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享心得总结

 tuzhanbei2010 2022-07-10 发布于四川

作业内容

通过案例分享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对待学生,更注重的是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注重学科逻辑到关注全方位的生活,从学生成长和现实生活的需求重组知识,使知识不是死的,而是能灵活运用的。教师应当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独特的,找到每个学生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作为教师,也应当基于学生成长这一主线,而不是基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设计课程,处理好理论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更多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所兼顾。   

作为一个教师,可以在一个富有经验,有完善管理,且不断蓬勃发展的平台任教,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一大幸事。在这个充满正能量和爱的氛围中,不断磨砺教学技能,充实学识素养,提升教育水平,打造最符合自己的人格魅力。

1.教师势利导长势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①班风班纪(大环境)建设是全班健康成长的保障

②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孩子发展需求是个性发展保证

③努力提升基础素养设法让最近发展区的距离更短

④关注弱势群体创设条件使之挠有兴趣地生存发展

⑤开放教学任务目标让有能力的孩子得到长足发展

2. 找准起点 优化过程 开放目标

①找准起点:全方位、立体化了解学生,找准个体和群体的已有知识、技能、情感水平,准确定好教学起点

②优化过程: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学生课前认真构图,全方位提升认知水平,缩短最近发展区,使目标容易达成

③落实自助构图:以学为主,师生智慧共享;教为学服务,拧住目标不放松,让课堂真正成为学堂,师生共同进步

④开放教学目标:让有能力的孩子长足地发展;鼓励孩子个性化成长,做最好的自己:做不成第一,就做唯一。

心得体会:

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没有正确的育人观,就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健康人生价值观的前提。一个班的班风就相当于班内学生赖以生存的空气和土壤,并且这种影响通常是深远的,所以在孩子一进入学校,加强学生道德观念建设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在保证群体有了良好环境的同时,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教师要善于观察,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为孩子创造培养兴趣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爱学、乐学,促进孩子坚持学习,培养孩子从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

达到这一目标,具体的操作就是找准起点,优化过程,开放目标。备课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了解学生和教学大纲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准备的学习,通过学生的自助构图,以学定教。且针对不同进度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也不给任何一个优等生设限。最大限度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教师在开始教学工作以前,应当把本门学科中,需要感悟的重点内容做好安排。紧紧围绕十感悟,通过自助构图、寻优工程,对学生进行感悟教育。在学习学科时学生从事的活动,不仅应当是对知识的说明,而且应当是新的真理、发现和规律性的源泉。在感悟中不断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想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学生通过感悟,在推断各种因果关系,在规划未来的工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当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发现和思考的人,使严整的、明确的、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通过感悟之后,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

  关于有效备课方面,我学习到了: 

1.一个好的预案,应突出六个方面的要素:

①备课标②备教材③备学生

④备教法和学法⑤备教师自己⑥备延伸和拓展

2.备课三知 三寻

三知:知教材、知学生、知教学

三寻:寻思路、寻方法、寻讲练点

备课六忌

①忌简单照搬

②忌千头万绪

③忌不切实际

④忌琐碎设问

⑤忌盲无目的

⑥忌程式定式

备课要把握好六环节

①在理解课标上精准到位

②在“备教材”上下功夫

③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

④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

⑤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⑥在备课外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

6.备课基本顺序:先确定教学目标,再分析教材能否体现或达到教学目标;其次备学生的知识结构、情感态度;最后是结合教材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要做充分的准备。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教育理论就没有实践的场所。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备不好课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时刻明确:我的课堂在教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教?我应创设怎样的情境去教这些知识?我如何构建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如何寻找切入的突破口?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将新课程转为新课堂,即由课程理念转为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转为教学行为。而成功的教学行为要以备课为抓手去落实。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以主观的角度,认为自己讲的全面了,学生应该都懂了,还需要认识到学生经验不足的客观事实,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授新的知识时,要通过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直观性经验,自发的进行探索,概括和总结。切忌不能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尤其在我所教的数学科目中,大部分是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在传递知识的时候,就需要格外注意从实际生活中,在学生认知范围内举例,从实际迁移到抽象,最后再回到实际的运用。形成教学闭环,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会运用知识。只有会运用知识,学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掌握了知识,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引发更加积极的学习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