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大师南怀瑾小时候体弱多病,但他却活了95岁且无疾而终,他是如

 我是爱家男人 2022-07-09 发布于重庆
国学大师南怀瑾小时候体弱多病,但他却活了95岁且无疾而终,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的长寿秘诀有哪些?


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一生既经历过戎马倥偬的岁月,又经历过学海泅渡的光阴,晚年的南怀瑾主要在苏州太湖学堂讲学,此时他已近90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每天在太湖边讲学、会客、阅读、写作,生活忙碌而充实,身体却很少出现疲态,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南老先生一生建树甚多,笔者今天只针对其长寿一点展开论述:



1、今天的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富足,人均寿命已有77.93岁,但象南老先生这样活到95岁,仍算是高寿。



2、南老先生在晚年的时候,身体还是很健康的,看过南老先生讲学视频的网友,都觉得他精神很好,思维清晰,就象一个仁慈的长者。



3、南老先生是无疾而终的,晚年也没有受到太多的疾病困挠,离世的方式也是如他所愿的那样“考终命”,就是高寿且无疾而终。



南老先生长寿一定与他平时的生活习惯、道德修为、人生理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查阅各种资料,笔者认为,南老先生的长寿至少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



一、以病苦为师:



其实南老先生可以享年高寿并不容易,因为他的底子并不好,据南老先生回忆,他小时候,从六岁到十二岁,都是体弱多病的,常常将药当成饭吃。而且伤寒、麻疹、天花这些病他都得过。



不过南老先生认为“精壮暴死,久病延年”这句话蕴含着中国的哲学道理,可怜兮兮的反而活得很长。而有些人身体壮实,好像很健康,却突然就死去了。



所以南老先生认为,佛说要以病苦为师,人遭遇一些挫折,身体也多一点病,他道心反而坚固。以苦为师、以病为药,有一点痛苦,有一点不舒服,反而是最好的药物。



二、身动心静:



南怀瑾先生谈到长寿秘诀时,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他认为一个人,如果静不下来,是不可能有什么大智慧的。静指的是心静的静,而不是身静,四肢还是要活动活动的,身动心静才是康寿之道。



南老先生认为我们的能量消耗主要是通过起心动念消耗的,我们每发出的一个念头都是通过能量的消耗来完成的。佛家、道家为什么强调心要清静,其实就是要减少起心动念,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但任何人的能量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必须要善于把握时机,该干的时候干,不该干的时候就要韬光养晦。这样才能生慧,才能养寿,要想健康长寿,必须要学静。



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需要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虚极、静笃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层次。



在这个状态下,天地的能量才可以随时为我所得。首先你要静下来,静下来,代表你开始减少能量的消耗,而虚,才能开始从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



三、饮食要“食知量”:



南老先生的饮食一直强调“食知量”。南怀瑾的饭量很小,早餐一般是不吃的,中午只吃少许自家厨房炒的、略放些盐的花生米,晚餐一碗稀饭,碗很小而且盛不满,稀饭通常是小米红薯稀饭。



他认为,普通人觉得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饿,胃里的东西还多得很。因为普通人习惯把胃塞得太满了,胃部稍稍空了一点,他们就觉得饿了。所以饮食之道必须牢记“食知量”。



四、睡好“子午觉”:南怀瑾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即4小时),但他并没有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精神一直很好,原来南怀瑾睡觉的两个时辰并非随随便便,而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子时(23时~1时)和午时(11时~13时)。



南老先生认为,一个人真正睡着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浪费时间。尤其打坐练功的人都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这与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的力量融合,所谓'水火既济’,这样睡眠就够了。



所以,失眠或在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如果正子时不睡,到了天快亮五六点钟时,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我们到了午饭过后,会想睡觉,是因为这时到了“午”时,正是“子”时的对方,处于和“子”时相反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最好是休息,不可强迫自己再坚持五分钟,也许不到五分钟,拉满的弦就会断了。



五、常生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



当我们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打开智慧之门,法喜充满的时候,你获得的能量将超乎你的想象。



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会在瞬间得到无限的能量。反之,当你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流失,加速衰老与死亡,尤其是恐惧,它会让你的能量顷刻间丧失殆尽,失去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