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一顿饭的功夫,也不离开仁德(4—5,讲于2021年6月30日)

 惟虫能天 2022-07-10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德善祥和

一顿饭的功夫,也不离开仁德


《论语》载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讲的是孔子说财富与高位是人人都想拥有的,但不以合乎仁的方式拥有,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困与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以合乎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也是不会这么做的。君子抛弃了仁德,又怎么来成就美好的名声呢?君子哪怕一顿饭的功夫,也不会离开仁德。仓促匆忙时有仁德在颠沛流离时也有仁德在。

财多为富,财少为贫;位高为贵,位卑为贱。这里指的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本章中,孔子从对待富贵和贫贱的态度上来论仁。富贵是人所喜好的,贫贱是人所厌恶的,然而仁者不会无原则地追求富贵和摆脱贫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官也要取之有道。同理,君子厌恶贫贱也要去之有道。不要觉着一谈钱财就不那么高尚了。有钱财不是坏事,钱财不取之正道才是坏事。钱财与仁人结合是社会之福 ,钱财与坏人结合是社会之祸。好人升官发财可有更多机会和实力做好事,可提拔和重用更多的好人去做好事。好人不去升官发财,难道把这好事都让坏人占去吗?

问题是,为富者未必不仁,但为富不仁者也未必是少数;为官取之正途者当然是主流,但官不取于正道者也未必是少数。在这样的情况下,仁德者宁可贫穷卑贱,也不会同流合污,这才是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孔子认为应把此作为终身的追求。任何时候哪怕一顿饭的功夫也不离开仁德;任何情况下,无论在言语造作还是在颠沛流离时,都要合乎仁。在孔子看来,有仁德在身才是真正的富贵者,或言这比物质和地位上的富贵更重要。进一步说,放在历史的长过程和大视野来看,有仁德精神上的富贵者,不仅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物质上的富贵,更会得到美好的形象和声誉。

清净本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