
附、川芎,主治因怒气郁而胁痛,往来寒热,痛而胀闷,不得俯仰,喜太息,脉弦等。
《张氏医通》卷14柴胡疏肝散,在前方基础上加炒山栀、煨姜,用于怒火伤肝,血菀于
上之胁痛而呕吐者。《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味四逆散,即本方加干姜、桂枝、茯苓、薤
白、附片,适用于伤寒邪传少阴,火为水漫,.阳气内郁,不得外达,水气上冲下注,致
四肢厥逆,干咳心悸,便泄溺涩,腹痛下重,舌苔白而底绛,脉左沉弦而滑,右弦急等
症较复杂者。近年山西医学院的甘柴合剂,保留了本方甘草、柴胡两味,功能疏肝清
热,和中解毒,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者有较好疗效。    .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所治之“四逆”  所谓四逆,即四肢厥冷的简称,与“厥”、“厥逆”含
义相近。方有执解释曰:“四肢,温和为顺,故以厥冷为逆”(《伤寒论条辨》卷5);成
无己谓:“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注解伤寒论》卷6)。该证有寒热之不同。本方
所治既非阳衰阴盛之寒厥,亦非“热深厥亦深之热厥”。前者症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
神衰欲寐,腹痛吐利,苍白脉微等,治宜温法,当选四逆汤类;后者虽亦四肢厥冷,但
症见胸腹灼热,烦躁口渴,便秘尿赤等,治宜清法、下法,方用白虎、承气类。而本方
则适用于肝郁气滞,阳气不得外达所致。后世虽亦称之热厥,但据其病因、病机,故又
有阳厥、气厥之称。严格地讲,后两种提法似更确切。一般四肢厥冷的程度较轻,多见
四肢不温,或伴有身微热,脉弦等,治宜和法,当选本方。正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
全书》卷7所言:“今但四逆而无诸寒热证,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惟宜舒畅其阳,故用四逆散主之”。
  2.如何认识本方主证治中的“少阴病”  《伤寒论》318条谓本方主治“少阴病,四
逆”等。其中关于“少阴病”三字,历代医家颇有歧义,前贤有的仍作少阴病解,只是
说法不一。成无己曰:“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不温也”(《注解伤寒论》卷6);徐
大椿曰:“此乃少阴传经之热邪”(《伤寒论类方》卷3)。成、徐二氏可谓“少阴热化证”
的代表。今人李心机认为是少阴寒热从化不全证(《伤寒论疑难解读》)。其根据是“固非
热证,亦非深寒”(《伤寒论后条辨》卷11)。总之,上述观点均把本方看成少阴病的一
个证型。另外,也有某些医家把本方的少阴病列为其他经的。例如主张属“厥阴”的
有。如程门雪指出:“本方虽能治四逆,而非少阴病之四逆也”,“少阴病三字必误”,应该
“归之厥阴门”(《书种室歌诀二种》),持错简之说;1979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
《伤寒论选读》亦列之于厥阴病篇。而陆渊雷认为“少阳”,谓“其病盖少阳之类证,决
非少阴”(《伤寒论今释》)。下述为将其归于数经的例证。其中汪琥曰:“此条少阴病乃伤
寒邪在少阳,传人少阴之证。”又谓四逆散方“虽云少阴,实阳明、少阳药也”(《伤寒
论辨证广注》卷上);沈明宗云:“此少阴邪气夹木乘胃”(《伤寒六经辨证治法》卷6);
张玉刚说:“此证虽属少阴,而实脾胃不和,故而清阳之气不能通于四末”(《伤寒缵论》
卷上)。汪、张二位分别认定前者系少阳、厥阴、阳明相关同病;后者在病机上则涉及
脾胃。吴谦明确指出“此则少阳、厥阴”(《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卷7)。虽然众说
纷纭,但至今尚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今人姜建国为了将本方的少阴病与少阴寒化证
相鉴别,提出“当属少阴类似证”的见解,而不去探究到底应归哪一经,这在讲授和理
解方面可收删繁就简之效。综上所述,以上探讨固然很有必要,但从方剂学角度研究,
只要方证对应便可选之。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伤寒论讲义》(二版)认为:“少阴
四逆,皆由阳虚不能敷布四末之证。而本证所重在阳郁于里,不能达于四肢,其或咳或
悸或小便不利,是气机不宣;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是气血郁滞,故用四逆散宣散气血
之郁滞。本方为宣达郁滞之剂,方中用柴胡宣阳解郁,使阳气外达。”该看法比较切合
临床实用,所以方剂学教材大多遵此,本书也持这一观点。
  3.关于本方药量  本方为散,每服方寸匕。在《伤寒论》方中其用量之轻少,是
极为突出的。仲景治四逆之证,多用汤剂,而且用量较大,如四逆汤用附子一枚,.干姜
一两半;.通脉四逆汤用附子大者.<枚,干姜三两;:白虎汤中石膏用至一斤;’三承气汤大
黄都用四两,等等,其主要作用无非是用汤方重剂温里回阳或清下里热结实。而本方量
少为散,原非清热,目的在于疏解升阳。程知评价曰:“此证当用和解,不当用寒下,故
经中用剂之轻少者,无如此方,则其轻缓、解散之义可见矣”(录自《医宗金鉴.订正伤
寒论注》卷7)。    .
    4。关于本方所用枳实  后世枳实、枳壳多区别应用,其主治功用略有不同。然本
方中枳实却非今之枳实,而是枳壳。明确这一点,有助于加深对本方原意的理解和灵活
运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故《本草》
(指《神农本草经》,下同)亦只有枳实。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主疗
各有所宜,遂别出枳壳一条,以附枳实之后。然两条主疗,亦相出入。古人言枳实者,
便是枳壳,《本草》中枳实主疗,便是枳壳主疗。后人既别出枳壳条,便合于枳实条内
摘出枳壳主疗,别出一条;旧条内只合留枳实主疗。后人以《神农本经》不敢摘破,不
免两条相犯,互有出入。予按《神农本经》枳实条内称:'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
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尽是枳壳之
功,皆当摘人枳壳条。后来别见主疗,如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瘤结、
胸胁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止痛之类,皆附益之,只为枳壳条。旧枳实条内
称:'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
宜存于本条,别有主疗亦附益之可也。如此,二条始分,各见所主,不至甚相乱。”此说有待进一步证实。
    [方论选录]
    1.成无己:“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  《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
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
表热。”(《注解伤寒论》卷6)
    2.许宏:“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四厥者,乃寒冷之甚也。四厥为阴寒之邪,四
逆为传经之邪,自阳热已退,邪气不散,将若传阴而未人也。此只属阳,故与凉剂以治
之。用甘草为君,以和其中,而行其四末;以枳实为臣,而行结滞;以芍药为佐,而行
荣气;以柴胡为使,而通散表里之邪也。”(《金镜内台方议》卷11)
    3。吴昆:“少阳病四逆者,此方主之。此阳邪传至少阴,里有结热,则阳气不能交
接于四末,故四逆而不温。用枳实所以破结气而除里热;用柴胡所以升发真阳而四逆;
甘草和其不调之气,芍药收其失位之阴。是证也,虽曰阳邪在里,甚不可下,盖伤寒以
阳为主,四逆有阴进之象,若复用苦寒之药下之,则阳益亏矣,是在所忌。论曰:诸四
逆者,不可下之,盖谓此也。”(《医方考》卷1)
    4.柯琴:“少阴病四逆,泄利下重,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者,
此方主之。少阴为水火同处之脏,水火不和则阴阳不相顺接。四肢为阴阳之会,故厥冷
四逆有寒热之分。胃阳不敷于四肢为寒厥,阳邪内扰于阴分为热厥。然四肢不温,故厥
者必利,先审泻利之寒热,而四逆之寒热判矣。下利清谷为寒,当用姜、附壮元阳之
本;泄泻下重为热,故用白芍、枳实酸苦涌泄之品以清之。不用芩、连者,以病于阴而
热在下焦也。更用柴胡之苦平者以升散之,令阴火得以四达;佐甘草之甘凉以缓其下
重。合而为散,散其实热也。用白饮和服,中气和而四肢之阴阳自接,三焦之热自平
矣。此症以泄利下重,知少阴之阳邪内扰于阴,四逆即非寒症矣。四逆皆少阴枢机无
主,升降不利所致,只宜治下重,不须兼治诸症也。仲景因有四逆症,欲以别于四逆
汤,故以四逆散名之。”(《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下)
    5.方有执:“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
热犹未深入也,故用柴胡以解之,枳实以泻之,芍药以收之,甘草以和之也。”(《伤寒
论条辨》卷5)
    6。张锡驹:“凡少阴四逆,俱属阳气虚寒,然亦有阳气内郁,不得外达而四逆者,
又宜四逆散主之。枳实形圆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络;芍药疏泄经络之血
脉;甘草调中;柴胡启发阳气而外达,阳气通,而四肢温矣。”(《伤寒论直解》卷5)
    7.尤怡:“夫邪在外者,可引而散之;在内者,可下而去之;其在外内之间者,则
和解而分消之。分消者,半从外半从内之谓也。故用柴胡之辛扬之,使从外出;枳实之
苦抑之,使其内消。而其所以能内能外者,则枢机之用为多。故必以芍药之酸益其阴,
甘草之甘养其阳。曰四逆者,因其所治之病而命之名耳。而其制方之大意,亦与小柴胡
相似。四逆之柴胡、枳实,犹小柴胡之柴胡、黄芩也;四逆之芍药、甘草,犹小柴胡之
人参、甘草也。且枳实兼擅涤饮之长,甘、芍亦备营卫两和之任。特以为病有阴阳之
异,故用药亦分气血之殊。而其辅正逐邪、和解表里,则两方如一方也。”(《伤寒贯珠集》卷7)
    8.章楠:“《素问》云:伤寒五日,少阴受之。言邪由阳经人阴者,邪人日深,则阳
郁日甚,不能循环四肢,则阴阳经脉不相交接而厥逆矣。四肢禀气于脾胃者也,故以柴
胡升少阳之清,枳实降阳明之浊,芍药、甘草调和肝脾。升降既顺,阳气即伸,邪亦透
发,自当再清其邪。此方乃先治其厥也,是故方后有加减法。”(《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卷9)
  9.王泰林:“小柴胡汤,少阳枢机之剂也;四逆散,少阴枢机之剂也。少阴为三阴
之枢,犹少阳为三阳之枢也。此四逆散与小柴胡汤制方之义略同,特以枢有阴阳之异,
故用药亦分气血之殊,而其补正逐邪,和解表里,则两方为一方也。盖彼用黄芩泻肺
热,恐金胜木也;此用枳实泄脾实,恐土胜水也。彼用人参补脾气,恐少阳之邪传人于
太阳也;此用芍药益肝阴,恐少阴之邪传人于厥阴也。而枢机为病,必以和解,故柴
胡、甘草在所不易矣。”(《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10.唐宗海:“四肢厥冷,谓之四逆。仲景四逆汤,皆用温药,乃以热治寒之正法。
至四逆散,则纯用清疏平和之品,亦能治四肢厥冷,何也?盖虚寒固有四逆,亦有热遏
于内不得四达而亦四逆者。实热内伏,热深厥亦深,非芩、连、大黄不克;虚热内伏,
非玉烛散、玉女煎不退;若是腠理不和,遏其阳气,则但用四逆散。枳壳甘草解中土之
郁,而白芍以调其内,柴胡以达于外。斯气畅而四肢通,自不冷厥矣。此汤与小柴胡转
输外达相似,又疏平肝气,和降胃气之通剂,借用处尤多。”(《血证论》卷8)
    n.张秉成:“夫少阴病而见四肢厥冷,似乎直中阴寒之证,然直中阴寒者,决无许
多或然之证。因寒属阴而热属阳,阳主动而阴主静也。此条即于或然证内,故可必其为
传经之邪。少阳为阳枢,少阴为阴枢,两者为阴阳之枢纽,是以小柴胡条内,所载或然
之证与此相同。然则此条之邪,定自少阳传来可想矣。故仍以柴胡自阴而达阳,邪自表
而里者,仍自里而出表,使无形之邪从兹解散。然邪既自表而里,未免有形之痰食留
恋,其邪结不开,邪终不能尽彻,故以枳实破结除痰,与柴胡一表一里,各得其宜,而
以芍药、甘草护阴和中,相需相济,自然邪散厥回耳。”(《成方便读》卷2)
    12。秦伯未:“本方主治传经热邪、阳气内郁的四肢厥逆证,故取四逆为名。由于柴
胡与枳实同用,能升清降浊;白芍与枳实同用,能流畅气滞;白芍与甘草同用,又能缓
急止痛。总的功能,疏肝理脾,调气去滞,故亦常用于肝病。后来柴胡疏肝散等均从此
化出。我认为一般肝病,与其用小柴胡汤,不如用四逆散;既能针对疏肝,又无壅滞的
流弊。”(《谦斋医学讲稿》)    .
    [评议]  由于四逆散的问世源远流长,后世有关方论颇丰,以上所选各有寓义。对
本方证之病机,成无已、许宏等绝大多数注家认为由传经热邪内结,阳气遏郁,不得外
达所致。张锡驹所言“阳气内郁”,可谓点睛之笔,对理解本方证的病机提供了重要参
考与依据。在组方配伍的剖析方面,各家角度不同,可相互参考,有助于全面理解,但
较为贴切的当推章楠与秦伯未。关于君臣佐使,许宏认为“以甘草为君”,“柴胡为使”,
与现在公认的“柴胡为君”、“甘草为使”相悖,难以苟同。至于对四逆散的评价,唐宗
海认为:“纯用清疏平和之品”,颇为中肯。关于这一点,秦伯未的认识尤为深刻:“我认
为一般肝病,与其用小柴胡汤,、不如用四逆散,既能针对疏肝,又无壅滞的流弊”。此
外,尤怡、王泰林将本方与小柴胡汤从组成上进行分析比较,尽管两方所选药物与其功
用不尽相同,然而“其补正逐邪,和解表里,则两方如一方也”。阐述了两方同为和解之剂的道理。
    [验案举例]
    1.泄利下重  《范文甫专集》:圆通和尚腹痛下利,里急后重,利下赤白,湿热痢
疾也。清浊淆乱,升降失常故尔。柴胡6g,白芍6g,甘草6g,枳壳6g,薤白30g。二
诊:利下见差。四逆散加薤白30g。
    按语:范氏常用本方以治泄利下重,颇见疗效。并曰:“此方系伤寒少阴方,……方
后有泄利下重加薤白等记载。本方四味已具升降通调之妙用,再加薤白通阳,俾中焦气
机宣通,阳气外达,则泄利下重自愈。《伤寒来苏集》云:'今以泄利下重四字,移至四
逆下,则本方乃有纲目。’此言实得经旨。”
    2.胁痛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某男,63岁。初诊:1985年11月19日。
主诉:近半年来,胸胁肩背作痛,走窜不定,时作时休;胃脘胀满,嗳气颇多,自觉有
气上冲。1985年7月份曾在解放军某医院作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经B型超声波
诊断,发现“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曾经耳针治疗,但症状如故。诊查:舌苔黄,
脉沉小。辨证:证属肝气横逆,木土不和0治法:拟以舒肝理气,..行气消胀为法。处
方:柴胡lOg,枳壳lOg,郁金lOg,白芍12g,甘草lOg,青陈皮各8g,香橼皮8g,厚朴
lOg,炒山栀lOg,旋覆花lOg,生赭石lOg,法夏lOg,全瓜蒌15g,荷梗3g,片姜黄
lOg。二诊:12月3日。上方服药12剂,诸症近平。舌黄已退,脉仍同前。续进上方药,巩固疗效。    .
