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女研究生自杀事件:与水蛭母亲的变态共生

 新用户3324Jb7s 2022-08-12 发布于上海

中小学预习复习资料同步教辅汇总
☞ 语文预习☞ 课堂笔记 ☞ 数学预习
 一年级  | 二年级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六年级

(本文为小学语文微课堂原创
转载请加微信:wkt2020

龙应台在给母亲美君写的信中说道: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09年发生的旧案,如今再回首,好像这个世界水蛭母亲仍然存在,摊上这样一个母亲,是不是孩子就注定成为了刀俎上的鱼肉。


  2009年11月26日早晨,上海海事大学的一名女研究生在宿舍里自杀身亡。


  她把枕巾和毛巾绑在一起,一头挂在水龙头上,另一头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结束了生命。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水龙头离地面还不到一米,她只要稍微起来一点,就可以得救。


 但她却这样硬生生把自己缢死了。


 她的人生到底遭遇了什么,以至于会对生活如此绝望呢?

这女孩的名字叫杨元元,1979年出生在湖北宜昌,家里还有个小两岁的弟弟。爸爸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妈妈是工厂女工。六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

高考填报志愿时,母亲以离家远,路费多为借口制止了她填报大连海事大学海商法的想法。最终,杨元元选择了本省的武汉大学。

1998年的武汉,一个从农村出来的贫困小女孩,除了申请助学贷款和打零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之外,好像别无他法。这么艰苦的学习环境本以为是上天设置的关卡,可是,2001年,母亲的意外出现,噩梦才真正开始。

母亲要搬到大学宿舍和女儿一起住?

理由是:弟弟考上大学了,她来和女儿挤一块,就可以省下一份房租。

庆幸的是学校鉴于这样的情况网开一面,并未对其进行处理;不庆幸的是08年的海事大学对其进行了处理,却成了后来网友口诛笔伐舆论攻击的中心。

而之后,因为助学贷款尚未还清,学校对其进行了延毕。不管怎样,也算是逃离了大学母亲跟在身旁的苦海。可是,紧接着步入社会工作,母亲再次成为了她的绊脚石。屡次得到工作,屡次被母亲强制拒绝。年轻的芳华终将也有逝去的一天,可母亲总是不依不饶地呆在她身边。


30岁的那年,因为母亲的缘故,杨元元又没有考入理想的大连海事大学而是选择了上海海事大学。入学第二年也就是09年,她终于想明白了不再是唯命是从的机器,她再也受不了母亲无休止地管制与侵扰,她选择了自杀,以一种令人惋惜的方式离开了尘世间。

对世界的无力感,对母亲和自己关系的深刻思考,因为母亲接连失去同学朋友,对未来的迷茫对生活的厌倦对自己的孤独,成为了压倒她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母亲呢,拿着工厂给予家里的抚恤金,自己打着零工,还要不断地压榨攫取搜刮女儿。本应该是寒门出的贵子,姐姐法学院高材生,弟弟北大博士生,这个被世人羡慕的家庭最后却沦落到沦落到这个样子。

母亲像一只大水蛭般,不断地侵蚀的女儿的一切,从不顾女儿的死活。

可想而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小到大,从青春期到而立之年,无时无刻都在和母亲共处一室。生活的周遭,小到每天吃什么,大到找工作找男朋友都要看母亲的脸色行事。最后以至于周围的朋友都被母亲得罪光了,剩下的只有自己。这种来自精神的PUA是长期压迫导致杨元元最后选择自缢而亡的直接原因。更令人心寒的是,杨元元死后母亲竟然没有一点愧疚,还大肆捞一笔“赔偿费”。我不知道,在这个老太太的心里是否有着重男轻女的观念,只是觉得她像只大水蛭般“杀死”了自己的亲身孩子。

或许,我们也不应该去强烈指责这位老太太,以免受到网络侵扰的麻烦。

我只是想呼吁更多的为人母为人父的家长们,多给一点空间给孩子。


可是,母亲本身也是女人啊。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最基本的怜悯与同情都荡然无存,岂不是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至于母亲所搜刮所节俭的钱财有没有掉入弟弟的口袋,至少那个弟弟在掏出钱包的那一瞬间,拿钱包里的重量是重于泰山的,那张钞票递出的那一刹那,就像是姐姐的纸钱,而火光卷起了纸钱,留下的是属于杨元元的漫漫长夜和无尽的灰烬

心理学家把这种关系解读为“恶性共生”。

具体表现为,父母不能相爱,也不能爱自己,所以把孩子当成替代性的伴侣或替代性的父母。

而孩子呢,他们没有机会发展自己,只好把别人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把别人的情绪当成自己的情绪,内心空虚,没有存在感。

即使痛苦甚至怨恨,但仍无法离开彼此,畸形地纠葛在一起。

这种病态的亲子关系,才是引发悲剧的根源。

直到2022年的今天,新闻还是有发生母亲榨干女儿;家里还有个“伏弟魔”……被应该是互相扶持的亲属关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却都成了亲人持刀相向磨刀霍霍的目标。

人世间本已落寞绝情,为何不能使人性多一丝温存,让世界多一份爱?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作者不留情面地揭穿了这样的亲子关系: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非常不幸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往往是过于担忧的父母,总爱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而是为自己的面子、虚荣心和支配欲。”

小学语文微课堂(ID:xiaoxueyuwenwkt)实用的教育干货,每日分享小学相关电子版学习资料及帮助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转载请联系微信:xxywwkt


声明:本文为小学语文微课堂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小学语文微课堂专注于小学教育资讯分享,学习资料分享,是老师、家长、学生的好伙伴!商务合作微信:wkt2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