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之外的N种人生

 昵称30096240 2022-07-09 发布于福建

记者丨李宇欣

昨天,7月8日,2022年四川省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正式从四川大学发出,这也标志着,今年的通知书发放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这个炎热又明媚的夏天里,将会有更多的一封一封精心设计、样式各异的通知书,发放到数十万考生手里,它们将承载着无数18岁的梦想,陪伴他们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通过高考升入大学,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孩子们的选择,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路径。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他们没有上过高考考场,没有体会过查分的激动和忐忑,在和高考平行的各条路上,他们搭乘了其他的人生列车。

在不断的停靠、上车、下车之间,他们也收获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有人为初中没有努力学习而懊悔,也有人留学归来后依然处处受挫,还有人在学技术手艺的路上找到了人生新目标······

无论如何,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18岁,年轻,懵懂,但也蓬勃,热烈。未来牌香烟会是什么味道,既充满未知,但也同时充满各种可能。

我们寻找到4位受访者,跟他们聊了聊高考之外的人生选择。

@迅哥儿

23岁 单招升学

若说对高考的印象,说实话,因为没有参加过,我对高考的记忆只停留在我们班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参加高考,剩余三分之二的人走了职高单招。我就选的单招,虽然我高中也读的是普高。

对,你没猜错,之所以读了普高还要走职高单招,就是因为我文化成绩不是很好。

我偏科极其严重,150分的英语,我能蒙对二三十分。但我并非从小就是差生,在乡里读小学的时候,只考语文数学,我一直是年级前十,曾经也是老师重点关照的“好苗子”。

成绩“分水岭”出现在初中,更确切地说,是遇到英语之后。初中我在镇上读的,初一全年级有90多个人,分成一个重点班、一个平行班,除少数几个从外地转回来的同学有英语底子,绝大部分同学都是上初中才接触英语。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初一上学期结束,都只记住了26个英文字母和早安晚安那几个单词。

由于英语严重拖后腿,2014年的中考,满分700分,我考了442分,英语只考了39分,勉强有个普高可上。

我所在的县城当时有三所普高、一所职高,被家长分成四个等级。我就读的C校属于最差的普高,仅比职高认可度高一点,而且校内大部分学生对自己都有清晰的认识——三年后肯定是考不上本科。

但读不了本科不等于不升学,背后的原因也简单:家长的原因是一方面,父母觉得高中毕业才十七八岁,出去打工也挣不到多少钱,还不如多读两年领个文凭,让我们好歹“混”成熟一点;另一方面,学校也很鼓励我们参加高考,或者提前走职校单招。我觉得学校的考虑也不是纯粹因为功利,毕竟,不论是参加高考还是走单招,我们能继续多学点东西,哪怕是学技术,也不是坏事。

高三开学不久,陆续有高职院校到学校宣讲,其中省内的高校居多。这时候,我才有了“担心没书读”的紧张感——语文数学勉强及格,英语三十多分,文综每科都在及格线下徘徊。

2017年2月份,高考前4个月,我和寝室的两个同学都决定参加单招。简单分析了一下,单招是直接读专科,以我们当时的成绩参加高考,也只能读专科,这种情况下就看哪种方式去到的专科学校更好了。我们了解到,单招是各个学校自己出题,题目比高考相对容易得多,而且普高学生单招只考语数外三门,不用和职高生一样参加专业技能考试。

三月上旬,单招考试报名,需要填三个专业,我当时跟亲戚、朋友问了一圈儿,都说将来好找工作是最重要的,于是在查询了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后,我依次填了工程造价、人力资源和自动化。

单招考试安排在3月下旬,两天时间考完了语数外三门。考完第二天,回高中县城的大巴车才颠簸到一半,考试交流群就有动态说能查成绩了——满分300分,我考了270分左右。但分数水涨船高,自己能不能上线,当时也没底。

四月初,录取结果出炉,和我一起参加单招考试的两个同学都被“拟录取”,我的专业是工程造价。此时,离6月的普高高考还有两个月,我也向老师咨询过,此时还可以参加高考,如果考上了,录取等后续步骤不受影响。但我纠结了两天还是放弃了,反正都考不上本科,没必要多费功夫。