  .按语:此例胃脘胀满、嗳气诸症,虽病位在胃,而走窜不定,气逆上冲乃为风木之
象,正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邪之地,故治疗当以舒肝为主。盖肝主疏泄,性喜条
达而恶抑郁,…虽有横逆,乃本于郁滞,故方以四逆散、青陈皮、香橼皮、片姜黄疏其气
血,令其条达,再以旋覆花、生赭石平其冲逆,则郁滞得舒,气循常道,不复横逆。更
用瓜蒌、山栀解其郁热,厚朴、荷梗升降气机,故诸症得平矣。.
  3。肝胃不和  《蒲辅周医疗经验》:某女,54岁,1965年9月28日初诊。消化不
好,自觉上下气不通,大便干燥如球状,有时隔日一次,矢气少,口干,小便正常。脉
沉细涩,舌红无苔少津。属肝胃不和,气郁所致。治宜疏肝和胃,宣散郁结。用四逆散
加味。处方:柴胡3g,白芍6g,炒枳实3g,炙甘草1.5g,青陈皮各3g,三棱4。5g,
莪术4。5g,大腹皮4.5g,木香2。4g,白通草3g,郁李仁4.5g,决明子4.5g。7剂。10
月5日二诊:药后腹胀显著减轻,上下气已通,有矢气,大便已不干燥。脉沉弦细,舌
正红无苔。津液渐复,前方去决明子,加鸡内金4.5g。3剂。10月8日三诊:腹胀再
减,大便又偏干燥。舌正红无苔,脉缓和。前方去甘草,加决明子4.5g。3剂。10月
11日四诊:腹胀已微,食后稍胀,食纳转佳,自觉腹内有水气,大便时自觉无力推动。
脉沉弦细,舌正无苔。病势好转,宜于理气药中兼顾中气,攻补并进,宜小剂缓图。处
方:竹柴胡15g,白芍30g,炒枳实15g,炙甘草4.5g,青陈皮各15g,三棱22.5g,莪
术22。5g,槟榔15g,木香12g,郁李仁22.5g,肉苁蓉30g,白术15g,太子参15g,焦
楂15g,鸡内金(炮)30g,路路通15g,炒麦芽30g,茯苓30g。上药共研粗末,和匀,
分成30小包,每日纱布包煎一包,用水300ml,慢火煎取lOOml,分早晚二次温服,以资巩固。
  按语:本例属肝气郁滞,脾胃功能失调。治宜疏肝和胃,用四逆散加味。肝气郁
结,肠胃积滞,配用三棱、莪术甚效。
  4.脘胁胀痛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某男,38岁。病历号:522305。胸脘胁肋胀
满已十余日,甚则掣及后背,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有时欲呕,大便较干,.易发烦
躁,夜寐欠安,周身倦怠乏力。舌苔薄黄,脉沉涩微弦。辨证立法:综观脉证,乃因血
虚不能养肝,肝气横逆,胃失和降,气机郁滞所致。拟用疏肝和胃治之。处方:柴胡
5g,杭白芍lOg,炒枳壳6g,炙草3g,薤白lOg,酒川芎5g,醋香附lOg,广皮炭6g,
丹参25g,瓜蒌20g,砂仁5g,檀香3g,半夏曲6g,沉香曲6g,旋覆花(代赭石12g同布包)6g。
  按语:《素问.玉机真藏论》云:春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胀满。肝胃不
和一症多由七情郁结于中,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而为病。方用四逆散及柴胡疏
肝散以疏肝理气,丹参饮以活血调气,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而和胃,加旋覆花、代赭
石、沉香曲降逆以止呕。半月后患者因感冒来诊,谓前治胁痛药服后3剂,诸症顿除,
至今未再复发。
  5.胆石症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某男,43岁。初诊:1985年8月2日。
主诉:有胆囊炎、胆石症病史。近日脘胁疼痛,纳食腹胀,进油腻后更明显,倦怠乏
力。诊查:巩膜黄染,苔根黄腻,脉细弦。B超检查,见胆囊内有强光回声团,直径为
3cm。辨证:证属肝胆气滞,湿热蕴积成石。治法:拟疏肝利胆化湿为先。处方:柴胡
10g,炒赤白芍各10g,炒枳壳lOg,炙草5g,郁金lOg,广金钱草20g,茵陈15g,对
坐草15g,炙鸡金6g,马鞭草15g,焦山栀lOg,制军6g。二诊:药进7剂后,胁痛仍
明显,目黄退而未尽,苔根淡黄。前方去马鞭草、焦山栀,加广木香6g,制香附10g,
续服7剂。三诊:胁痛已减,目黄已退。脉细弦,苔根淡黄。上方去赤芍、香附,加党
参、黄芩,7剂。四诊:肝胆湿热渐清,气机日调,目黄胁痛均未发,大便通畅,胃纳
欠佳。脉细弦,苔根淡黄。拟疏肝利胆排石。处方:柴胡lOg,,杭白芍lOg,炒枳壳
lOg,炙草6g,郁金lOg,广金钱草20g,炙鸡金6g,焦山楂lOg,炒川栋子lOg,制香
附lOg,青陈皮各6g,制军6g。五诊:连服14剂。肩背及右胁微胀,纳便均正常。上
方续服7剂。六诊:1985年9月22日复查B超:胆内结石已排出,脘胁胀滞已无,倦
怠乏力。拟四逆散加太子参、郁金、鸡金调理再进。
    按语:患者因湿热日久,胆失疏泄,气滞湿热胶结而成胆石症。以四逆散疏肝理气
化滞,茵陈化湿清热退黄,并用金钱草、对坐草、郁金、鸡内金以化结石。根据患者在
服药过程中曾淘洗大便数次,均有绿豆大小砂石排出,由此推测药物起到荡涤结石的作
用,使结石化为碎粒而逐步排出。
    6.阳痿  《伤寒论讲解》:某男,24岁。1984年lO月5日诊。少年时曾犯手淫,
今年新婚3月,出现阳痿,阴囊湿冷,有时滑精,面容消瘦,颇为自卑,苔薄白,脉细
弦。思想无穷,宗筋弛纵,兼有滑精,乃肝肾同病。治宜疏肝畅郁,补肾封髓,佐以通
络。四逆散、三才封髓丹合用之。处方:柴胡12g,枳实12g,甘草6g,天冬lOg,熟
地15g,太子参15g,蜈蚣2条,砂仁3g,黄柏6g。药进7剂后,阴囊湿冷已减,阳事
能兴。但时间短暂,不敢妄动,原方加车前子、王不留行各lOg,后愈。
    按语:阳痿一证,多从肾论治,且以补为主。案6系青年新婚,证属肝肾同病,法
当疏肝补肾,方证对应,故而获效。
    [临床报道]
    一、内科
    1.心脏神经官能症  杨氏等用本方去甘草加郁金为基本方,若胸闷或胸胁及背部
胀痛为主,兼心情抑郁、嗳气者,加香附、佛手、檀香、苏梗等,重用枳实;若胸痛部
位固定,呈针刺样,频频发作,兼胀痛者,为气滞血瘀证,加三棱、莪术、延胡索等,
或合桃红四物汤;若胸闷不舒,泛泛欲呕,头重如裹,苔白腻者,为气滞痰阻,合二陈
汤;若胸胁胀满,胸部灼热,心烦易怒,心悸,口苦而干者,为肝郁化火证,加黄连、
栀子、蒲公英、白蒺藜、生地等;若为更年期,多为肝郁肾亏证,基本方合二仙汤;若
心神不安,失眠明显者,加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琥珀粉等;若血压偏低,脉弱,
为壮火食气所致气虚,加人参等。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治愈32例,占80%;
有效6例,占15%;无效2例,占5%“j。
    2。早搏  王氏等用本方加赤芍、人参、阿胶、麦冬、桂枝、元胡治疗难治性早搏
32例,经3个疗程,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L2j。
    3.咳嗽  张氏以本方加杏仁、桑白皮、瓜蒌皮、浙贝、广地龙、焦山栀、枇杷叶
为基本方,痰中带血加侧柏叶、黛蛤散;大便干结加生决明子、大黄等,治疗肝咳34
例。痊愈30例,有效3例,无效1例c”。沈氏以本方加代赭石、露蜂房、地龙、象贝
母、百部、五味子为主方,并随症加减,纳差痰多加半夏、陈皮;咯痰黄稠加黛蛤散、
黄芩;咽痒加僵蚕、蝉衣等。治疗顽固性咳嗽40例,治愈39例,无效工例,有效率达97。5%[4j。
    4.胃脘痛  丁氏等以本方加川栋子、元胡、丹参、大枣为主方,并随症加减,肝
胃郁热加蒲公英、左金丸;寒热错杂加法夏、黄芩、川连、干姜;脾胃虚寒加高良姜、
香附;泛酸重者加乌贼骨;嘈杂口苦加生石膏、栀子;嘈杂口不苦加生石膏、知母;兼
食滞者加楂曲、二芽;便黑者加生蒲黄;便秘加火麻仁等。治疗胃脘痛82例,痊愈34
例,好转3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1%。
    5.慢性胃炎  黄氏等用本方合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治疗慢性浅表型胃炎40
例,并设对照组与服山楂丸。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好转率为76%一100%对25%一33%;
组织糜烂好转率为88%对15%;幽门螺杆菌阴转率为32%对O。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
对照组L6j。张氏以本方为主,胃热炽盛加川连、蒲公英、连翘,炙甘草改碧玉散;积
滞内停加神曲、炒山楂、炒麦芽、炒莱菔子;脾胃虚寒加黄芪、桂枝、红枣、生姜;夹
有络瘀者加丹参、丹皮、炙刺猬皮、制延胡;胃阴不足加石斛、麦冬、天花粉;泛酸合
左金丸、乌贝散;大便溏薄加茯苓、炒白术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5例,显效45
例,好转6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周氏用本方合小陷胸汤(姜半夏、瓜
蒌皮、川连)加八月札、佛手、浙贝为主,气滞脘胀明显加香附;兼有舌苔白腻加川
朴;疼痛明显加川栋子、元胡;泛酸加海螵蛸、牡蛎;食滞纳差加焦三仙;舌红苔黄糙
乏津加玉竹、麦冬;舌质淡胖边有齿印加党参、黄芪等。治疗慢性胃炎42例,结果治
愈23例,好转16例,无效3例L8j。李氏等以本方合四君子汤加郁金、陈皮为基本方,
湿重加厚朴;有热加黄连;血瘀加丹参;胃阴不足加沙参、石斛;气滞重加佛手、香橼
皮、绿萼梅;嗳气加旋覆花等。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显效16例,占32%;
有效30例,占60%;无效4例,占8%L9j。魏氏等以本方加党参、红藤为基本方,脾
胃虚寒加高良姜、香附;胃阴虚加沙参、百合、石斛;肝胃郁热加丹皮、栀子、蒲公
英;瘀血明显加丹参、桃仁、红花;嗳气、泛酸加吴萸、半夏;腹胀明显加失笑散等。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显效39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8%。幽
门螺杆菌(HP)情况:治疗前HP阳性者41例,治疗后HP阳性者5例,杀灭HP有效率87.7%。
  6.胆汁反流性胃炎  祁氏等以本方加蒲公英、陈皮、黄连、吴萸、旋覆花为主,
上腹痛甚加川栋子、元胡;大便秘结加大黄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显效16
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3.3%。王氏以本方为基本方,气滞型加佛手、沉香、
制大黄、鸡内金、炒神曲、麦芽、蒲公英;湿热型加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制大
黄、石见穿、乌贼骨、佩兰、鸡内金、仙鹤草、茯苓;中虚型加黄芪、党参、白术、砂
仁、鸡内金、佛手、制大黄、陈皮、升麻;血瘀型加赤芍、石打穿、吴茱萸、高良姜、
五灵脂、蜈蚣、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显效32例,好转
14例,无效4例“”。潘氏以本方合左金丸(黄连、吴萸)加代赭石、半夏、大黄、蒲
公英为主,兼血瘀加丹参、莪术;气虚加黄芪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7例,近期临
床治愈1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近期临床治愈率43%,总有效率92%。
    7.消化性溃疡等  高氏以本方治疗胃溃疡患者65例,并设西药30例作对照观察。
结果65例中,显效46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3%。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作者指出,汤剂、散剂两者的疗效无差异性,但散剂易
于掌握剂量,汤剂则不能久煎,一般以煎15分钟为宜,否则将使调理气机作用减
弱。何氏用本方加味治疗急性上腹痛49例,总有效率为95。91%。张氏以本方加
味治疗胃粘膜异位症30例,总有效率为93.3%。日本学者杉浦氏以四逆散、柴胡
桂枝汤治疗8例经胃内镜确诊的活动性胃溃疡。其中4例初发溃疡全部治愈,3例复发
溃疡治疗后溃疡有明显缩小;6例有上腹痛者,4例服药1周内疼痛消失,2周内消失
者工例,无效1例。池氏用本方加味治疗25例胃下垂患者,均获满意效果c18J。吴
氏等用本方加党参、云苓、炒白术、玄胡为主,胃热加黄连、栀子;阴虚加沙参、麦
冬;虚寒加黄芪、桂枝、干姜;瘀血加蒲黄、三七;反酸加乌贼骨、煅瓦楞;贫血加大
枣等,并配合西药庆大霉素、泰胃美。治疗消化性溃疡7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胃镜
检查溃疡愈合、缩小率达91.7%。表明辨证结合辨病用药,可明显提高治疗消化性溃
疡的疗效。蒋氏等用本方加海螵蛸、浙贝母、白及、煅瓦楞子、田三七、延胡索、
广郁金、广木香合胶态果胶铋,治疗消化性溃疡78例,与用雷尼替丁加得乐冲剂治疗
本病40例作对照。结果两组分别痊愈70例对29例,显效率为89.7%对72.5%,疗效
有明显差异(P<0.05)。周氏等以本方加厚朴、石斛、麦冬为基本方,痛甚加佛
手、延胡索;热郁甚加黄连、焦山栀、蒲公英;痰湿甚用炒白芍,去柴胡加白豆蔻、姜
半夏;虚寒者去石斛、麦冬加党参、黄芪、山药、茯苓;血瘀者用赤芍,加三七粉、炒
当归、延胡索等。治疗消化性溃疡70例,疗程30天。结果痊愈63例,有效2例,总
有效率为93%。尤其对气滞型、热郁型、血瘀型疗效满意,并能显著改善胃脘痛、泛
酸、恶心、嘈杂、嗳气、乏力、便溏等临床症状。罗氏以四逆散为基本方,脾胃虚
选加党参、黄芪、茯苓、白术;脾胃虚寒选加香附、高良姜、附子、桂枝;舌红苔黄,
郁热明显者,选加丹皮、栀子、黄芩、蒲公英;有瘀血,选加五灵脂、蒲黄、元胡、丹
参等。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结果治愈60例,好转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
96%,其中有出血的17例,均在1周内大便潜血转阴性[223。李氏等以本方加神曲、槟
榔、蒲公英为基本方,气滞加木香、元胡、川栋子;血瘀加桃仁、红花、蒲黄、五灵
脂;郁热重用蒲公英、海螵蛸、栀子、黄连;虚寒加黄芪、党参、高良姜、吴茱萸、肉
桂;寒热错杂加半夏、柴胡、桑白皮、地骨皮、丹参等。治疗十二指肠球炎78例,结
果:治愈69例,占88.46%;显效4例,占5.13%;有效2例,占2.56%;无效3例,占3.85%,总有效率96.15%。
    8。肠胃易激综合征  孙氏以本方合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基本汤
剂,腹痛腹泻较剧加葛根、苡仁、延胡;热象偏盛加黄芩、公英;腹胀、便秘较剧加莱
菔子、酒大黄;恶心呕吐加半夏、姜竹茹;纳食不佳加焦三仙;心烦、焦虑、失眠加香
附、枣仁等。治疗肠胃易激综合征86例,结果痊愈34例,显效28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37%。
    9.慢性胆囊炎  张氏报道,慢性胆囊炎迁延型,以本方加神曲、郁金、玄胡;伴
结石者加大枳壳用量,另加金钱草、大黄、芒硝;急性发作者,加黄芩、金银花、大
黄、芒硝,便通后减大黄、芒硝,配合静脉补液及解痉止痛等药物。共治疗103例,除
19例伴结石反复发作、改作手术治疗外,其余84例中临床治愈78例,仍有症状者6
例。作者认为,重用黄芩、银花、大黄、芒硝增加清热散瘀解毒之功效。必要时配合输
液及解痉止痛等西药,标本兼治,对控制症状、缩短病程较单纯西药抗感染疗法为优。
    10。胆道蛔虫病  封氏以本方/JnJ~l栋子、使君子等,治疗胆道蛔虫病40例,均获
痊愈[26,。郑氏以本方加乌梅、苦栋皮,对51例经西医治疗无效的胆道蛔虫症患者进行
