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展示三

 大学园教育发展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携手行业高端企业,对接产业需求,共育关务英才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携手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摘要:为提高毕业生质量和满足企业招聘急需的关务人才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和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与企业生产环境融为一体,真岗实干,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构建完善的“仿真+全真”实践教学体系, 打造专兼结合、双岗多能的师资队伍, 专业对接岗位,校企合作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校企优势互补,合作技术攻关。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有效加强,为企业储备了优秀人才,校企开发了捷报系统,有效降低了申报差错率,实现了共建、共享、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  混合所有制  生产性实训基地  关务人才

一、实施背景

(一)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位于山东省潍坊市, 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财经商贸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山东作为我国主要的沿海省份之一,是经济和外贸大省,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我国的经贸强国建设规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外贸易逐年增长。行业发展,人才先行,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需要高效通关与快捷货运等外贸服务作为保障,区域经济的发展亟需高素质的关务与外贸服务人才。

(二)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随着全国通关一体化、“互联网+通关”的推行,通关流程渐趋简化,但关务合规要求越来越高,进出口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对关务和外贸服务人才需求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外贸外运行业特点,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提供工位数有限,认知实习和跟岗实习无法实现规模化。而且由于行业涉及商业机密,短期实习无法接触岗位的核心业务,全真的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较弱,与用人单位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外贸企业面临招工难和岗前培训的挑战

外贸企业很难找到入职即可上手的员工,都需要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的老员工虽然技能强,但培训能力弱,并且由于培训期间工资低,容易使员工流失。

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新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与行业高端企业合作,校企共育,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专业与岗位无缝对接,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二、主要做法

(一)基本思路

秉承学院“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的理念,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筑巢引凤,以“共识、共建、共享、共赢”为前提,与行业高端企业——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产学研一体的专业教学改革;完善“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打造“双岗多能”的师资队伍;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共享建设成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二)具体举措

1. 筑巢引凤,携手行业高端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海城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供应链物流领域的上市公司,总部位于青岛,技术和管理先进。公司现有员工2000余人,网络遍及全球200余个港口,在海内外有80余家分、子公司,年营业额逾50亿人民币,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公司的主要业务内容包括货物运输、仓储分拨、关务管理、保税、贸易执行、跨境电商等供应链服务,这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的关务与外贸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社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学生的实训、实习、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学院主动对接企业,经过多次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解决了企业场地不足、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践教学缺乏真岗实干的短板。学校提供场地和实训设备,公司提供业务骨干、技术和办公设备,公司员工与学生结为师徒关系,用企业的真实业务作为实训项目,生产与学生实训同步进行,开展报关、货代、关务咨询等岗位的实习实训。

图片

1: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海程邦达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外景

图片

2: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海程邦达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景

2.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实训基地有效运营

为保证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营,在《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签订了《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进一步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保障实训基地的日常顺利运营,修订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专任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企业导师管理办法》《校内生产性实训考核评价及激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3. 真岗实干,扎实推进“六合一”专业教学改革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六合一”专业教学改革,即教室与车间合一; 用企业的生产任务作为教学项目,学生实训完成的报关单、舱单等就是企业的产品,教学与生产合一;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实习,学生与员工合一;专业教师传授理论,又指导实训操作,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进行,即理论与实践合一;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即育人与创收合一。

4. “仿真+全真”,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以往的“2.5+0.5”的学程模式,改为“2+0.5+0.5”,即增加了半年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跟岗实习,完善了“校内仿真+校内全真+校外顶岗”的能力渐次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认知实习、专业课程课内项目实训、技能大赛训练、考证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跟岗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等模块组成。认知实习在企业导师带领下进行,到企业了解经营范围和岗位设置;课内项目实训在校内专业实训室利用与课程配套的教学实训模拟软件进行。第四学期学生开始参加技能大赛,进行关务技能、国际货运代理、互联网+国际贸易、证书考试等集中训练;跟岗实习为第五学期,在海程邦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实习项目有报关单填制、通关单证审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操作、货代业务操作等。第六学期为毕业顶岗实习。

图片

3:“校内仿真+校内全真+校外顶岗”的能力渐次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5. 专兼结合,打造“双岗多能”的师资队伍