“拟录取”结果出来没几天,我就去广东打暑假工了。直到七月上旬,老家爷爷奶奶打来电话说收到了通知书,我的大学这才尘埃落定。

高考结束后,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我们班上第一名没参加单招,参加的高考,但最终还是没能冲上本科,反而调剂到了我单招所在的这所学校,兽医专业。我当时还跟室友说,太可惜了,如果她当时选择单招,凭她语数外的成绩,完全可以读到更好的专科学校。

年20206月,我考了一个人力资源资格证(大一转到了人力资源专业)、所有科目“绿灯”通过后,大学三年也结束了。毕业后的前半年,我就遭到了社会的“毒打”——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非技术类岗位,求职门槛基本都是本科学历,专科毕业的“小白”根本没机会;工资低,面试超一半的岗位,都是月薪三四千,不包吃不包住。后来省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便投奔亲戚到了沿海,找了一份采购相关的工作,包吃包住,每月到手六千。

对于曾经的经历,我没啥后悔,也没啥抱怨的,毕竟那会儿教育条件就那样,也怪不了谁。至于对现在的生活,我觉得劲头还是有的,虽然可能比不上名校的高学历人才,但是既然我们起点比别人低一点,那就跑快一点、勤奋一点,就像我们公司,也有学历不高但是奋斗出头的前辈。

当然,工作这两年,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如今正是毕业的第三个年头,妹妹在老家县城最好的高中读高一,我常在周天下午跟她电话聊聊天,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考到一个像样的文凭,将来才有更多选择。

@明轩

24岁 职教留学

中考450分,我与普高无缘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与高考无缘了。

初中毕业,由于从小就喜欢车,我去了成都一所职校学汽修。这个决定并不艰难,甚至算顺理成章。我当时的想法是,至少能和车打交道。而且,这所学校的日语汽修班也令我感兴趣。

这家职中的日语班2014年开办,我是第二届学生,由于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参考,我周围不少同学都不相信能出国留学,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觉得,所谓日语班的意义只是在汽修基础之外多出的一门日语必修课,学日语是为方便今后修车时能看懂日系车的原厂说明书。

直到高一结束,学校组织了日本修学访问之行,才改变了我的想法——日系车的市场和日本汽车的汽车制造技术还是让我受到了震撼。我开始萌生想法:能不能真的到日本留学、看看国外的汽修是什么样?

我爸妈平时主要围着自家的小店转,我以为去日本留学的想法会被“扼杀”,结果他们同意得很干脆:如果你愿意,那就先去体验,不合适再回家就行。

2017年,在接连通过了日方两轮笔试和一轮面试后,我在10月动身去了日本。

这里先介绍一下,日语汽修班是我们学校与日本一家教育集团合作创办的,我的目标是集团名下的工科自动车大学校——据说这所学校的汽修专业在九州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极高。

抵达日本后,根据学校对外国留学生的要求,我需要在进入专门正式学习前必须提供150以上学时的语言课程证明,即使我在国内已经通过J. TEST(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F级认证,还是不得不在语言学校待上一年半。

我粗略算了一笔账,语言学校的一年半,加上学校的两年,学费和住宿费的总开销折合人民币近17万元。即便能够负担,这笔支出为家里带来的经济压力也不小,如何在尽快适应日本生活、熟悉日语的同时,又养活自己呢?

打工!

我当时找了两份兼职,挣出了平时的生活开销。按照规定,留学生一周打工时长不得超过28小时,精打细算一番,我用课余时间和周末满打满算凑足了工时,每周大致能有人民币1400余元入账。

2019年,国内的同学基本开启大学生活了,我也终于顺利通过日本语科考试,进入专门学校,正式开始汽修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就是:上午学理论,下午再根据当天的理论课上实训,指导老师每周还会为留学生们进行两三次专门辅导。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还能自己上手拆装车辆部件。

这期间,最让我感慨的是当地职教的氛围,白领也好,蓝领也罢,汽修工人都能体面地养活自己。大家都进同一家便利店买东西,没人觉得有什么差别。

毕业前夕,我获得二级整备士执业资格,并通过双日汽车集团大阪(宝马)有限公司内定,作为一名正式的汽车修理工人留在日本工作。作为学徒,我当时的薪水是每月22.5万日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1万元。除开旺季,我们每天基本能在六点准时下班,加班另有补贴。