治疗,均获痊愈。徐氏以本方加乌梅、苦楝为主,便秘加大黄、芒硝;呕吐加川连、
生姜;舌苔白腻加川椒;腹痛剧烈配合注射阿托品等。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全部痊愈czsj。
    11.胆结石  姜氏等用四逆散加赤芍、郁金、黄芩、丹参、鸡内金、茵陈、车前
子、茯苓、金钱草、连翘、大黄为主,气虚加黄芪、党参;食欲不振加神曲、谷芽、麦
芽;疼痛甚者加木香、川楝子、延胡索;血瘀加桃仁;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等。治
疗胆结石42例,其中治愈31例,占73.8%;好转10例,占23.8%;无效1例,占
2.4%L2”。吴氏以本方加木香、木通、郁金、内金、大黄、川朴、金钱草、丹参、茵陈
为主,畏寒发热、苔黄腻加银花、山栀、青黛;右胁痛加元胡;纳呆加谷芽、麦芽;恶
心呕吐加半夏;大便秘结加重大黄等。治疗胆石症66例,显效5例,好转59例,总有效率97%[30)。
    12.环孢素A(CSA)所致高胆红素血症  胡氏等以本方加茵陈为主,黄疽明显加
金钱草、虎杖;恶心呕吐加竹茹、芦根;腹胀加厚朴、大腹皮;纳呆加麦芽、神曲;口
苦加黄芩、栀子等。治疗环孢素A(CSA)所致高胆红素血症10例,结果有效率为100%。
    13.泻痢  以四逆散加味治疗菌痢及细菌引起的腹泻,多获良效。认为,用本方加
味治痢,重在调气行血,不同于一般多用苦寒清热解毒之品的治法。报道用四逆散
加薤白治疗痢疾初起,其中薤白用至30g,煎汤代水,若泄泻见泄利下重者,亦可用之
取效cs3)。李氏治疗久痢常用本方加木香、酒军炭,取得良好疗效。
  1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郑氏等以本方加黄芪、薏仁、白术、茯苓、防风、黄连
为基本方,腹痛甚加厚朴、砂仁;后重明显加木香、槟榔;虚寒明显加党参、干姜;食
滞加麦芽、山楂;湿热重加败酱草、白头翁;兼恶心呕吐加半夏、藿香等。治疗肠道菌
群失调性腹泻22例,痊愈15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
    15.肝炎  凡有肝郁气滞胁痛等气机不畅见症者,均可选用本方加味治疗。如胡氏
治疗无黄疸型肝炎,以本方加当归、川芎等取效;陈氏治疗慢性肝炎,以本方合异功
散,其效显著;程氏等治黄疸型肝炎,均用本方合茵陈蒿汤加减,并用本方化裁治疗1
例肝硬化腹水,服药40剂,腹水消退;蒲氏用本方加减调治肝炎后期,黄疸未清者,
加茵陈、栀子、板蓝根,腹胀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苏木,脾虚者加党参、茯
苓、白术。张氏用本方加车前草、大黄、虎杖、鸡骨草、丹参、炙甘草,治疗气滞
血瘀型病毒性肝炎127例,与用一般普通保肝药物治疗97例相对照。结果两组治愈42
例(占33.7%)对15例(占15.46%);好转51例(占40.工6%)对37例(占
38。14%);无效34例(占26。77%)对45例(占46.40%)。丘氏以本方合茵陈五
苓散(茵陈、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加黄芩、地榆、金钱草、车前草为主,胁痛明
显加元胡、郁金;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热象明显加银花、板蓝根;纳差加焦三仙;
腹胀加砂仁、木香等。治疗妊娠晚期急性黄疽型肝炎30例,并配合西药。结果治愈22
例,占73.3%;好转7例,占2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38j。对
于乙型肝炎,张氏认为,乙肝及澳抗阳性携带者,大都由于湿热毒邪侵入与正气受损而
成正虚邪实之病变。由于湿热困遏脾胃,损伤肝体,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肝脾同病,
故选用调和肝脾为主的四逆散佐异功散治之。共治35例乙肝及澳抗阳性者,其中治愈
21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39J。廖氏等用复方四逆散(柴胡
100g,白芍50g,炙甘草100g,积实50g,黄芪200g,丹参100g,山楂100g,蒲公英
200g),诸药粉碎过筛,袋装,每次5g,每日3次,饭后开水冲服。治疗慢性活动性乙
型肝炎43例,痊愈20例,占45.5%,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4%L40J。
赵氏以本方加贯众、半枝莲、虎杖、茵陈、板蓝根、女贞子、旱莲草为基本方,偏热加
黄芩、山栀;偏湿加佩兰、茯苓、半夏;脾虚加党参、白术、茯苓;阴虚重用女贞子、
旱莲草,加沙参、麦冬;胁痛加郁金、元胡;纳差加山楂、焦谷麦芽;血瘀加丹参、鸡
血藤等。治疗HBsAg阳性30例,20例转阴,转阴率66.6%””。
    16.药物性肝损害  马氏以本方加丹参为基本方,胁痛加青皮、香附、郁金;感觉
痛处内热加川楝子、大青叶;眩晕、疲乏加当归、生地、钩藤、菊花、石决明、生牡
蛎;烦热加丹皮、栀子、黄芩、青蒿、夏枯草;纳呆、厌油、恶心、呕吐、腹胀加半
夏、陈皮、砂仁、厚朴、茯苓;腹胀加木香;舌苔厚腻加苍术;出现黄疸加茵陈、蒲公
英;SGP丁较高加五味子、茵陈、败酱草等。治疗药物性肝损害24例,服中药后肝功
能均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症状也大多随肝功能恢复而消除L42J。
    17.脂肪肝  张氏等以本方加当归、山楂、黄精、泽泻、草决明、鳖甲、灵芝、何
首乌、大腹皮、穿山甲为主,每日1剂,另加维生素Bl、C等,服药3个月,治疗脂肪
肝17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L4x。
    18.肝硬化  方氏用土鳖四逆散系列方(工号:土鳖虫、柴胡、枳壳、白芍、炮甲
珠、郁金、鸡内金、太子参、丹参、薏仁、甘草,主治肝郁血瘀型。Ⅱ号:土鳖虫、柴
胡、枳壳、炒白术、炮甲珠、茯苓、鸡内金、党参、薏仁、白蔻仁、甘草,主治肝郁血
瘀脾虚型。Ⅲ号:土鳖虫、柴胡、太子参、丹参、薏仁、枸杞子、白芍、炮甲珠、鸡内
金、生地、麦冬、甘草,主治肝郁血瘀阴虚型。Ⅳ号:土鳖虫、赤芍、生军、丹皮、炒
栀子、枳壳、茵陈、丹参、土茯苓,主治瘀热黄疸型)治疗早中期肝硬化30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L4+。
    19。甲状腺功能亢进  蒋氏等以本方加白头翁、丹参、黄药子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20例,结果症状基本得以控制L4sj。杨氏以本方加白头翁、丹参、黄药子、生牡蛎为主,
心悸寐差加琥珀、夜交藤;伴腹泻、四肢痿软无力加茯苓、苡仁、淮山药;汗多、消瘦
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加沙参、花粉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21例,结果治愈15
例,占71.4%;好转6例,占28.6%L46J。
    20.阳痿  张氏以本方加蜈蚣治疗阳痿25例,胁痛加川楝子;口苦咽干加栀子、
丹皮;失眠多梦加枣仁、熟地、远志、夜交藤;四肢易凉,小腹冷痛,腰酸者,加杞
子、益智仁、紫河车、巴戟天;胸闷加瓜蒌;头眩目胀加菊花、天麻。结果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3例””。
    二、外科
    1.肋间神经痛  汪氏以本方加味治疗肋间神经痛50例,服药后自觉症状均消失[.8J。
    2.肋软骨炎  陈氏用本方加减治疗肋软骨炎。方法是局部肿痛明显,挟瘀者加活
血化瘀之炙乳香、炙没药、玄胡索5气滞者加制香附、郁金;因热烦躁者加山栀、黄
芩;有寒者加制川乌、川草乌、细辛;大便干燥者加酒大黄、全瓜蒌、全当归;脾虚便
溏者去枳实加枳壳、白术、茯苓。共治疗18例,均获痊愈L49J。
    3.乳腺增生  张氏以本方加当归、川芎、青皮、陈皮、合欢皮、穿山甲、牡蛎为
主,伴胸闷胁痛加全瓜蒌、川楝子;伴口苦心烦加栀子、丹皮;伴痛经、经量少有血块
加桃仁、红花、益母草等。治疗乳腺增生35例。结果痊愈19例,有效14例,无效2
例,治愈率55%,总有效率95%l则。
  4。乳腺炎  乳痈初起,宜行气化滞,清热解毒,用本方加蒲公英,一般不超过3
剂即可治愈。梁氏以本方加青皮治疗15例,均获预期疗效c,u。
  5。乳癖  林氏等以四逆散为主方并随症加减,如痰凝湿阻加法夏、浙贝、夏枯草;
气虚加参、芪;血虚加归、芍、生黄芪;疼痛加秦艽;气滞加青、陈皮;纳差加谷、麦
芽;热郁肝经加丹皮、栀子;血瘀加赤芍、皂刺;失眠加枣仁、柏子仁、合欢皮;乳癌
手术后加白花舌蛇草、半枝莲、半边莲等,治疗乳癖350例。药后显效268例,占
76.6%;有效49例,占14%;无效33例,占9.4%ljx。
  6.乳衄  姜氏以本方加香附、青皮、丹皮、夏枯草、侧柏叶、藕节炭、生甘草为
基本方,伴脾虚加党参、白术、茯苓;伴血虚加阿胶、首乌、川芎;伴肝火炽盛加龙胆
草、山栀、黄芩等,治疗乳衄12例。结果治愈10例,无效2例cjx。
  7.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张氏用本方加元胡、红花、白花蛇舌草、川栋子、桃仁、
炙马钱子粉为主,气血虚加黄芪、当归;口苦便干加川大黄;睡眠不佳加炒枣仁、夜交
藤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结果治愈26例,显效10例cs4j。王氏等以本方
合左金丸(黄连、吴萸)加元胡、川芎、郁金为主,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血热加
丹皮等,治疗带状疱疹后疼痛25例。结果显效8例,占32%;有效15例,占60%;总有效率92%~553。
  8.肾绞痛  巫氏用本方合失笑散(蒲黄、五灵脂)为主,若尿频、尿急、尿艰涩、
尿色黄赤加木通、滑石、白茅根;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年老体弱加黄芪、党参等,
治疗肾绞痛48例。结果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34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时有患
侧腰部隐痛为显效,8例;症状减轻,停药后时有复发者为好转,4例,服药3天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2例L56J。
  9.外伤疼痛  洋氏用本方加味治疗外伤引起的躯干部疼痛,收到一定的疗效。认
为躯干损伤多气血为患,或气病及血,或血病及气,以本方合失笑散出入,气血并用,
相得益彰,使气机得顺,血和络通而病止lj”。
  10。阑尾炎  赵氏以本方加木香、川栋子、黄连为主,发热、口干欲饮、脉数、舌
红苔黄,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身重体倦、口干不欲饮、舌苔厚腻、脉沉缓,加苍
术、苡仁;脘胀满闷胀痛、嗳气、脉沉弦,加青皮、香附;右下腹痛如锥刺、舌质紫
暗、脉沉涩,去白芍加赤芍、桃仁、延胡;便秘加川军、芒硝;恶心呕吐加陈皮、半
夏、赭石;纳呆加内金、焦楂等,治疗阑尾炎28例。治愈25例,3例因化脓转外科手术,愈后复发4例,总有效率为89%L58J。
    三、妇科
    1.输卵管阻塞  许氏报告,在观察115例输卵管阻塞的患者中,中医辨证多有不
同程度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表现。故采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作用的四逆散治
疗,同时参照月经周期,尤其是对合并黄体不健者更为重要。在每届月经中期应加用补
肾壮阳之品;在经前数日,冲任气血充盛,可重用活血化瘀之品;经后气血较虚,需酌
加补养药。同时配合外治方,可补充内治之所不及。结果总有效率为71%。病房组63
例,总有效率84.3%L5”。亦有以本方加味,治疗3例输卵管不通者,服药后均怀
孕“0J。赵氏等用本方加丹参、穿山甲为基本方,对肝郁明显者枳实加至15g;血瘀甚
者加水蛭;瘀湿互结加生黄芪、桂枝;附件增厚,压痛明显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附件炎性包块者加莪术;输卵管积水者加大戟、泽兰;气血不足者加党参、当归;肾虚
者加紫河车、鹿角胶等,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246例。结果:显效(输卵管通畅试
验检查,已通畅或在治疗中妊娠者)136例;有效(输卵管内完全不通畅或通而不畅)
42例;无效(1个疗程以上输卵管通畅试验无变化者)68例,总有效率为72.36%co”。
    2.附件炎  王氏对190例慢性附件炎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兼夹湿热型及气滞血瘀
兼夹寒湿型。前者以四逆散加减,后者以桂枝茯苓丸化裁治之。结果治愈69例,好转
115例,总有效率为96.8%。南氏以四逆散加味,兼湿热者加木通、泽泻;寒湿重
加桂枝、小茴香、吴茱萸;痛甚加川楝子、元胡、乳香、没药、橘核;痛热明显加白花
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黄连、赤芍;有肿块者加三棱、莪术;白带多者加乌贼骨、
土茯苓;腰痛加桑寄生、川断;久病体虚加党参、黄芪,治疗慢性附件炎48例。结果
治愈34例(70.8%),显效10例(20。8%),好转4.例(8。4%),治愈病例随访至今未复发[e“。
    3。不孕症  施氏以本方加赤芍、穿山甲、路路通为基本方,气虚加黄芪、党参;
肾气虚加寿胎丸;肾阳虚加仙茅、仙灵脾;肾阴虚加二至丸;脾虚加茯苓、山药、薏
仁;寒者加吴萸、肉桂、桂枝;夹痰湿加法夏、竹茹、车前草;血瘀加莪术、丹参、鸡
血藤;血热加栀子、黄芩、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等,治疗继发性不孕症30例。结果
痊愈15例,占50%(其中已怀孕n例,输卵管已畅通者4例);显效9例,占30%;
有效4例,占13%;无效2例,占6.6%,总有效率93。6%。
    4.其他  王氏以本方加橘叶、核为基本方,并随证加减治疗150例经前期乳房胀
痛患者,其中肝郁血虚型19例,痊愈16例,好转3例;肝郁气滞型69例,痊愈59
例,好转7例,无效3例;肝郁血瘀型48例,痊愈38例,好转8例,无效2例;肝郁
痰瘀型14例,痊愈7例,好转4例,无效3例[65,。有以本方加味治疗因肝郁气滞、经
络受阻导致的月经后期,痛经,闭经,带下等症,每获良效。认为妇女的生理、病理与
肝脾关系密切,故可用四逆散加味调治[66,。另外,还有用本方治愈因寒冷导致乳汁不通的报道Lo”。
    四、儿科
    小儿厌食  张氏等以本方加半夏、生牡蛎、内金、生姜、大枣为主,治疗小儿厌食
64例。治愈54例(84.4%),显效3例(4.7%),好转4例(6.2%),总有效率95.30/6[68]。
    五、五官科
    口疮  岑氏以本方合封髓丹(黄柏、砂仁、甘草)加栀子、神曲为基本方,心烦易
怒加丹皮、薄荷、麦芽;口淡纳呆、苔厚腻加白术、麦芽;失眠多梦加黄连;大便溏烂
加茯苓、白术、扁豆衣;大便干结加大黄等,治疗口疮47例。治愈14例,占29.7%;
显效18例,占38.3%;有效8例,占17%;无效7例,占14。9%,总有效率85.10)6{69]。
    另外,周氏综合报道用本方加黄芩、百部等治疗急性咽炎;杨氏用本方加银花、蒲
公英等治疗耳疸;沈氏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收到良效[70l。
    [实验研究]
    一、对平滑肌的影响  本方水提醇沉剂可抑制家兔平滑肌的收缩运动,使其频率减
慢,幅度减小,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肠痉挛L7”。本方与肾上腺素的肠管