按照“校企双能、专兼结合”的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专业建设为根本目标,双兼互聘、内外联培,聘请公司的技术能手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参与实训项目开发、修订课程标准、教材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使企业员工不仅是业务骨干,也是教学能手。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业务实操,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用自己的专长为企业解决业务难题,同时积累教学素材和实践经验。专兼职教师一对一结成对子,在教学与生产中通力合作,形成校企“师资共用体”。

6.对接岗位,校企合作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

组建资源建设团队,制订资源建设方案,按照“校企融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建设思路,根据报关、货代、关务咨询岗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校企共建视频、文本、图片、音频、动画、微课等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案例库、工作手册,编写核心课程的工学结合教材;建设在线课程、实训平台等数字化资源。教学资源不仅用于专业教学,也用于企业员工培训,教学资源共享。

7. 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技术攻关

在通关一体化和无纸化通关背景下,企业的关务合规管理愈发重要。校企人员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梳理各岗位工作流程,制订岗位工作标准,梳理进出口商品归类、完税价格的审定、原产地认定、AEO认证、单证管理等关务风险管理中的关键点,强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互联网+通关”背景下,纸质通关单据的使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数据申报。校企联合开发电子申报系统,实现申报数据与海关通关系统的对接,提高生产效率,并满足教学和实训需求。

三、成果成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提供实践教学的同时也提高了业绩

生产性实训基地,年产值约2000余万元人民币,月均单量1.3万单。校企合作目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工位数50个,企业员工与学生结成 “师徒”关系,开展报关单填制、通关单证审核、通关系统操作、舱单申报、货代业务操作等项目的生产和实训。生产与实训同步,形成了大一认知实习、大二跟岗实习、大三顶岗实习的“营盘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学生的加入为公司的单证中心提升了50%的业绩;公司也为学生提供了10万元的奖学金。

(二)实现了专业和岗位链的链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岗实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与做的高度统一,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大为提升,已经有多名“准毕业生”签订了就业意向,实现了高质量精准就业;学生参加2020年度全国职业院校关务技能网络竞赛,获个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首次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国际货运代理赛项,即获二等奖。

(三)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有效加强

专业教师通过指导实训、挂职锻炼等形式,双师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4名专任教师受聘于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担任业务顾问;为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通关、进出口商品归类等专题培训;开展关务水平测试认证员工培训等社会服务。

(四)校企合作开发捷报系统,降低了申报差错率

学院与海程邦达投资30万元,联合开发捷报通关系统,广泛用于教学实训和企业生产。该系统由保税业务、报关中心、订单中心、商品中心、报表中心等子系统组成,其中的进出口报关单、保税核注清单全都按照海关金关二期标准开发,并且具有两单比对功能,有效降低了申报差错率。

图片

4:捷报系统报关中心

四、总结与反思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点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规模企业

学校在选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时,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特点,针对专业核心技能训练的要求,精心选择适合学生专业实训的生产项目。合作企业尽量选择有一定规模,生产和管理先进的行业领军企业,充分利用公司领先的技术,用先进的公司文化浸润学生。

2.坚持“共管、共建、共享、共赢” 的原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产物,所以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坚持互惠互利,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合作双方可以土地、资金、设备、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形式入股,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同时凸显其人才培养的功能。只有共赢的合作,才能持续发展。

3.完善运作管理机制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需要管理运作机制保障。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和企业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保障了企业的利益,也推动学校积极参与企业职工的培训,承担企业的技术研发、改革等任务;另一方面,确保了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利于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企业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的打算

海程邦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仅有关务部进驻校园,今后货代部等其他相关部门也将搬迁入校,实训岗位、工位数将进一步扩大和细化。下一步,校企将携手开展校园“启明星”项目,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全面、领先的校企共建培育机制,在陆运、仓储、报关、海运等节点,扩大合作领域,实现专业链和产业链的无缝链接。

五、推广应用

学院与海程邦达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在同类专业的产教融合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受邀参加了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就展。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等10余所院校来校交流学习。潍坊市教育局、宣传部等多次来学院指导和调研。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新闻网进行了《以“混”促“改”协同育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不断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专题报告;齐鲁晚报做了题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产教融合走出适合自己的路》,其中的海程邦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被作为典型案例;中国教育在线、凤凰网、新浪网、山东省教育厅网站等也进行了相关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来源: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