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麻仁丸药方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41.麻仁丸药方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麻仁丸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麻仁48克 白芍24克 炙枳实24克 大黄48克 炙厚朴30克 杏仁24克  
加减;
1.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芒硝。
2.如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可加生地、玄参、石斛。
3.如兼痔疮便血,宜加槐花、地榆。
本方现代常用于病后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以及痔疮便秘,蛔虫性肠梗阻, 肛门疾患,手术后大便燥结等辨证属于肠胃燥热,津液不足者。 1.脾约证  2.老年性便秘 3。慢性前列腺炎  4.噎膈   5.老年性精神病   1。肛肠疾病术后   2.蛔虫性肠梗阻   3.肛肠术后并发症  4.便秘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本方为润肠缓下之剂,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以大便秘结, 小便频数为证治要点。此外,有人提出本方证治应有腹微满,苔微黄少津,脉涩。
 麻子仁丸   (《伤寒论》)
    [别名]  麻仁丸(《外台秘要》卷18)、脾约麻仁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脾
约丸(《仁斋直指方论》卷4)、麻仁脾约丸(《治痘全书》卷14)、麻仁滋脾丸(《全国中药
成药处方集》)
  [组成]  麻子仁二升(500g)  芍药半斤(250g)  枳实炙半斤(250g)  大黄去皮
一斤(500g)  厚朴炙,去皮一尺(250g)  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250g)
    [用法]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现
代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
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脾约便秘证。《素问.经脉别论》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伤寒
论》说:“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
麻子仁丸主之。”于此可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今跌阳脉浮而涩,表明胃有燥热,脾
受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燥热津伤,肠失濡润,故大便硬。因为这种大便硬是脾受
胃热制约,津液不得输布而成,故称脾约。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为肠胃燥热之大便秘结,小便频数。根据《素问。至真要大
论》“燥者濡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实者,散而泻之”的治疗原则,宜润肠药
与泻下药配伍组方。方中重用麻子仁为君药,本品性味甘平,质润多脂,人脾、胃、大
肠经,润肠通便,《汤液本草》卷3谓其“人足太阴、手阳明,……故仲景以麻仁润足
太阴之燥及通肠也”。大黄苦寒沉降,.人脾、胃、大肠经,泻热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
宣降肺气有助于通畅肠腑,故配杏仁以降气润肠,《本草从新》卷10言其“润燥……通
大肠气秘”;芍药苦酸微寒,人肝、脾经,养阴和里,以上三味共为臣药。枳实苦辛微
寒,人脾、胃、大肠经,行气破结;厚朴苦辛而温,人脾、胃、肺、大肠经,行气除
满,枳、朴同用,破结除满,以加强降泄通便之功,用以为佐。蜂蜜为使,性味甘平,
人脾、肺、大肠经,润肠通便,调和诸药。  《神农本草经》卷2言其:“除众病,和百
药”。诸药合用,共奏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效。
    本方即小承气汤合麻子仁、杏仁、芍药而成。方用小承气汤消痞除满,泄热通便,
以荡涤胃肠燥热积滞,更以质润多脂之麻子仁、杏仁,滋阴润肠之芍药,益阴润肠之蜂
蜜,使腑气得通,津液四布,便秘自除。综观全方,润肠药与泻下药同用,具有润而不