抑制作用有协同作用门”。对未孕家兔的离体子宫呈抑制作用,使子宫节律性收缩减少,
子宫肌弛缓,并对抗肾上腺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对家兔在体子宫,经耳静脉给药后,
呈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力及张力均增强,收缩频率加快,其作用与0.1单位垂体后叶素相似[’”。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对正常血压的影响  本方静脉注射可使狗血压明显升高,维持时间2—9分钟,
并呈量效关系,升压作用强度与去甲肾上腺素0。01rng/kg的升压相似,可被0.受体阻
断剂妥拉苏林所对抗,推测其升压作用可能与兴奋血管。.受体有关[723。龚氏用兔、狗
进行同样实验,亦证明本方对正常血压有升高作用。其升压特点是升压曲线与去甲肾上
腺素相似,对猫、狗的升压作用略低于单味枳实,而对兔则略高于枳实;升压的同时,
对呼吸的抑制不明显,而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的同时对呼吸呈明显抑制;升压持续时间较
去甲肾上腺素长;1.5小时内连续给家兔静注7—9次,升压效应不减弱,说明本方的
升压作用无快速耐受性,同时心电图监测也未出现心律紊乱[73,。
  2.抗休克作用  按2.4亿大肠杆菌As内毒素给狗和家兔,引起内毒素休克,然后
静脉给本方水醇沉液0.5g/kg和1.0g/kg,可见血压明显升高,并且升压效果类似去甲
肾上腺素;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致血压下降至正常血压的1/2以下,心电图
ST.T波改变,节律紊乱,即造成心源性休克模型。按lg/kg给予本方后,血压急剧回
升,且存活时间模型比对照组延长,心电图逐步改善,心肌切片观察心肌细胞无异常改
变,而对照组心肌细胞肿胀、界限不清,说明该方有抗实验性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对
狗、兔的失血性休克亦具有对抗作用;实验中麻醉意外所致的低血压,本方亦可使血压
回升,并可延长胰岛素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但与血糖量无关。本方升压的主要机制
是:①兴奋肾上腺素。、臼受体。当用妥拉苏林阻断。受体后静注本方,升压作用消失;
用心得安阻断B受体后,升压效应明显加强。②加强心脏功能。对麻醉猫心功能指标测
定发现.dp/dt、mAp和CO明显增高。一dp/dt是反映心室舒张时心肌收缩成分延长的最
大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mAp的增加不是因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而是由于心脏射
血功能增强所致[73j。
  3.强心作用  离体兔灌注实验观察到,本方醇沉剂O.4g灌注后,对心缩力、心率
和冠脉流量均无影响,当剂量增加到1.6g时,心脏呈抑制作用,心缩力减弱,心率减
慢,甚至心搏暂停。而对在体狗心脏、静脉给药lg/kg,可使心缩力加强,心搏加快,
血压升高。当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造成急性心肌损害后,分别给西地兰0.2mg及
本方醇沉剂O.5g/kg,本方的强心作用优于西地兰l’u。
  4.抗心律失常作用  小鼠静脉注射本方,能延长P—R间期使用心率变慢,并能对
抗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也能降低氯仿所致小鼠室颤率,有明显抗心律失常效果。
但是加大剂量可引起工度房室传导阻滞和T波高耸等毒性作用。上述结果提示,本方
静脉给药对伴心率快而节律不齐的休克患者可能有好处[74j。
    三、对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小鼠口服本药煎剂,在常压耐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可
明显延长,并具有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缺氧的作用;对小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的生
存时间有明显延长。血氧分析表明:小鼠和兔分别腹注和静注本方,可使氧分压明显升
高;正常人口服本方后1小时,血氧分压亦具有同样效果。
    四、对脑血管的影响  对15例中度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脑血流图测定,结果表明服
本方后左侧波幅明显升高,左侧流人容积速度明显加速,波幅差值于服药后有60%人
明显降低,上升时间左右侧有不同程度缩短。提示本方对脑血管有一定扩张作用,升高
平均动脉压,增加脑血流量,可使休克时脑缺血现象得以改善。
    五、对血流动力学和血脂的影响  本方能抑制AI)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达
90%以上,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对正常小时、家兔血小板计数和家兔血流动力学参数
均无显著影响;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给药组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均明显
短和轻于对照组,提示该方对休克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r73,。另外,
本方还可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7C、TG、LDL-ch和肝TC明显降低,但对血清HDL-Ch、肝7G和肝指数无影响L76j。
    六、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  大鼠禁食36小时,禁食期间饮用葡萄糖水。乙醚吸人
麻醉,结扎幽门,然后十二指肠腔内注射本方醇提液8ml/kg继续饥饿并停止供水12小
时,将大鼠处死,放血,取其胃进行溃疡面肉眼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溃疡指数、均
数之差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且大鼠的成活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rr”。
    七、其他  本方静脉注射2。5g/kg能救活利多卡因中毒小鼠,降低其死亡率,并明
显推迟死亡发生的时间;腹腔给药5g/kg,可显著预防利多卡因的毒性,并增加大鼠对
其耐受量;预防利多卡因毒性的半数有效量为6.1±0.69/kg,随着四逆散的剂量增加
具预防作用增强,呈显著的量效关系L78j。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较明显的
促进作用,增强其免疫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可降低正常小鼠的体温[71j。
    八、毒性
    1.急性毒性测定  本方煎剂小鼠口服Ln0为413g/kg,水醇沉液小鼠腹腔给药
LD5n为122.8g/kg,尾静脉给药LD50为22.4g/kgL731。
    另外,在30分钟内经静脉连续给药,不同累加剂量的药物对大鼠、家兔心电图均
有影响;大鼠1.5g/kg、家兔4.5g/kg可使P.R间期延长,同时使大鼠发生传导阻滞,
T波高耸;3.5g/kg、7.0g/kg时,明显减慢大鼠、家兔的心率,并使家兔的sT段下
移;但对家兔心乳头肌的收缩性无明显影响。证明该药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L”3。
    2.亚急性毒性测定  15g/kg煎剂大鼠灌胃,每天1次,连续20天。体重、肝功、
肾功均无明显变化。20g/kg水醇沉液给小鼠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20天。结果可
见体重减轻,血小板减少。在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的病理形态学检查中,可见到20g/
kR剂量对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如充血水肿,实质细胞变性,
重者点状坏死,小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而微血栓以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为主要成分,单
味枳实所致的损害较复方更为严重。以该方中枳实为主,将其分解组合成七种不同的配
方,制成水醇沉液。结果以枳实、柴胡、白芍方和枳实、柴胡、甘草方升压效果最强,
而前者和原方腹腔给药的LD50为最大,即毒性最低。并且上述各配伍制剂的LD50均比
单味枳实的LD5。大。说明本方各种不同配伍均降低了单味枳实的毒性。作者认为以枳
实、柴胡、白芍方,在抗休克应用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附方]
    1.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
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以麦粥下之。功用:行气和血,缓急腹痛。主治:产后腹痛,烦
满不得卧者。并主痈脓。
  枳实芍药散所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是气滞血凝,郁而生热所致。气血郁滞成
实,法当行气和血,然产后正虚,破泄不可过猛,故用枳实烧令黑,使破气不致太过,
再合芍药以补血养阴,缓急止痛。则气滞散而血亦行,郁既解而热亦消,腹痛烦满自
除。其又主痈脓者,亦是取其行气破滞,和血止痛之功。更以麦粥送服,取其益气和胃
安中,兼能凉血,既护产后之虚,又助枳、芍消散痈肿。
  2.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各12g)  以水三升,煎取一升,
去滓,分二次温服。功用: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
急或腹中疼痛。本方选芍药,既养血益阴,又缓急止痛,一举两得。针对病因和主症,
故为君药。臣以炙甘草补中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另能缓急止痛,以助芍药缓挛
急,止腹痛。再者,两味配伍,又是酸甘化阴的重要药对,补阴血之力相得益彰,以治病求本。
  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三方组成中皆有芍药一味,均有缓急止痛之功,
以治腹痛。但各有特点,其中四逆散组成为后两方之和,另加柴胡,重在疏肝理脾,所
治腹痛多伴有后重泄利,又为治阳郁不伸之四肢厥逆的代表方;枳实芍药散,散中有
收,行中寓缓,善治产后腹痛,或痈脓者;而芍药甘草汤则为酸甘化阴之剂,缓急止痛
力强,对于多种痉挛性疼痛疗效颇佳。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 利下重,脉弦。
2。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四逆散  (《伤寒论》)
    [组成]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十分(各6g)
    [用法]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四逆”,缘于外邪传经人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
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
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
阴中涵阳之证,唯气不宣通,是为逆冷”(录自《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卷7)。张锡
驹亦谓:“凡少阴四逆,俱属阳气虚寒,然亦有阳气内郁,不得外达而四逆者,又宜四逆
散主之”(《伤寒论直解》卷5)。又肝为刚脏,主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本证四逆,
亦可由肝气郁结,阳郁于里,不能通达于四肢所致。另外,肝病最易传脾,脾主四肢,
脾土壅滞不运,亦可导致阳气不能敷布而为厥逆。本方所治除了“四逆”这一主症外,
其余均属于或然症。由于气机郁滞,升降失调,病邪逆乱于内,故可见诸种不定之症。
气滞阳郁化热,则身微热;心胸阳气失于宣通,则或咳或悸;水道失于通调,则小便不
利;气郁不畅,木横乘土,则腹痛;胃肠气机不利,则泄利下重。以上或然症,以腹
痛、泄利下重,较为常见。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脾气壅滞,而成肝脾不和之
证,故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脉弦主肝郁,亦主疼痛。因此,阳郁气
.滞,是本方证发病的关键。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阳郁气滞所致,故治宜宣畅气机,透达郁阳,疏肝理脾之
法。方中柴胡人肝胆经,其性轻清升散,既疏肝解郁,又透邪升阳。《本草经解》卷2
记载:“柴胡清轻,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胃肠中,凡有结
气,皆能散之”,致使肝气条达,阳郁得伸,恰对病因病机,故为君药。白芍功能敛阴
养血,《本草备要》言其“补血”,“敛肝阴”,以养肝体,助肝用。肝体阴而用阳,肝体
得养,则肝用易复;另能防柴胡“劫肝阴”;再者,柴胡又是缓急止痛之佳品,与甘草
配伍则疗效益增,是为臣药。佐以枳实,该药苦降辛行寒清,具有下气破结泄热之功。
《神农本草经》卷2谓其“除寒结热”,  “利五脏”;《名医别录》卷2认为其“破结实,
消胀满”,既助柴胡调畅气机,又合白芍调理气血。甘草为使,一调和诸药;二益脾和
中,以扶土抑木;三缓急以助白芍止痛。综观全方,柴胡配芍药一散一收,一疏一养;
伍枳实一升一降;柴胡、芍药与枳实、甘草,亦肝亦脾,亦气亦血,四药合用,散而不
过,疏而无伤,肝脾同治,气血兼顾,这也是本方的配伍特点。致使邪祛郁解,阳伸肢
温,诸症白愈。由于本方主治“四逆”,原书剂型为散剂,故名“四逆散”。
    [类方比较]  本方与小柴胡汤同为和解之剂,均以柴胡为君,但小柴胡汤中柴胡配
黄芩,外解诲请,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与枳实相合,重在调畅气机、疏肝理脾。另
外,小柴胡汤用人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四逆散用芍药、甘
草养血健脾,缓急止痛。所以,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常用方。    .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由于临床表现非虚非寒,故被后世视之为治
疗热厥或气厥的代表方。亦用作疏肝理脾之通剂,常用于肝胆气郁而致的四逆,或肝脾