我还是这家公司的第一个外国员工,刚进去时大家都比较严肃,上下级关系很明显,过了三个月左右就慢慢淡化了,下班之后一起喝了几次酒,大家熟络了不少。我的同事里还有几个喜欢三国和水浒,挺聊得来的。

至于接下来的安排,我计划在这家公司再工作几年,然后回国内车企再上几年班,经验积累够了,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4S店。

@浩子

21岁 外出打工

高考这个话题,我是个完完全全的局外人,大家常说的“中考五五分流”,我就是被分到职高的那一类。

2016年3月,初三下学期刚开学不久,省内省外职高的招生宣传就来了。那时候,“分流”二字先是出现在班主任的口中,接着潜入了我和几个好朋友的脑子里,一合计:我们这个成绩肯定上不了普高,一起结伴去读职高吧,好歹有书读。

老家是个70余万人口的小县城,有两所职高,矮子堆里拔大个,我们也不知道哪所学校稍微强点。但听班主任说B校不赖,历史悠久,曾是他的母校,班上大部分人都听进去了。入学后才知道,B校确实有历史感,很多实验操作设备“饱经沧桑”,我第一次去机房上课,开机开了5分钟,当然这是后话。

当时读职高也涉及选专业——计算机、幼师……这些专业我都不了解,前景如何、毕业好不好找工作?都没想到这些。问室友选哪个,他们说“计算机吧”,行,听起来还比较高级。

读职高的决定做了,但最终能不能就读还涉及到四千九百多元的学费。爸妈常年在广东打工,无论是我的学习还是生活,他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电话里,我说要5000块钱读职高,他们愣了一下,我爸第一反应是:还是出来打工吧,听说职高就是耍三年,领个毕业证。

我爸当时还劝了我很久,我都没吱声儿,最后还是我妈打了“圆场”:娃娃才17岁,再让他读几年书嘛。

于是在中考前两个多月,当初三班上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准备普高时,我就已经坐在职高的课堂上了。中考那两天,抱着一丝上普高的侥幸心理,我也体验了一把中考的滋味,但最终结果和预料的一样。

2017年9月,B校正式上课了。开学后,我还发现,计算机专业又增加了一个班,也是四十多人,都是中考没考上普高,第二批分来的。

这批读职高的同学里,还有一个比较可惜。这个同学平时成绩在初中班上都是前五,中考是冲着县里的重点高中去的,但据说中考考砸了,被录取到了县城一所口碑较差的普高。随后,她父母给她联系了市里的一所职高,3+2大专,听说免学费,还有补助。

紧接着,我的高一就正式开始了,刚开学的半学期,是班上学习氛围最好的时候——女生基本坐前三排,男生坐得稍微靠后一点,上课时眼里还有“光”。

但到了后期,学习氛围稍微弱了一些,因为同学们陆陆续续开始安排实习,加上课程也在变难,对于我们这些本来文化课底子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些课程听起来还是有些吃力。

学习编程时,已经高三,我已经完全听不懂了,也不再有听懂的机会了——包括我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同学又被安排了实习。

第一次实习安排在高二的寒假,学期末,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群发了通知:实习不强制参加,如果是因为准备升学、生病等原因,可以提前申请。

但我找不到不去的理由。

实习的地点在广东,某电子厂,流水线检查电路,和计算机专业没有一丝联系。工作时间两班倒,早8晚8,除去中途吃饭休息的个把小时,我每天要盯着电路板站11个小时。按每小时12.5元的价格,我们一个月到手四千多元。

一段时间后,我们才发现,工厂里主要以学生工为主,实习的两个月里,有五六波和我们一样的职高学生。厂里也有正式员工,同样的工作内容,包吃包住,他们一个月近六千元工资。

21年203月,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自己找了一个流水线工厂上班,负责检查电子器材接口处有没有透明胶,确定是否合格。工作也是两班倒,每月到手五千左右。