腻,泻而不峻,下不伤正的配伍特点。原方用法中要求只服10丸,以次渐加,表明本
方意在缓下,是一首润肠通便的缓下剂。
    [类方比较]  本方与五仁丸、更衣丸三方,同属润肠缓下之剂,用于治疗津亏便秘
证。然麻子仁丸为润下剂中的常用代表方,由麻仁、杏仁、芍药等润肠通便药,配伍大
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组方,以泻下通便,行气导滞,增其润肠泄热,泻下通便
之功,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五仁丸集多脂之果仁组方,以润肠燥,通大便
而不伤津液,配伍陈皮理气,炼蜜为丸,助其滋润滑利大肠之功,对于津枯肠燥,或老
年、产后血虚所致的便秘,不宜用大黄、枳、朴等药者,颇为适合;更衣丸用苦寒之芦
荟清热凉肝,泻火通便,配伍性寒重坠下达之朱砂组方,二者相须为用,泻火通便,用
于肝火偏旺,肠胃燥结所致的便秘,不宜用仁类润药者。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润肠缓下之剂,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以大便秘结,
小便频数为证治要点。此外,有人提出本方证治应有腹微满,苔微黄少津,脉涩。可供参考。
    2.加减法  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芒硝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如口干舌燥,
津液耗伤者,可加生地黄、玄参、石斛之类以增液通便;如兼痔疮便血,宜加槐花、地榆以清肠止血。
    3.本方现代常用于病后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以及痔疮便秘,蛔虫性肠梗阻,
肛门疾患,手术后大便燥结等辨证属于肠胃燥热,津液不足者。
    [使用注意]  本方虽为缓下剂,但其药物组成中有大黄、枳实、厚朴等攻下之品,
故对孕妇及便秘纯由血少津亏、脾虚气弱所致者,不宜使用。
    [源流发展]  本方始见于《伤寒论》,从其药物分析是由小承气汤加麻子仁、杏仁、
芍药而成,实属承气汤类方。唐.《备急千金要方》卷15有大五柔丸,药用大黄、芍
药、枳实、苁蓉、葶苈、甘草、黄芩、牛膝各二两,桃仁一百枚,杏仁四十枚。原书载
其“主脏气不调,大便难。通荣卫,利九窍,消谷,益气力”。大五柔丸与麻子仁丸相
比,配伍极相近似。惟大五柔丸加用肉苁蓉之温润,以助通下,葶苈子泻肺通便,实为
组合之妙。宋.《太平圣惠方》卷58之麻仁丸即麻子仁丸枳实易枳壳,芍药为赤芍,去
杏仁、厚朴加郁李仁、槟榔、芒硝而成。此方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功增强,故临床用
于大便难,五脏气壅,三焦不和,热结秘涩。《产育宝庆集》卷上之麻仁丸,方用麻仁、
枳壳、大黄、人参各半两。此方由润下药配伍行气导滞药与补气药而成,攻补兼施,以
攻为主,用于产后血水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大便秘涩,腹中闷胀者。金.《洁
古家珍》中的方药,富于独创,自成一法。书中麻仁丸只取麻子仁、枳壳、川芎三味。
此方由润下药配伍行气导滞药、活血祛风药而成,用于风秘,大便不通。清.《医略六
书》卷25所载麻仁丸,在麻子仁丸基础上加润肠活血之桃仁,养血荣肠胃之当归,润
肠散结之郁李仁而成,故用治气滞血燥而致大便不通,小腹胀满者。现代《中国基本中
成药》之麻仁润肠丸,亦是由仲景麻子仁丸去枳、朴,加陈皮、木香而成,虽行气导滞
之力减弱,但润肠泄热之力犹存,对于虚人便秘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痔疮便
秘,属肠胃燥热者,更为贴切。
    [疑难阐释]  关于本方主治脾约  对脾约的认识,历代医家见解不一,自成无己提
出“胃强脾弱”是脾约的病机后,多宗其说。虽有解作“脾阴虚”,“燥热伤阴”者,但
均属“脾弱”之范畴。到目前为止,“胃强脾弱”之说仍被多数医家所采用。然从麻子
仁丸的组方看,该方用麻子仁、杏仁、白芍、白蜜益阴润燥滑肠,大黄配枳、朴而成缓
下之剂。所治之证,肠中必有燥结,但不如承气之证急迫,故以此方缓攻。若把脾约解
为“脾弱”,大黄、枳、朴岂可用之?从本方的服法上看,“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
以知为度”,即以燥屎下为度,可见用麻子仁丸的目的是下肠胃燥结,通腑泄热,并无
补脾之意。以药测证,  “脾弱”之解是难与其相符的。关于麻子仁丸的应用,由于受
“脾弱”之说的影响,目前临床上不少医家对年老体弱,津亏血枯,或脾虚气弱所致的
便秘当作“脾约”证,用麻子仁丸治之,这就违背了仲景麻子仁丸的组方与应用原则。
由上可知,麻子仁丸并非治疗脾虚便秘之剂,而是用于治疗肠胃燥热之便秘。所以,凡