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以手足不温,或胁肋疼痛,脉弦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
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川楝子以清内热。
    3。本方现代常用治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
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
.(或胆胃)不和者。    '
    [使用注意]  阴虚气郁而致的脘腹、胁肋疼痛,忌用本方。
    [源流发展]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由于组方选药寓意深奥,故久用不衰,一直
被列为调和肝脾的基本方。后人无论在其应用范围还是组成方面,均有补充与发挥。有
关本方的主证治,原书记载:“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
痛,或泄利下重。”《玉机微义》卷32谓:“寒邪变热传里,小便不利,腹中痛或泄利。”
《明医指掌>卷6进而指出:“阳邪传里腹痛,阳厥轻者。”《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56
认为:“阳气亢极,血脉不通,四肢厥逆,在臂胫之下者。”《证治汇补》卷6曰:“热郁腹
痛。”《类聚方广义》说:“痢疾累日,下利不止,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中结实而痛,
里急后重。”可见前贤在《伤寒论》基础上对其临床表现某一方面的描述更加具体。现
今四逆散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经验报道甚多,《伤寒论讲解》归纳为四方面:“肝胆系
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并说“近年来我们对阳痿
患者运用四逆散加蜈蚣为主方,从肝论治,取得较好疗效。”至于四逆散的衍化方,例
如《太平圣惠方》卷13柴胡汤,即本方白芍易赤芍,加半夏、黄芩、桔梗,主治伤寒
十余日,热气结于胸中,往来寒热不定。《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9逍遥散,即本方去
枳实,加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煨姜,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失健运者,症见两胁疼
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寒热往来,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舌淡红,脉
弦虚者。《证治准绳.类方》卷4引《统指》柴胡疏肝散,即本方去枳实,加枳壳、香
附、川芎,主治因怒气郁而胁痛,往来寒热,痛而胀闷,不得俯仰,喜太息,脉弦等。
《张氏医通》卷14柴胡疏肝散,在前方基础上加炒山栀、煨姜,用于怒火伤肝,血菀于
上之胁痛而呕吐者。《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味四逆散,即本方加干姜、桂枝、茯苓、薤
白、附片,适用于伤寒邪传少阴,火为水漫,.阳气内郁,不得外达,水气上冲下注,致
四肢厥逆,干咳心悸,便泄溺涩,腹痛下重,舌苔白而底绛,脉左沉弦而滑,右弦急等
症较复杂者。近年山西医学院的甘柴合剂,保留了本方甘草、柴胡两味,功能疏肝清
热,和中解毒,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者有较好疗效。    .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所治之“四逆”  所谓四逆,即四肢厥冷的简称,与“厥”、“厥逆”含
义相近。方有执解释曰:“四肢,温和为顺,故以厥冷为逆”(《伤寒论条辨》卷5);成
无己谓:“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注解伤寒论》卷6)。该证有寒热之不同。本方
所治既非阳衰阴盛之寒厥,亦非“热深厥亦深之热厥”。前者症见四肢厥冷,恶寒蜷卧,
神衰欲寐,腹痛吐利,苍白脉微等,治宜温法,当选四逆汤类;后者虽亦四肢厥冷,但
症见胸腹灼热,烦躁口渴,便秘尿赤等,治宜清法、下法,方用白虎、承气类。而本方
则适用于肝郁气滞,阳气不得外达所致。后世虽亦称之热厥,但据其病因、病机,故又
有阳厥、气厥之称。严格地讲,后两种提法似更确切。一般四肢厥冷的程度较轻,多见
四肢不温,或伴有身微热,脉弦等,治宜和法,当选本方。正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
全书》卷7所言:“今但四逆而无诸寒热证,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惟宜舒畅其阳,故用四逆散主之”。
  2.如何认识本方主证治中的“少阴病”  《伤寒论》318条谓本方主治“少阴病,四
逆”等。其中关于“少阴病”三字,历代医家颇有歧义,前贤有的仍作少阴病解,只是
说法不一。成无己曰:“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不温也”(《注解伤寒论》卷6);徐
大椿曰:“此乃少阴传经之热邪”(《伤寒论类方》卷3)。成、徐二氏可谓“少阴热化证”
的代表。今人李心机认为是少阴寒热从化不全证(《伤寒论疑难解读》)。其根据是“固非
热证,亦非深寒”(《伤寒论后条辨》卷11)。总之,上述观点均把本方看成少阴病的一
个证型。另外,也有某些医家把本方的少阴病列为其他经的。例如主张属“厥阴”的
有。如程门雪指出:“本方虽能治四逆,而非少阴病之四逆也”,“少阴病三字必误”,应该
“归之厥阴门”(《书种室歌诀二种》),持错简之说;1979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
《伤寒论选读》亦列之于厥阴病篇。而陆渊雷认为“少阳”,谓“其病盖少阳之类证,决
非少阴”(《伤寒论今释》)。下述为将其归于数经的例证。其中汪琥曰:“此条少阴病乃伤
寒邪在少阳,传人少阴之证。”又谓四逆散方“虽云少阴,实阳明、少阳药也”(《伤寒
论辨证广注》卷上);沈明宗云:“此少阴邪气夹木乘胃”(《伤寒六经辨证治法》卷6);
张玉刚说:“此证虽属少阴,而实脾胃不和,故而清阳之气不能通于四末”(《伤寒缵论》
卷上)。汪、张二位分别认定前者系少阳、厥阴、阳明相关同病;后者在病机上则涉及
脾胃。吴谦明确指出“此则少阳、厥阴”(《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卷7)。虽然众说
纷纭,但至今尚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今人姜建国为了将本方的少阴病与少阴寒化证
相鉴别,提出“当属少阴类似证”的见解,而不去探究到底应归哪一经,这在讲授和理
解方面可收删繁就简之效。综上所述,以上探讨固然很有必要,但从方剂学角度研究,
只要方证对应便可选之。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伤寒论讲义》(二版)认为:“少阴
四逆,皆由阳虚不能敷布四末之证。而本证所重在阳郁于里,不能达于四肢,其或咳或
悸或小便不利,是气机不宣;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是气血郁滞,故用四逆散宣散气血
之郁滞。本方为宣达郁滞之剂,方中用柴胡宣阳解郁,使阳气外达。”该看法比较切合
临床实用,所以方剂学教材大多遵此,本书也持这一观点。
  3.关于本方药量  本方为散,每服方寸匕。在《伤寒论》方中其用量之轻少,是
极为突出的。仲景治四逆之证,多用汤剂,而且用量较大,如四逆汤用附子一枚,.干姜
一两半;.通脉四逆汤用附子大者.<枚,干姜三两;:白虎汤中石膏用至一斤;’三承气汤大
黄都用四两,等等,其主要作用无非是用汤方重剂温里回阳或清下里热结实。而本方量
少为散,原非清热,目的在于疏解升阳。程知评价曰:“此证当用和解,不当用寒下,故
经中用剂之轻少者,无如此方,则其轻缓、解散之义可见矣”(录自《医宗金鉴.订正伤
寒论注》卷7)。    .
    4。关于本方所用枳实  后世枳实、枳壳多区别应用,其主治功用略有不同。然本
方中枳实却非今之枳实,而是枳壳。明确这一点,有助于加深对本方原意的理解和灵活
运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故《本草》
(指《神农本草经》,下同)亦只有枳实。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主疗
各有所宜,遂别出枳壳一条,以附枳实之后。然两条主疗,亦相出入。古人言枳实者,
便是枳壳,《本草》中枳实主疗,便是枳壳主疗。后人既别出枳壳条,便合于枳实条内
摘出枳壳主疗,别出一条;旧条内只合留枳实主疗。后人以《神农本经》不敢摘破,不
免两条相犯,互有出入。予按《神农本经》枳实条内称:'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
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尽是枳壳之
功,皆当摘人枳壳条。后来别见主疗,如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瘤结、
胸胁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止痛之类,皆附益之,只为枳壳条。旧枳实条内
称:'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
宜存于本条,别有主疗亦附益之可也。如此,二条始分,各见所主,不至甚相乱。”此说有待进一步证实。
    [方论选录]
    1.成无己:“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  《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
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
表热。”(《注解伤寒论》卷6)
    2.许宏:“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四厥者,乃寒冷之甚也。四厥为阴寒之邪,四
逆为传经之邪,自阳热已退,邪气不散,将若传阴而未人也。此只属阳,故与凉剂以治
之。用甘草为君,以和其中,而行其四末;以枳实为臣,而行结滞;以芍药为佐,而行
荣气;以柴胡为使,而通散表里之邪也。”(《金镜内台方议》卷11)
    3。吴昆:“少阳病四逆者,此方主之。此阳邪传至少阴,里有结热,则阳气不能交
接于四末,故四逆而不温。用枳实所以破结气而除里热;用柴胡所以升发真阳而四逆;
甘草和其不调之气,芍药收其失位之阴。是证也,虽曰阳邪在里,甚不可下,盖伤寒以
阳为主,四逆有阴进之象,若复用苦寒之药下之,则阳益亏矣,是在所忌。论曰:诸四
逆者,不可下之,盖谓此也。”(《医方考》卷1)
    4.柯琴:“少阴病四逆,泄利下重,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者,
此方主之。少阴为水火同处之脏,水火不和则阴阳不相顺接。四肢为阴阳之会,故厥冷
四逆有寒热之分。胃阳不敷于四肢为寒厥,阳邪内扰于阴分为热厥。然四肢不温,故厥
者必利,先审泻利之寒热,而四逆之寒热判矣。下利清谷为寒,当用姜、附壮元阳之
本;泄泻下重为热,故用白芍、枳实酸苦涌泄之品以清之。不用芩、连者,以病于阴而
热在下焦也。更用柴胡之苦平者以升散之,令阴火得以四达;佐甘草之甘凉以缓其下
重。合而为散,散其实热也。用白饮和服,中气和而四肢之阴阳自接,三焦之热自平
矣。此症以泄利下重,知少阴之阳邪内扰于阴,四逆即非寒症矣。四逆皆少阴枢机无
主,升降不利所致,只宜治下重,不须兼治诸症也。仲景因有四逆症,欲以别于四逆
汤,故以四逆散名之。”(《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下)
    5.方有执:“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
热犹未深入也,故用柴胡以解之,枳实以泻之,芍药以收之,甘草以和之也。”(《伤寒论条辨》卷5)
    6。张锡驹:“凡少阴四逆,俱属阳气虚寒,然亦有阳气内郁,不得外达而四逆者,
又宜四逆散主之。枳实形圆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络;芍药疏泄经络之血
脉;甘草调中;柴胡启发阳气而外达,阳气通,而四肢温矣。”(《伤寒论直解》卷5)
    7.尤怡:“夫邪在外者,可引而散之;在内者,可下而去之;其在外内之间者,则
和解而分消之。分消者,半从外半从内之谓也。故用柴胡之辛扬之,使从外出;枳实之
苦抑之,使其内消。而其所以能内能外者,则枢机之用为多。故必以芍药之酸益其阴,
甘草之甘养其阳。曰四逆者,因其所治之病而命之名耳。而其制方之大意,亦与小柴胡
相似。四逆之柴胡、枳实,犹小柴胡之柴胡、黄芩也;四逆之芍药、甘草,犹小柴胡之
人参、甘草也。且枳实兼擅涤饮之长,甘、芍亦备营卫两和之任。特以为病有阴阳之
异,故用药亦分气血之殊。而其辅正逐邪、和解表里,则两方如一方也。”(《伤寒贯珠集》卷7)
    8.章楠:“《素问》云:伤寒五日,少阴受之。言邪由阳经人阴者,邪人日深,则阳
郁日甚,不能循环四肢,则阴阳经脉不相交接而厥逆矣。四肢禀气于脾胃者也,故以柴
胡升少阳之清,枳实降阳明之浊,芍药、甘草调和肝脾。升降既顺,阳气即伸,邪亦透
发,自当再清其邪。此方乃先治其厥也,是故方后有加减法。”(《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卷9)
  9.王泰林:“小柴胡汤,少阳枢机之剂也;四逆散,少阴枢机之剂也。少阴为三阴
之枢,犹少阳为三阳之枢也。此四逆散与小柴胡汤制方之义略同,特以枢有阴阳之异,
故用药亦分气血之殊,而其补正逐邪,和解表里,则两方为一方也。盖彼用黄芩泻肺
热,恐金胜木也;此用枳实泄脾实,恐土胜水也。彼用人参补脾气,恐少阳之邪传人于
太阳也;此用芍药益肝阴,恐少阴之邪传人于厥阴也。而枢机为病,必以和解,故柴
胡、甘草在所不易矣。”(《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
    10.唐宗海:“四肢厥冷,谓之四逆。仲景四逆汤,皆用温药,乃以热治寒之正法。
至四逆散,则纯用清疏平和之品,亦能治四肢厥冷,何也?盖虚寒固有四逆,亦有热遏
于内不得四达而亦四逆者。实热内伏,热深厥亦深,非芩、连、大黄不克;虚热内伏,
非玉烛散、玉女煎不退;若是腠理不和,遏其阳气,则但用四逆散。枳壳甘草解中土之
郁,而白芍以调其内,柴胡以达于外。斯气畅而四肢通,自不冷厥矣。此汤与小柴胡转
输外达相似,又疏平肝气,和降胃气之通剂,借用处尤多。”(《血证论》卷8)
    n.张秉成:“夫少阴病而见四肢厥冷,似乎直中阴寒之证,然直中阴寒者,决无许
多或然之证。因寒属阴而热属阳,阳主动而阴主静也。此条即于或然证内,故可必其为
传经之邪。少阳为阳枢,少阴为阴枢,两者为阴阳之枢纽,是以小柴胡条内,所载或然
之证与此相同。然则此条之邪,定自少阳传来可想矣。故仍以柴胡自阴而达阳,邪自表
而里者,仍自里而出表,使无形之邪从兹解散。然邪既自表而里,未免有形之痰食留
恋,其邪结不开,邪终不能尽彻,故以枳实破结除痰,与柴胡一表一里,各得其宜,而
以芍药、甘草护阴和中,相需相济,自然邪散厥回耳。”(《成方便读》卷2)
    12。秦伯未:“本方主治传经热邪、阳气内郁的四肢厥逆证,故取四逆为名。由于柴
胡与枳实同用,能升清降浊;白芍与枳实同用,能流畅气滞;白芍与甘草同用,又能缓
急止痛。总的功能,疏肝理脾,调气去滞,故亦常用于肝病。后来柴胡疏肝散等均从此
化出。我认为一般肝病,与其用小柴胡汤,不如用四逆散;既能针对疏肝,又无壅滞的
流弊。”(《谦斋医学讲稿》)    .