六月毕业季,没有毕业照、没有毕业典礼,我的高中毕业证书直接寄到了所在的工厂。此时,一起进厂的几个同学都先后离职,我也冒出了离开的念头。

21年207月,我得到了某知名屏幕制作大厂的工作机会,这次是负责为流水线提供、整理物料。虽说也包吃住,早8晚8两班倒,但这里的工作时间拉得更长。开工前,我们需要提前一个小时为流水线准备物料,下班了,还得花一个多小时清点整理,早上六点半和晚上11点的班车上,我是常客。

更恼火的是,由于人手不足,经常找不到人换班,我最长的记录,是连续上一个月白班,到月底休息一天后,又开始上夜班。一个月下来,扣掉每个月四百多的五险一金,每月工资4500元,额外有400元零食卡。

熬到21年20年底,我就跟流水线告别了,在成都某中餐厅做了一名服务员。点单、上菜、收拾卫生……这份工作也不轻松,每天从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但每周能休息一天,包吃包住,到手工资三千五左右(不买五险一金)。

前两个月,听朋友说,杭州的服务员工资普遍比成都高。今年5月底,我又来到了杭州,才发现工资是高一些——每月到手4000元,但不包吃不包住,一个月下来根本没有结余。换下一份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高中毕业已经整整一年了,回想起来,才发现人生很多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我初中努力一点,或许能够上个普高;如果我在职高的堂课上少打几把游戏,如果……现在会不会不一样?我不知道。

但是,无论如何,摆烂和躺平肯定是不行的,我之前听了一个前辈故事,还是很励志,这位兄长最早也是在餐饮行业,从蛋糕店学徒做起,后来做到了公司采购方面的负责人,一个月也有一万多,已经在城东买了房,虽然面积不大。我也打算继续在餐饮行业再干几年,趁年轻多学东西。

@子诺

27岁 美国留学

我是90后,没有参加过高考,听说在我还没成为一颗受精卵前,我的人生画卷就在我妈的脑海中展开了:出国留学。

我猜这是我妈自己的执念。她和我爸都是65后,我爸硕士毕业,我妈是专科生。但听家里人说,我妈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学霸,但作为家里长女,她初三毕业后不得已读了中专,为的就是毕业后赶紧挣钱,供弟弟妹妹上学。出国学建筑,是她未曾实现的梦想。

我妈常拿我和她做对比,证明我的幸运——我是家里独生女,自94年生下我后,我妈一直围着我的生活和学习转,从启蒙阅读到升学选校,都是她一手操持。我爸对我则是无所谓的态度、也不管,我甚至一度怀疑他连我读几年级都不清楚。

二十多年前,那时还没有“鸡娃”一说,但我妈就已经在实践了,目的就是把我往留学路上引——别的小孩子看动画片、听童谣,我妈给我放九九乘法口诀和《动物世界》的英文录音磁带;别人家的妈妈给女儿买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绘本,我妈给我买《哈佛女孩刘亦婷》励志书籍;到后面读小学和中学,她选校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学校英语要教得好。

后来大一点了,我妈还送我学书法、跳芭蕾舞、报英语补习班。那时候,我经常被打,跟她顶嘴,会被扇耳光,练习书法时一个字写得不如她意,就是一鸡毛掸子。

在我妈的严格要求下,小学、初中,我的成绩都是班上前三,英语尤其让我妈自豪。中考那年,我英语差两分满分,总分640左右,读了成都第一梯队的某公立学校。

后来听我妈说,她甚至考虑过让我出国读高中,但一算下来,每年学费加生活费几十万,我爸的生意也刚起步,手头并不宽裕,她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当时,还有人建议我妈送我读某学校的国际部,我妈婉拒了,她觉得那是差生花高价读书的途径。

而我的高中生活过得并不顺利。高二某天早晨从宿舍独自醒来,我给我妈打电话说:我不想读书了。

因为,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小家务都是我妈一手操办,我不会做饭,热牛奶都会煮糊;我的脾气有些火爆,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也是“小白”,学校里没有一个要好的朋友,班上没有人愿意主动跟我说话;而且,自初三那年,我的体重就从90多斤翻倍到近180斤;高二成绩也遭遇“滑铁卢”,全年级1200多人,我的排名从300多名下滑到了1100多名。