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秘结,又非承气汤所宜者,均可用麻子仁丸治之。若年老体
弱,津亏血枯,或脾虚气弱所致的便秘,均非所宜。正如恽铁樵所说:“麻仁丸之用,自
较承气为善,然必用之阳证。若阴证误施,为害亦烈”(《伤寒论辑义按》)。
    [方论选录]
    1.成无己:“约者,结约之约,又约束之约也。《内经》曰:饮人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
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
硬,故曰其脾为约。麻仁味甘平,杏仁味甘温,  《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是以
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味苦寒,厚朴味苦温,润燥者必以甘,甘以润之;破结者必
以苦,苦以泄之,枳实、厚朴为佐,以散脾之结约。芍药味酸微寒,大黄味苦寒,酸苦
涌泄为阴,芍药、大黄为使,以下脾之结燥。肠润结化,津液还人胃中,则大便利,小
便少而愈矣。”(《伤寒明理论》卷4)
  2.许宏:“跌阳脉者,乃脾胃之脉也,脉不当浮,今反浮者,若非胃气虚,则胃气
强也。浮而涩者,为胃气燥,大便则难,其脾为约。约者,束也,此必汗出多,走亡津
液,胃气燥涩,大便不得通也。趺阳脉浮者,虽大便难,尤不可以用大承气汤等下泄之
者,仲景故配以麻仁丸方以润导之也。故用麻仁为君,杏仁为臣,二者能润燥也;以枳
实、厚朴能调中散气为佐;以芍药之酸能敛津液,大黄之苦能泄能下,二者为使,以通
导而引润下也。”(《金镜内台方议》卷12)
  3.吴昆:“伤寒差后,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
难者,主此方以通肠润燥。枳实、大黄、厚朴,承气物也;麻仁、杏仁,润肠物也;芍
药之酸,敛津液也。然必胃强者能用之,若非胃强,则承气之物在所禁矣。”(《医方考》卷])
    4.喻昌:“脾弱即当补矣,何为麻仁丸中反用大黄、枳实、厚朴乎?子辈曰聆师说,
而腹笥从前相仍之陋,甚非所望也,仲景说胃强,原未说脾弱,况其所谓胃强者,正是
因脾之强而强。盖约者,省约也。脾气过强,将三五日胃中所受之谷,省约为一二弹丸
而出,全是土过燥,致令肠胃之津液日渐干枯,所以大便为难也。设脾气弱,即当便泄
矣,岂有反难之理乎?”(《尚论篇》卷2)
    5.徐彬:“趺阳,脾胃脉也,脾中素有燥热,外邪人之益甚,甚则增气,故脉浮;
浮者阳气强也,涩则阴气无余,故小便数、大便坚。而以麻仁润之,芍药养阴,大黄下
热,枳实逐有形,厚朴散结气,杏仁利大肠,加之以蜜,则气凉血亦凉,而燥热如矢
矣。然用丸不作汤,取缓以开结,不欲骤伤其元气也。要知人至脾约,皆因元气不充所
致耳。但不用参、芪,恐气得补而增热也。”(《金匮要略论注》卷u)
    6.周扬俊:“丸者缓也,邪未归腑,何取缓下?盖脾约之人,素系血燥,平日无病,
或二三El而始大便,倘至热邪归胃,消烁津液,岂复易出耶?仲景不得已,立麻仁丸一
法,于邪未人腑之前,先用麻仁之油滑,杏仁之润降,盖以肺与大肠表里也,兼以芍药
养血,大黄、枳实、厚朴佐其破滞,使之预行,庶几热人不至于大结,津液不至于尽耗耳!”(《伤寒论三注》卷4)
    7.王子接:“下法不曰承气,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
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而后以枳、朴、大黄承气法胜之,则下不亡阴。法中用丸
渐加者,脾燥宜用缓法,以遂脾欲,非必胃实当急下也。”(《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
    8.陈念祖:“物之多脂者,可以润燥,故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破结者必以苦,
故以大黄之苦寒,芍药之苦平为佐;行滞者必顺气,故以枳实顺气而除痞,厚朴顺气以
泄满为佐。以蜜为丸者,取其缓行而不骤也。”(《时方歌括》卷下)
    9.章楠:“腑之传化,实由脏气鼓运,是故饥则气馁伤胃,饱则气滞伤脾,胃受邪
气,脾反受其制约:不得为胃行其津液而致燥,燥则浊结不行,无力输化。既非大实满
痛,故以酸甘化阴润燥为主,佐以破结导滞,而用缓法治之,但取中焦得以输化,不取
下焦阴气上承,故又名脾约丸。”(《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卷9)
    [评议]  对于脾约证的病机,成氏归纳为“胃强脾弱”,吴氏等从之,喻昌对此提
出异议,认为:“仲景说胃强,原未说脾弱,况其所谓胃强者,正是因脾之强而强。盖约
者省约也,脾气过强,将三五日胃中所受之谷,省约为一二弹丸而出,全是土过燥,致
令肠胃之津液,El渐干枯,所以大便为难也。设脾气弱,即当便泄矣,岂有反难之理乎?”所说甚是。
    [验案举例]    .    .