    [评议]  由于四逆散的问世源远流长,后世有关方论颇丰,以上所选各有寓义。对
本方证之病机,成无已、许宏等绝大多数注家认为由传经热邪内结,阳气遏郁,不得外
达所致。张锡驹所言“阳气内郁”,可谓点睛之笔,对理解本方证的病机提供了重要参
考与依据。在组方配伍的剖析方面,各家角度不同,可相互参考,有助于全面理解,但
较为贴切的当推章楠与秦伯未。关于君臣佐使,许宏认为“以甘草为君”,“柴胡为使”,
与现在公认的“柴胡为君”、“甘草为使”相悖,难以苟同。至于对四逆散的评价,唐宗
海认为:“纯用清疏平和之品”,颇为中肯。关于这一点,秦伯未的认识尤为深刻:“我认
为一般肝病,与其用小柴胡汤,、不如用四逆散,既能针对疏肝,又无壅滞的流弊”。此
外,尤怡、王泰林将本方与小柴胡汤从组成上进行分析比较,尽管两方所选药物与其功
用不尽相同,然而“其补正逐邪,和解表里,则两方如一方也”。阐述了两方同为和解之剂的道理。
    [验案举例]
    1.泄利下重  《范文甫专集》:圆通和尚腹痛下利,里急后重,利下赤白,湿热痢
疾也。清浊淆乱,升降失常故尔。柴胡6g,白芍6g,甘草6g,枳壳6g,薤白30g。二
诊:利下见差。四逆散加薤白30g。
    按语:范氏常用本方以治泄利下重,颇见疗效。并曰:“此方系伤寒少阴方,……方
后有泄利下重加薤白等记载。本方四味已具升降通调之妙用,再加薤白通阳,俾中焦气
机宣通,阳气外达,则泄利下重自愈。《伤寒来苏集》云:'今以泄利下重四字,移至四
逆下,则本方乃有纲目。’此言实得经旨。”
    2.胁痛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某男,63岁。初诊:1985年11月19日。
主诉:近半年来,胸胁肩背作痛,走窜不定,时作时休;胃脘胀满,嗳气颇多,自觉有
气上冲。1985年7月份曾在解放军某医院作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经B型超声波
诊断,发现“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曾经耳针治疗,但症状如故。诊查:舌苔黄,
脉沉小。辨证:证属肝气横逆,木土不和0治法:拟以舒肝理气,..行气消胀为法。处
方:柴胡lOg,枳壳lOg,郁金lOg,白芍12g,甘草lOg,青陈皮各8g,香橼皮8g,厚朴
lOg,炒山栀lOg,旋覆花lOg,生赭石lOg,法夏lOg,全瓜蒌15g,荷梗3g,片姜黄
lOg。二诊:12月3日。上方服药12剂,诸症近平。舌黄已退,脉仍同前。续进上方药,巩固疗效。    .
  .按语:此例胃脘胀满、嗳气诸症,虽病位在胃,而走窜不定,气逆上冲乃为风木之
象,正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邪之地,故治疗当以舒肝为主。盖肝主疏泄,性喜条
达而恶抑郁,…虽有横逆,乃本于郁滞,故方以四逆散、青陈皮、香橼皮、片姜黄疏其气
血,令其条达,再以旋覆花、生赭石平其冲逆,则郁滞得舒,气循常道,不复横逆。更
用瓜蒌、山栀解其郁热,厚朴、荷梗升降气机,故诸症得平矣。.
  3。肝胃不和  《蒲辅周医疗经验》:某女,54岁,1965年9月28日初诊。消化不
好,自觉上下气不通,大便干燥如球状,有时隔日一次,矢气少,口干,小便正常。脉
沉细涩,舌红无苔少津。属肝胃不和,气郁所致。治宜疏肝和胃,宣散郁结。用四逆散
加味。处方:柴胡3g,白芍6g,炒枳实3g,炙甘草1.5g,青陈皮各3g,三棱4。5g,
莪术4。5g,大腹皮4.5g,木香2。4g,白通草3g,郁李仁4.5g,决明子4.5g。7剂。10
月5日二诊:药后腹胀显著减轻,上下气已通,有矢气,大便已不干燥。脉沉弦细,舌
正红无苔。津液渐复,前方去决明子,加鸡内金4.5g。3剂。10月8日三诊:腹胀再
减,大便又偏干燥。舌正红无苔,脉缓和。前方去甘草,加决明子4.5g。3剂。10月
11日四诊:腹胀已微,食后稍胀,食纳转佳,自觉腹内有水气,大便时自觉无力推动。
脉沉弦细,舌正无苔。病势好转,宜于理气药中兼顾中气,攻补并进,宜小剂缓图。处
方:竹柴胡15g,白芍30g,炒枳实15g,炙甘草4.5g,青陈皮各15g,三棱22.5g,莪
术22。5g,槟榔15g,木香12g,郁李仁22.5g,肉苁蓉30g,白术15g,太子参15g,焦
楂15g,鸡内金(炮)30g,路路通15g,炒麦芽30g,茯苓30g。上药共研粗末,和匀,
分成30小包,每日纱布包煎一包,用水300ml,慢火煎取lOOml,分早晚二次温服,以资巩固。
  按语:本例属肝气郁滞,脾胃功能失调。治宜疏肝和胃,用四逆散加味。肝气郁
结,肠胃积滞,配用三棱、莪术甚效。
  4.脘胁胀痛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某男,38岁。病历号:522305。胸脘胁肋胀
满已十余日,甚则掣及后背,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有时欲呕,大便较干,.易发烦
躁,夜寐欠安,周身倦怠乏力。舌苔薄黄,脉沉涩微弦。辨证立法:综观脉证,乃因血
虚不能养肝,肝气横逆,胃失和降,气机郁滞所致。拟用疏肝和胃治之。处方:柴胡
5g,杭白芍lOg,炒枳壳6g,炙草3g,薤白lOg,酒川芎5g,醋香附lOg,广皮炭6g,
丹参25g,瓜蒌20g,砂仁5g,檀香3g,半夏曲6g,沉香曲6g,旋覆花(代赭石12g同
布包)6g。
  按语:《素问.玉机真藏论》云:春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胀满。肝胃不
和一症多由七情郁结于中,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而为病。方用四逆散及柴胡疏
肝散以疏肝理气,丹参饮以活血调气,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而和胃,加旋覆花、代赭
石、沉香曲降逆以止呕。半月后患者因感冒来诊,谓前治胁痛药服后3剂,诸症顿除,
至今未再复发。
  5.胆石症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某男,43岁。初诊:1985年8月2日。
主诉:有胆囊炎、胆石症病史。近日脘胁疼痛,纳食腹胀,进油腻后更明显,倦怠乏
力。诊查:巩膜黄染,苔根黄腻,脉细弦。B超检查,见胆囊内有强光回声团,直径为
3cm。辨证:证属肝胆气滞,湿热蕴积成石。治法:拟疏肝利胆化湿为先。处方:柴胡
10g,炒赤白芍各10g,炒枳壳lOg,炙草5g,郁金lOg,广金钱草20g,茵陈15g,对
坐草15g,炙鸡金6g,马鞭草15g,焦山栀lOg,制军6g。二诊:药进7剂后,胁痛仍
明显,目黄退而未尽,苔根淡黄。前方去马鞭草、焦山栀,加广木香6g,制香附10g,
续服7剂。三诊:胁痛已减,目黄已退。脉细弦,苔根淡黄。上方去赤芍、香附,加党
参、黄芩,7剂。四诊:肝胆湿热渐清,气机日调,目黄胁痛均未发,大便通畅,胃纳
欠佳。脉细弦,苔根淡黄。拟疏肝利胆排石。处方:柴胡lOg,,杭白芍lOg,炒枳壳
lOg,炙草6g,郁金lOg,广金钱草20g,炙鸡金6g,焦山楂lOg,炒川栋子lOg,制香
附lOg,青陈皮各6g,制军6g。五诊:连服14剂。肩背及右胁微胀,纳便均正常。上
方续服7剂。六诊:1985年9月22日复查B超:胆内结石已排出,脘胁胀滞已无,倦
怠乏力。拟四逆散加太子参、郁金、鸡金调理再进。
    按语:患者因湿热日久,胆失疏泄,气滞湿热胶结而成胆石症。以四逆散疏肝理气
化滞,茵陈化湿清热退黄,并用金钱草、对坐草、郁金、鸡内金以化结石。根据患者在
服药过程中曾淘洗大便数次,均有绿豆大小砂石排出,由此推测药物起到荡涤结石的作
用,使结石化为碎粒而逐步排出。
    6.阳痿  《伤寒论讲解》:某男,24岁。1984年lO月5日诊。少年时曾犯手淫,
今年新婚3月,出现阳痿,阴囊湿冷,有时滑精,面容消瘦,颇为自卑,苔薄白,脉细
弦。思想无穷,宗筋弛纵,兼有滑精,乃肝肾同病。治宜疏肝畅郁,补肾封髓,佐以通
络。四逆散、三才封髓丹合用之。处方:柴胡12g,枳实12g,甘草6g,天冬lOg,熟
地15g,太子参15g,蜈蚣2条,砂仁3g,黄柏6g。药进7剂后,阴囊湿冷已减,阳事
能兴。但时间短暂,不敢妄动,原方加车前子、王不留行各lOg,后愈。
    按语:阳痿一证,多从肾论治,且以补为主。案6系青年新婚,证属肝肾同病,法
当疏肝补肾,方证对应,故而获效。
    [临床报道]
    一、内科
    1.心脏神经官能症  杨氏等用本方去甘草加郁金为基本方,若胸闷或胸胁及背部
胀痛为主,兼心情抑郁、嗳气者,加香附、佛手、檀香、苏梗等,重用枳实;若胸痛部
位固定,呈针刺样,频频发作,兼胀痛者,为气滞血瘀证,加三棱、莪术、延胡索等,
或合桃红四物汤;若胸闷不舒,泛泛欲呕,头重如裹,苔白腻者,为气滞痰阻,合二陈
汤;若胸胁胀满,胸部灼热,心烦易怒,心悸,口苦而干者,为肝郁化火证,加黄连、
栀子、蒲公英、白蒺藜、生地等;若为更年期,多为肝郁肾亏证,基本方合二仙汤;若
心神不安,失眠明显者,加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琥珀粉等;若血压偏低,脉弱,
为壮火食气所致气虚,加人参等。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治愈32例,占80%;
有效6例,占15%;无效2例,占5%“j。
    2。早搏  王氏等用本方加赤芍、人参、阿胶、麦冬、桂枝、元胡治疗难治性早搏
32例,经3个疗程,治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L2j。
    3.咳嗽  张氏以本方加杏仁、桑白皮、瓜蒌皮、浙贝、广地龙、焦山栀、枇杷叶
为基本方,痰中带血加侧柏叶、黛蛤散;大便干结加生决明子、大黄等,治疗肝咳34
例。痊愈30例,有效3例,无效1例c”。沈氏以本方加代赭石、露蜂房、地龙、象贝
母、百部、五味子为主方,并随症加减,纳差痰多加半夏、陈皮;咯痰黄稠加黛蛤散、
黄芩;咽痒加僵蚕、蝉衣等。治疗顽固性咳嗽40例,治愈39例,无效工例,有效率达
97。5%[4j。
    4.胃脘痛  丁氏等以本方加川栋子、元胡、丹参、大枣为主方,并随症加减,肝
胃郁热加蒲公英、左金丸;寒热错杂加法夏、黄芩、川连、干姜;脾胃虚寒加高良姜、
香附;泛酸重者加乌贼骨;嘈杂口苦加生石膏、栀子;嘈杂口不苦加生石膏、知母;兼
食滞者加楂曲、二芽;便黑者加生蒲黄;便秘加火麻仁等。治疗胃脘痛82例,痊愈34
例,好转3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1%。
    5.慢性胃炎  黄氏等用本方合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治疗慢性浅表型胃炎40
例,并设对照组与服山楂丸。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好转率为76%一100%对25%一33%;
组织糜烂好转率为88%对15%;幽门螺杆菌阴转率为32%对O。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
对照组L6j。张氏以本方为主,胃热炽盛加川连、蒲公英、连翘,炙甘草改碧玉散;积
滞内停加神曲、炒山楂、炒麦芽、炒莱菔子;脾胃虚寒加黄芪、桂枝、红枣、生姜;夹
有络瘀者加丹参、丹皮、炙刺猬皮、制延胡;胃阴不足加石斛、麦冬、天花粉;泛酸合
左金丸、乌贝散;大便溏薄加茯苓、炒白术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5例,显效45
例,好转6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周氏用本方合小陷胸汤(姜半夏、瓜
蒌皮、川连)加八月札、佛手、浙贝为主,气滞脘胀明显加香附;兼有舌苔白腻加川
朴;疼痛明显加川栋子、元胡;泛酸加海螵蛸、牡蛎;食滞纳差加焦三仙;舌红苔黄糙
乏津加玉竹、麦冬;舌质淡胖边有齿印加党参、黄芪等。治疗慢性胃炎42例,结果治
愈23例,好转16例,无效3例L8j。李氏等以本方合四君子汤加郁金、陈皮为基本方,
湿重加厚朴;有热加黄连;血瘀加丹参;胃阴不足加沙参、石斛;气滞重加佛手、香橼
皮、绿萼梅;嗳气加旋覆花等。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显效16例,占32%;
有效30例,占60%;无效4例,占8%L9j。魏氏等以本方加党参、红藤为基本方,脾
胃虚寒加高良姜、香附;胃阴虚加沙参、百合、石斛;肝胃郁热加丹皮、栀子、蒲公
英;瘀血明显加丹参、桃仁、红花;嗳气、泛酸加吴萸、半夏;腹胀明显加失笑散等。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显效39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8%。幽
门螺杆菌(HP)情况:治疗前HP阳性者41例,治疗后HP阳性者5例,杀灭HP有效率87.7%。
  6.胆汁反流性胃炎  祁氏等以本方加蒲公英、陈皮、黄连、吴萸、旋覆花为主,
上腹痛甚加川栋子、元胡;大便秘结加大黄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显效16
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3.3%。王氏以本方为基本方,气滞型加佛手、沉香、
制大黄、鸡内金、炒神曲、麦芽、蒲公英;湿热型加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制大
黄、石见穿、乌贼骨、佩兰、鸡内金、仙鹤草、茯苓;中虚型加黄芪、党参、白术、砂
仁、鸡内金、佛手、制大黄、陈皮、升麻;血瘀型加赤芍、石打穿、吴茱萸、高良姜、
五灵脂、蜈蚣、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显效32例,好转
14例,无效4例“”。潘氏以本方合左金丸(黄连、吴萸)加代赭石、半夏、大黄、蒲
公英为主,兼血瘀加丹参、莪术;气虚加黄芪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7例,近期临
床治愈1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近期临床治愈率43%,总有效率92%。
    7.消化性溃疡等  高氏以本方治疗胃溃疡患者65例,并设西药30例作对照观察。
结果65例中,显效46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3%。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作者指出,汤剂、散剂两者的疗效无差异性,但散剂易
于掌握剂量,汤剂则不能久煎,一般以煎15分钟为宜,否则将使调理气机作用减
弱。何氏用本方加味治疗急性上腹痛49例,总有效率为95。91%。张氏以本方加
味治疗胃粘膜异位症30例,总有效率为93.3%。日本学者杉浦氏以四逆散、柴胡
桂枝汤治疗8例经胃内镜确诊的活动性胃溃疡。其中4例初发溃疡全部治愈,3例复发
溃疡治疗后溃疡有明显缩小;6例有上腹痛者,4例服药1周内疼痛消失,2周内消失
者工例,无效1例。池氏用本方加味治疗25例胃下垂患者,均获满意效果c18J。吴
氏等用本方加党参、云苓、炒白术、玄胡为主,胃热加黄连、栀子;阴虚加沙参、麦
冬;虚寒加黄芪、桂枝、干姜;瘀血加蒲黄、三七;反酸加乌贼骨、煅瓦楞;贫血加大
枣等,并配合西药庆大霉素、泰胃美。治疗消化性溃疡7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胃镜
检查溃疡愈合、缩小率达91.7%。表明辨证结合辨病用药,可明显提高治疗消化性溃
疡的疗效。蒋氏等用本方加海螵蛸、浙贝母、白及、煅瓦楞子、田三七、延胡索、
广郁金、广木香合胶态果胶铋,治疗消化性溃疡78例,与用雷尼替丁加得乐冲剂治疗
本病40例作对照。结果两组分别痊愈70例对29例,显效率为89.7%对72.5%,疗效
有明显差异(P<0.05)。周氏等以本方加厚朴、石斛、麦冬为基本方,痛甚加佛
手、延胡索;热郁甚加黄连、焦山栀、蒲公英;痰湿甚用炒白芍,去柴胡加白豆蔻、姜
半夏;虚寒者去石斛、麦冬加党参、黄芪、山药、茯苓;血瘀者用赤芍,加三七粉、炒
当归、延胡索等。治疗消化性溃疡70例,疗程30天。结果痊愈63例,有效2例,总
有效率为93%。尤其对气滞型、热郁型、血瘀型疗效满意,并能显著改善胃脘痛、泛
酸、恶心、嘈杂、嗳气、乏力、便溏等临床症状。罗氏以四逆散为基本方,脾胃虚
选加党参、黄芪、茯苓、白术;脾胃虚寒选加香附、高良姜、附子、桂枝;舌红苔黄,
