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智慧:虽说吃亏是福,但有3种亏不能吃!太精辟

 llstsg 2022-07-09 发布于河北

欢迎您去品读国学智慧


图片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他在政治、文学、理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不光治国有方,在教育子女、治家方略上,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他经常对儿子们谆谆教导“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还有“利可共而不可独”等,告诫子孙们做人不要贪图享受,吃点苦不是坏事,人的心胸和格局要宽广一些,像《易经》中厚德载物,福报自然就找上门来。

图片

佛道两家也常告诉人们:“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亦有“善有善报”、“吃苦是福”等劝诫,儒家也说“知足常乐”等等。
香港首富李嘉诚早年也吃过很多亏,他对吃亏是福深信不疑,常叮嘱儿子在外面与人合作时,要让利给别人,给别人大头,自己拿小头。
都说吃亏是福,但也得看吃的亏是什么,值不值得你吃亏,有些亏能吃,有些亏不能吃,吃了别人也不领你情,还拿你当傻瓜。

曾国藩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有3种亏不能吃,吃多了反而不好。

图片

不吃被动的亏
人生在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知道吃亏受罪是避免不了的,聪明的人不躲着走,而是要主动找亏吃。
而有的人不想吃一点亏,最后反而吃的亏更大。所以吃亏要吃主动,而不吃被动。
比如学习是很艰苦的,你不自律,放任自己,不刻苦用功,最后就被动地吃了亏,还是大亏。
吃不了读书的苦,那你以后就得吃平庸生活的苦。最后你会后悔莫及,心想当时咬咬牙怎么就没坚持下来呢?

你不主动吃亏,好像占了大便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大亏正在前方等着你呢,你想躲都躲避掉的,这就是被动的吃亏带来的后果。

图片

读书再苦。还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孙敬、苏秦苦吗?一般人很难有那么大的毅力,苏秦吃亏大了,如果不吃苦,哪有后面苏秦一鸣惊人六国封相的辉煌呢?
想要前途似锦,实现理想,不是说说空口就能实现的,得实实在在地去吃苦、受罪,吃常人不愿吃的亏。
凡是吃尽大亏的人最后都得到了“大便宜”,所以说“吃亏是福”。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这些是千真万确的真理,都是经过主动的吃亏得来的。
能够主动找亏吃的人,是带着目标去吃亏,是有智慧的人,吃亏时觉得是大亏,过一段时间再看,你吃多少亏都是值得的,最后你还占了大便宜。

不要怕吃亏,别人不吃你来吃,看谁笑到最后。所以要主动去吃亏,不要被动地吃亏。

图片

不吃稀里糊涂的亏
睿智的人,表面看似糊涂,对什么事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内心精明着呢。人们说的“大智若愚”就是指这种人。
在社会交往中,难免吃亏上当,但不要让人误解你。吃亏可以不计较,但是要吃得明白,别让人拿你不识数,也就是让人把你当成傻子。
你把事情看得很淡,认为吃点亏也不能掉块肉,但是你得让人知道,你不糊涂,看透一件事但不说透,别人会忌惮你。
要是一切亏都稀里糊涂地照单全收,别人就认为你傻,也会一直欺负你。
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吃亏的人,是一个糊涂的人。就如项羽一般,败给了刘邦,这亏吃大了,但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为什么会败,只有怨老天要灭他,这是最悲哀的。
有智慧的人,有时吃亏,完全是为了顾全大局,这亏吃得明白,安心,问心无愧。

吃一堑,长一智,人们不能总吃亏,吃点亏是为了以后少吃亏,这是辩证的关系。

图片

智者不吃长远的亏
人们总说“好汉不吃眼前亏”,聪明人都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看到对自己不利时,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但也要分情况而定。
有时处在困境中,还真得先吃点眼前亏。
有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暂时先忍下这口气,要是不能忍,一棒子被人打死,那就什么都没了。
到任何时候,都不要逞匹夫之勇,吃眼前亏,才能不吃长远的亏。
韩信早期能受“胯下之辱”,吃了眼前亏,日后出人头成为大将军、开国功臣,都因为当初的忍辱负重。能吃当下亏的人,都有自己博大的心胸。
越王勾践吃了三年的大亏,取得夫差的信任,回来后卧薪尝胆,暗中训练兵马,只等机会到来,复仇雪耻。

最后一举灭掉吴国,成为春秋霸主。勾践懂得吃眼前亏的道理,你不吃眼前亏,就得永远失去国家吃大亏,长期当吴国的奴隶,永世不得翻身。

图片

总结
吃眼前亏也要有策略,要吃在明处。对于一些不明不白的亏,也要“快刀扎乱麻”,尽快处理好,哪怕付出一点代价都值得的,避免以后吃长远的亏。
总之,善良的人吃亏是福,但是不当冤大头,明明白白地吃亏,日后必有福报。
各位网友,你觉得吃亏是福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我们一起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