    1.脾约证  《经方实验录》:'徐左能食,夜卧则汗出,不寐,脉大,大便难。此为
脾约,火麻仁丸一两,作三服,开水送下。
    按语:本案为脾约证。病者能食,脉大为胃中有热;热伤其津,阴津亏损,不能润
肠,则大便硬而难行。邪热扰阴,则夜卧多汗而不寐。本案与《伤寒论》脾约证病机一
致,故治以润肠通便的麻子仁丸,药证相符而获卓效。
    2.老年性便秘  《经方应用》:某女,70岁。大便秘结,五六日一行,腹部微痛作
胀,便涩,粪色黑而且硬,甚为所苦。经西医检查,诊断为老年性便秘,未发现其他器
质性病变。用内服、外治诸法效果欠佳,改用中药治疗。患者年老津液素虚,饮食尚
可,诊见舌苔微黄,脉象和匀有力。仿脾约麻仁丸意为治。麻仁12g,白芍6g,川朴
3g,枳壳9g,当归9g,制军4.5g,杏仁6g,肉苁蓉12g,郁李仁9g。连服3剂大便畅
行,腹部痛胀消除。后以上方减制军继用数剂,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虽属年老津液素虚,但腹部胀满微痛,便涩,肠中已有燥结,故用麻子
仁丸加当归、肉苁蓉、郁李仁,以枳壳易枳实,并改丸为汤,取滋润缓下之法获效。
    3。慢性前列腺炎  《山东中医杂志》(1985,6:44):某男,65岁。小便点滴不畅,
日20余次1月余,诊断为慢陆前列腺炎。用乙蔗酚、呋喃坦啶等治疗无效。余按癃淋
初以清热通淋、活血化瘀法治之,后又用补中益气汤、济生肾气丸治疗1月余,均未获
效。仍尿频,小便点滴不畅,日20余次,伴见神识恍惚,El干口苦,心烦少寐,腹满,
大便干结4日未行,舌红,苔黄,脉滑大。投仲景麻仁丸加味:火麻仁30g,枳实、厚
朴、大黄各lOg,杏仁12g,白芍15g,丹参30g,节菖蒲6g,炒远志6g,水煎服,日1
剂。服药4剂后,小便次数减少,尿量增加,每日10次左右,大便已解。又服4剂,
小便每日仅7—8次,诸证基本消失,病趋痊愈。
  按语:本案小便频数而大便干结,起初着眼于小便,用清热通淋、活血化瘀法及补
中益气汤、济生肾气丸治疗,均未获效,后从脾约论治,以麻子仁丸加丹参、石菖蒲、
炒远志投之。药证合拍,方获效焉。
  4.噎膈  《浙江中医杂志》(1985,4:174):某男,48岁。.1980年8月31日住院
治疗。久患便秘,近年由于精神刺激加之胸部外伤,遂感食管哽噎不顺,吞咽困难,先
后作钡餐透视、食管拉网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住院后先后服行气化痰、疏肝宽胸之
剂无效。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晦黯,精神抑郁,唇燥咽干,吞咽困难,胸脘痞闷,饥不
欲食,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患者述每次排便后始感症状减
轻。据仲景“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的精神,及中医“二便通利,噎膈自除”的经
验,投润燥通便之剂以试之。方用白芍、蜂蜜各30g(冲服),火麻仁20g,厚朴、枳实
各15g,杏仁12g,大黄(后下)lOg,旋覆花3g。先后服12剂,大便通利,咽部哽噎
消失,余证均除,临床治愈出院。
  按语:此方所治之噎膈,乃浊阴不降,津液不能输布,大便艰涩所致。病机与“脾
约”证一致,临床以吞咽困难,唇燥咽干,大便干,小便频数或黄赤,舌红苔黄燥,脉
弦数为应用要点,并酌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降逆,故用于非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噎膈多能取效。    ,
    5.老年性精神病  《浙江中医杂志》(1985,4:174):某男,66岁。1974年10月
25日诊治。久有心烦失眠之症,常见头晕目眩。近1年来大便于结,小便频数,时见
神志失常,骂詈不休。经某医院诊为老年性精神病,予以清热泻火安神之剂,病情稍有
好转,旋即如故。今大便干结已5日,口苦心烦,急躁易怒,胸胁痞闷,舌红少津,边
有瘀斑,苔薄黄,脉弦细。此津液不足,大肠干燥,肝胆失于调达,肺失宣降,瘀热上
犯,上蒙清窍所致。治宜泻火逐瘀,润燥滑肠。方用大黄(后下)9g,杏仁、白芍、火
麻仁、枳实、厚朴各15g,蜂蜜60g冲服。服3剂,泻下坚硬黑晦如煤之便,烦躁减
轻,神识清楚,继服2剂,又泻3次,诸症好转,用上方改汤为丸,调治而愈。
    按:本方治证,乃肠胃燥热,阴津不足所致。根据“异病同治”的精神,本方移治
老年性精神病,是取大黄泻火逐瘀,重用麻子仁、白芍、蜂蜜润燥滑肠,病在脏而治腑,故获显效。
    [临床报道]
    1。肛肠疾病术后  用麻子仁丸治疗500例肛门手术后患者,服药后大便变软,成
条状易于排出者为有效,以服药后大便仍干燥或2—3天排便1次为无效。为防止术后
第一次排便时由于大便干燥引起的疼痛及出血,常规服每日2次,每次6g。如无大便
干燥史1日可服工次。如服药后不见显效时,可增加至3—4次。术后lO天以后用量减
少或停用,一般服用15—20天。500例中有效者479例(占98.5%),无效者21例。
在无效病例中属习惯性便秘者工6例L1j。
    2.蛔虫性肠梗阻  以加味麻仁汤(火麻仁9g,白芍6g,/Jilt,4.5g,枳壳6g,大黄