郁热明显者,选加丹皮、栀子、黄芩、蒲公英;有瘀血,选加五灵脂、蒲黄、元胡、丹
参等。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结果治愈60例,好转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
96%,其中有出血的17例,均在1周内大便潜血转阴性[223。李氏等以本方加神曲、槟
榔、蒲公英为基本方,气滞加木香、元胡、川栋子;血瘀加桃仁、红花、蒲黄、五灵
脂;郁热重用蒲公英、海螵蛸、栀子、黄连;虚寒加黄芪、党参、高良姜、吴茱萸、肉
桂;寒热错杂加半夏、柴胡、桑白皮、地骨皮、丹参等。治疗十二指肠球炎78例,结
果:治愈69例,占88.46%;显效4例,占5.13%;有效2例,占2.56%;无效3例,
占3.85%,总有效率96.15%。
    8。肠胃易激综合征  孙氏以本方合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基本汤
剂,腹痛腹泻较剧加葛根、苡仁、延胡;热象偏盛加黄芩、公英;腹胀、便秘较剧加莱
菔子、酒大黄;恶心呕吐加半夏、姜竹茹;纳食不佳加焦三仙;心烦、焦虑、失眠加香
附、枣仁等。治疗肠胃易激综合征86例,结果痊愈34例,显效28例,好转14例,无
效10例,总有效率88.37%。
    9.慢性胆囊炎  张氏报道,慢性胆囊炎迁延型,以本方加神曲、郁金、玄胡;伴
结石者加大枳壳用量,另加金钱草、大黄、芒硝;急性发作者,加黄芩、金银花、大
黄、芒硝,便通后减大黄、芒硝,配合静脉补液及解痉止痛等药物。共治疗103例,除
19例伴结石反复发作、改作手术治疗外,其余84例中临床治愈78例,仍有症状者6
例。作者认为,重用黄芩、银花、大黄、芒硝增加清热散瘀解毒之功效。必要时配合输
液及解痉止痛等西药,标本兼治,对控制症状、缩短病程较单纯西药抗感染疗法为优。
    10。胆道蛔虫病  封氏以本方/JnJ~l栋子、使君子等,治疗胆道蛔虫病40例,均获
痊愈[26,。郑氏以本方加乌梅、苦栋皮,对51例经西医治疗无效的胆道蛔虫症患者进行
治疗,均获痊愈。徐氏以本方加乌梅、苦楝为主,便秘加大黄、芒硝;呕吐加川连、
生姜;舌苔白腻加川椒;腹痛剧烈配合注射阿托品等。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全部痊愈czsj。
    11.胆结石  姜氏等用四逆散加赤芍、郁金、黄芩、丹参、鸡内金、茵陈、车前
子、茯苓、金钱草、连翘、大黄为主,气虚加黄芪、党参;食欲不振加神曲、谷芽、麦
芽;疼痛甚者加木香、川楝子、延胡索;血瘀加桃仁;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等。治
疗胆结石42例,其中治愈31例,占73.8%;好转10例,占23.8%;无效1例,占
2.4%L2”。吴氏以本方加木香、木通、郁金、内金、大黄、川朴、金钱草、丹参、茵陈
为主,畏寒发热、苔黄腻加银花、山栀、青黛;右胁痛加元胡;纳呆加谷芽、麦芽;恶
心呕吐加半夏;大便秘结加重大黄等。治疗胆石症66例,显效5例,好转59例,总有效率97%[30)。
    12.环孢素A(CSA)所致高胆红素血症  胡氏等以本方加茵陈为主,黄疽明显加
金钱草、虎杖;恶心呕吐加竹茹、芦根;腹胀加厚朴、大腹皮;纳呆加麦芽、神曲;口
苦加黄芩、栀子等。治疗环孢素A(CSA)所致高胆红素血症10例,结果有效率为100%。
    13.泻痢  以四逆散加味治疗菌痢及细菌引起的腹泻,多获良效。认为,用本方加
味治痢,重在调气行血,不同于一般多用苦寒清热解毒之品的治法。报道用四逆散
加薤白治疗痢疾初起,其中薤白用至30g,煎汤代水,若泄泻见泄利下重者,亦可用之
取效cs3)。李氏治疗久痢常用本方加木香、酒军炭,取得良好疗效。
  1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  郑氏等以本方加黄芪、薏仁、白术、茯苓、防风、黄连
为基本方,腹痛甚加厚朴、砂仁;后重明显加木香、槟榔;虚寒明显加党参、干姜;食
滞加麦芽、山楂;湿热重加败酱草、白头翁;兼恶心呕吐加半夏、藿香等。治疗肠道菌
群失调性腹泻22例,痊愈15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1%。
    15.肝炎  凡有肝郁气滞胁痛等气机不畅见症者,均可选用本方加味治疗。如胡氏
治疗无黄疸型肝炎,以本方加当归、川芎等取效;陈氏治疗慢性肝炎,以本方合异功
散,其效显著;程氏等治黄疸型肝炎,均用本方合茵陈蒿汤加减,并用本方化裁治疗1
例肝硬化腹水,服药40剂,腹水消退;蒲氏用本方加减调治肝炎后期,黄疸未清者,
加茵陈、栀子、板蓝根,腹胀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苏木,脾虚者加党参、茯
苓、白术。张氏用本方加车前草、大黄、虎杖、鸡骨草、丹参、炙甘草,治疗气滞
血瘀型病毒性肝炎127例,与用一般普通保肝药物治疗97例相对照。结果两组治愈42
例(占33.7%)对15例(占15.46%);好转51例(占40.工6%)对37例(占
38。14%);无效34例(占26。77%)对45例(占46.40%)。丘氏以本方合茵陈五
苓散(茵陈、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加黄芩、地榆、金钱草、车前草为主,胁痛明
显加元胡、郁金;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热象明显加银花、板蓝根;纳差加焦三仙;
腹胀加砂仁、木香等。治疗妊娠晚期急性黄疽型肝炎30例,并配合西药。结果治愈22
例,占73.3%;好转7例,占2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38j。对
于乙型肝炎,张氏认为,乙肝及澳抗阳性携带者,大都由于湿热毒邪侵入与正气受损而
成正虚邪实之病变。由于湿热困遏脾胃,损伤肝体,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肝脾同病,
故选用调和肝脾为主的四逆散佐异功散治之。共治35例乙肝及澳抗阳性者,其中治愈
21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39J。廖氏等用复方四逆散(柴胡
100g,白芍50g,炙甘草100g,积实50g,黄芪200g,丹参100g,山楂100g,蒲公英
200g),诸药粉碎过筛,袋装,每次5g,每日3次,饭后开水冲服。治疗慢性活动性乙
型肝炎43例,痊愈20例,占45.5%,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4%L40J。
赵氏以本方加贯众、半枝莲、虎杖、茵陈、板蓝根、女贞子、旱莲草为基本方,偏热加
黄芩、山栀;偏湿加佩兰、茯苓、半夏;脾虚加党参、白术、茯苓;阴虚重用女贞子、
旱莲草,加沙参、麦冬;胁痛加郁金、元胡;纳差加山楂、焦谷麦芽;血瘀加丹参、鸡
血藤等。治疗HBsAg阳性30例,20例转阴,转阴率66.6%””。
    16.药物性肝损害  马氏以本方加丹参为基本方,胁痛加青皮、香附、郁金;感觉
痛处内热加川楝子、大青叶;眩晕、疲乏加当归、生地、钩藤、菊花、石决明、生牡
蛎;烦热加丹皮、栀子、黄芩、青蒿、夏枯草;纳呆、厌油、恶心、呕吐、腹胀加半
夏、陈皮、砂仁、厚朴、茯苓;腹胀加木香;舌苔厚腻加苍术;出现黄疸加茵陈、蒲公
英;SGP丁较高加五味子、茵陈、败酱草等。治疗药物性肝损害24例,服中药后肝功
能均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症状也大多随肝功能恢复而消除L42J。
    17.脂肪肝  张氏等以本方加当归、山楂、黄精、泽泻、草决明、鳖甲、灵芝、何
首乌、大腹皮、穿山甲为主,每日1剂,另加维生素Bl、C等,服药3个月,治疗脂肪
肝17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L4x。
    18.肝硬化  方氏用土鳖四逆散系列方(工号:土鳖虫、柴胡、枳壳、白芍、炮甲
珠、郁金、鸡内金、太子参、丹参、薏仁、甘草,主治肝郁血瘀型。Ⅱ号:土鳖虫、柴
胡、枳壳、炒白术、炮甲珠、茯苓、鸡内金、党参、薏仁、白蔻仁、甘草,主治肝郁血
瘀脾虚型。Ⅲ号:土鳖虫、柴胡、太子参、丹参、薏仁、枸杞子、白芍、炮甲珠、鸡内
金、生地、麦冬、甘草,主治肝郁血瘀阴虚型。Ⅳ号:土鳖虫、赤芍、生军、丹皮、炒
栀子、枳壳、茵陈、丹参、土茯苓,主治瘀热黄疸型)治疗早中期肝硬化30例。结果
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L4+。
    19。甲状腺功能亢进  蒋氏等以本方加白头翁、丹参、黄药子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20例,结果症状基本得以控制L4sj。杨氏以本方加白头翁、丹参、黄药子、生牡蛎为主,
心悸寐差加琥珀、夜交藤;伴腹泻、四肢痿软无力加茯苓、苡仁、淮山药;汗多、消瘦
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加沙参、花粉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21例,结果治愈15
例,占71.4%;好转6例,占28.6%L46J。
    20.阳痿  张氏以本方加蜈蚣治疗阳痿25例,胁痛加川楝子;口苦咽干加栀子、
丹皮;失眠多梦加枣仁、熟地、远志、夜交藤;四肢易凉,小腹冷痛,腰酸者,加杞
子、益智仁、紫河车、巴戟天;胸闷加瓜蒌;头眩目胀加菊花、天麻。结果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3例””。
    二、外科
    1.肋间神经痛  汪氏以本方加味治疗肋间神经痛50例,服药后自觉症状均消失[.8J。
    2.肋软骨炎  陈氏用本方加减治疗肋软骨炎。方法是局部肿痛明显,挟瘀者加活
血化瘀之炙乳香、炙没药、玄胡索5气滞者加制香附、郁金;因热烦躁者加山栀、黄
芩;有寒者加制川乌、川草乌、细辛;大便干燥者加酒大黄、全瓜蒌、全当归;脾虚便
溏者去枳实加枳壳、白术、茯苓。共治疗18例,均获痊愈L49J。
    3.乳腺增生  张氏以本方加当归、川芎、青皮、陈皮、合欢皮、穿山甲、牡蛎为
主,伴胸闷胁痛加全瓜蒌、川楝子;伴口苦心烦加栀子、丹皮;伴痛经、经量少有血块
加桃仁、红花、益母草等。治疗乳腺增生35例。结果痊愈19例,有效14例,无效2
例,治愈率55%,总有效率95%l则。
  4。乳腺炎  乳痈初起,宜行气化滞,清热解毒,用本方加蒲公英,一般不超过3
剂即可治愈。梁氏以本方加青皮治疗15例,均获预期疗效c,u。
  5。乳癖  林氏等以四逆散为主方并随症加减,如痰凝湿阻加法夏、浙贝、夏枯草;
气虚加参、芪;血虚加归、芍、生黄芪;疼痛加秦艽;气滞加青、陈皮;纳差加谷、麦
芽;热郁肝经加丹皮、栀子;血瘀加赤芍、皂刺;失眠加枣仁、柏子仁、合欢皮;乳癌
手术后加白花舌蛇草、半枝莲、半边莲等,治疗乳癖350例。药后显效268例,占
76.6%;有效49例,占14%;无效33例,占9.4%ljx。
  6.乳衄  姜氏以本方加香附、青皮、丹皮、夏枯草、侧柏叶、藕节炭、生甘草为
基本方,伴脾虚加党参、白术、茯苓;伴血虚加阿胶、首乌、川芎;伴肝火炽盛加龙胆
草、山栀、黄芩等,治疗乳衄12例。结果治愈10例,无效2例cjx。
  7.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张氏用本方加元胡、红花、白花蛇舌草、川栋子、桃仁、
炙马钱子粉为主,气血虚加黄芪、当归;口苦便干加川大黄;睡眠不佳加炒枣仁、夜交
藤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结果治愈26例,显效10例cs4j。王氏等以本方
合左金丸(黄连、吴萸)加元胡、川芎、郁金为主,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血热加
丹皮等,治疗带状疱疹后疼痛25例。结果显效8例,占32%;有效15例,占60%;总有效率92%~553。
  8.肾绞痛  巫氏用本方合失笑散(蒲黄、五灵脂)为主,若尿频、尿急、尿艰涩、
尿色黄赤加木通、滑石、白茅根;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年老体弱加黄芪、党参等,
治疗肾绞痛48例。结果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34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时有患
侧腰部隐痛为显效,8例;症状减轻,停药后时有复发者为好转,4例,服药3天症状
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2例L56J。
  9.外伤疼痛  洋氏用本方加味治疗外伤引起的躯干部疼痛,收到一定的疗效。认
为躯干损伤多气血为患,或气病及血,或血病及气,以本方合失笑散出入,气血并用,
相得益彰,使气机得顺,血和络通而病止lj”。
  10。阑尾炎  赵氏以本方加木香、川栋子、黄连为主,发热、口干欲饮、脉数、舌
红苔黄,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身重体倦、口干不欲饮、舌苔厚腻、脉沉缓,加苍
术、苡仁;脘胀满闷胀痛、嗳气、脉沉弦,加青皮、香附;右下腹痛如锥刺、舌质紫
暗、脉沉涩,去白芍加赤芍、桃仁、延胡;便秘加川军、芒硝;恶心呕吐加陈皮、半
夏、赭石;纳呆加内金、焦楂等,治疗阑尾炎28例。治愈25例,3例因化脓转外科手术,愈后复发4例,总有效率为89%L58J。
    三、妇科
    1.输卵管阻塞  许氏报告,在观察115例输卵管阻塞的患者中,中医辨证多有不
同程度的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表现。故采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作用的四逆散治
疗,同时参照月经周期,尤其是对合并黄体不健者更为重要。在每届月经中期应加用补
肾壮阳之品;在经前数日,冲任气血充盛,可重用活血化瘀之品;经后气血较虚,需酌
加补养药。同时配合外治方,可补充内治之所不及。结果总有效率为71%。病房组63
例,总有效率84.3%L5”。亦有以本方加味,治疗3例输卵管不通者,服药后均怀
孕“0J。赵氏等用本方加丹参、穿山甲为基本方,对肝郁明显者枳实加至15g;血瘀甚
者加水蛭;瘀湿互结加生黄芪、桂枝;附件增厚,压痛明显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附件炎性包块者加莪术;输卵管积水者加大戟、泽兰;气血不足者加党参、当归;肾虚
者加紫河车、鹿角胶等,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246例。结果:显效(输卵管通畅试
验检查,已通畅或在治疗中妊娠者)136例;有效(输卵管内完全不通畅或通而不畅)
42例;无效(1个疗程以上输卵管通畅试验无变化者)68例,总有效率为72.36%co”。
    2.附件炎  王氏对190例慢性附件炎患者,分为气滞血瘀兼夹湿热型及气滞血瘀
兼夹寒湿型。前者以四逆散加减,后者以桂枝茯苓丸化裁治之。结果治愈69例,好转
115例,总有效率为96.8%。南氏以四逆散加味,兼湿热者加木通、泽泻;寒湿重
加桂枝、小茴香、吴茱萸;痛甚加川楝子、元胡、乳香、没药、橘核;痛热明显加白花
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黄连、赤芍;有肿块者加三棱、莪术;白带多者加乌贼骨、
土茯苓;腰痛加桑寄生、川断;久病体虚加党参、黄芪,治疗慢性附件炎48例。结果
治愈34例(70.8%),显效10例(20。8%),好转4.例(8。4%),治愈病例随访至今未
复发[e“。
    3。不孕症  施氏以本方加赤芍、穿山甲、路路通为基本方,气虚加黄芪、党参;
肾气虚加寿胎丸;肾阳虚加仙茅、仙灵脾;肾阴虚加二至丸;脾虚加茯苓、山药、薏
仁;寒者加吴萸、肉桂、桂枝;夹痰湿加法夏、竹茹、车前草;血瘀加莪术、丹参、鸡
血藤;血热加栀子、黄芩、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等,治疗继发性不孕症30例。结果
痊愈15例,占50%(其中已怀孕n例,输卵管已畅通者4例);显效9例,占30%;
有效4例,占13%;无效2例,占6.6%,总有效率93。6%。
