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展示二

 大学园教育发展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群

——“五育融合、跨界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基本的办学模式,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自2009年开始与联想、浪潮、华为等企业,通过共建产业学院、订单班,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合作,校企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需求导向、跨界协同、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了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打造了专业群人才培养“学习工厂”,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搭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形成了“五育融合、跨界协同”校企育人模式。模式实施效果明显,校企合作逐渐从单一化走向立体化,构建了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获得浪潮集团、文思海辉、中孚信息、歌尔股份等企业好评。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群;五育融合;跨界协同;育人模式

一、实施背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岗位任职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趋于全面化、多样化,更加需要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集成和创新。一方面高职院校作为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场所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才能及时地了解到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并将新技术、企业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融入课堂,避免理论知识培养方面的滞后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及时地了解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产生的新岗位,并根据新岗位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改变,避免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因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背景下,必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深化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人员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校企在人员互聘、资源共享、共管共赢等方面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为有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亟需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共建产业学院、订单班、冠名班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度协作。

二、主要做法

(一)探索出“五育融合、跨界协同”育人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专业群经过12年实践,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二级学院、产教联盟等育人组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模块课程,构建育人环境,实施教学管理,组建结构化教师团队,共同参与学业评价与考核,实施“1+X”证书制度;开展双主任育人,现代学徒制育人、订单班育人等,形成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育人理念为指导,育人机制为保障,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校企跨界、协同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五育融合、跨界协同”的育人模式。见图1所示。

图片1 “五育融合、跨界协同”的育人模式

(二)具体做法

1.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提出“需求导向、跨界协同、多元发展”育人理念

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了人才培养新理念。“需求导向”:根据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明确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目标定位;“跨界协同”:校企跨界协同育人、课程模块跨专业重构、教学团队跨企业重组,实现了校企深度协同育人;“多元发展”:拓展了学生多元成才路径;促进了人才链、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对接。

2.完善了“校企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学院顶层设计,出台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牵头成立校企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改革不断深化和自我完善的内生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共建运行机制,构建优质企业遴选机制、校企合作双向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形成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育人。
3.携手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了专业群人才培养“学习工厂”

专业群自2009年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融合,与联想合作,获批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 “2345”人才培养模式,被遴选为2016年校长联席会典型案例;与华为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学院,构建“书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2017年获“优秀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浪潮等共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探索实施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运行模式;与中孚信息、文思海辉共建“订单班”,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与海尔卡奥斯等共建“产业学院”,探索实践运营模式;与中创、歌尔、潍柴、福田雷沃重工、潍坊市软件园等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专业发展对接产业发展、课程标准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对接技能证书的四对接,打造人才培养“学习工厂”。

4.对接“岗课赛证”,组建校企混编师资队,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遵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明确岗位工作领域,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引入企业新技术、新标准,新文化,融入技能大赛标准、1+X证书标准,组建校企混编师资队伍,构建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群“平台+方向+项目实战”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保留企业真实工作情景,校企共建模块化课程团队开发专业群17个课程模块,67门课程标准,实施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

5.搭建了校企“教学做”协同育人平台,促进了三教改革
教师发展能力平台:与浪潮、歌尔等企业密切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企业工作站,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等构建教师发展能力平台,打造校企混编师资队伍;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构建教师企业实践轮训机制,引导教师根据自己专业方向到企业实践,按照每三年企业实践半年标准,提升教师核心职业能力,重塑教师知识能力结构。
实践教学平台:与歌尔等企业紧密合作,建成MES、工业云平台、工业控制网、人工智能等16个实训室,开发54个实训项目,开发智能制造云MES、智能制造产线工作手册式实训教材8部,满足专业群实践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的要求;与联想、浪潮、中孚信息、文思海辉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75个,满足学生校外综合实训、顶岗实习需求。
教学资源平台:与歌尔股份、成都中慧、万腾等企业合作,开发校企双元教材、1+X证书教材5部,活页教材62部。依托北航希冀平台、清华网络教学平台等教学平台,建成62门线上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职场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课业考核采用“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过程+项目+职业素养”的课业评价机制。

三、成果成效

1.人才培养成绩突出。近四届毕业生就业率由95.63%提高到97.28%,就业对口率由74.81%提高到91%,毕业生起薪由3798.4元提高到4955元,遴选认定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82人,获得浪潮集团、文思海辉、中孚信息、歌尔股份等企业好评,歌尔股份企业IT运维岗全部由我院专业群学生承担。学生获国赛、省赛一等奖14项、国赛二等奖2项、国赛三等奖3项;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获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
2.教师能力显著提升。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黄大年教学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产业教授2名,省级教师大赛获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引进产业教授等行业企业一线工程师构建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达到10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91%
3.质量工程成果丰硕。合作企业中,联想集团、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浪潮优派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群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骨干专业1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14个,省品牌专业群2个,省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双高计划”自选特色专业群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子项目课程5门,建成1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平台。

四、经验总结

在学院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借助政行企校成立的山东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大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院校企育人模式改革,育人质量逐年提升。实施过程中虽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案例存在的不足
1.校企合作企业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
由于缺乏有效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企业参与学校的合作的实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实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2.校企混编师资队伍体制机制不健全
校企虽然组建了混编师资队伍,出台了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但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企业一线工程师难以企业新技术融入学校教学中;校内教师企业实践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深入企业一线学习新技术、新标准,校企混编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下一步举措
1.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在学院校企合作的有关管理规定中、进一步加强对合作企业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合作企业参与积极性。校企合作虽然也见到了联合培养对其带来的实惠,但是企业联合培养由于周期长,企业的用工紧张问题得不到快速缓解,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上仍然不足,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办法,使企业承担起联合培养的责任。
2.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打造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鼓励校内老师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时间到企业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合作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兼职任教,发挥企业师傅技术优势,校内教师的教学优势,打造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校企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五、推广应用

(一)校内推广

“五育融合、跨界协同”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应用于本校机电、机械、汽车、纺织服装等省优质校、高水平专业群的校企合作路径设计,10000余人受益。

(二)校外推广
模式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60余所院校借鉴使用。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成果负责人在国培、省培项目、全国计算机系主任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山东省计算机学会等相关会议介绍育人模式理念与做法12次,在省培国培中130余所高职院校参培教师直接受益。并于2018年,时任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汲斌昌来我院调研指导工作时参观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对专业群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先后被大众日报、光明日报、山东教育新闻网、中国网等各类媒体报道39次。

来源: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