9g,乌梅9g,槟榔9g,陈皮4。5g)水煎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47例,全部治愈。最多
服用3剂,平均住院2.7天。服药6—12小时则通便排虫。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性或副作用。
    3.肛肠术后并发症  在手术患者496例中,术前1天服用麻子仁汤者327例,余
下169例未服作为参考组。327例中,肛裂132例,痔疮107例,肛漏48例,肛旁脓
肿4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33岁。除96例患者术前有便秘,提
前3—5天服用本方外,其余均在术前1天开始服用。处方:麻子仁12g,大黄(后下)
6g,枳实12g,厚朴12g,白芍20g,蜂蜜20ml,白茅根30g。用法:手术前1天水煎
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服用丸药者,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冲服。服用汤
或丸剂均5天为1疗程(服本药期间,其他药物停用。结肠炎患者,症见腹泻、大便次
数增多、腹痛、下坠者忌服)。服用本方后,痔、裂、瘘及肛旁脓肿等并发症均有明显
的疗效,且缩短了愈合期,对于肛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尤为明显,有效率高达98.5%[3J。
    4.便秘  以厚朴产地及服药量之异,按《伤寒论》名方麻仁丸组成三种不同组分
浓缩丸,经临床66例便秘病人的疗效观察,证实三种麻仁丸均有润肠通便功能,其中
以中国厚朴组方者效佳;和厚朴组方者次之;和厚朴组方服半量者又次之。
    [实验研究]
    1.对麻仁丸与果导片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小白鼠致泻实验结果表明,给药4小
时后粪便粒数、重量与对照组及自身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户<O.01);小鼠
小肠大肠推进实验炭末移动的长度、推进率与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意
义(P<0.01);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活动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在生理状况下或是低
温状况下,二者均能增加豚鼠回肠收缩的频率、最大振幅和平均振幅。对平滑肌的收缩
力有增强作用。对家兔在体肠实验结果表明,能增加兔在体肠最大振幅和平均振幅,与
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亦同样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L5j。
    2。制剂改革  将麻仁丸改为片剂,并从片剂的制备、制剂中主要有效成分1.8一二
羟基蒽醌的含量测定及丸、片的泻下作用比较等方面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麻仁片中大
黄蒽醌含量比麻仁丸中高。说明麻仁片的制法是可行的,能使处方中的有效成分充
分发挥作用。小鼠泻下实验表明,低剂量时,l小时内麻仁片与麻仁丸二组与对照
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二组均有泻下作用;高剂量时,工小时内二组均有显著性
差异,2小时排便粒数麻仁丸组虽有增加但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而麻仁片组仍
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麻仁片比麻仁丸效果似乎要持久些。总之将麻仁丸改为片剂后
既保持了原有疗效,又减少了服用量。由麻仁丸服用6g/次,改为服用2片0。6g/
次加1粒滴丸0。08g/次,其服用量少了约10倍。通过剂型改革使该方更方便有效地发挥药理作用Loj。    ’
    此外,由麻仁丸改制成的麻仁软胶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二者均可明显增强动物
离体、在体肠平滑肌活动,使肠平滑肌收缩振幅增高,收缩强度增大,收缩频率加快,
从而使小肠、大肠推进速度加快。两剂型不论对正常动物或燥结型便秘模型动物均可产
生一定程度的致泻作用,可软化大便,增加排便次数和粪便重量。实验同时表明麻仁软
胶囊与麻仁水蜜丸均非强烈致泻药,其致泻作用相对缓和。在作用强度上,软胶囊与蜜
丸两种剂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同等剂量下,二者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基本一致,但部分
指标显示,麻仁胶囊有强于蜜丸的趋势。鉴于软胶囊在体内崩解时限短,生物利用度会
提高,临床生物效应有可能较明显地强于蜜丸剂型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