    4.其他  王氏以本方加橘叶、核为基本方,并随证加减治疗150例经前期乳房胀
痛患者,其中肝郁血虚型19例,痊愈16例,好转3例;肝郁气滞型69例,痊愈59
例,好转7例,无效3例;肝郁血瘀型48例,痊愈38例,好转8例,无效2例;肝郁
痰瘀型14例,痊愈7例,好转4例,无效3例[65,。有以本方加味治疗因肝郁气滞、经
络受阻导致的月经后期,痛经,闭经,带下等症,每获良效。认为妇女的生理、病理与
肝脾关系密切,故可用四逆散加味调治[66,。另外,还有用本方治愈因寒冷导致乳汁不
通的报道Lo”。
    四、儿科
    小儿厌食  张氏等以本方加半夏、生牡蛎、内金、生姜、大枣为主,治疗小儿厌食
64例。治愈54例(84.4%),显效3例(4.7%),好转4例(6.2%),总有效率95.30/6[68]。
    五、五官科
    口疮  岑氏以本方合封髓丹(黄柏、砂仁、甘草)加栀子、神曲为基本方,心烦易
怒加丹皮、薄荷、麦芽;口淡纳呆、苔厚腻加白术、麦芽;失眠多梦加黄连;大便溏烂
加茯苓、白术、扁豆衣;大便干结加大黄等,治疗口疮47例。治愈14例,占29.7%;
显效18例,占38.3%;有效8例,占17%;无效7例,占14。9%,总有效率85.10)6{69]。
    另外,周氏综合报道用本方加黄芩、百部等治疗急性咽炎;杨氏用本方加银花、蒲
公英等治疗耳疸;沈氏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收到良效[70l。
    [实验研究]
    一、对平滑肌的影响  本方水提醇沉剂可抑制家兔平滑肌的收缩运动,使其频率减
慢,幅度减小,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的肠痉挛L7”。本方与肾上腺素的肠管
抑制作用有协同作用门”。对未孕家兔的离体子宫呈抑制作用,使子宫节律性收缩减少,
子宫肌弛缓,并对抗肾上腺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对家兔在体子宫,经耳静脉给药后,
呈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力及张力均增强,收缩频率加快,其作用与0.1单位垂体后叶素相似[’”。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对正常血压的影响  本方静脉注射可使狗血压明显升高,维持时间2—9分钟,
并呈量效关系,升压作用强度与去甲肾上腺素0。01rng/kg的升压相似,可被0.受体阻
断剂妥拉苏林所对抗,推测其升压作用可能与兴奋血管。.受体有关[723。龚氏用兔、狗
进行同样实验,亦证明本方对正常血压有升高作用。其升压特点是升压曲线与去甲肾上
腺素相似,对猫、狗的升压作用略低于单味枳实,而对兔则略高于枳实;升压的同时,
对呼吸的抑制不明显,而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的同时对呼吸呈明显抑制;升压持续时间较
去甲肾上腺素长;1.5小时内连续给家兔静注7—9次,升压效应不减弱,说明本方的
升压作用无快速耐受性,同时心电图监测也未出现心律紊乱[73,。
  2.抗休克作用  按2.4亿大肠杆菌As内毒素给狗和家兔,引起内毒素休克,然后
静脉给本方水醇沉液0.5g/kg和1.0g/kg,可见血压明显升高,并且升压效果类似去甲
肾上腺素;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致血压下降至正常血压的1/2以下,心电图
ST.T波改变,节律紊乱,即造成心源性休克模型。按lg/kg给予本方后,血压急剧回
升,且存活时间模型比对照组延长,心电图逐步改善,心肌切片观察心肌细胞无异常改
变,而对照组心肌细胞肿胀、界限不清,说明该方有抗实验性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对
狗、兔的失血性休克亦具有对抗作用;实验中麻醉意外所致的低血压,本方亦可使血压
回升,并可延长胰岛素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但与血糖量无关。本方升压的主要机制
是:①兴奋肾上腺素。、臼受体。当用妥拉苏林阻断。受体后静注本方,升压作用消失;
用心得安阻断B受体后,升压效应明显加强。②加强心脏功能。对麻醉猫心功能指标测
定发现.dp/dt、mAp和CO明显增高。一dp/dt是反映心室舒张时心肌收缩成分延长的最
大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mAp的增加不是因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而是由于心脏射
血功能增强所致[73j。
  3.强心作用  离体兔灌注实验观察到,本方醇沉剂O.4g灌注后,对心缩力、心率
和冠脉流量均无影响,当剂量增加到1.6g时,心脏呈抑制作用,心缩力减弱,心率减
慢,甚至心搏暂停。而对在体狗心脏、静脉给药lg/kg,可使心缩力加强,心搏加快,
血压升高。当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造成急性心肌损害后,分别给西地兰0.2mg及
本方醇沉剂O.5g/kg,本方的强心作用优于西地兰l’u。
  4.抗心律失常作用  小鼠静脉注射本方,能延长P—R间期使用心率变慢,并能对
抗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也能降低氯仿所致小鼠室颤率,有明显抗心律失常效果。
但是加大剂量可引起工度房室传导阻滞和T波高耸等毒性作用。上述结果提示,本方
静脉给药对伴心率快而节律不齐的休克患者可能有好处[74j。
    三、对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小鼠口服本药煎剂,在常压耐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可
明显延长,并具有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缺氧的作用;对小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的生
存时间有明显延长。血氧分析表明:小鼠和兔分别腹注和静注本方,可使氧分压明显升
高;正常人口服本方后1小时,血氧分压亦具有同样效果。
    四、对脑血管的影响  对15例中度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脑血流图测定,结果表明服
本方后左侧波幅明显升高,左侧流人容积速度明显加速,波幅差值于服药后有60%人
明显降低,上升时间左右侧有不同程度缩短。提示本方对脑血管有一定扩张作用,升高
平均动脉压,增加脑血流量,可使休克时脑缺血现象得以改善。
    五、对血流动力学和血脂的影响  本方能抑制AI)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达
90%以上,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对正常小时、家兔血小板计数和家兔血流动力学参数
均无显著影响;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给药组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均明显
短和轻于对照组,提示该方对休克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r73,。另外,
本方还可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7C、TG、LDL-ch和肝TC明显降低,但对血清HDL-
Ch、肝7G和肝指数无影响L76j。
    六、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  大鼠禁食36小时,禁食期间饮用葡萄糖水。乙醚吸人
麻醉,结扎幽门,然后十二指肠腔内注射本方醇提液8ml/kg继续饥饿并停止供水12小
时,将大鼠处死,放血,取其胃进行溃疡面肉眼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溃疡指数、均
数之差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且大鼠的成活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rr”。
    七、其他  本方静脉注射2。5g/kg能救活利多卡因中毒小鼠,降低其死亡率,并明
显推迟死亡发生的时间;腹腔给药5g/kg,可显著预防利多卡因的毒性,并增加大鼠对
其耐受量;预防利多卡因毒性的半数有效量为6.1±0.69/kg,随着四逆散的剂量增加
具预防作用增强,呈显著的量效关系L78j。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较明显的
促进作用,增强其免疫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可降低正常小鼠的体温[71j。
    八、毒性
    1.急性毒性测定  本方煎剂小鼠口服Ln0为413g/kg,水醇沉液小鼠腹腔给药
LD5n为122.8g/kg,尾静脉给药LD50为22.4g/kgL731。
    另外,在30分钟内经静脉连续给药,不同累加剂量的药物对大鼠、家兔心电图均
有影响;大鼠1.5g/kg、家兔4.5g/kg可使P.R间期延长,同时使大鼠发生传导阻滞,
T波高耸;3.5g/kg、7.0g/kg时,明显减慢大鼠、家兔的心率,并使家兔的sT段下
移;但对家兔心乳头肌的收缩性无明显影响。证明该药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L”3。
    2.亚急性毒性测定  15g/kg煎剂大鼠灌胃,每天1次,连续20天。体重、肝功、
肾功均无明显变化。20g/kg水醇沉液给小鼠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20天。结果可
见体重减轻,血小板减少。在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的病理形态学检查中,可见到20g/
kR剂量对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如充血水肿,实质细胞变性,
重者点状坏死,小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而微血栓以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为主要成分,单
味枳实所致的损害较复方更为严重。以该方中枳实为主,将其分解组合成七种不同的配
方,制成水醇沉液。结果以枳实、柴胡、白芍方和枳实、柴胡、甘草方升压效果最强,
而前者和原方腹腔给药的LD50为最大,即毒性最低。并且上述各配伍制剂的LD50均比
单味枳实的LD5。大。说明本方各种不同配伍均降低了单味枳实的毒性。作者认为以枳
实、柴胡、白芍方,在抗休克应用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附方]
    1.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
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以麦粥下之。功用:行气和血,缓急腹痛。主治:产后腹痛,烦
满不得卧者。并主痈脓。
  枳实芍药散所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是气滞血凝,郁而生热所致。气血郁滞成
实,法当行气和血,然产后正虚,破泄不可过猛,故用枳实烧令黑,使破气不致太过,
再合芍药以补血养阴,缓急止痛。则气滞散而血亦行,郁既解而热亦消,腹痛烦满自
除。其又主痈脓者,亦是取其行气破滞,和血止痛之功。更以麦粥送服,取其益气和胃
安中,兼能凉血,既护产后之虚,又助枳、芍消散痈肿。
  2.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各12g)  以水三升,煎取一升,
去滓,分二次温服。功用: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
急或腹中疼痛。本方选芍药,既养血益阴,又缓急止痛,一举两得。针对病因和主症,
故为君药。臣以炙甘草补中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另能缓急止痛,以助芍药缓挛
急,止腹痛。再者,两味配伍,又是酸甘化阴的重要药对,补阴血之力相得益彰,以治病求本。
  四逆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三方组成中皆有芍药一味,均有缓急止痛之功,
以治腹痛。但各有特点,其中四逆散组成为后两方之和,另加柴胡,重在疏肝理脾,所
治腹痛多伴有后重泄利,又为治阳郁不伸之四肢厥逆的代表方;枳实芍药散,散中有
收,行中寓缓,善治产后腹痛,或痈脓者;而芍药甘草汤则为酸甘化阴之剂,缓急止痛
力强,对于多种痉挛性疼痛疗效颇佳。
附方;枳实芍药散          
枳实9克(烧令黑,匆太过)  白芍9克 
行气和血,缓急腹痛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者。并主痈脓。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由于临床表现非虚非寒,故被后世视之为治 疗热厥或气厥的代表方。亦用作疏肝理脾之通剂,常用于肝胆气郁而致的四逆,或肝脾 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以手足不温,或胁肋疼痛,脉弦为证治要点。
[附方]
    1.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各等分  上二味,杵为散。
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以麦粥下之。功用:行气和血,缓急腹痛。主治:产后腹痛,烦
满不得卧者。并主痈脓。
  枳实芍药散所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是气滞血凝,郁而生热所致。气血郁滞成
实,法当行气和血,然产后正虚,破泄不可过猛,故用枳实烧令黑,使破气不致太过,
再合芍药以补血养阴,缓急止痛。则气滞散而血亦行,郁既解而热亦消,腹痛烦满自
除。其又主痈脓者,亦是取其行气破滞,和血止痛之功。更以麦粥送服,取其益气和胃
安中,兼能凉血,既护产后之虚,又助枳、芍消散痈肿。
  2.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各12g)  以水三升,煎取一升,
去滓,分二次温服。功用: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
急或腹中疼痛。本方选芍药,既养血益阴,又缓急止痛,一举两得。针对病因和主症,
故为君药。臣以炙甘草补中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另能缓急止痛,以助芍药缓挛
急,止腹痛。再者,两味配伍,又是酸甘化阴的重要药对,补阴血之力相得益彰,以治
病求本。
附方;芍药甘草汤      
白芍12克 炙甘草12克   
养血益阴,缓急止痛。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各12g)  以水三升,煎取一升,
去滓,分二次温服。功用:养血益阴,缓急止痛。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
急或腹中疼痛。本方选芍药,既养血益阴,又缓急止痛,一举两得。针对病因和主症,
故为君药。臣以炙甘草补中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另能缓急止痛,以助芍药缓挛
急,止腹痛。再者,两味配伍,又是酸甘化阴的重要药对,补阴血之力相得益彰,以治病求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