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撼三千四百铃——北京最高的千年古塔

 新用户8926AVU2 2022-07-09 发布于北京

天宁寺塔是北京市最高的古塔,挨着明城墙的西便门。很多年以前就看见塔,但那时候已经被圈进工厂的院子里,想进去看看需要介绍信。90年代修了二环(也就是原来老城墙的护城河上),之后每每从这里过,那塔更显眼,当然最显眼的是旁边“二热”的大烟囱。

天宁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光林寺,唐代名天王寺。现在的塔是辽代的,寺是清代的。1949年后,陆续拆除天宁寺大部分建筑,建了唱片厂、第二热电厂和民居。天宁寺原有建筑仅余山门殿、东西配殿、接引殿及舍利塔。2000年腾退了占用的单位。2002年进行了修复,现占地7400平方米,

前些年听说天宁寺重新开放了。虽然离我们家不远,一直脚懒。那天一高兴去了一趟。

天宁寺山门面南,山门殿是1937 年在原址重建的,三开间硬山顶,正门石券门精美又沉稳。想拍一张全景,但无论如何也躲不开二热的大烟囱。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88年的国保。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进门正面是接引殿(弥陀殿),这是保留下来不多的清代遗存。殿前面是两块清碑。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大殿面阔五间,硬山顶,覆绿色琉璃,为清代建筑。殿内原有一尊阿弥陀佛铜像,现在殿内的是一尊6米高的金丝楠木阿弥陀像。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接引殿后面就是天宁寺塔。塔可以从隋代说起,隋文帝杨坚为供奉印度僧人带来的佛舍利,命海内三十州各建一塔分别供奉,北京也就是当年的幽州修的塔就在当时的弘业寺,弘业寺就是天宁寺的前身。可隋代建的是木塔。可能后来塔毁了。

1991年,舍利塔进行维修时发现辽代的碑记,按其记载,辽天庆九年(1119年)五月二十三日,皇叔耶律淳奉辽天祚帝圣旨起建天王寺砖塔一座,举高二百三尺。此塔初名大辽燕京天王寺舍利塔,建筑师是寇世英、寇世兴。金代在辽的燕京正式建都,天王寺在金中都皇城的宣华门里,是皇城中的唯一大寺,应该相当辉煌。 金世宗、金章宗时改名为大万安寺。元末寺院毁于战火,仅塔存。明初重建,明宣德年间改名为天宁寺,明末寺再毁。康熙年间重建,乾隆时再次修缮天宁寺。要说这天宁寺历经八代,好像最冷落的是元代,那时它在大都城外,南边郊区的荒野之处。

文章图片12

走近看塔,不愧为塔辽塔之精品,所以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妻将北方辽金时期的砖塔都归为“天宁式”。整座砖塔通高57.8 米,八角形平面直径达 35.6 米。不过想之,辽、金时塔在京城里面,明清在城边上。那时候的天际线上这塔应该是最高的建筑——京城地标呀。

文章图片13

塔的须弥座共有三层,每层都有砖雕,精美灵动。

第一层束腰每面有六个雕有狮头的壶门,中间以缠枝莲等浮雕图案相隔。

第二层束腰每面有砖雕坐佛的五个壶门,以金刚力士像相隔,但看了一圈佛像和力士的头都没有了。在这两层的转角处,雕有金刚力士。

第三层则为砖雕斗栱承托的平座勾栏,上面雕有复杂的纹饰。

再往上是塔身下面的三层仰莲瓣。在明代的记载中,勾栏之上是三层铁灯,一共三百六十盏。每月初八的晚上,寺僧会在铁灯内注油点燃。灯火将整个塔身照得通明,成为盛景。后改为砖雕的。

文章图片14

有意思的狮兽头,活灵活现地探出头来看世界。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塔身为八角形,八面的东西南北四面是仿木式拱券假门,为塔雕饰的精华部分,塔身上的造像有木骨泥塑和砖雕,塔身的雕像是按《圆觉经》布置的圆觉道场,塔的建筑和装饰处理是按《华严经》象征大日如来的“华藏世界” 正南面是塔的正面,保存得最好,最醒目的是门两侧的哼哈二将张力十足,怒目圆睁,两臂上的疙瘩肉倒像健美大赛的健美冠军。现在许多地方新搞得那些泥塑,实在没有生气,真应该这里跟老祖宗好好学学。 中间假门的拱券内有华严三圣,拱券上是二龙戏珠。两旁是飞天神女,脚踏祥云。门下那个小金佛据说是新放上去的。

文章图片18

八角为八个突出的半圆形立柱,与塔身连为一体。在立柱上面雕有一上一下、龙首相对的蛟龙。

文章图片19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侧向面是假直棂窗。基本相同的图案,但窗上的浮雕有所区别。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正西、正北、正东三面的基本与正南的相同,只是所供的主尊各不相同。但风化得太厉害。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塔离远了看是通体黄色,近看居然塔檐上都是琉璃瓦。

文章图片28

檐角下面挂着铃铛,据说在辽代,全塔共悬挂风铃3400个。所以,有古诗云:灯明三百六十盏,最好天宁云外塔,风撼三千四百铃,恨无梯级上青冥。

文章图片29

西边一墙之隔的“二热”(第二热电厂),厂子建于1972年,那高达180米的大烟囱把这仅有57.8米高的天宁寺塔压得抬不起头来,倒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1977年二热并网发电,当时就觉得这发电厂的污染会不会把这塔毁了?后来知道二热是燃油发电机组,相对污染小。90年代初北京修起了二环路,天宁寺桥是北京西厢的重点工程,记得那时老听说打通西厢——打通西厢的,这地方成了交通枢纽。

2009年 “二热”关停,要拆除原“二热”大烟囱。可是,2015年末,“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提出“要在保留它的原貌和历史痕迹,不破坏烟囱本身结构的前提下,将其打造成为西二环天宁寺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想一想,其实挺逗的,天宁寺地区的地标应该是什么?那大烟囱要成了地标,那标示的是什么?体现的是什么?也不动脑子好好琢磨琢磨。不过我到赞成保留这大烟囱,倒不是为什么二热园区的完整。是保留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历史,太好的的直观体现。不管谁到这里一看,都会油然而生对二热那个年代的思考。无异于一个“警示柱”吧。就如市中心的那个“大蛋”。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