我已经不太记得我妈听我说“退学”二字时的反应了,反正她还是领我离开了学校,在家附近找了一家留学机构,让我每天准备托福和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简称SAT,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我对高中最后的记忆,就是回学校参加会考。

2015年3月,在国内高考前3个月,我接连收到了美国4所学校的邮件录取通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华盛顿大学,以及两所私立学校。这四所学校虽然都没达到我妈的预期,但她还是支持我的选择——读公立学校华盛顿大学,传媒专业,每年学费3万多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万一年)。

2015年暑假,我独自一人坐上了前往美国的航班,也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爸妈。抵达后的半年,一切都不容易:听不太懂美国客服的语音,重复听了十多遍,才办好电话卡;不会做饭、使用厨具,吃饭要么点外卖,要么出去吃;美国室友带异性进宿舍、开party,我接受不了也融入不进去,到了大二干脆搬了出去······

在美国留学期间,我依旧独来独往,课余会追一追《爸爸去哪儿了》的综艺消遣,平时三到五个月跟爸妈联系一次,至于选专业、未来规划什么的,我自己不清楚,也从未跟他们商量过。

在美国读本科,虽然进校的时候有一个所谓的专业,但前两年主要学通识课程,其他专业课程随便选。学生可以通过前两年的摸索,找到自己的兴趣,大三再确定具体专业。大二结束前,凭借一点兴趣,我把传媒专业换成了心理学。

当我还在规划大二暑假的课程安排时,太平洋彼岸的家里,传来了噩耗。那天刚下课,意外接到我爸的电话,说我妈走了,脑溢血。我怀疑自己听错了,跟我爸确认了几遍,当时整个人都是懵的。随后,我浑浑噩噩地给导师发了请假邮件、坐上第二天回成都的航班,直到抱着我妈的骨灰盒,我都不相信那个从小为我规划一切的人、期待我学成归来的人,已经不在了。处理完我妈的后事已是一周后,我还是又回到了美国,继续上学。

随着我妈的离去,我爸的生意也出问题了,刚开始我是不知道的,大三还去荷兰某大学做了一年交换生。直到大四交学费,卡上的二十多万一直没到账,我不得不跟学校申请延期。后来才知道,我爸生意破产、拿不出来钱了。

2017年9月,我爸在知天命的年龄,卖掉了和我妈唯一的一套房,先交了我的学费、剩下的钱还了生意上的欠款。这时候,我才感受到经济的窘迫,开始摸索着自己做饭。

说起来,留学四年,我都没有出去做过兼职,我拿的我爸的副卡,每个月生活费1000-1500美元。出国前,我妈还专程给我说,“打啥子工,好好学习就行”。直到2017年毕业找工作,我才意识到,我跟社会脱节了,当时投了无数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后来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偶然在路边碰到的——给一个商店看店,但看店不到一个月,老板就给了我八百美元,说不需要我帮忙了,因为我值班的时候,经常销售额为零。后面我还在学校周围推销过二手房出租业务,也不是正式工作,每个月工资交完700美元的房租,勉强够温饱。

2018年底,毕业一年,我决定回到成都。在美国,留学生毕业后只有一年的工作许可(部分专业为3年)。

回国后,找工作依旧不顺,我觉得主要的问题还是我的外形和人际交往能力。后来在家人的推荐下,我先后进到两家小作坊式的教培机构当英语老师,每个月工资四五千。年20205月,我偶然线上认识了现在工作的老板,开始帮她线上直播教授雅思口语,每个月有1万-1.5万的收入,不用过多跟人打交道。

粗略估算了一下,留学四年,我总共花了120-150万人民币。当年一起出国的同学,有的在哈佛、斯坦福等名校读博,有的在知名金融机构工作……而我在上课之余,正在准备减肥,每周三晚上在网上看心理医生。

要说成败,我的这段经历可谓五味杂陈,更不是一些人想象的留学归来,意气风发。

当然,选择都是自己做的,生活的路还得走下去,我也还有我自己的家庭责任需要去承担。所以,我也经常告诉自己,无论高考还是毕业,都不是人生的终点,只要想为自己好好活,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